-
1 # 河東金哥
-
2 # 看官來也
因為文學作品中,老是換人,特別是主要人物,會影響觀眾、讀者的思路和情感。所以需要人物冬眠來跨越時間的限制。
-
3 # 老陳愛讀書
說到底只有一個原因:小說情節需要。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三要素,人物在小說中需要展現性格和特點,需要讀者對人物進行情感帶入,不論是愛還是恨。
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對於人物甲的滔天恨意,但是要人物甲死亡的物品A要在兩個世紀以後才能在地球出現,這時候作為作者能怎麼辦?直接讓人物甲百年之後壽終正寢?我想很多讀者讀到這樣的情節可以給作者寄刀片了。
三體裡就有這樣的問題,章北海史強羅輯們,都因為以宇宙時間和空間計算的情節發展,絕對抵不過時間的摧殘,這時候讓他們死在自己的時代會讓所有的讀者覺得自己受到欺騙,為了情節順利開展,為了讀者對於小說人物情感帶入連續性,劉慈欣只好做出冬眠的設計。
羅輯作為面壁者,向外星球發射咒語後,壽終正寢了。然後幾百年後,大家發現那顆星球真的毀滅了,這時候,大家再選一個執劍人,你覺得這樣的設計對於讀者真的友好嗎?
-
4 # 浪語726
每個人的興趣不同,科研領域也不盡相同,有的科研工程是相當漫長的,比如滴瀝青,如果人能冬眠,他這個科研就可完成,具有實驗完備完整性。
-
5 # 海闊天空詩酒花
前面有答主說,這是小說情節的需要。
固然是這樣的,小說即故事,故事總是要人來完成的。小說裡總要有一些貫穿始終的主要或者重要人物,這樣才方便故事展開,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在《三體》中,人物的冬眠都是有道理的:
1.《三體》是科幻小說,既然是科幻小說就必然有科幻元素,比如現在還不能達到的冬眠技術,在書裡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了,甚至普通人只要有錢就可以冬眠。既然有這項技術,又為什麼不加以展現和利用?既然要利用了,憑什麼不給那些重要人物使用?
否則讀者都會覺得不爽:明明看這個人的故事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來一句他大限已到,死了,讀者肯定會說:什麼毛病?不會冬眠啊!
2.《三體》第一部就推出了一個恐怖的故事前提:三體入侵地球,400年後就將到達。而以三體科技對地球的碾壓性優勢,地球幾乎沒有勝算。
這就會引起讀者的極大好奇:照理說,我們都是人類,作者肯定不會寫一個人類輸的故事啊。但這鋪墊又如此言之鑿鑿,人類對於三體就跟蟲子一樣,那到底這場仗該怎麼打呢?
這是當時的人類接到的一個意外難題,事實上人類社會也必須當時就行動起來,而不可能說反正有400年呢,等後代們去解決吧。那麼從閱讀者的角度來說,很自然就想看這幫著手解決問題的人怎麼解決、結果如何,這時候“400年”就成了解決問題的期限,讀者一般會記住這個期限,卻忘了這個時間長度已經超出正常人的生命週期。
作者如果遵照正常規律,把現在解決問題的人都寫成看不到結果就壽終正寢了,讀者會有一種看故事看到一半的膈應感。但科幻小說不是玄幻小說,也不可能把正常人寫成可以活400年的怪物,所以,冬眠就成了解決這一矛盾的好手段。
3.正如上面所言,讀者總是喜歡看到解決問題的效果。而在書中,一些主要人物提出的設想都是要上百年以後才能看到效果的,這個時間段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生命長度,但不管從方案的安全性還是讀者的心理來說,都希望看到設計者本身“善始善終”跟進到底,而不是把精心設計的方案留給有變數的“後人”去檢視和執行。
既然這樣,他們就只能冬眠了。
事實上,在書裡,主要人物的冬眠都是有理由的,比如羅輯需要檢視“咒語”的效果,他是面壁者,不能把這個實驗的真實意圖告訴別人,他自己不看效果誰替他看?所以他必須冬眠。
又比如章北海,他本來就一心籌謀要等到人類擁有恆星級戰艦以後實施逃亡,如果他不主動要求冬眠,他怎麼能到達未來的時代去實施這個計劃?
又比如程心,把雲天明的大腦送走以後她自覺罪孽深重,本來都打算辭職了,但維德以階梯計劃需要一個熟悉雲天明的人去未來為理由,成功讓她覺得自己有義務去未來贖罪,那自然就要冬眠了。
甚至普通人也有各種各樣冬眠的理由。比如現在治不好的疾病將來可以治,還有章北海說的,一些太空軍成員渴望直接到400年後的末日去和敵人決一死戰,這些都是很合理的心理訴求。
4.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能說是正常情況下世代交替的特點。但《三體》顯然設定了一個不正常的故事背景啊。在這個背景裡,人類所以的問題都濃縮成一個:如何在400年裡想出打贏三體的方法。
在這種背景設定下,世代交替的概念已經模糊了。更何況書裡還有另一個致命的設定:三體人用智子鎖死了人類科技。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辦法解開智子的封鎖,在這400年裡人類科技是不會有質的飛躍的,這就更使一個本來屬於“未來”的問題充滿了“現實”的意味。
同時這也使當今時代頂級科學家的冬眠有了意義。如果這些科學家要求冬眠,誰能拒絕?
