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聖誕看劇

    時常感到愧疚,內心戲很多,在乎別人的看法。這是典型自卑心理的表現。

    其實這種心理多多少少在現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不過是剛入職場的小白,還是在校學習的學生等等。因為害怕做錯一點點事情被別人責罵,所以做事情前總是猶豫不決,內心的戲份很多,聲音很多。

    其實,這樣做恰恰會影響我們自身人格的發展。這種心理只會讓我們越來越渺小,越來越束縛我們自己的行動。在別人眼裡我們可能只是一個奇奇怪怪的邊緣人。

    所以想要打破現狀就得多多去融入別人的世界裡,做事要有自己的風格和想法。去擴充自己的知識和愛好,這樣才能贏得別人得尊重,這些煩惱也會迎刃而解。

  • 2 # 使用者張廣範

    年輕人,大可不必。剛步入社會,必免不了要前瞻後顧,實際是不必要的。要記住人千萬不要啥事都顧慮重重,很沒必要。只要基本善良、勤奮,就行。記住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3 # 稻草人之愛

    已經躺在床上一個小時了,還是不能入睡。腦海中一直在想,白天自己說的那句話,好像同事張三臉色不好看,是不是我哪句話得罪他了,我不記得自己說話的時候有提及到他的名字啊。那為什麼他一臉不開心的樣子。。。

    01、【愧疚感高了,自尊低了,自卑就來了!】

    明明自己沒有做錯事,甚至自己什麼事都沒有做的時候,但是看到他人不開心,自己就會想是不是自己得罪對方了。一件本來可有可無的事情,在內心卻成為了判定自我對錯的標杆。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就是因為自我的自尊心太低了,以致於很自卑,在生活中總是以賠笑臉的方式來獲得他人的好感。深怕自己的一個看法或者行為,而導致了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全盤推翻。

    02、【自卑強了,自信心沒了,自我價值感低了】

    一個人的自卑感太強的時候,自信心就隨之而來降得很低。做任何的決斷,都沒有魄力,思考的最多不是自己的因素,而是這個決定對於他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很多行為的產生前提條件是他人如何來看待自我的表現的。同時,如果這個表現本身比較好的時候,但是他人沒有讚揚的表情,自我會懷疑自己的表現,甚至全盤否定。而表現本身比較差的時候,他人很厭煩的情緒,個體會覺得自己像個小丑一樣,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感,不能取悅他人。

    03、【思來想去的煩惱成為了定性思維】

    當這種情緒成為習慣的時候,每一件事的決定或者執行,都會產生不斷地自我內心獨白或者評價。最後的結果往往都是負面的評判,認為這件事又沒有做好。而長期以來的習慣性思考養成了思維的定性趨勢。即使面對一件很成功的事情,也會考慮這個成功對於不喜歡自己的人,是不是會更得罪他們,或者引起他人的嫉妒、排擠、不屑等。從而重複性的負面情緒體驗。

    所有的負面情緒和思維都來自於自我的強自卑認知,只有從潛意識中找到正確的認知定位和方向,才能有助於早日獲得快樂的生活。

  • 4 # 健康善言堂

    經常感覺內疚,非常在意別人的感覺(感受)內心想法多而豐富並且老是認為哪裡做的還不夠周到。

    真心的來講,我承認你是一個非常值得深交的好朋友,您很容易與別人玩成知己。

    確切的來講,綜合這幾點分析你內心當中善的東西、正義、正能量都很多。

    1、內疚:

    帶有自責,認為自己做的還不夠好,自私的人永遠都認為自己做的很好而別人做的不好出現抱怨,還時常會給別人提出要求,甚至還會譴責、指責他人,做最好的自己,內疚多了容易被埋怨多;

    2、在乎別人的感受:

    在乎的背後怕失去,無論是家人、無論是朋友,生怕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對方對自己的評價做法不太滿意,怕的就是對方因為小事情遠離或者疏忽自己。或許你會經常做讓對方感動的事情才會有成就感,不排除您是一位樂於助人的好朋友。不過有時候會心很累哦;

    3、內心戲多:

    凡是想象力豐富的人都會給自己的內心不停的導演各種情景劇。這更好的顯示出自己在安全感上有點小不滿意,用想出來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並帶有想解決或者已經被漂亮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後的情景不停的演繹……你很遇到強勢的人感覺束手無策甚至有點懼怕的感覺;

    4、認為自己做事還不夠周到:

    我認為這種心理典型的做事追求完美的程度佔百分之三十,注重於別人對你看法的程度佔到百分之七十。

    對別人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很容易讓自己迷茫、尷尬、後悔、甚至有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的就會把有些人給得罪了哦!

