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浙南小青年

    黑龍江省是北韓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絕大部分住在寧安市、海林市。北韓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均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北韓族居住的房子外觀低矮,而室內寬敞。房蓋由四個平面構成,上面蓋有很厚的茅草,並拉繩保護。屋裡是幾乎佔滿地面的大炕,進屋就脫鞋上炕,盤腿而坐。   

    北韓族婦女喜歡穿短衣長裙,多用絲綢色彩鮮豔。男子上身是斜襟用布帶打結的短上衣,外穿黑色坎肩,下衣褲檔肥大,褲腿多系黑色絲帶,便於勞作和盤腿而坐。  

     北韓族主食以大米為主,有屬於本民族風格的打糕、鬆餅、冷麵、辣白菜、辣椒醬等風味食品,喜歡吃狗肉、辣椒、山野菜、大醬湯。北韓族還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當插秧,秋天收穫和稻穀即在室內大炕上或村頭場院裡載歌載舞以示慶祝。   

    飲食 北韓族的主食以冷麵和米糕見長。盛夏,北韓族家家都吃冷麵,即使是冬天冷麵也會得到許多人的青睞。這種冷麵是用蕎麥粉和澱粉軋成的,有的也用白麵或米麵。麵條壓成後,直接放到開水裡煮熟,然後用涼水浸涼,撈出後加上牛肉、狗肉、蛋絲、辣椒、芝麻、香油、蘋果梨絲等,再澆上一些狗肉湯。吃起來甜裡有酸,香裡透辣,清涼爽口。   

    米糕的種類很多,有打糕、切糕、片糕等。打糕是北韓族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招待賓客時所不可缺少的主食。打糕,顧名思意,就是用手工打出來的。打糕的具體制作方法是,先把糯米蒸熟,然後用木棰在木臼裡打成糕團,有兩人打的,也有一人打的,一般要打上半小時左右,然後取出切成片狀,放上小紅豆沙面,再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來嘖嘖有味。   

    米酒,是北韓族愛喝的一種飲料。米酒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來訪,主人總要端上來一碗自家釀製的米酒。這種酒比黃酒的色稍白一點,而且還略帶甜味。不過千萬不能貪杯,這種米酒開始喝的時候度數不大,但它卻後勁十足。而且和長輩一起喝酒時,要把頭移到旁邊去喝,切不可面對著長輩舉杯飲酒,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   

    辣白菜,是北韓族最喜歡吃的一種菜,它是冬季的主要副食品。每年冬天,大白菜下來後,他們就開始製作辣白菜了。此時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家家都要做,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因為要持續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膩解酒、助消化、增食慾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歡迎,成了北韓族日常飲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與滿族的習俗相反,北韓族是一個愛吃狗肉的民族。他們認為吃狗肉可以清熱解毒。用狗肉來烹製菜餚,是北韓族烹飪中的一大特色。   

    娛樂 跳蹺蹺板是北韓族婦女所喜愛的一種運動。年輕的婦女們,在每年的春秋,或是大型集會上,總要進行跳蹺蹺板的比賽。屆時,年輕的北韓族婦女們,身穿鮮豔的民族服裝,拿著扇子、手絹、綢帶和花環等物品,隨著歡快的民族音樂、在蹺蹺板上身輕如燕、騰空而起,一對對興高彩烈地跳著,彼此一起一落,把對方彈到空中,有的可以跳起好幾米高。她們在空中用扇子和手絹、綢絹等物,盡情地表演著各種優美的動作。   

    跳蹺蹺板的比賽可以分成3種:單人騰空,輪番騰空和技藝騰空。單人騰空的比賽方法是兩人一組,以一定時間內的騰空高度決定勝負;輪番騰空是4個人一組,也是以騰空高度來決定勝負;技藝騰空是兩人各自拿著扇子、手絹、綢帶、花環等物,在空中表演各種動作,根據動作的優美程度來計分。參賽的婦女必須身穿長裙,腰束綵帶。   

    盪鞦韆 是北韓族婦女喜愛的民間遊戲,每逢節日聚會,人們便會看到成群結隊的北韓族婦女,聚集在參天的大樹下,或高聳的鞦韆架旁。身穿鮮豔民族服裝的北韓族婦女,在人們的歡呼、叫好聲中蕩起了鞦韆,她們一會騰空而起,一會俯衝而下,盡情地歡樂,長長的裙子隨風飄舞,大有飄飄欲仙之感。北韓族婦女蕩的鞦韆,不僅高,而且還很飄,有的鞦韆幾乎都蕩平了,真可謂是觸目驚心。盪鞦韆比賽分為單人和雙人兩種。比賽優勝者的評比方法,有的是以樹梢或樹花為目標,看誰能咬到或踢到;有的是在高處掛一個銅鈴,看誰能碰響。具體的比賽方法各地也不盡相同,但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以高度作為決定勝負的標準。現在有些地方在鞦韆蹬板下系一個標有尺寸的繩子,以此來測量高度,決定勝負。   