丁儀就是這樣。這個老頑童似的人物,冬眠的目的是為了到未來去,親眼看看三體人的科技。事實上,他醒來後繼續在大學教物理,還感慨200多年前教的東西,現在還可以繼續教,這就細思極恐了,說明科技在這些年裡的確沒有質的發展。
5.實際上在書裡,也不是所有主要人物都冬眠的,比如第一部的男主角汪淼,以後就再沒出現。即使安排一些人物冬眠,作者設定得也比較剋制,不會給人濫用的感覺。
事實上,書裡沒有一個人物是從頭到尾貫穿《三體》系列的三本書的,最多有人在兩部書裡客串。比如丁儀,但他戲份不多;比如史強,但他的作用是重要輔助;真正貫穿了兩本書並且都起到重要作用的,也就一個羅輯而已。
所以,整個《三體》三部曲連續看下來,個體的光芒並沒有掩蓋“群像”,總體閱讀體驗還是一種波瀾壯闊的史詩感,一種全人類前赴後繼抵擋突如其來的厄運的悲壯感。如果只是突出個體,而沒有注重刻畫“群像”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的。
-
6 # 深度科幻
首先一句話申明觀點:因為智子封鎖了人類的基礎科學,也就是粒子對撞實驗,人類基礎科學產生了斷代,所以只能讓科學的領導者冬眠幾百年。
基礎科學被智子封鎖,人類必須留下基礎科學與希望的種子!公元2005年,智子到達地球,隨即封死了人類的粒子對撞實驗。公元2010年隨著ETO的暴露科學家宣佈高能物理被三體鎖死。公元2015年科學界徹底停止高能物理的研究。
因為人類和三體不同,不具備記憶遺傳功能,因此不管是什麼事情,都需要一代代的傳承,一旦被打斷就很難恢復,這就像現在國家對傳統技藝進行保護性傳承一樣,其目的就是害怕斷代。傳統技藝尚且如此,你可想而知高能物理一個體系的傳承該有多麼困難了。
因為智子的封鎖,人類徹底停止了高能物理的研究,這就意味著在之後都不會開展這方面的研究。隨著時間的流逝,裝置將會被廢棄,人才將會流失,再也不會有新的人才加入,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了加入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想辦法保留下關鍵的科學家,保留下高能物理的種子,等到了幾百年後有能力恢復的時候,也將無限的困難。
丁儀的悲哀:200年前的老古董,還能在大學教授物理!在面對水滴時,丁儀曾說過一段悲哀的話:“孩子們啊,我這兩個世紀前的人了,現在居然還能在大學裡教物理。”這就是人類的悲哀,也證明了當時讓科學家冬眠來到未來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因為三體的目的達到了,幾百年來人類的高能物理研究不僅沒能前進半步,而且因為人才的流失在向後退步,甚至高能物理作為一個學科,已經在末日之戰前夕已經徹底消失。連丁儀這個200多年前的老古董,還能在大學教授物理。
一個值得警醒的例子是,在智子放棄對人類封鎖之後,一直到廣播紀元人類才恢復高能物理的研究,你可想而知智子給人類基礎科學帶來多麼大的沉重打擊。
結論:這不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問題,而是現實的問題,是在保證高能物理的傳承。如果在危機紀元初年不保留下關鍵的科學家,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當初的科學家相繼老死,用不了100年高能物理將在人類世界徹底消失,人類將永遠失去戰勝三體的可能。
所以不要去揣測大劉寫作的因素,《三體》自身有其嚴密的邏輯,合情合理,能夠跨越未來的都是關鍵人物。如程心,是作為階梯計劃的聯絡人;丁儀是高能物理領軍人物;章北海是為了保證未來人類保持戰勝三體的信心。如果按大劉寫作的合理性來推測汪淼最該冬眠,因為他是第一部的主角。但汪淼為什麼沒有冬眠?除了自身的原因,一個核心因素在於他不是基礎物理學家,從事的是應用科學,並不需要來到未來,人類在基礎物理停滯後從事的幾乎全部是應用科學,因此相對而言,他不重要。
回覆列表
人的本質是其社會關係的總和。科學家領導有他特有的成長環境,他的性格特質不會改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的冬眠可以讓他的專業能力升級疊代。就如同達芬奇或者鄧稼先等人如果不斷的冬眠不斷地學習,肯定會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