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獨酌觀自在

    首先,“信仰”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上解釋為“相信並奉為準則或指南的某種主張、主義、宗教等”。

    那麼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古代的皇帝們是有信仰的。

    不多說,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歷史長河裡的正統地位,便可見一斑了。

  • 2 # 木子先生NB

    必須信仰長生不老啊。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派徐福帶上千童男童女去瀛洲找長生不老藥,再到漢武帝動不動就入海求“蓬萊”,指山說封禪 ,時常吃一吃仙丹, 李世民吃了所謂西域高僧煉的長生丹第二年就死了,明萬曆皇帝更是二十八年不上朝躲在宮裡吃仙丹。 只要是皇帝 ,就沒有不想長生的,天天當大爺多爽 誰舍的死啊

  • 3 # 夢露居士

    如果你指的是宗教信仰,那麼至少很多皇帝都有信仰。

    比如清朝皇帝,名義上都信仰佛教,當然是不是虔誠就不好說了。他們自認為是文殊菩薩轉世,所以被當時的人稱為“老佛爺”。不過雍正皇帝肯定是虔誠的佛教徒,他還寫了《揀魔辨異錄》,批判禪宗中的某些派系。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是狂熱的道教徒,他封自己為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天天躲在皇宮裡煉丹。因為煉丹需要用女子初次月經,他還差點被那些女子勒死。

    宋徽宗也信仰道教。

    南唐後主李煜信仰佛教。他和皇后親自給僧人們做廁籌(就是上完廁所刮乾淨用的竹片),做完害怕太粗糙,刮傷大師們的尊臀,還要在自己的臉上磨一磨。

    南朝梁武帝也崇信佛教,三次出家為僧,然後大臣們再給寺院交錢把他贖回來。在梁武帝之前,僧人是可以吃肉的。梁武帝釋出《斷酒肉文》,禁止僧侶喝酒吃肉,從此中國僧人才開始吃素。

    有宗教信仰的皇帝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 4 # 懷疑探索者

    有信仰。我今天只談中國皇帝的信仰。中國皇帝的信仰,和外國皇帝的信仰,是不同的,更復雜和特殊一點。中國皇帝的信仰,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宗教信仰,一種是類宗教信仰。中國皇帝的宗教信仰,主要是道教信仰和佛教信仰兩種。但是,宗教信仰在中國皇帝的精神世界裡面,不佔據主體地位,佔據主體地位的是類宗教信仰。

    那麼,中國皇帝的類宗教信仰是什麼?那就是儒家信仰,或者儒教信仰。有人認為,儒教不是宗教,絕大多數人主流持有這個觀點。但也有一部分知名學者認為儒教也是一種宗教信仰,或者是一種特殊的宗教,因為儒教已經具備了宗教所有的特徵。比如,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所長任愈繼先生,儒學泰斗世界儒學學會理事長李申先生,經濟學家費孝通先生,他們都提出過,儒教就是一種宗教。

    不過,我的意見是,這個爭論可以擱置,就以儒教是類宗教來描繪比較穩妥一點。高深的學術問題,交給專家。

    自古以來,中國社會的皇權都超越和力壓神權,避免了無數的宗教戰爭,這個是一個好事情,從這一點說,儒家對我們國家在歷史上有大貢獻。

  • 5 # 人生觸底反彈

    古代的皇帝肯定都有信仰。中國古代的皇帝有,外國古代的皇帝也有。在穆斯林國家中,伊斯蘭教就是他們國王的信仰。在基督教國家中,上帝就是他們皇帝的信仰。在中國古代,不同朝代的皇帝其信仰也不盡相同。有的信仰佛教,有的信仰道教,還有的崇尚法學或儒學。但這些都是外在形式,他們的真正信仰是他們的家天下政權。

    中國古代的皇帝是將信仰當成了工具。不管他自己信不信,反正他們裝也要裝的逼真。他們首先將儒家一類的學說上升到“信仰”,然後將這種信仰當作工具用來統治子民,維護統治,以使其家天下政權萬年長。比如兩千多年而經久不衰的儒學,它的助推者就是歷代的皇帝。因為儒學理論能在思想層面將人們約束和培養成為順民。而古代皇帝最看中的就是儒學中“自我約束”效應。而且這種“約束”還能自抬身價,標榜為“素質、氣質、本質”三位一體。試想,有誰不願意做一個“三位一體”的順民呢?

