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拐點

    我覺得是主客觀兩方面因素吧!

    一、司馬光的主觀意志。中國古代文人一直以立言、立功、立德作為自己最高價值追求。所以每每在著書立傳的時候,總是講自己的言行與意志加諸到書本中。最出名的就是孔子編修的《春秋》,本來是記述是本史書。最後卻變成了研究孔子思想的經典。《資治通鑑》成書之時正是北宋中期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鬥法的重要時期。像武則天這麼“離經叛道”的傢伙,司馬光沒有用春秋筆法直接省略就算是很有史家風範了。所以,作為保守派領袖又怎麼會認可武則天的女皇身份。

    二、歷史上武則天自己的選擇。武則天因為神龍政變下臺,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被遷居別殿,也不知道是識時務還是確實與李治夫妻情深(我個人傾向前者)。她主動上表請求恢復其李唐皇后的身份。死後也以太后的規格與李治合葬在乾陵。所以許多的史書上也不把武周作為一個單獨的王朝單獨立傳,而是作為李唐王朝的一部分。其統治時期也被直接稱呼為“貞觀遺風”。

    所以,《資治通鑑》中才總是稱呼其為皇后。你覺得對嗎?

  • 2 # 小南讀

    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資治通鑑本身就是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司馬光本身便是溫良恭謙剛正不阿之人,也是個恪守規矩的讀書人,死後還得了最好的諡號文正。如此人物見這對天下來說有點大逆不道的武則天怎麼還會將她列入帝王年表。

  • 3 # 竒飛

    《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編著的編年體史書,主要書寫了從周威烈王到五代後周世宗1362年期間發生的歷史事件。

    內容以政治、經濟、軍事及民族間關係為主,並評價歷代君臣在治理國家方面的成功與失敗及因果關係,用以警示後代君主、官員要借鑑歷史得失維護國家政權統治。

    資治通鑑具有正統立場,以君權血脈正統傳承為正,維護封建皇權思想、男權思想。

    武則天晚年稱帝國號武周,但改變不了的事實是她篡奪了李唐的天下,又是一個女性。

    雖然最終被迫還權於李唐,並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但是從司馬光的思想立場上看,女人不能當政,更不能在所有天下男人的頭上稱帝,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所以他只承認武則天的皇后、太后身份。

    他更不會承認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武則天屬於禍亂李唐王朝的女人而已,她的武周王朝不具有正統性,只是李唐家內的爛事,所以不予皇帝稱號記錄入他的史書。避免後世再次出現以武則天為榜樣的女人稱帝當權的現象出現。

  • 4 # 鐵錘文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名片上印著皇后,太后和皇帝多重身份。不同朝代的史書上對武則天的稱呼也是五花八門,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鐵錘認為這除了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影響之外,也多少折射出了當時著作史書的人,心裡對武則天的真實想法。

    先粗略的說一下歷史和近代對武則天的稱呼。

    唐朝杜佑《通典》裡面:武太后萬歲通天元年五月....

    《舊唐書》198卷:大周則天皇帝...

    北宋司馬光主持編修《資治通鑑》,不顧武則天稱帝15年的事實,把大周仍然叫做大唐。稱武則天為皇后或者太后。

    歐陽修、宋祁編《新唐書》的時候,仍然稱武則天為武后。

    近現代歷史學家裡面,呂思勉在《中國大歷史》中稱武則天為:則天皇帝。

    范文瀾,蔡美彪《中國簡史》稱:周武帝。

    張岱年、季羨林《中國全史》稱為天后,女皇,聖母神皇等等。

    從690年武則天廢唐睿宗,稱帝建立周朝,到705年唐中宗復位。武則天實實在在做了15年的皇帝,君臨天下,這個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但是這麼多史書,承認或者稱呼武則天為皇帝的並不多。

    究其原因,一個是重男輕女的思想,這個不用多說。一個是始終奉唐李王朝為正朔,把武則天稱帝視為大逆不道的謀反,這個在駱賓王那篇著名的檄文裡表現的淋漓盡致。

    就像魯迅在一件小事裡面說的那樣,三輪車伕的背影,壓榨出我皮袍裡的小來。一千年來的史書,也壓榨出中國史學家腦袋裡的小來。

  • 5 # 劉一千五

    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正宮,李治是皇帝,武則天則為皇后。稱其皇后有理。

    武則天兒子唐中宗李顯,李顯有韋后。故武則天升級為皇太后,稱太后也在理。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的定位定性,在於"正統"觀念在起作用。他以李唐為正統,就得以李姓皇帝為標準,其餘均是附庸。 武則天棄唐用周,這十五年也只是近三百年唐江山中的一朵浪花。畢竟這棄唐,復唐都是武則天實行並認可的。這部典藉這麼稱其為皇后也有依據。

