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京不冷東京熱
-
2 # 李建秋的世界
當然是偽善,但是你可以稱之為“職業道德”。
日本和中國有重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所謂的“禮儀之邦”。
為什麼“禮儀之邦”要打引號?因為這裡的“禮儀”就是表面上的禮貌,這一點在《日本經濟新聞》上日本人就這麼說
這個日本人寫到:
關於日本人的內心與其他民族相比如何醜陋,這難以透過具體測量和統計加以比較,但表面和善的日本人確實很多,作為事實筆者也承認。不過難以斷言這就是缺點也就是說,這個日本人是承認在日本表裡不一的事情的。從華人的角度上來看,“表裡不一”是非常嚴重的道德問題,比如說我們看過一部出名的小說《笑傲江湖》,裡面有一個叫“嶽不群”的角色,滿嘴的仁義道德,實則心狠手辣。
但是在日本人看來,這不是問題,在日語裡面,有的一大堆的敬語,而且細分的非常厲害,不僅有尊稱,還有禮貌語,還有尊敬與,還有謙讓語,各式各樣讓人目不暇接,一個華人其實是很難搞得清日本的敬語體系的,其實不但是華人,可能日本人自己都搞得不是很清。
當然,中國過去其實和日本也比較像,畢竟這一套是中國傳過去的,解放前也有過度的禮儀問題和很麻煩的敬語,比如說XX君,XX先生,XX夫子,卿,艾,父老,丈人,叟等等之類的不能互相混用的稱呼、
下屬稱呼上面,或者同輩,要叫“足下”。
對王侯之子,要稱呼為“公子”
古代華人有名字,也有字,但是互相之間不能稱呼名字,只能稱呼字。
等等等等,細節問題,大家可以去看一本書《禮記》
為什麼現在中國沒有了呢?支撐這些禮儀禮節的,是古代中國一整套的身份制度和階級制度,新中國成立以後,這套身分制度和階級制度土崩瓦解,建國時期是希望彼此之間的平等,彼此之間都是“同志”,而不是什麼君,足下,公子之類的。
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你是否喜歡這一套制度,按照日本人的說法,他們非常清楚對你表面上的禮儀並不是因為日本人真喜歡你,而是禮儀要求他們這麼做,在中國對於這種禮儀有諸多批判,首當其中的就是:偽善。不過這一套制度也確實給日本至少帶來了表面下的平靜。
當然,人總歸是人,面具戴久了,人也要發洩的,華人也喝酒,也喝醉,日本人也喝酒,也喝醉,但是日本人喝醉了以後的基本上釋放出自己的本性,大吵大鬧,東倒西歪,睡大馬路這種事情不在少數。
至於如何看待這套禮儀,你到底是希望她們更加真實一些,還是希望她們保持職業性的笑容?
-
3 # 薩沙
道理是這樣。
請問服務行業,尤其是從業多年了,有幾個會帶著真心的笑容對待客人?
這不過是一份職業而已,又不是自己辦喜事,你能連著笑很多年嗎?
說通俗點,日本服務員帶著的是職業性的微笑,是職業對他們的要求。
日本的服務員,也就是日本人,態度是最好的。尤其是中年和年輕的日本女服務員,基本都帶著笑。
其次是日本人僱傭的外華人,比如中國留學生、白人、黑人之內。
他們的態度也算不錯,相比日本本地人,就相差十萬八千里。
雖然態度也很好,但笑容是基本沒有的。
最差的是什麼人?
就是從國內帶隊去日本的旅遊領隊、導遊之內。
雖然旅遊公司對他們有嚴格的考核,不允許他們隨便和客人衝突。但你想要看到他們一個好臉色(不用說微笑),也是很難的。
然而這些領隊的服務態度,如果放在國內,還算是挺不錯的。
總體是南方很好,越往北越差。
那也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
這條街距離公司大約3公里,打車應該瞬間就到。
然而,也許聽著我們上車就用外地話聊天,我又拿著很大的旅行包,司機判斷我是遊客。結果他竟然繞了一大圈,多開了20多分鐘。
但我也沒說什麼。
付了車費以後,那個同事忍不住說了幾句,說他故意繞路了。
我這個同事是個女孩,說話也是細聲細氣的。
誰知道,她剛說了2句,司機就破口大罵,連續罵了幾句髒話,不堪入耳。
當時那種情況,下車後實在忍不住,和司機大聲理論了幾句。
我沒說什麼難聽話,哪知道那個司機直接開門下車,直接要跟我幹架。
大家知道,我薩胖可不是浪得虛名的,我身高體胖,又是練過的,一般人哪裡是我對手。
他上來推我一下,我身高八尺腰圍八尺,普通人推不動我。我直接反推一下,將他推了個跟頭。
搞笑的是,他看到我凶神惡煞的樣子,自己一下子就軟了。
一句話沒說,趕快上車開車溜了,還從車窗把多收的車費丟下來,大概是怕我們事後找他麻煩。
沒膽子,你又囂張什麼呢?