    雖然您可能在顏值、氣質、素質、品德、心軟、良善等方面高於一些人,但是要在

    做事情的原則性上、自主、獨立的主見上、對他人的依賴上做一個調整會更好!

    祝:快樂!!!

  • 5 # 無非之舞

    與人交往中,容易感覺愧疚,在意別人的感受,內心想法多,還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周到。

    這些描述中能感受得到與他人交往中,你會在意別人感受,很容易為他人著想,這是人際交往中獲得他人好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一種很好的品質。

    認知行為治療理論認為我們大多的情緒是由認知決定的,這裡的認知,就主要包括了我們的觀念。我們的觀念是從小到大慢慢形成的,所以可能很少去懷疑這樣的觀念對不對,但如果這樣的觀念總是讓你與別人在一起時不能放鬆,不能享受和人交往的快樂,可能需要審視一下這些觀念是不是太絕對了,需要適當調整一下。

    另外,這個問題也可以透過一個行為上的具體策略來解決,如果你內心戲多到讓你自己都煩,可以試試去跟當事人核實,比如問問對方,我剛才那樣說/做,你會不會覺得……。嘗試過你可能會發現,很多事情與你自己猜測的很不一樣。

  • 6 # 胡慎之心理

    總是容易感到愧疚,並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內心戲很多,生怕哪裡不周到?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你承受不了一種壓力,這種壓力更多的是一種愧疚,好人是最容易愧疚的。為了抵消心中愧疚的感覺,我們甚至會違背自己的心意,去做一些我們不願做的事情。

    愧疚的背後是什麼呢?

    是一種過度負責,過度承擔的狀態。說白了,就是好人容易把別人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見到對方有難,如果不去幫一把,內心好像就會過意不去。

    容易愧疚是因為我們過度承擔,把別人的事情也當成我們自己的事情處理。從這點看,我們可以看到好人的另一面:好人是邊界不清楚的,跟他人經常處於一種共生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對別人說“不”。因為一旦對別人說“不”,可能會冒一個風險:你給對方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對方可能會非常憤怒地離開你。所以,在這種情形下,你不敢說“不”。不敢說“不”,也意味著我們在關係中,一直是一種取悅他人的姿態。

    什麼叫取悅?

    用薩提亞的方式來解釋,是一個人跪在地上,以一種過低的姿態來取悅別人。別人對我們的要求和需要,不管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我們都要去滿足對方,因為我們沒辦法說“不”。而被取悅的人很可能是一個指責我們的人,當我們說“不”時,我們非常有可能被指責,因為我們害怕被指責的感覺,所以,只能一味地去取悅對方。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們會去取悅對方呢?這主要是源於我們內心低自尊的感覺。當我們想取悅對方時,必然會犧牲掉我們自己本該具有的一些權益。

    互利交換的原則是人際關係中最主要的原則。一旦違背了互利交換的原則,那麼,在關係中的兩人,很多東西就不對等了。這種不對等的關係,很可能會是一種控制和服從的關係。

    所以,當我們無法拒絕對方時,我們就要一直扮演一個好孩子的角色。只會說,“好的”,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被壓抑到很深層次裡去了。我們以為,只有做一個好孩子,才能得到別人尊重和認同。因此,不會說不,也不會拒絕。

    當然,如果我們一直在這種狀態下生活,我們會感覺到特別的委屈和憤怒,當憤怒到達一定的臨界點時,我們一定會爆發出來。

    當好人爆發了憤怒後,可能會面臨讓他們感覺特別害怕的結果。

    這種害怕的結果是,我想親近的人疏遠我。

    所以,如果你想改變,那麼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告訴自己:我不想再做一個好人了,我可以做一個真實點的自己。我願意或不願意,都是我自己的事情,而你困難不困難,是你的事情。

    雖然這樣做,我們會冒一些風險,但從一個好人的角色裡脫離出來,對自己和對別人最起碼是真誠的。

    ——by 胡慎之

    作者簡介:胡慎之,最懂關係的心理學家。著有《胡慎之家庭教育課》《胡慎之家庭課:重建親密關係》《高情商人際關係溝通術》。看清真相,是為了更好地選擇。

  • 7 # 淺淺96266062

    和從小的生活經歷有關吧,大部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我也是這樣,這樣的人過的最累,委屈了自己,其實別人可能根本就不在乎也沒那麼在意這些事,只能自己調節慢慢想通吧。加油,試著讓自己不要多想,少關注點別人,多愛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QOO Neo這手機和紅米K20 Pro相比,誰更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