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將軍潘鳳
-
2 # 香茗史館
關於獨孤伽羅,一方面因長期參與朝政,對開皇之治有著重大貢獻,因而將其稱之為一代賢后;但另一方面卻因楊堅虛設六宮,再加上妒殺尉遲氏,又使其背上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那麼獨孤皇后真的是個千古妒婦嗎?隋文帝楊堅虛設六宮真的是迫於獨孤皇后嗎?
△《獨孤天下》中的獨孤皇后
獨孤皇后妒殺尉遲氏,使其揹負千古第一奇妒之名在古代封建社會,阻止丈夫納妾便會被視為善妒,而獨孤皇后不僅使得隋文帝六宮虛設,更是殺死了曾被楊堅臨幸過一次的宮女尉遲氏,自然便被冠上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
△隋文帝楊堅
大象二年(580年),周宣帝宇文贇病危,楊堅透過偽造詔書得以輔政,當上大丞相以後的楊堅一方面穩定朝政,另一方面則開始打擊北周宗室,篡權奪位的步子越來越快,然而這卻引起了勢力北周元老大臣的反對。
相州縱觀尉遲迥身為北周重臣宿將,看到楊堅擅政心中不平,於是起兵反叛。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相繼起兵響應,旬月之間便已經聚集起了十萬之眾,史稱“三方之亂”。而在反叛的三總管之中,以尉遲迥實力最強,且由於佔據了原來北齊故地的原因,他得到了很多北齊復國分子的支援,對楊堅威脅最大。
△尉遲迥
在歷經艱險平定三方之亂後,尉遲迥的孫女被充入宮中成為宮女。開皇二十年(600年),已經59歲高齡的隋文帝楊堅,在宮中見到頗有姿色的尉遲氏,便忍不住臨幸了她。結果,此事傳至獨孤皇后耳中之後,盛怒之下的她竟然就此殺死了尉遲氏。
對於獨孤皇后的所作所為,隋文帝楊堅一氣之下“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裡。”最後在左右僕射高熲、楊素的勸解下才返回皇宮,但也發出了“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的感嘆。
△妒殺尉遲氏成了獨孤皇后的一生汙點
此事過後,獨孤皇后雖然也主動向隋文帝楊堅請罪,夫婦倆又和好如初,然而獨孤皇后卻因此事,揹負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
隋文帝六宮虛設,真的只是因為獨孤皇后善妒嗎?有了妒殺尉遲氏這個案例,自古以來便有人認為隋文帝六宮虛設便是由於獨孤皇后的善妒,而隋文帝在獨孤皇后去世之後,隋文帝便先後納了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和弘政夫人陳氏進入後宮,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十四歲的獨孤伽羅便嫁給了十七歲的楊堅
不過,我認為此事恐怕並非那麼簡單,隋文帝之所以始終沒有擴充後宮,除了獨孤伽羅善妒之外,應該還有兩人感情至深的原因在。
作為北周衛國公、關隴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的嫡女,其母又是著名門閥清河崔氏女子,獨孤伽羅可以說是絕對的名門之後。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在父親獨孤信的主持之下,十四歲的獨孤伽羅嫁給了十七歲的楊堅,而獨孤伽羅似乎繼承了匈奴、鮮卑等民族的“婦持門戶”傳統,不僅善於處理家門事務,更可謂隋文帝楊堅的賢內助。
△獨孤皇后和楊堅堪稱創業階段的患難夫妻
在父親因政治鬥爭被殺,丈夫遭到權臣猜忌之時,獨孤伽羅低調謙遜,與楊堅共渡難關;在楊堅篡周建隋之際,獨孤伽羅又親自勸勉楊堅定下立隋大計。回顧往日種種,兩人當可謂患難夫妻,相伴數十載的他們感情應是相當深厚的,恐怕也正因如此,隋文帝楊堅才會照顧獨孤皇后的感受,選擇了六宮虛設。
其實,獨孤皇后的善妒又何嘗不是出於對隋文帝的感情呢?呂思勉曾說“鮮卑之俗,賤妾媵而不諱妬忌,(獨孤)後固虜姓,高祖亦漸北俗”。獨孤皇后的率性直白恐怕與北北韓卑婦女相對較高的地位密切相關,正因如此,獨孤皇后這種自私的愛才會表現出善妒的一面,而不像其他中原女子那樣將其掩埋在心底。
△感情才是楊堅長期虛設六宮的主要原因
開皇年間,五十多歲的隋文帝曾向群臣宣稱自己“旁無姬侍,五子同母”,甚至還拒絕了吐谷渾進獻美女填充後宮的外交示好舉動,並且明令禁止隋朝藩國向他進獻美女。我相信這些舉動隋文帝應該都是出自真心,而絕不僅僅因為獨孤皇后的善妒。
-
3 # 安定郡小書生
獨孤伽羅,又稱獨孤皇后,其父獨孤信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衛國公,其母為清河崔氏
獨孤伽羅從十四歲嫁給大將軍楊忠之子楊堅,周隋交替之際,獨孤氏勸勉楊堅代周稱帝,被封為皇后。
