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魅力平常心

    什麼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有一句話叫什麼,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歌舞昇平從來就不是對農民說起的。農民從來期望的都是五穀豐登,年年有餘,國家安定,六畜興旺。

    長安那是什麼地方?長安是唐朝的都城。能住在裡邊的非富即貴,要麼是皇親國戚,要麼是勳貴,要麼就是富商巨賈。

    經濟能力決定了消費實力,當然夜夜簫歌對他們來說也不算什麼了。

  • 2 # 石華望

    第一,唐朝的長安並不一直都是歌舞昇平。至少在大唐剛開始和最後那一段時間長安並不是一片繁華景象。在唐朝建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統治者對外採取寬鬆的對外開放政策,對內輕徭薄稅與民休息。作為唐朝行政中心的長安慢慢的發展成為集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為一體的特大現代化都市,吸引了當時世界上各地區的有志之士來到長安學習經商甚至步入仕途,長安的不排外極大的包容使得它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第二長安的歌舞昇平並不能說明當時的老百姓就是什麼也不做啊!別人可以在勞作一天之後適當的放鬆自己,當時穩定的社會治安也為這個提供了條件而且唐朝老百姓是非常開放的,從一些唐朝時期一些壁畫上女性的穿戴可以看出這一點。

  • 3 # 青梅煮酒聊歷史

    唐朝的首都長安,即隋大興城,是隋唐兩朝的首都,也是中國隋唐時期最大的都城。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巢《不第後賦菊》釋義: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瀰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唐·李白《將進酒》釋義: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願清醒。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唐·杜甫《憶昔》釋義:農業豐收,糧食儲備充足。

    描寫唐朝生活水平的古詩也是非常多,唐朝文化開放、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國的封建社會進入鼎盛時期。

    長安城為什麼總是歌舞昇平?那麼生活在唐朝的普通人不用工作嗎?

    答案是否定的,唐朝富,是因為國家富強,整體的經濟實力強,再加之相對國泰民安。在任何時代窮人和富人都是存在的,只是比例不同。唐代雖然是中國古代最為繁盛的朝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死於飢餓貧困。

  • 4 # 二月老黑

    唐朝長安的歌舞昇平,用在當時的貴族和皇室的身上在大多數的時間是正確的,但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即使比我們國家其他朝代強一些(存疑,後面解答),但是也遠遠說不上"歌舞昇平"。

    唐代被譽為唐朝盛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時代,無論從前期的軍事還是後面的經濟、文化方面來說,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長安作為唐朝的都城(武則天時期遷都洛陽),更是當時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所以唐朝時期長安的外華人或者說其他民族的人特別多,長安的人口也從最初的五六十萬人,最多的時候達到了接近兩百萬!

    歌舞昇平,少不了女子的參與,唐朝相對於中國其他封建王朝來說,對女子的約束相對較少,女子甚至都可以參與政事(武則天當了皇帝更甚),所以參加宴會更是家常便飯,甚至喝酒的都有不少,這點還是跟不多的。

    老黑認為唐代為中國後來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甚至關隴李氏也有鮮卑人的血統,而且唐朝的民風和政策開放,允許很多其他國家的商人來到長安通商,所以長安城的老百姓除了平時的耕種勞作之外,也有許多做工的機會,從長安的地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長安城的坊市特別多。

    不要覺得長安城的百姓作為首都人民"城市人口"就不需要耕種,無論那個時代的商業再怎麼發達,商業收入在國家經濟的佔比也遠遠比不上農業,就連李世民本人還種地呢(你可以理解為作秀),更不要說老百姓了,所以長安城的老百姓平時大多也是靠耕種和閒事做工來生活的。

    所以他們不僅需要勞作,而且忙的很,畢竟填飽肚子才是第一大事,國家強大是國家,封建社會不像現在,只有貴族和官員是不需要勞作的,階級,階級!

    還有一個現實的情況,即使是貴族真正歌舞昇平的日子,也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多。

    縱觀唐朝的歷史,這個王朝從李淵建立,武德元年開始,就幾乎都在打仗!

