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夜城主

    真正的藝術創造對人類原有的審美產生了哪些影響?這是涉及到藝術價值和審美態度的問題,但是可以很肯定的說“藝術的價值取決於人們的審美態度”,藝術是文化的產物,藝術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創新,換句話說藝術要迎合時代,迎合人類的審美。

    從西方最早的古希臘藝術還是中國的傳統藝術,人類原有的審美是含蓄、溫和的,那時候的藝術創造是注重“形而上”,古典藝術和新古典藝術都是時代的象徵,所以說真正的藝術創作並沒有對人類原有的審美產生什麼影響,恰恰是人類的審美態度的昇華,讓藝術創造變的有意義。

    所謂的真正藝術並沒有固定的衡量標準,因為藝術是精神層面上的東西,不管是抽象還是貝象寫實,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這一點和人類原有的審美並不會衝突,原有審美或現有審美無非就是視覺衝擊、聽覺感應、精神愉悅,而且現代藝術還可以顛覆傳統藝術,這便是人類審美的昇華,但是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也不衝突,真正的藝術創造不分藝術流派與藝術風格,藝術的終極美依舊是表現“美”,人類的審美無非就是開放與含蓄。

  • 2 # 鴻鵠迎罡

    人類的審美意識歷來都是從低階向高階轉變,跟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關,藝術創作也遵循這個原則。在原始社會,人們以“羊大為美”,就是因為羊是最重要的生活資料,把羊看作是貨幣,是換取其它資料的基礎,一隻大羊能換取很多其它物質,所以,人們就理所當然地認為“羊大為美”。

    高更《大溪地風光》

    下來,我們要明白兩個概念,一個是藝術,一個是美。藝術是什麼?藝術主要透過視覺和聽覺來表現,是一種能給觀者帶來審美享受的意識形態。可以肯定的是,藝術必定跟美有著盤根錯節的聯絡。如果藝術中感受不到美,那就可以否認看到的不是藝術。

    恩霍拉斯《瑪格麗特公主》

    美又是什麼?美屬於哲學範疇,歷代中外哲學大師,如老子、柏拉圖、蘇格拉底、黑格爾等人,根據個人理解都對美下過定義,引導了一代代人對美的認識。

    美是一種能夠引起美感的客觀存在,有具象的生活之美和抽象的藝術之美兩大分類,只有從生活和自然中提煉出來的藝術之美才跟藝術創作有關。

    布格羅《心之甦醒》

    自然界中許多東西也很美,比如花朵,靚女,夕陽,明月,雪景,瀑布,等等,但它們是天然存在的,不是人類用智慧創造出來的,就不是藝術。能稱得上藝術的東西,都參與了人類的勞動價值,具有獨一無二性。

    藝術創作就是要從自然界和社會中發掘出美,並用一種形態把它們轉化成眼睛能看到,耳朵能聽到,意識能感覺到的物質,如繪畫、雕塑、書法、戲劇、舞蹈等,讓觀者透過認識和分析,最終獲得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是能夠穿越時空的,無論在何時何地觀看,都能引發情感共鳴。

    顏真卿·多寶塔碑

    如,我們欣賞唐代的書法,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雖然間隔幾百年、上千年,但這種審美感受是永恆的,不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透過它們,我們可以跟古人對話,發生情感交流,可以透過作品感知世間萬物的本質,以及蘊含的精神能量,最終昇華自身境界。

    用一句話概括來講,藝術創作“以人為本”,是服務人類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審美行為。

  • 3 # 辰悟1

    謝邀!真正的藝術產品是大眾化的。人類社會的大家園是有社會各階層不同的人們組成的!生活中不同的文化程度,對藝術產品的審美理解就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理解。個人愛好的不同,對藝術創造理解層次同樣不同。喜歡山水墨寶的就會對山水作品之外的一些作品的理解,和一些喜歡人體、動物形體藝術作品人們的審美觀點不同。每個真正成功的藝術創造大師的作品,他們的創作靈感都是從最真實的大眾化生活中獲取的。他們的作品給所有懂不懂藝術欣賞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好,就是讓每個看到的人發自心靈深處的觸動、接受、我想買。這是原創藝術的價值,是深入人心的真正的好作品!是影響人們對藝術審美觸動的精神食糧!謝謝

  • 4 # 名師巨典

    真正的藝術創造,首先是藝術家具備創造性的審美能力,再由審美指導藝術創造。

    基於這個邏輯,我們先分析一下什麼是“創造”。

    創造,簡單點就是,首先想出或者做出來前所未有的事物。

    創造性的藝術也是如此。

    梳理一下人類的藝術史我們發現,不少門類的藝術史都分階段性的,有著階段性的特點。

    以歐洲油畫藝術為例,就分為古典、近代、現代三大階段。

    下面我們從古典油畫的創造對人類審美的影響來加以說明。

    △古典寫實主義作品

    在古典主義的中世紀階段,油畫藝術在宗教信仰和神學的指導下,油畫藝術家的創造性活動是壓抑的,苦悶的,體現在畫布上的作品甚至被藝術家的“黑暗時期”,而被人們加以否定。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階段的藝術創新能力也是驚人的。

