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箋

    封建社會,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是政治制度的範疇。像《西遊記》和《紅樓夢》這種經典小說,主題思想上確實存在對於封建社會的批判,但更大程度上是從意識形態角度進行批判。所以,很多時候更準確地說法,《西遊記》和《紅樓夢》反映了對於封建主義的揭露與批判。

    從這個角度思考,其實吳承恩與曹雪芹就同時代的人來說,在思想上有一定程度上的進步性,但不是絕對意義上的超前。這兩位作者生活在明清時代,正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生的階段,所以在小說中體現出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思想並不奇怪。

    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看到《西遊記》與《紅樓夢》思想上的進步性,同時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侷限性。以《紅樓夢》為例,它作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透過寶黛愛情悲劇的塑造和金陵十二釵命運悲劇的塑造,體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與平等的民主思想。

    但是如果因此就判定曹雪芹站在近代民主進步思想高度,反對封建主義,這種想法很片面。雖然曹公反對封建主義裡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他依然支援“忠君”、“愚孝”和“一夫多妻”、“嫡庶之別”等封建思想。就拿寶玉捱打拿次,賈母與王夫人雖然勸阻了賈政,但是他們並不認為賈政不改打寶玉,只是認為處罰太重。從內心深處,他們也認為寶玉離經叛道,而父親對於兒子有絕對權威。而當賈母出現,賈政就此住手,也是因為認同古代的孝道觀念。

    倘若思想足夠進步,父親管教兒子,爺爺奶奶不應該插手。父親打罵兒子,母親會加以勸阻,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有問題,而非是該打只是下手太重。同樣,元妃省親,眾人對元妃行禮,而當元妃想對祖母和母親行禮的時候卻被阻止。忠孝不能兩全,封建禮教依然如此堅固。

    而《紅樓夢》之所以被稱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也是因為作者曹雪芹經歷過這種由盛轉衰的家族命運。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自然也就能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從而展現出來。即使很多地方沒有那麼超前的預見性,但能完整而準確地呈現,也容易讓後人解讀成他有這樣的超前性。

    身處當下社會,我們也很明白現在存在的很多問題,只是我們無法擁有曹雪芹和吳承恩那樣的才學來支撐,繪製出一個鴻篇鉅製,以供後世解讀。況且,看出社會的弊端很容易,但是找出解決辦法並真正實施,才是最困難的部分。

    總之,曹雪芹與吳承恩小說裡的思想有一定進步性,但說成超前性,還值得商榷。

  • 2 # KingWLL1983

    這問題問得不對。你仔細想想,但凡現在還有人在歌之頌之的文學作品,應該說思想都是超前的。不超前的作品都消亡或無人問津了。而且你所舉例的都產生於帝制社會的晚期,新思想不斷地衝擊著社會根基,有所覺悟也是正常的。

  • 3 # 餅子啃書

    終於有人可以問到這樣的問題了,不要把紅樓夢和西遊記的思想說成超前,而是我們當下的思想滯後,這樣理解才是正確的。

    我們的女權至今還沒有完全被大眾接受,有人讀了紅樓夢,愣是說晴雯死的活該,作為奴才,不知天高地厚,這就是一種奴才心裡看紅樓夢,人人平等的思想至今在我們周圍還不完全真正的普及,我們從何去談紅樓夢的思想是超前的,是我們當下人滯後了太多,有人讀了紅樓夢說黛玉尖酸刻薄,這本身就是那種庸俗的人的感覺,說明有這種感覺的人,本身就沒有自己獨有的個性,沒有獨立人格,這種心態都沒法跟有品味的人交朋友的,自己還在自以為是!

    西遊記還沒有完全脫離那種奴才思想,只有紅樓夢才真正脫離了封建思想,作者寫無朝代可考,其實是有朝代的,有人說漢,那是不懂讀書的人,紅樓夢直接繞過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把源頭引向了山海經,這是追朔我們祖先最乾淨的思想源泉,完全的繞過孔孟朱程的毒害,直接面向人的最本性,我們的文化自春秋之後,就已經完全被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所利用,我們缺乏了對文化的俯瞰,我們只是在中國的文化裡去對比,如果把紅樓夢放到世界上,那個年代就是屬於對人性解放的時代。

    沒有什麼前衛,是我們站在的位置太低了,什麼時候華人讀金瓶梅可以把女權讀出來,我們才算站在了屬於正常高度的文化視角!

    現在有多少華人愚昧到以為孔孟朱程可以去拯救世界了,以為我們的思想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是儲存我們中華文明的根本,如果這算成就,那我們付出的代價未免太高了,我們付出瞭如今還沒有真正解放思想的代價,我們至今自殺率在不斷的提高,就是被灌輸的價值觀與本身產生了不對稱,造成了對世界的不理解,我們無法從自身產生出自己的價值觀,我們無法透過辯證和質疑不斷的獲得認為對的價值觀,這些已經是很滯後了。

    再這樣下去,我們就只有靠鐵腕才能維持穩定。因此不要再覺得紅樓夢的思想有多超前,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就是我們當下思想太滯後!