    尤其是唐代前期一直到李治時期,唐王朝與周圍國家的戰亂一直沒停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可以說就沒停過,要不然你以為大唐的地位是靠什麼得來的,說白了就是"拳頭"大,而且喜歡打!所以大唐非常注重軍功,對於參軍的百姓待遇都不錯,尤其是犧牲了的。

    唐代的戰爭勝率也一般,初期甚至還簽過"渭水之盟",就是因為打不過人家了,後面太宗兩次徵高麗,也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功,但是李治上臺之後,幾次擴張領土的戰爭都取得了勝利。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長安可以說是歌舞昇平,百姓安居樂業,文化方面也迅速發展,像李白、杜甫都是出自這個時期。

    而到了安史之亂,長安又倒黴了,由於戰亂(自己打自己,好日子過夠了),整個大唐的人口銳減,長安也不例外,歌舞昇平就談不上了。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國力迅速衰落,即使勉強保住了李氏江山,但是也不復以往的盛世,包括長安城。

  • 5 # Aries雋

    大家印象裡的唐朝都是歌舞昇平,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首詞裡寫過一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見不管王朝的興衰,勞苦大眾的生活都是艱辛的。在唐朝的盛世裡,有一位詩人也很關心百姓疾苦,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一首詩《賣炭翁》道盡了百姓的疾苦!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坤人飢日益高,市南城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這便是賣炭翁全詩。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這句詩是全詩的靈魂所在。儘管老翁在這麼冷的天氣自己都沒衣服穿,可還是希望天氣再冷一點好將炭賣個好價錢維持生活。短短几句話裡全都是勞動人民的心酸,果然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6 # 史趣奇談

    怎麼說呢,個人覺得這裡的唐朝長安歌舞昇平只是一種比喻:因為唐朝出現過幾個盛世,所以“歌舞昇平”只是描述在這種沒有戰亂,而唐朝作為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國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的交流、百姓的安居樂業盛世景象!而普通人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這沒有與“歌舞昇平”並沒有多大聯絡!

  • 7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用現代語言來組織就好理解了。

    唐朝的長安是一個純粹的“消費城市”,當時全世界的熱錢全部往哪裡跑,有消費能力的人滿城滿巷,絕對消費力 擴大了勞動力市場,並且是各種第三產業勞動力市場,普通人找個活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很容易的。

    普通人謀生容易,勞作也不累,反過來又擴大了消費市場。

    大家全部在買買買買的,能不歌舞昇平嘛!

    舉個例子,民國時期的上海,不也“歌舞昇平”嘛!各種當時最先進最時髦的東西上海全部都有,據說當時一個普通的上海工人的工資收入也大大多於內地小地主。

    上海的文學家,戲劇家,電影,明星,作家,演員個頂個的活的好,掙的多,說明當時的上海人有閒錢文化消費,對不對?有閒工夫去消費文藝作品,對不對?就算勞作肯定也不太勞累呀,不然怎麼有閒力氣去消費文學藝術呢?對不對?

    民國離我們不遠,上海為什麼“歌舞昇平”,上海之外的世界是不是“歌舞昇平”?

    一句話,當時全國的每一個土匪的理想也是,搶夠了錢一定去上海花,再也不做土匪了,去上海做個好人。你看,上海這麼吸引外部資金進入,這麼吸引壞人去做只會花錢的好人,想不“歌舞昇平”也不行呀!

    那麼,唐朝的長安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畸形繁榮點,弄個“歌舞昇平”豈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嘛!

    一樣的狀況呀,西域馬賊的理想也是去做個長安的富家翁呀!做個只會花錢的善眉慈目員外郎。為長安城的“繁榮富強”貢獻消費力!

  • 8 # longlongaboy

    官多,有錢人多,胡人多(異域風情啊),紈絝子弟多,文人雅士多,青樓多,政府再稍微開明、開放點,長安長安,長治久安,自然歌舞昇平。

    說長安歌舞昇平,可以說是對高祖、太宗、高宗、武后、玄宗5人的肯定。

    1.長安不總是歌舞昇平

    花無百日紅,安史之亂後,長安就開始沒落了(唐代以後,再無大一統王朝定都長安)。

    君不見,賣炭翁,伐薪燒炭,牛困人飢,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2.歌舞昇平是權貴、豪門大戶的歌舞昇平

    不否認,大部分普通民眾能享受到治世福利,但是想要不勞作,是萬萬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倆娃總是爭吵不休,父母到底該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