    摔跤 在北韓族的體育活動中,摔跤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專案。在北韓族聚居的地區,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競技場上,經常可以看到摔跤的場面。只要哪裡圍了許多人,哪裡就一定是在進行摔跤比賽。   

    每年的仲秋節,一般都要進行摔跤比賽。到時遠近的摔跤好手都聞訊而來,爭標奪魁。在比較正規的比賽時,人們常常選出一頭肥壯的黃牛作為獎品,以此來鼓勵優勝者。比賽時雙方穿上特製的摔跤服,每人在右腿上扎一條摔跤帶,雙方都將左手套進對方的摔跤帶裡,右手抓住對方腰帶,裁判員宣佈比賽開始,雙方同時站起,比賽正式開始。雙方使出全身的解術,互不相讓;圍觀者則更是喊聲震天,叫好助威,場面十分活躍。經過幾番較量,優勝者最後選出,這時由主持人宣佈獎品的歸屬者。獲獎者要牽著黃牛在鑼鼓聲中繞場一週。   

    頭頂瓦甕 在北韓族聚居的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婦女們頭頂著瓦甕送水,或搬運其它物品。他們雖然頭負重物,但卻個個腳下生風,最讓人歎為觀止的是,她們不論頂什麼東西,都很少用手來把著,但卻很少有掉下來的。因為她們從小練就了極好的平衡能力。   

    北韓族為了從小培養姑娘頭頂重物的能力,經常舉行一些頭頂瓦甕的競走比賽。在競走比賽開始前,姑娘們個個頭頂一尊盛有20多斤水的瓦甕,站在起跑線上,號令一響,姑娘們爭先恐後、你爭我奪地快步向前走去,一般賽程為100米。在競走比賽中,瓦甕從頭上掉下來,或者瓦甕裡的水濺出來,都算犯規。只有瓦甕不倒、水不濺出,而且走得最快的姑娘才是真正的優勝者。這種頭頂瓦甕的競走賽,深受北韓族姑娘的喜愛,姑娘們都想在比賽中得勝,但有時卻往往事得其反,欲速則不達。比賽得勝的姑娘,被認為是聰明靈巧的好姑娘,因此她們也常常是小夥子們追求的物件。  

     婚俗 北韓族青年男女結婚,要舉行兩次儀式方能成為正式的夫妻。   

    第一次是男方家“嫁”兒,女方家迎婿。這一天,新郎頭戴紗帽,身穿禮服,腳穿白襪。新娘要穿淡綠色的上裝,下穿紅色的長裙,外披長衣,腳穿白襪和勾勾鞋。新郎由儐相陪著前往新娘家,儐相一般由新郎的父親或叔叔來充當,新郎還要隨身攜帶一些禮物,此外還要帶上婚書和“木雁”。新郎到新娘家門前,新娘家在馬下放一條麻袋,新郎下馬時第一腳必須踩在這個麻袋上。麻袋裡裝的是稻穀之類的糧食,意思是新郎新娘婚後稻穀滿倉,生活富裕。新郎下馬後,把帶來的“木雁”、婚書、禮物等交給新娘家的人。遞交“木雁”,意思是前來尋覓配偶。“木雁”要由岳母接收。在舉行儀式時,新郎帶來的那隻“木雁”被擺在桌子上。   

    在婚禮儀式上,首先由主婚人宣讀婚書,新郎用手指蘸取水盆中的淨水,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彈撒,然後新郎用筷子把碗裡的栗子夾起來翻一個個兒。在這之後,新郎新娘互行跪拜禮。儀式結束後,新郎抱著“木雁”走進屋裡,拉開洞房的門,把“木雁”順著炕面推到炕裡,他們認為如果“木雁”仰著身,則意味著頭胎生女孩子了。

    關於黑龍江北韓族的來源在學界說法有二:一是在19世紀大批人北韓半島遷入的移民;二是在當地歷史上原高句麗王國的後裔。南韓的歷史學界多主張後者。黑龍江的北韓族在20世紀初,隨中東路沿線的開發遷移,現今主要居住在哈爾濱、松花江地區的尚志和五常,牡丹江地區的海林、寧安、穆稜等地,逐漸形成了北韓族聚居的“高麗屯”和“高麗營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對付潛伏在300米水深的敵對核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