獨孤伽羅是妒婦在《隋書》中有記載,認為楊堅對她是“甚寵憚之”,也就是又愛又怕;“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特別妒忌愛吃醋,隋文帝楊堅對後宮的嬪妃都不敢碰。
《隋書》中就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尉遲迥的孫女長得非常漂亮,很早就進入宮中。有一天,楊堅在仁壽宮見到這位美女,並盤了一番。獨孤皇后利用楊堅上朝的時候,偷偷的將這位美女處死了。下朝後的楊堅非常生氣,又怕老婆,氣的只能一個人騎著馬來了一次離家出走,據說就像無頭蒼蠅一般在路上亂衝,結果跑進一個山谷二十多里。最後高熲、楊素等人追上去,拉住馬頭苦苦勸諫。楊堅嘆氣說:“我這個皇帝當得太窩囊了。”高熲勸說:“陛下您怎麼能夠因為一個女人就放棄天下呢!”最後在大家的輪番勸說下,楊堅氣才平了下來,駐馬等了很長時間,等到半夜才回到宮中。獨孤皇后等楊堅進到閣中,就拜在楊堅腳下哭的停不下來,高熲、楊素等人只得再次做和事老,給人家夫妻雙方進行勸解。最後,楊堅也感覺到自己偷情,也有點對不起自己的老婆,反而轉過來安慰獨孤皇后。
宰相高熲曾經出自獨孤家族的門下,獨孤皇后就比較敬重他。高熲的原配夫人去世之後,傷心欲絕,曾對獨孤皇后說:“瑟弦驟斷,唯齋居誦經而已。”結果不久之後,傳出高穎愛妾生子的訊息。這下獨孤伽羅可氣壞了,心說這高熲表面上痛念亡妻,暗地裡卻寵愛小妾,萬一再把自己老頭楊堅教壞了怎麼辦?於是在楊堅枕邊吹風,最後楊堅只好把高熲以“表裡不一,不堪信任”之名罷免,讓他回鄉養老去了。
“後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就是說獨孤皇后每次聽到那個王公大臣有妾懷孕的,就對楊堅吹枕邊風,勸說楊堅距離那位王公大臣遠一點。就是這樣,隋文帝楊堅一共五子五女,都是與獨孤皇后所生,其中五子分別是:長子房陵王楊勇、次子隋煬帝楊廣、三子秦王楊俊、四子蜀王楊秀、五子漢王楊諒。
對獨孤皇后的評價,當然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魏徵等《隋書》編纂的史家們認為:獨孤皇后一是柔順恭孝,不失婦道;二是氣度非凡,沒有人能夠比得上,然而她能夠經常謙虛自持;三是每次都能夠了解隋文帝楊堅的心意,宮中稱為二聖;四是非常仁愛,每次聽到要處決囚徒,都傷心的痛哭流涕。但是,唐朝的史學家們在給與獨孤皇后肯定之後,還指出了天生愛忌妒、愛吃醋;還有干預朝政,致使隋文帝楊堅與宗族不和睦,甚至用“牝雞之晨”來形容,然而時人笑古人,卻不知後人笑今人矣,後來的武則天干政不知道扇的這些史學家們臉紅不紅。
唐代史學家李延壽認為:獨孤皇后比較節約,興趣文雅好讀書,見識非凡,能夠理解隋文帝楊堅的想法,宮中稱為二聖。
唐代大詩人周曇就曾作詩道:“腹生奚強有親疏,憐者為賢棄者愚。儲貳不遭讒構死,隋亡寧便在江都。”這位大詩人認為獨孤皇后對同樣親生兒子親疏有別,不能公平對待,導致隋煬帝楊廣的登基,最後隋朝滅亡。對於古人的大男子主義,竊以為只能說太過了。
民國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蔡東藩則認為:獨孤皇后連楊堅臨幸了一位女子都接受不了,就將人家一個弱女子打死了,嫉妒剽悍到這種程度,這樣的人能識大體嗎?我只能說,蔡東藩先生估計沒有被老婆罰的跪過搓板、鍵盤啊,我們這些今人對你也是很嫉妒的。
回覆列表
我是歷史小明王,我來回答。
獨孤伽羅可謂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開國皇后之一,她的傳奇色彩主要是在那個封建時代隋文帝楊堅竟然就娶了她一個女人,這種行為可謂是前無古人卻後也有來者,明朝的明孝宗朱佑樘也就娶了一個媳婦。說她是妒婦其實是又失公允的,能作為開國皇帝的女人那眼光還有心胸非一般人能比較的,隋文帝只娶她一人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隋文帝能夠統一分裂了幾百年的中國這期間的艱辛可想而知,但是這背後一直都有獨孤伽羅的影子存在,獨孤氏在那個時候是名門貴族,有了丈母孃家的傾力相助創業起來當然要簡單的多,所以獨孤伽羅在楊堅心中的位置是無可取代的。
成立隋王朝之後楊堅登基,獨孤伽羅為皇后,兩人並稱二聖,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個國家裡有兩個皇帝,楊堅跟伽羅兩個人的權力是相當的,不存在獨裁這一說法,在這種情況下楊堅如果是尋花問柳那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加上兩個感情確實不錯,也生了好幾個兒子。
她拒絕楊堅再納妃子還有一個政治原因,如果娶了其他女人再生了兒子勢必威脅到自己孩子的地位,所以她是不可能允許楊堅再娶其他女人的,作為一個歷史上的女強人在戰略問題上看的比任何人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