    比如中世紀油畫的寫實性,對後來文藝復興的建築和繪畫藝術審美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其中,寫實的繪畫風格與裝飾性就屬於一種藝術創造,這些寫實、裝飾性的創造就直接反映到當時的建築風格上,這種影響一直貫穿了整個西方的文藝復興,並對歐洲建築風格的影響持續了幾百年。

    歐洲油畫的古典寫實主義,對西方乃至世界的油畫發展影響深遠而長久。

    一直到近代,19世紀後期的法國的藝術家布格羅,還透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巴黎國家高等美術學院教授的資源優勢,大力推廣新古典主義畫風,並贏得了空前的成功。

    20世紀開始後,畢加索,杜尚、馬蒂斯的現代主義畫風開始流行,才有了新的審美取向。

    但以寫實為前提的古典主義一直擁有自己的藝術領地,特別是在當代中國的市場,今天仍然活躍著一大批古典主義畫風的當代藝術家,他們仍然堅持著自己古典主義的理想,孜孜不倦地進行藝術創作。

  • 5 # 吃素的穿山甲

    藝術源於模仿,人類原有審美或者說最初始的審美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功利性,這是源於人類自身繁衍發展的需要,這種無意識的原始審美觀最鮮明的體現為飲食圖騰和生殖崇拜,這也是繪畫和雕塑最原始的主題,任何一種區域性的人類文明審美都以此為最初起點。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當食物等基本的生命延續的物質條件充足後,人類審美意識才漸漸地脫離簡單樸素的單向度的功利性,轉而趨向更復雜隱晦而多向度的功利性,這期間藝術創造才慢慢地走向覺醒。在宗教文化和神話傳說的薰陶下,藝術創作才脫離了矇昧期而走向了青蔥歲月,特別是具象的古典主義作品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有意識的創造之路,一大批反映宗教神話題材的作品呈現井噴之勢,開啟了一個大師輩出的藝術創作的黃金期。拉斐爾《西斯廷聖母》

    積跬步至千里,科技的進步極大地開闊了人類的藝術視野,人類的審美也漸漸地擺脫了諸多神性的禁忌,越來越走向了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的新高度,對人性的觀照成了藝術創作的主流路徑,世俗化的情感和理念升級重新整理了藝術觀。而且隨之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藝術流派,藝術創作的個性也日益彰顯,打破了陳舊的固有秩序,稀釋了原來的共性經驗,實現了藝術家精英化的個人主導的藝術創作的突破,對大眾的審美提出了高難度的挑戰,唯此才出現了藝術創作超前於大眾審美的現象,諸多大師生前籍籍無名而被後人予以追認的現象才層出不窮的湧現。梵高《向日葵》杜尚《下樓梯的裸體女》

    藝術創作與大眾審美之間,一開始是大眾的共性的審美意識主導藝術創作,而後來實現了反轉,藝術家個性的審美意識主導的藝術創作引領了大眾的共性審美觀念的養成。

  • 6 # 靜坐竹林看雨聽風

    無論從事物的外在美,還是事物本質的內在美,以及對末知宇宙萬物的探索與追求,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源。

    自從人類社會有了文字、語言,人與人之間便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勾通,人與自然界之間歷經數萬年的春去秋來花開花落,便也有了深深的體會和感悟;由此,我們人類便從事物的外在美和事物本質的內在美上,也賦於了人性本能該有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寄託。

    在曠古蠻荒的時代,原始的巖畫和石雕就足以讓我們的先祖們興奮、愉悅,這也許就是藝術本質的意義所在。而在這興奮愉悅中又夾雜著對大自然的恐懼和膜拜,太陽神、山神、水神、雷神,便依次深植在我們先祖的內心中,這便是圖騰藝術。

    藝術創作就是人類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對美好事物更高更深層次的探索與追求,在人類社會發展的程序中,原有的審美思想和藝術價值觀,也在新舊交替的過程中成為歷史,成為經典。

    古希臘時期的雕塑,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米開朗基洛、拉斐爾,再到十九世末的印象派的莫奈、梵高,到後來現代主義的畢加索,無不印證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是社會改變了他們?還是因為他們的固執與執著,而實現了藝術創作的社會價值。是他們改變了社會?

    也許藝術就是加了糖的咖啡,也許藝術就是春天裡的Sunny與鮮花。但有一點可以印證,酒是陳的醇,茶是新的香。

    我想,藝術經典與藝術創作本應該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關於社交技巧的書籍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