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鄉風情

    快樂鄉情來回答。

    一,七月十五定旱澇是什麼意思?

    ①農曆七月份,最容易出現極端天氣,要麼大旱,要麼澇災。主要原因“雨量分佈不均”。

    ②乾旱的地方連續多天不下雨,特別是三伏天,莊稼需要5至7天灌溉一次,有些靠天吃飯的山區,遭遇連續多天不下雨的大旱天,莊稼能點著火。

    ④甚至出現大風,冰雹天氣,對莊稼造成減產。

    八月定豐收什麼意思?

    莊稼經歷了七月的極端天氣後,八月面臨著收穫。莊稼豐收與否,主要因素取決於七月極端天氣對莊稼的影響,無論旱澇都會對莊稼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

    只有風調雨順的天氣,莊稼才會豐收。

  • 2 # 小太陽媽媽Vlog

    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話的意思是,當過了7月15的話,一些比較大的乾旱和洪澇都已經到了盡頭,莊稼也就不會再受到傷害。可能覺得這說的是迷信的,但是這可是農民伯伯大半輩子的經歷來看的,這句話所說的實現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也就是說,過了7月15,農民們都不會擔驚受怕,因為已經沒有了大的自然災害。八月十五定收成,每年的這個時候,北方很多地方就該收割莊稼了。玉米、大豆、高粱等等。收多少大家心裡都有數,所以說八月十五定收成。

  • 3 # 河北農村五妹

    七月十五是農村裡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自七月十一開始,就有給自家去世的老人去墳上燒紙,我們這裡都叫它“鬼節”。關於農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區還流傳著“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說法,您知道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嗎?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等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大的乾旱或者是洪澇不再會出現了。也就是說如果之前一直是乾旱,或者是經常降暴雨的天氣,那麼到了七月十五這天也就停息了。農民朋友也搞不清楚是為什麼,但這是祖祖輩輩留傳下來的說法,“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老話的準確率還是蠻高的。

    那麼“八月十五定豐收”又是什麼意思呢?這時農作物都還沒有到收穫的季節,這個時候正是東北水稻、高粱、玉米等農作物生長旺盛的季節,尤其是水稻剛好處於灌漿期。灌漿期對於水稻整個生長週期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直接影響著農民當年的收成。所以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直接決定著農民是否豐收。只有等到了八月十五之後,才能知道當年是否大豐收。

    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準確率還是很高的。也有人會說這句話不準確,那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區域侷限性,不能一概而論,這句諺語適合北方地區。其實,農村裡的一些諺語都是經過祖祖輩輩根據自己勞作經驗總結來的,是經過多年積累的經驗驗證的,還有好多的俗語是可以準確預測幾個月以後的天氣的。

  • 4 # 農人歡歡

    七月十五定旱澇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等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大的乾旱或者是洪澇災害不再會出現了。也就是說如果之前一直是乾旱,或者是常常降暴雨的天氣,那麼到了七月十五這天也就偃旗息鼓了。雖然農民朋友也搞不清楚是為什麼,但是“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老話的準確率還是很高的。

    八月十五定豐收

    既然在七月十五就能定下旱澇了,為什麼要到八月十五才能定豐收呢?這是因為農作物卻還沒有到收穫的季節,這個時候正是東北水稻、高粱、玉米等生長的旺季,尤其是水稻剛好處於灌漿期。而水稻的這個灌漿期就是指從稻穀揚花結束穎殼閉合開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直接影響著當年農民的收成。所以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如何將決定著農民的收成。只有等到了八月十五之後,才能知道當年是否大豐收。

    其實,農村裡的一些諺語都是過去祖祖輩輩根據自己勞作經驗總結來的,是經過多年的經驗驗證的,還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 5 # 大紅人

    七月十五定旱澇:農村按農曆說在七月中旬的時候、各種農作物都以進入生長中後期、作物的生長開始對雨水的要求很高、特別是靠天吃飯的山區、這個時候如果缺少雨水會給作物造成減產或者是絕收、所以說七月中旬左右雨水充沛不充沛給作物造成的影響基本上就能看出一年的收成好壞、也就是定出了一年的旱澇了。

    八月十五定豐收:農村到每年的八月十五的時候基本上到了深秋了、各類作物都進入果實 成熟期、作物的長勢和成熟、各類天氣條件對作物的影響根本不大了、所以所到每年的八月十五的時候一年的豐收基本定型、所以說八月十五定豐收。

  • 6 # 嶺上走馬

    我們中國是個傳統農業大國。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老百姓總結出了很多獨特的農技知識並凝鍊成俗話諺語。比如從節氣確定生產的有“芒種忙忙栽,夏至谷懷胎”;看雲識天氣的“天上勾勾雲,地上雨淋淋”。

