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脈動

    在玄武門之變中,身為秦王的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並且斬草除根,將自己的十個侄子,無論少長,全部殺死。

    有人問:李世民不害怕天下人指責嗎?

    當然不會了!

    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負遺俗之累;有獨智之慮者,必被庶民之怨

    建立蓋世之功的人,一定會被世俗所詬病;有獨到智慧,掌控大局的人,一定會被庶民百姓指責。

    李世民在唐朝的創業過程中,功勞最大,儘管李建成也不是飯桶,但他的功勞與李世民是沒法比的,這就是為什麼李建成到後來感覺到了李世民的威脅,而向李淵建議,將秦王府的人調往邊地,分散李世民的力量。

    可以說,李世民殺掉了親兄弟,掌控了朝局,成為大唐天子,開創了“貞觀盛世”,給當時天下初定的百姓帶去了安定的生活,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治國經驗,他留下來的《貞觀政要》(唐天寶年間編錄成輯),對後世之君治理國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帝王之責在於治理好天下,李世民完全合格,至於兄弟鬩牆的慘劇,民間議論,政敵傳播,也是十分正常的事,對大唐統治而言,對天下百姓來說,那只是家庭成員的權利之爭,正因為李世民果斷出手,才能減少不必要的內耗,將政局的動盪影響降到最低。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

    如果說到唐太宗與隋煬帝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重民心,惜民力,後者煩民心,役民力。

    唐太宗追隨父親李淵開創大唐,並且親自南征北戰,東討西伐,作為一個極其聰明的君主,他知道,民力有限,民心會變,當為政者注重與民休息,重視發展生產時,就會天下萬民歸心,民心定,則江山固。

    而隋煬帝卻恰恰相反,他也是一個聰明的君主,卻非常剛愎自用,建東都、三徵徵高麗、挖運河,動輒徵用民力百萬以上,試想,在一個農業社會里,什麼最重要?農時不違,農耕不輟!而隋煬帝卻忽視民力,以為天下百姓役使不全,天下民力源源不斷,如同暴秦始皇帝一樣,他也成為了暴君!僅僅不到十年,他就將其父隋文帝楊堅苦心經營的江山敗光!

    這不是哪個後世的歷史虛無主義者能夠給他翻案的,也許細節有虛構,被人篡改,但歷史的總規律到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改變,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制國有常,利民為本!

  • 2 # 慎審古今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從父親李淵手中搶得皇權。雖然在唐初有貞觀之治的美名,但此功不能湮滅他殺兄弟欺父奪位的事實。歷史就是這樣的殘酷。唐太宗跟隋煬帝相比,雖然後世對唐太宗讚揚的多,對隋煬帝罵的多,他們都對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隋煬帝開運河、興科舉,其貢獻比唐太宗的貢獻要大很多。

  • 3 #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是不怕天下指責的。

    1. 成王敗寇,勝利者不受譴責。

    “唐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前,已經詳細謀劃,精心準備,包括在長安城內隱藏特務,自己進入李淵後宮搏同情造輿論,收買玄武門門將等等,他集思廣益而又運籌帷幄,對政變成功有絕對的把握,而歷史是任人塗抹的小姑娘,史筆在笑到最後一方的手中。

    2.他不會被戳脊梁骨,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反而是李建成與李元吉。

    他知人善任,在位期間,任用賢能,虛心納諫,帶頭厲行節約,扶植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安居樂業,形成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相信玄武門政變前,他延攬人才,禮賢下士就已經在頭腦中勾畫了藍圖!

    3.對外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破東突厥,滅薛延陀,平高昌、龜茲、吐谷渾,攻高句麗,經營安西四鎮,使各民族人民和睦共處,相安融洽,贏得了“天可汗”美譽,確實蹶功甚偉,業績光照千秋!這平天下的文治武功於篡太子位之前已經略有具備了,能力在,何患之有?

    二.他與隨煬帝有何不同!

    隋煬帝楊廣早期勵精圖治,有開通隋朝大運河的舉措,營建並遷移首都洛陽,制定了設州為郡的制度,廢除度量衡依古式;也有一定的歷史功績。

    但他缺少李世民韜光養晦,駕馭群臣,雄才大略,安定邊疆等方面的能力,這四個方面二人是不能同日而語、相提並論的!

