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都市風水師財神哥
-
2 # 靈機起名
我覺得是孔子的弟子們,因為他們編纂的論語。把孔子的言行記錄下來,讓大家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聖人。還有就是孟子,孟子一直稱讚孔子高,孟子的時候道家墨家比較是大,後來是孟子有復興的儒學,才讓儒學傳播了下來。所以說孔子是聖人,因為他首創的儒家,孟子是亞聖,因為他光大了儒家。
-
3 # 夏瞄淺談
我們不可否認孔夫子對文化的貢獻,不論喜不喜歡、支援還是反對孔子,他的影響力都是不可否認的,孔子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人生修養和哲學思想,如果全部做到,其實和聖人已經沒什麼兩樣了。
回到問題,其實孔子被認為是聖人,大概就是在孔子去世後不久的事,最重要的推動者就是子貢。 子貢是當時鉅富,在《史記》中記載,他在富商中的排名是僅次於陶朱公的;去各國,都有數十上百輛車隨從,與諸侯分庭抗禮。子貢推崇孔子,更容易說服多數人。 子貢之後,就是百家爭鳴時代了,儒家是當時的顯學,卻是毫無可疑的。孔子的影響力,在孔子生前就很大,他去世後也一直影響深遠。
漢時,對於孔子的崇拜,或者說統治階級對於孔子的推動已經開始了,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漢代之後孔子的政治地位逐漸提升,是從獨尊儒術開始的。孔子的爵位從褒成宣尼公一路升到大成至聖文宣王,西夏還封了個皇帝,這是尊崇儒學的標誌,是一種政治態度的體現。而在學術方面與戰國時代不同的是,幾乎所有思想家都不再挑戰孔子,而是轉為爭奪他的代言權。每個時代的大思想家,包括鄭玄(漢)、孔穎達(唐)、朱熹(宋)、王陽明(明)、戴望(清)、康有為(清末)都認為自己得到了孔子的真意。當然近代孔子被踹飛了一段時間。
其實,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確實無法否定孔子的貢獻,至於“成聖”這件事情,大概就是歷史的選擇吧。
-
4 # 可以說老子
老子、漢武帝、社會需要
孔子問禮老子孔子見老子是指歷史上春秋末期孔子見老子之事。需要指出的是孔子、老子的時代還沒有儒家和道家之分,諸子門派對立是發生在孔老逝世之後。
眾多文獻、壁畫、學者研究證實了發生於春秋末期,孔子問禮於老子這一中國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確實存在。
孔子與老子討論仁義。老子說:“仁義毒害世人啊,若想使人淳樸,就應該隨風而行,順從自然,又何必宣揚仁義呢?白天鵝不必天天洗浴,而羽毛自然潔白,烏鴉不必天天染墨,而羽毛自然黑,黑白出於自然,不必爭辯優劣。名譽也如同羽毛,不必過分張揚。泉水乾涸,魚兒偎依在陸地,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孔子拜見老子後歸來,三天不言不語,弟子很著急,問孔子:“老師去見老聃,是怎樣規勸他的?”孔子感嘆地說“我如今是見到龍了嗎?龍合起來是個整體,分開便是耀眼的文采,乘雲駕霧,遨遊太虛,我都目瞪口呆了,哪裡能規勸老聃呢!”話說孔子活到51歲了,還沒領悟大道,學說主張不能為諸侯所採用。於是,孔子南行去拜見老子,希望老子為他解疑答惑。老子清靜無為的觀念,昇華了儒家思想。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武帝紀贊》“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漢初,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在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和刑名之學的黃老學說受到重視。武帝即位時,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進一步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已不能滿足上述政治需要,更與漢武帝的好大喜功相牴觸;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顯然與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儒家經世致用,以禮法來縛萬民,所以得到了統治者的青睞。而道家清靜無為,常常不合時宜,所以統治者對道家的尊崇不如儒家。人民追求富貴,入仕做官,多學習儒術,鮮有人清心寡慾研習道學。
在思想領域,儒家取代了道家的統治地位。
社會影響力一、儒家文化對封建社會的君主統治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讓中國的封建社會成了世界歷史上最長的社會制度。
二、把儒家思想作為主流思想文化,符合封建統治者的利益。
三‘’孔聖之道是社會需要。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時代,衍生了以氏族為基礎的社會結構,又衍生了“家長說的算”;為了維護這個宗法制度,再衍生了“皇帝說了算”在這種社會制度演變下,就需要一種立論用之背書,於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繁衍至今。
四、百家爭鳴,百花爭豔的價值格局,給社會發展進度造成了不小的阻礙。統治者不得不採用獨尊儒術的國策。此後,以仁義禮智信的觀念佔據了人們的思想領域。使封建王朝延續千年,中華文明恆久不衰。