莫名其妙啊!
自然,一個司機不能代表整個群體,終究說明這裡的服務行業還是有問題的,服務很爛。
我在東北也遇到過很多司機,都是粗人,髒話掛在嘴邊。
但粗歸粗,服務差了點,這些人大體還是正派的,不坑客人賺亂七八糟的錢。
服務行業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方文明與否的基本風向標。
越發達的地方,服務業的服務就越好。反之也是如此。
無論 日本服務人員的笑容是不是假的,是不是職業性的,總比 臉上掛著 你欠他十萬八萬 的表情要好。
什麼時候中國的服務行業,能夠達到日本的水平,說明中國也是發達國家了。
-
4 # 顯微新視界
不止日本服務員“偽善”,歐美的服務員業“偽善”,咱們國家的服務員更“偽善”,而且不是隻有服務員才如此。基本上各行各業都存在這樣的情況。畢竟整天都笑眯眯的怎麼可能一直高興快樂?
為什麼“偽善”?無非三個原因:
一、經濟壓力大,競爭激烈
不管是在日本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服務行業可以說是佔比最高,同時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畢竟日本的人口就那麼多,但是具有相同品牌的商店或者差異化不算很大的飯店之類的數量也是眾多。僧多粥少的情況遠甚於世界其他國家。同時每年日本國內都會有數百家的公司會倒閉。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服務行業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來搏得顧客的歡心。那滿面笑容就是最起碼的原則了。如果笑容不掛在臉上,連門面都沒有了,還敢繼續在服務業混?
二、沒有人能微笑一整天
拋去所有原因,如果讓一個人一整天都保持微笑,恐怕肌肉都會僵化了。畢竟內心為錢而痛苦,但是臉上不得不掛上職業般的笑容只能說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畢竟自己的職業要求自己必須保持笑容。當然這一型別的笑容痕跡不是很明顯就能夠看得出來。但是畢竟是日本人重視這一點,所以還能夠見到這樣的笑容。不管如何伸手不打笑臉人。
不過你要是在中國的服務業話,一般情況下看到的都是痕跡明顯的假笑。或者一閃而過轉瞬即逝的笑容,比如在前段時間廣泛流傳的收費公路站男收費員那職業假笑,實在是讓人感覺到爽歪歪!
三、服務行業員工外華人比例持續增加
一整天面帶微笑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不用說服務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受苦受累還受氣的行業。隨著近些年日本總人口的持續下降,社會總失業率下降到近十年來最低水平。年輕人在選擇就業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而服務行業能躲就躲,即便是日薪能夠達到1.5萬日元也沒有人員去做了。
這種情況下服務行業所缺失的員工太多,所以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外國移民或者是留學生,相比較而言在工資待遇方面肯定是要比純正的日本人要低。而工作強度還是保持以往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揚起嘴角笑一下就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從態度上來看日本總體服務業實際上是呈現下降的態勢,馬上就能夠和中國一個水平了。
-
5 # 使用者2032328832496
笑,有時是一種態度,有時是一種心情,你們都說日本人很禮貌,我卻得是每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電影裡面的日本人都是奸笑,
回覆列表
很多人去到日本,都會被溫馨和彬彬有禮的日式服務感染。服務員各個都笑容滿面,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那種冷冰冰的服務臉龐形成了對比。
然而,最近有日本媒體討論,越來越多的外華人覺察到,有時日本服務員的笑容不是真正發自內心在開心。而只是按照服務手冊上的要求,做出笑臉。有時候,其實他們心裡並不開心,甚至不那麼喜歡你這個食客或遊客,但他們仍然保持笑容。對此,有外華人批評日本人其實挺偽善。
對此,日本人自己也進行了反省,有的就承認,確實日本服務員的笑容是偽裝出來的,不是發自內心的。但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保持和諧的服務環境,讓賓客滿意,並減少摩擦,認為保持禮貌性笑容,是提升效率的一種方式,所以應該保持。
確實日本人這麼想也不算錯。因為整個日本社會都從表面的和諧中,嚐到了更多的甜頭。這也是保持日本社會的一個法寶。
至於言不由衷、笑不由衷,給個人造成了壓力,日本人認為,晚上喝一頓,就能夠解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