    雖然武則天是建了大周,但史書記載畢竟要有根主線有個主旨才行。司馬公稱其皇后怕是如此吧。

  • 6 # 圓窗觀點

    司馬堅持將武則天稱為皇后的寫法,有兩個公開的原因,和一個隱形的考慮。

    公開的原因嘛,一是司馬光很men,即使看到女人做了皇帝,也儘量迴避。二是為了自己作品的地位考慮, 因為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時候,工作環境和司馬遷的時候完全不一樣。司馬光是拿著宋神宗給的經費在寫書,需要把此書當中一本教科書來寫。當做寫給皇帝,寫給執政者、當政人的歷史經驗集,所以司馬光非常注意某種正確性。

    至於司馬光隱形的考慮,就是他寫《資治通鑑》的時候,正是其死對頭王安石當政,正在搞改革的時候。司馬光對王安石的改革,歷來就十分不滿,他用來攻擊王安石的主要證據,就是王安石的改革措施,不符合正統的歷史觀。

    所以司馬光非常善於強調,自己掌握了歷史的正統。他為了攻擊王安石,根據自己的總結,還提煉出了王安石的“三不足”,也就是著名的:“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其實王安石根本就沒有說過這樣的話,這個“三不足”的說法,是來自司馬光自己的總結,司馬光還藉助自己擔任主考官的機會,給考試出的題目就是:論“三不足”。

    司馬光一直是以正統自居的讀書人,所以他不會承認一個女人——武則天的皇帝地位。其實也不止是司馬光一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越到後期,武則天的皇帝地位才越被接受。

  • 7 # 希望星晨58298869

    1.先來回憶武則天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曾經使用過的稱號.武則天十四歲被召進宮裡,被唐太宗寵幸後封為了“才人”,屬於有品位的後宮人士。

    唐太宗駕崩,武則天進了感業寺,這期間研習了4年的帝範,她的正規法名為“明空”。

    在感業寺邂逅唐高宗李治後,李治處心積慮讓她重返後宮,賜封為“昭儀”,這是宮庭行政職位。

    公元655年,武則天剪除王皇后,蕭叔妃,自己的姐姐武順與侄女賀蘭氏後,登上皇后的寶座,由於李治體弱多病,朝庭諸多事務依賴武則天處理,出現雙聖臨朝的局面,這是稱為天后.

    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為帝,在登基之前,自選字更名為曌{宗秦客創造的)的.

    公園705年,武則天病重,“神龍革命”爆發,武則天禪讓帝位給太子李顯(唐中宗).

    武則天駕崩,根據遺囑“遺制稱則天大聖皇太后,去帝號。諡則天大聖後。”除掉帝號,尊稱皇后.

    再來回答為什麼不叫她皇帝.

    二.再來說《資治通鑑》裡武則天被稱作皇后或太后,為什麼不稱皇帝?

    1.儘管作為唯一女皇,叱吒風雲了一生,掌握政權達半個多世紀之久,但,她的稱謂始終以行政官職為主.才人,昭儀,皇后,天后等等都有顯著的女性色彩.

    2.在《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這些正史中,武則天的稱謂皇后是皇太后或天后,可以彰顯史書的正規性,有別於野史。

    3.古代評介政治人物功過時,多參照死後皇帝敕封的諡號.而由於本人要求除帝位稱後,唐中宗也諡號為後,所以司馬光這樣的稱呼就好理解了.

  • 8 # 南門嶺的柿子樹

    《資治通鑑》裡不稱武則天為“皇帝”,而稱“皇后”或“太后”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

    1.作者司馬光本人就是一個守舊派、保守派,接受正宗的儒家文化教育,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骨髓,反對王安石變法,注重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的維護,對於武則天這樣一個敢於挑戰男權社會、叛經離道的女皇,自然是不被承認的;再說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皇權高度專制的時代,司馬光的評價自然也脫離不了當時的社會環境!

    2.武則天女皇的身份評價自武則天駕崩後開始發生變化:女皇死後,當時的國子監司業崔融在撰寫《高宗則天皇后哀冊文》時稱“聖後謙沖,辭不獲己,從宜稱制,於斯為美。仗義當責,忘軀濟厄,神器權臨,大運匪革”認為她稱帝是權宜之計,順應天意,可見從中宗復位到開元初,官方對武周大體上是認可的:中宗:“周唐革命,蓋為從權”,睿宗在公元712年追尊則天皇后為天后聖帝;但是到了開元年間,公元716年,玄宗批准了太常卿姜皎關於把武則天“聖帝”變為“皇后”的提議,……武則天的官方評價開始負面;還有宣宗同意國子祭酒馮審關於“洎武后權政,國號僭竊”的說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後來史學家的評價,司馬光自然也不例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尊心很強怎麼辦?而且一根筋。遇到一點質疑,內心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