五、一個國家,從歷史進展來看,能否恆久繁榮主要看文化,尤其是向善文化。即想方設法把全民變得更善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有同化力,這才有了眾多明君,賢臣,良將為華夏民族揮灑熱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5 # 舊事舊人歷史說
中國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巧合,而孔子成為一個聖人,純屬巧合!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巧合,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說:沒有絕對的巧合,只有必要的偶然。
孔子:在無窮無盡的求索之中成就自己。俗話說得好,天助自助者。一個人要想成名成才,成神成聖。必須有成神成聖的資本。也許有許多人認為,孔子之所以能夠成為聖人完全是由於人們哄抬的結果,但是如果他沒有一定的能力,一定的過人之處,別人為什麼要哄抬呢?為什麼別人不哄抬我,或者你!因為我們沒有孔子那種能力,那種資本。所以孔子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聖人,完全是靠他自己。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之後,暴露了他這塊本來的真金。
董仲舒:換湯不換藥,適合統治最重要。如果說是誰造就了孔子的聖人地位?那這個人非董仲舒莫屬了!雖然戰國時期儒家成為一代顯學,但是由於不適合時代的發展要求,一度衰落。在秦朝時統治者信奉法家思想,漢代建立之初,統治者又信奉黃老學說道家思想。儒家基本上被擠壓的沒有一席之地了。
為了重振儒家漢代大儒董仲舒在迎合時代需要的基礎上,以孔子的儒家思想為核心,雜以道家思想,陰陽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最終融合出了以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為基礎的新儒家思想——漢代經學。
漢代經學宣揚君權神授,三綱五常迎合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大一統專制的需要最終成為了漢代的正統統治思想。而作為漢代經學祖師,孔子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也就上升了一個高度。
以漢武帝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 塑造的是偶像,膜拜的是自己!由於董仲舒的新儒學,提倡君權神授為君主的合法地位上升到了一個“天”的高度。漢武帝當然要大力提倡董仲舒的新儒學,鞏固自己的地位。
東漢儒學的權威哪裡來?就從孔子那裡來,孔子的權威從哪裡來?就從他那裡來!漢武帝需要孔子這樣一個偶像去讓人民頂禮膜拜。
人們只有相信孔子,膜拜孔子。才能相信孔子的學說,只有相信了他的學說,才能真正的去膜拜君主!
綜上所述,孔子之所以能夠成為聖人,是因為他的思想有可取之處,因為他的思想有可取之處,所以統治者們才需要!因為統治者們需要,所以必須要抬高孔子的身價,只有抬高了孔子的身價,才能證明他學說的權威性。只有證明了孔子學說的權威性。才能保證君主地位的合法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維護和鞏固統治。
-
6 # 東來閣公爺
當然是漢武帝。儒術利於統治,利於獨裁專治,利於一人天下。給華人立了兩千多年規矩,儒術真的很厲害,沒有第二。
-
7 # 111111172969747
聖人不是誰相當就能當的,也不是誰捧出來的,也不是吹出來的。無德無智無才無勇,花再多的廣告費也吹不成聖人!
中華歷史幾千年,很多朝代立世幾百年,在當政期間,把自己都吹成神,什麼聖皇,什麼仁皇,什麼這思想那思想都想千秋萬代。其實除了儒家思想,道家,佛家思想在世流傳幾千年,其它思想只是過客而已。
沒有厚德,沒有大智慧,沒有天才級的才華與真才實學能成聖人?能捧成聖人?能吹出聖人?做夢去吧!
回覆列表
誰成就了孔子當聖人?
飛越千年,誰又明白孔子的苦呢?或許只有他自已才明白了。本來他壓根就不想當孔聖人的。只是魯國的君王一直在糊弄他罷了。他個人很明白,他心裡也很憋屈,本想著有一翻作為的,但是運氣不景呀!流落到魯國,給了個豆大的司空官他當。能不苦嗎?可心裡有苦又說不出來呀,得吃飯呀!
其實他很明白古代君王的那一套,他知道,君王的王權是建立在血肉與白骨之上的。他也知道要想有翻作為就得狠下手去幹,可是當他明白這些道理時,他己經老了幹不動了呀。
他這一背子,吃沒吃好。穿沒穿好,就連坐的車都不像樣。他的徒弟跟他學的那一套東西,也只不過是鞏固君王地位的東西罷了,弄不好還要殺頭。其實他們制定的那套東西,君王壓根就聽不進去的。他多年遊浮各國也始終看不到秩序的恢復,與論的局面都是一律的。
所以他覺得,制定的這些東西也始終改不了君王的所好。等他臨死時,還要為他塑像讓人們膜拜,其實就是為了鞏固君王的地位,做給老闆姓看的罷了。
可惜了,等老了的時候才明白這個道理。要是年輕一點,不做王也得弄個候來噹噹,再不濟經個商也能過的富足,就連汪洋大盜,都活得比他滋潤。
說到誰成就了他,倒不如是誰利用他去成就一翻霸業罷了,我可憐的孔子呀,魯國是你的傷心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