  • 4 # 蘭12341

    首先,《西遊記》、《紅樓夢》都是小說,作者的創作初衷是什麼,想闡述什麼,只有作者本人可以說清楚,後人的理、詮釋是後人的觀點,是否與作者的初衷一致,不得而知。

    其次,從小說中讀到了什麼,由於讀者的個體差異也會不同。

    所以,糾結於此實無必要,自己讀到了什麼就是什麼,當然,讀者間可以交流,從交流中獲益不是很好嗎!

  • 5 # 五花肉wd

    (文/五花肉)

    如果說封建社會,中華民國之前大抵上都算是封建社會時期,持續了兩千多年之久,按題目的思路來說封建社會中出現的進步思想都是超前的麼?顯然這個是不一定的,從小來說《西遊記》和《紅樓夢》也是如此,這些作品的確是對封建社會批判的進步思想,作者也確實是當時封建社會的人。

    從某一方面來看,能夠寫出這些作品的人思想上是具備某種前瞻性和進步性的,他能夠對當下所處的時代進行一個思考,並且產生一種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和學習能力分不開,和經歷經驗分不開,和所見所聞分不開。優秀的人往往出彩就在於不同於普通人的思考和認識,就像儒者就是類似這樣,他們的目的是家國天下,意識形態上看是一種服務意識。

    另一方面,事情的雙方都是相互作用的,那麼也說明當時的封建社會也確實存在思想落後現象,暴露出各種社會弊病,這種弊病干涉了人們的利益的時候,人們就會產生一種思考,就會有思想上的進步。再加之先進思想的流入和學習,就越發容易進行思想上的改革和進步,《西遊記》和《紅樓夢》也同樣是如此。

    文學不僅是藝術形式,更是社會現實的縮影,就像馬克思主義中所說,存在決定意識,實踐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和作用。

  • 6 # 浮木盲龜

    人的共性,也可以說是人之為人,生下來就區別於其他生物的屬性,是亙古不變的,西遊記和紅樓夢是在講人的共性。同時,人能適應環境,成功生存下來,在於對萬事萬物包括對同類的差異性的準確判斷和應對,前者是道,後者是車,缺一不可。求同存異,求同是賦予生活、生命以意義,存異是為了能生存繁衍。

    千萬不要去在西遊記和紅樓夢尋找什麼生存之道,兩本書是人之共性的呼喊和長嘯,不平則鳴之思無邪。

  • 7 # 大先生的故紙堆

    我覺得,光用“批判”這個已經非常落後的字眼,是無法概括《西遊記》《紅樓夢》兩部名著在文學上的價值的,而且一提到“批判”二字,總感覺有種許久之前教科書的味道,彷彿一下子回到瞭解放初,許多定論都是在一個理論框架的指引下,在機械的套路中,完成對各式各樣作品的一錘定音的貼標籤,而非黑即白的思維,讓我們無法真正領略一部真正偉大作品的精深之處。

    當今社會,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應該更多的是賞析,感悟,或者批評,而一旦上升到批判這個層次,就不念有點陽春白雪的味道了,甚至在劃清立場,試問如果這樣地寫一部文學批判史,如今這個年代,誰還會看呢。說實話,這樣的味道並不是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我們看西遊,是為了自己閱讀的愉悅,更多的是快樂的享受,動不動扣個帽子,動不動就拉出去斬了,如此的批判應該不會在這個全新多元的年代死灰復燃了。

    而且,封建社會這個標籤更是可怕,賈寶玉,林黛玉都是在反抗一個社會制度,你在現代許多人看來,都會是腦袋上冒出三根黑線。我們看紅樓,是為了看他們反抗整個封建禮教嗎,林妹妹是要扛起鋤頭領到大觀園的姐妹們鬧事情嗎?孫悟空大鬧天空是為了反對封建階級的統治嗎?恐怕沒那麼簡單吧,有的時候,一旦跟批判這個名詞,就意味著簡單粗暴,甚至是幼稚病患者的代言詞。真正敢批判的人,必定是一個頂尖的思想者。對於我們來說,對文學作品的態度,我更贊同文學藝術的非功利性與超越階級和社會制度的侷限性。

    浩然的《金光大道》雖然曾經暢銷一時,那個高大全的人物形象現在看來只能是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柄了,都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藝術,《金光大道》可以代表那個時代,但它確實沒有流傳下來的價值,終將被時間吞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侄女扁桃體總是發炎,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