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考古者說
-
2 # 荒井胡桃
1900年,義和團運動傳入北京。前門大街上出售洋藥的“老德記”,成為義和團攻擊的物件。義和團一把火燒了“老德記”,火借風勢,一路燒開,前門大街上鱗次櫛比的金店、綢莊、參店、洋貨店……全都毀於一旦。大火不僅燒燬了前門大街和大柵欄的商家,還殃及正陽門箭樓。禍不單行,不久,駐紮在甕城內的英軍印度兵,在正陽門城樓上做飯,不慎失火,又將正陽門城樓給燒了。除了城樓底座及門洞殘存外,周圍是一片狼藉。有“國門”之稱的正陽門,如風雨飄搖中的大清朝一樣,喪失了最後一點尊嚴。
正陽門命運多舛,歷史上它曾幾次慘遭焚燬。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正陽門箭樓失火,從傍晚一直燒到次日辰時;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城樓失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樓失火;同治五年(1866年)甕城東門洞千斤閘自燃……不過,由於正陽門位置特殊,每次失火後,它都被迅速修復起來。可是,“庚子”這場慘禍,非同一般。八國聯軍不但佔領了北京城,連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都逃到陝西去了。因此,直到1902年“兩宮迴鑾”時,清政府仍沒有對正陽門做任何修復。
1902年,為迎接兩宮迴鑾,清政府特意在原城樓的位置搭了綵牌樓,樣式雷還畫了圖紙。
1902年1月,在西安避難一年多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返回京城。按計劃,帝后從馬家堡火車站下車後,鑾駕要從永定門往北走,透過正陽門回到紫禁城。可是,正陽門這麼“禿著”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太不成體統。於是,官員們想了個救急的辦法——讓承修正陽門工程的廠商在城樓上搭了一個臨時的綵牌樓。當時接駕的直隸總督陳夔龍,在《夢蕉亭雜記》中寫道:“辛丑兩宮迴鑾有期。餘奉命承修蹕路工程,以規制崇閎,須向外洋採辦木料,一時不能興工。不得已,命廠商先搭蓆棚,以五色綢綾,一切如門樓之式,以備駕到時,藉壯觀瞻。”據說,綵牌樓扎得異常精美,引來眾多百姓前來觀看。
不過,路過正陽門的慈禧太后看見這個“山寨”國門,心裡還是頗不是滋味。回宮後,她便下了一道懿旨:“門樓為中外觀瞻所繫,急需修建。”可是,修正陽門需要錢,剛逃難回來的慈禧太后囊中羞澀,上哪兒去找錢呢?於是,她下旨命令,“全國二十一行省,大省報效二萬,小省報效一萬”,這才有錢重建前門樓,挽回了一些顏面。
據直隸總督袁世凱和順天府府尹陳璧上的《修正陽門工程奏摺》記載:“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開工,三年完工,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全部報齊。大樓工料價足銀二十七萬四千二百二兩四錢二分,箭樓工料價足銀十五萬五千六百九十八兩八錢七分,兩項共計工料價足銀四十二萬九千九百一兩二錢九分。
不過,花費“舉國之銀”重建的正陽門,後來落在了美華人手裡。正陽門城樓及東側城垣,成了美軍兵營及使館邊界。美華人還在城樓及城垣上設崗,盤查進出城門的車馬行人,上下正陽門城樓也須得到他們的批准。直到民國以後,美華人才把正陽門交還給民國政府。
-
3 # 宮殿君
正陽門是舊時北京城裡最重要的一道大門,有國門之稱。
它建於明永樂年間,初名“麗正門”,正統時改為“正陽門”。
在歷史上,這座大門地位很尊貴,它位於中軸線,是皇帝祭天必走之門。
不過它也很可憐,遭過無數次火災,比如乾隆四十五年,在道光二十九年以及光緒二十六年。
尤其是在清末慈禧太后時,正陽門還發生過一件“大事”。
先給大家看一張照片:
這可是慈禧老佛爺的“偷拍照”,由外華人偷拍到的。可以看出,老佛爺好像很“累”。
這張照片拍攝於1902年慈禧在正陽門甕城內的觀音廟拈香時的情景。
那麼,堂堂老佛爺為什麼會來到正陽門呢?
1900年,義和團鬧北京,正陽門被燒燬大半。
不久,八國聯軍也來了,這一來不僅把慈禧給趕出了紫禁城,而且國門正陽門也被損壞,尤其是這時駐紮在甕城內的英軍印度兵,因在正陽門城樓上做飯,不慎失火,又將正陽門城樓給燒了。
(當時正陽門失火情景)
可憐的正陽門命途多舛啊!
1902年,慈禧太后迴鑾,按照路線,太后和皇帝必須從正陽門正門進宮,可這時的正陽門還沒修好,殘破不堪。
於是乎,為了讓老佛爺風風光光的路過正陽門,大臣們竟在殘址上搭建了這樣一個紙紮的牌樓(如下圖)
紙紮?!這不是給死人用的嗎。
真不知道當時慈禧看後是何想法,而咱們一開始那張照片就是這個時候拍的。
也許慈禧看到這紙紮的“國門”心裡也不是滋味,所以一回宮就下令,必須重修正陽門。
錢從哪裡來呢?慈禧想了一個辦法——全國一起捐!