  • 4 # 何運超

    這個問題看似很有人情味,實際上在古代不是一個大問題。

    宮廷內部發生的秘密,天下人怎麼可能知道?古代社會資訊不流通,即使其他州府官員都很少到京城,皇帝也僅僅透過奏疏瞭解各地政事,這也是古代郡縣制以後,皇帝管理的一大十分擔憂的、鞭長莫及的隱患。古代皇帝到底依靠什麼在治理國家?答案絕對意想不到,靠的是一份份檔案,就是詔書敕令,好像今天實際也沒有太大變化,只不過當今社會資訊流暢,所以產生了上面的問題,其實實際上想說的不是當時的人們而是後來人們知道皇帝更換了以後,天下會知道,會不會對沒當幾年皇帝的李淵,身體也沒有太大問題,為什麼宣佈退位,原來太子李建成為什麼死了,還滿門被清除,等等。

    李世民當然非常緊張,但他身邊的人都有謀劃,爭奪太子位看似一個比較突然的事變,實際當李世民賣力的在天策元帥任上表現時,已經有了蠢蠢欲動的心思,何況身邊還有許多小人,李世民是團結一切可以利用的人那種,不是後來描繪的親賢臣遠小人的人物。連後宮的妃子宮女都收買的,不然怎麼打聽李淵和太子的動靜,情報永遠是第一位的。

    奪權以後完全保證自己的帝位不被動搖,李世民開始重塑自己形象,所以篡改歷史,大量凸顯自己當年孝子賢孫的形象,太原舉兵是他,說服李淵是他,大量重要的戰績當然也是他,他光明磊落一個大好人,卻被太子建成和元吉多次冤枉誣陷等等。事實上,李建成從才幹來說不亞於李世民,就當了太子以後也一樣出征作戰,但李世民掛著兵馬元帥頭銜,府上文臣武將確實多過東宮,對李淵扶持李建成非常敏感緊張,是他自己急於立功表現,李淵也確實衝動下有過動搖更換太子,但還是希望平衡他們兄弟的功績,製造了兩個兒子尖銳的矛盾。但李世民當真了,加上秦王府人才濟濟,誰會甘願這樣輔佐一個親王呢?李世民當然趁勢而上謀劃了玄武門事件。

    他為了抹去不正當的奪位,才刻意積極表現出各種賢明形象,但是個人一直對李世民保持冷靜看待,他的賢明其實只有六七分是本色,另有兩三分是刻意表演出來的,就像他在建立唐朝的功績上,也是一樣,有一些是後來為自己製造的假象。更重要的是他確實對此很敏感和警惕,害怕後人認為他又是一個隋煬帝,所以小心做事,重用賢明的大臣,把國家基本上推向了興盛局面。但是,李世民在魏徵、王珪等原來建成身邊的諫臣死後,其實很快就驕傲自滿了,只不過總體國家治理不錯,加上吹噓,貞觀盛世就迷惑後人眼球了。

  • 5 # 楓葉0829

    秦王李世民和隋煬帝最大的區別就是史書上李世民是個成功者,隋煬帝確是一個失敗者!信不信,如果隋煬帝的江山沒被推翻,成功平定了所有叛亂,那麼隋煬帝就會是史書上的另一個李世民!正是因為李世民明白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李世民還真的不怕天下人指責!

    登基之前的楊廣和李世民其實很像!同樣是老二,同樣是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漢馬功勞。

    先說李世民

    其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其二,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

    其四,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看上去是不是戰功赫赫,差不多半壁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但是與之相比,楊廣的戰績也不差,至少打下來的地盤跟李世民比也是差不多的!

    開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 隋軍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平陳後,進駐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晉封太尉,受賜輅車、乘馬,袞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江南半壁江山基本上就是楊廣打下來的。

    不要說什麼楊廣靠的是高穎,韓擒虎,賀若弼等名將,只是掛了個名而已。要說這裡邊楊廣沒什麼功勞完全是瞎扯!

    至於登基之後呢,李世民跟楊廣就完全不同了!倆個人最大的區別其實是李世民還可以聽進去諫言,而楊廣好大喜功,不聽勸諫!

    其實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明君和賢臣都是相輔相成的,其實只要有一個存在,另一個不搗亂的話,雖說不一定是盛世,但是基本上太平年代是可以的!楊廣最大的問題就是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急於證明自己,並且急於擺脫關隴集團的控制,靠一己之力去對抗已經成型的軍事團體,聽不進勸諫,導致隋朝二世而亡!

    相對來說,李世民就聰明的多,首先李世民聽得進勸諫,明白一人之力是有限的,對於臣下的諫言可以接納!

    歷史可謂見仁見智,管窺之見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基礎如何入門Python,Python學起來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