    今天我們來說一句也是關於農村氣候、收成的諺語,那就是: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種說法。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在此簡單分析一下。

    農民以種地為生,都希望有個好收成,季季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年。然而在以前,農民耕作的技術、裝置、種子、肥料等都很匱乏,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飯。也因此智慧的農人們學會了哪個節氣種什麼,什麼時候收什麼等等。

    也包括這句“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就是人們對時間、節氣對氣候的影響和收成的一個總結。

    農曆七月十五,正是夏天最熱夠時候,大都快出伏了,秋天即將來臨。而田地裡的莊稼正是生長旺盛期,自然是需要適宜的氣候,最起碼不能太乾旱,也不能天天暴雨不斷。

    好在這時已臨近立秋,伴隨著酷暑的逐漸遠離,乾旱天氣自然不會有了。夏天氣候反覆無常,夏天過去,乾旱沒有了,自然強降雨也漸漸少了。所以說這時候整個莊稼生長重要時期的氣候已很明顯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農諺“七月十五定旱澇”還是比較準確的。

    在這之後,秋高氣爽,豔陽高照,時不時來點和風細雨。很多莊稼陸續成熟收割。到一個月後的八月十五,中秋之時,絕大部分莊稼都已收回家了。趕上好年景的話,這是農民朋友們最忙碌也最幸福的時候,因為又是一個豐收年,又忙一個豐收季。

    當然,偶有氣候不好,莊稼欠收那也沒辦法,只能儘快強收,爭取秋茬再種一季糧食蔬菜瓜果什麼的彌補起來。

    總之,八月十五這個時候莊稼都成熟了,收割了,豐收與否一目瞭然了。因此,說八月十五定收成是肯定的。

    綜上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先農們總結的農諺“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還是很有道理的。

  • 7 # 廠長是我表哥本人

    一,為什麼七月十五定旱澇。

    對於季節與氣侯的變化,最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最關心的是農民本身。我本人出生於廣西農村,也有過深刻體會。一般南方的雨季是6月~9月,農民比較習慣說農曆五月~八月。颱風生成及帶來的雨水在五六月較為集中,到了農曆七月相對來說颱風雨水都少了,若是個別地區雨水在五六月都很稀少,七八月後也不會有太大的汛期,一年是旱是澇基本已成定局。

    二,八月十五定收成

    每年的立秋一般在農曆的八月後,秋,即莊稼成熟的季節。草木皆孕子落地,夏季綠海變為金黃茫野。農作物也會在這個季節獲得豐收。

  • 8 # 植保小貼士

    在古代沒有先進的天文氣象知識,勞動人民為了適應農業生產,根據每年的天氣情況,總結了許多非常實用的農業生產經驗,而這句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就是那些經典農業生產經驗的代表之一。

    首先,我們從字面上解讀這句話,在七月十五就能確定今年是旱還是澇,八月十五確定今年糧食是否豐收。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下面我們來詳細解讀一下。

    首先要說一下,這裡的兩個時間點指的是農曆日期,而不是我們所說的陽曆日期!農曆七月十五,是立秋過後的第七天,一般情況下也就是陽曆八月份,那麼為什麼會說七月十五能夠確定後期是旱還是澇呢?因為古人認為在立秋過後幾天時間(七月十五),如果持續有雨,那麼後期就會出現水澇災害,如果立秋過後基本不下雨,那麼後期就會幹旱!而七月十五隻是一個時間點,有一部分農民會在這一天總結天氣情況,確定後期的旱澇是否會發生!

    那麼古人用此方法確定旱澇靠譜嗎?其實按照現代氣象學知識來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立秋以後尤其是在北方,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開始向南移動,如果立秋後幾天,仍然有有連續的降雨,說明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尚未南移,或者南移較晚速度較慢,後期仍有可能會出現陰雨天氣,就有了出現水澇的可能性;而如果立秋以後,一小段時間沒有雨,說明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已經南移,後期可能會發生乾旱!而農曆七月十五已經是立秋後第七天,這個時間是可以作為一個節點來判斷後期天氣的!

    而八月十五定豐收,對很多人來說其實很容易理解的,因為農曆八月十五,已經是陽曆九月份了,這個時候很多作物已經進入生長後期,有些甚至已經開始收割,總體的產量已經定型,再採取一些增產管理措施意義不大,農戶基本可以直接判斷出今年是否為豐收年!

    從這句老俗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農村老俗話都是經驗的結晶,細細品味別有一番滋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挺好》中明玉身價千萬,為何還會如此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