“全國二十一行省,大省報效二萬,小省報效一萬”。
就這樣,正陽門就用全國的力量建好了。
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正陽門就被美華人“接管”了,變成了美軍兵營及使館邊界,直到民國時才歸還政府。
-
4 # 華語歷史
正陽門,北京俗話稱大前門。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根據記載中描述,城樓相當宏偉大氣,氣勢磅礴。
正陽門不單單是門樓那麼簡單,在兩朝時期,用於軍事防禦,迎接凱旋將士典禮,也是文化建築藝術的一種表現。那可是老北京的標誌性建築。
清末時期,本身正陽門就被破壞過幾次。也修復了多次。這個時期農民起義八國聯軍等對正陽門的損壞非常大。基本毀壞了。
1902年的時候,慈禧太后要回北京故宮,古代皇帝回宮是很長講究的。選擇黃道吉日,路線什麼都是提前選好的。正陽門是必經之路。可是正陽門已經被毀壞了。為了這些表面的東西,大臣在殘址上搭建了一個用紙糊的紙樓。
慈禧回京後,下令重建正陽門,沒錢怎麼辦,全國各地全款來修,那時候民不聊生,外國侵略割地賠款等。不過最後還是湊錢修好了正陽門。
1900年,義和團運動傳入北京。前門大街上出售洋藥的“老德記”,成為義和團攻擊的物件。義和團一把火燒了“老德記”,火借風勢,一路燒開,前門大街上鱗次櫛比的金店、綢莊、參店、洋貨店……全都毀於一旦。大火不僅燒燬了前門大街和大柵欄的商家,還殃及正陽門箭樓。禍不單行,不久,駐紮在甕城內的英軍印度兵,在正陽門城樓上做飯,不慎失火,又將正陽門城樓給燒了。除了城樓底座及門洞殘存外,周圍是一片狼藉。有“國門”之稱的正陽門,如風雨飄搖中的大清朝一樣,喪失了最後一點尊嚴。
回覆列表
北京正陽門有著悠久的歷史了,元朝修建元大都時,在正陽門的位置已經有一城門被稱作是麗正門,這是最初的正陽門。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首先對北京城進行擴建,在城牆上開出城洞,但這時沒有成樓沒有箭樓。明代正統元年的10月份,正統皇帝下令修建京師九門樓,這時候正陽門才開始建起城樓。這種建制一直延續到清代。
但是正陽門的命運也是顛沛流離曲折離奇,自正陽門的城樓建立之後,到清代滅亡這座輝煌的城樓,經歷了幾次被毀,又經歷了幾次的重修重建。在這裡就簡單的說一下,清代光緒年間正陽門城樓被毀,然後重修的這件事。
光緒26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八國聯軍主力從正陽門開始向你進攻正陽門城樓和箭樓被聯軍的重炮轟擊,造成了巨大的損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各國分開駐紮駐紮在正陽門一帶的聯軍正好是奇葩的印度軍隊。印度軍人在這裡生活,做飯的時候,結果不小心一把火將正陽門城門的主體建築構造徹底燒燬。
大門被燒了,當然要修繕或者是重建,但是這時候的清政府內憂外患,國力疲弱對於修繕這樣一座曾經有著輝煌歷史的城樓來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根據資料記載,當時負責正陽門修繕工程的是時任戶部右侍郎陳壁,根據他的估算對正陽門將臺和馬道的全面修繕工程至少需要花費44萬輛雪花銀。
政府的國庫根本拿不出這樣一筆錢來,怎麼辦呢,只能眾籌。當然這個眾籌不是像現在一樣由個人出資,而是由中央政府向各省眾籌工程款。
正陽門的修繕工程從光緒27年一直持續到光緒32年,在這幾年之中,大清朝的中央政府分別從福建,陝西,山東,湖南,浙江等地一批又一批的籌集到工程款大約為52萬兩白銀。
既然大清王朝依然衰頹成這樣的情形,為什麼慈禧和光緒為首的中央官僚集團還要決定花大價錢來正陽門呢。我們來看下正陽門的位置。北京城分為皇城內城和外城,其中修建外城時因資金不足所以錦繡南部部分與內城南部城牆相連線。
其中北京城內城有九門,分別是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其中正陽門位於內九門的南部正中間,是北京九門之首。有規定正陽門從城樓建起之後,歷經明清兩代,但是除了天子出城祭祀和外出圍獵之外,正陽門的正門是終年不會開啟的普通車馬,行人只能從左右側門出入。
八國聯軍入京之後慈禧以及光緒帝倉皇逃竄,等聯軍撤退,慈禧和光緒一行準備回京。當然回京的時候不能再想逃竄之時一樣驚慌失措,該擺起來的皇家儀仗還是要擺出來的。所以按照儀式的規定,慈禧與光緒一行回京,就必須只能從正陽門入城。
1902年1月,慈禧光緒一行回京,雖然這兩門已經開始修復,但是還未修繕完成,為了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鑾駕回京不得不在,正陽門採取一些應急措施,現在正陽門上用涼棚達成成麼樣子,然後再裝飾上五色的綢緞顯得十分莊重。
這也正是慈禧為什麼在大清帝國國庫空虛,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還要堅持修正澳門的原因,因為正陽門是京城九門之首,更是大清帝國的臉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