    當然,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信仰法家的皇帝,但那是極個別的現象。而且時間都很短。這樣的皇帝大多都是想有所改變、有所作為的皇帝。他們大都會任用一些崇尚法學的大臣,試圖透過變革改變國家的面貌。但往往事與願違。而且常常是他們這些皇帝自己將其糾正了過來。因為隨著變革的深入,他們意識到了如果再堅持下去的話,國家有可能會富強,但他們家天下的政權則有可能不保了。所以,他們的信仰又重新回到儒家之道上來了。秦始皇雖然統一了中國,也不可謂不強。但他的家天下為什麼在二世就結束了呢?因為他“焚書坑儒”,沒有了信仰,也就沒有了統治子民成為順民的理論,所以才湧現了陳勝、吳廣、楚霸王、劉邦這些所謂的“暴民”。改朝換代也就天經地義了。

    從國外來說,為什麼信仰伊斯蘭教和信仰上帝的歐洲皇帝將國家治理的差距那麼大呢?原因很簡單,伊斯蘭教注重的是思想和行為的雙重約束。而信奉上帝的老歐洲國家在治理上是空泛的,恰巧契合了老子的“無為而治”學說。治理上是以“個體”延伸到國家的。所以才有了歐州國家現在的民主制度。

  • 6 # 歷史鹹談

    我中國古代和西方國家有著明顯的不同,西方國家是君權神授,皇帝的權利是由宗教來授予的,每個皇帝登基都要由教皇授予權杖和CROWN!說明在西方神權大於皇權,這也就導致了西方國家從上到下都有著宗教信仰,要麼天主教,要麼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等等!

    但是我們可以看看我們中國古代,可以概括來說分為三教九流,三教:道、儒、釋。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我們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都是從這幾種裡面衍生出來的。

    但是我們應該知道,這三教九流,最初的目的都是治國理念。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出現了除了佛教之外的學術理論。那些學術理論的創始人都是為了結束那個紛爭的年代,治理國家才提出來的,所以他們在各個國家遊走,宣傳他們的思想,想要君王重用他們,好讓他們施展他們的理想。

    由此可見,三教九流這些宗教的最初都是君王的小弟,都是他的臣子。一個當大哥的怎麼會把自己的小弟當成自己的信仰呢!在漢朝之前,那些學術還沒有成為宗教的時候,他們是臣子。在漢朝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皇帝即使天子的時候,立馬讓當權者重視。因為這樣以後,皇帝就成了老天的兒子,代天牧民。在這片大地上,皇帝是老大,高高在上。任何人,任何宗教都是皇帝的工具。老天也只是他的老爸,而不是他的信仰。

    所以說,在中國古代,皇帝是沒有信仰的,硬要說有信仰,也只是信仰他自己,信仰他的先輩。

  • 7 # 似水流年兜兜轉轉333

    自然是有信仰的,所謂高處不勝寒,站的越高接觸的東西就越陌生,而一般人根本接觸不到,所以皇帝的內心都是非常孤獨的,所以他們必須要一個信仰來支撐自己的精神。

    那麼皇帝到底信什麼,對於所有的皇帝而眼,普遍的信仰是天和祖先。中國最早期的信仰都是實體信仰,比如高山石頭河流等,代表著對自然的敬畏,後來轉變為對天的敬畏。對祖先的信仰沒什麼好說的,一直沿用至今,集中表現為上墳。

    好多人都說儒家法家佛家或道家為皇帝的信仰,個人認為是不對的。這些思想是貧民百姓的信仰,而不是皇帝。皇帝的目的是統治者,各種學術思想只是他們統治人們的工具。

    我的依據是古代那麼多的祭天和祭祖活動。民間大旱或大澇了要祭天,出現傳染疾病時要祭天,豐收了也要祭天。皇帝過年要祭祖,新皇上登基要祭祖,打仗前夕也要祭祖。這些都自然和祖先才是皇帝的信仰,道家儒家等學術思想只是他們統治的工具。

  • 8 # 橘子陳皮

    每個朝代都有其自己的統治思想,大部分朝代都是儒術,但也有一些是其他的統治思想,其實這些統治思想就是這個朝代皇帝的信仰。

    中國古代是個封建社會,要知道封建和迷信是共存的,即便皇帝是站在封建社會的頂端,他也繞不開歷史的侷限性,他們也是相信神的,在夏商周時期就有占卜一說,這就是信仰鬼神之說,我們就講幾個典型皇帝的信仰吧。

    中國自秦始皇開始有了皇帝一說,嬴政統一六國後自認自己功勞蓋過三皇五帝,於是各取一字是為皇帝。 先說秦始皇,秦始皇是個很厲害的人,也是一個權力慾望很重的人,他尊崇的就是法家思想,用嚴厲的刑罰去控制人的行為去維護社會秩序,從這一點看來,秦始皇信仰的其實是偏物質的,是一個偏唯物主義的人。

    但年老懼怕死亡,想要長生不老,就開始尋找不老藥,在這點上看來,成仙,不老藥都偏向於道教的文化,所以在我看來,年老的秦始皇是有一些信奉道教的。

    再看看佛教的情況,信奉佛教的皇帝也是非常多的,其中有名的有南朝梁武帝蕭衍,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武則天以及一批唐朝皇帝,還有康熙,乾隆等等等等,他們每一個都是佛教的信仰者。

    杜牧有一首詩其中寫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寫的就是南北朝時許多皇帝信奉佛教而修建了非常多的廟宇。後來唐朝時都破敗不堪繁榮不在。

    從以上這些來看,歷史上的皇帝們對於神靈的信仰一直都有的,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信仰,同時他們又把自己的信仰帶入了治理國家中,影響著國家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消費者的基本消費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