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西門大大
-
2 # 鄉村小磊
我家今年種了有150畝的玉米,像一些專家說,怎麼做玉米的產量高。隨他們怎麼說,我是不會聽的,我只要在種的時候控制好一畝多少種子,多少複合肥就行了。
就像以前我家還種大豆,現在都不會在種那麼多了,去年一年豆子都不夠成本,但是玉米一畝地產量有1000多斤,所以今年全部都種了玉米。
現在有的玉米有側芽是不錯,那麼多的地難道要一個一個去弄嗎?這個要多少的成本,多少人工費。就算高產,一畝地能有1500斤麼?誰能保證的了。
所以我情願在家閒著,也不會去弄那些側芽,不會聽那些專家說的話。
-
3 # 農村王小霞
玉米長側芽在我們這叫玉米長叉子
玉米長側芽其實就是玉米的分櫱現象,一般發生在玉米的苗期,從玉米苗根部會長出一棵小玉米株。但當玉米長出穗以後,這種現象基本上不會再發生。
玉米長側芽原因玉米天生就具有長側芽的生理特性。但經過相關科研人員的改良,現在很多玉米基本上都不會再有生側芽這種品種。但是,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如果玉米養分過分充足或者種植密度較小等等情況,還是會出現玉米長側芽的現象發生。
玉米長側芽影響如果您的時間等其他條件允許,建議您將玉米的側芽掰掉。因為側芽不但會吸取土壤的大量營養,它還會影響到玉米田中的通風以及光照等,非常不利於玉米的後期生長。
-
4 # 汪祁和
想的達到玉米高產要做到多方面。
一.選擇不沉水的地,穴與穴之間相差一尺半到兩尺的距離,每個削種兩到三粒玉米種子。
二.等到玉米發芽,芽長到一指頭長時,種的是田甜玉米苗留兩個去掉一根。種的是雜交普通玉米三個苗去拔點兩個苗,剩 ̄個苗就夠了。拔掉的苗可以補苗缺失的地方,嗯,再到別的地方去,或者直接甩掉不要啦。拔了苗後,留的玉米苗根部很鬆,立馬澆肥水。
三.玉米要多除草施肥,松根。看到玉米長出側芽,就把玉米側芽去掉,讓更多肥留給正的玉米。
四.要及時除玉米蟲害。
五.等到玉米打苞,快長籽粒時,要施一次農家肥或鉀肥。此時更要注意防鼠害,有的人家下老鼠藥,有的人家用許多塑膠袋把玉米苞包好幾層,眼老鼠聞不到與玉米的味道。下老鼠藥也不能完全杜絕鼠害。杜絕鼠害,有望高人指點。
以上幾點做到沒有天災基本能做到高產了。不過也確實挺費力的。下面我介紹一種能做到玉米株株高產,卻不能實現面積高產。
輕鬆不費勁的玉米株株高產的辦法就是黃豆和玉米同時種,一穴玉米種四粒, ̄穴玉米和 ̄穴玉米之間隔著黃豆,這樣種的玉米不用間苗,四根 ̄穴不缺肥,只要土松黃豆不用施肥也長勢好,黃豆長勢好就有產生細水長流的肥給玉米,所以黃豆中的玉米儘管四株共一穴,四株都 ̄樣勻稱茁壯地成長,不需施一點肥,就等著吃玉米吧。
-
5 # 農村小小李
關於玉米種植高產的技術,各路專家種糧能手說法和意見都是沒有一個精準定論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玉米短暫的生長週期之內,任何一個生長階段的閃失、意外都會導致玉米出現減產,在加上各個地方種植玉米的土壤情況、種植環境、天氣變化,以及水源灌溉都是有很大不同的,把北方種植玉米的技術拿到南方去不一定好用,同理南方的先進技術在北方也未必能推行開。
衡量玉米高產的技術有那些從種子的選擇、到玉米每個生長週期的管理,任何一個過程管理的不到位過失,都會是玉米產量出現差異性減產,再說一句不好聽的,即便是你矇頭水灌溉及時,玉米出苗以及成活率都能得到充分圓滿保證、玉米地種的除草工作到位、殺蟲噴灑農藥也乾淨到位、也採取了控旺措施噴灑了矮壯素,可即便是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雷雨大風,也會讓這一切努力成果都變得蕩然無存,所以來說玉米高產技術是建立在一個,不能受到自然災害,而又身體力行努力去追求的一件過程。
在種子的挑選方面,一定要去因地制宜的去選擇,適合本地區土壤結構、地勢環境,有這在本地區多年種植經驗,並且往年種植的歷史當中沒有發生過大規模不良病變現象產生的現象。優質高產具有抗逆性,是選擇優良種子的主要依據。
充沛的澆水灌溉工具和灌溉機井,如果本地區種植玉米的環境,沒有可以相對寬鬆的澆水機井,也不具有河水充沛流通的河道,灌溉工作只是簡單的依靠天氣下雨,那麼處於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生長的玉米,即便是你管理的再好玉米也不會高產,在玉米的每個生長階段,對於水分的需求量都是巨大的,無論是從播種、出拔節、再到抽穗灌漿成熟,炎熱的夏季,高溫下面的三伏天讓玉米對於水的依賴程度都是很大的。
靠天吃飯下雨是為了不時之需,是在灌溉路上的一絲驚喜,澆水機井的充分保障才是玉米高產豐收的必備王道,一句話不能澆水,看天氣吃飯一切都是免談。
除草劑打一遍、對於病蟲害防止的農藥打三遍,這些都是基本的工作,控旺措施矮壯素的噴灑是必不可少的,不要節約那幾十元錢,在惡劣天氣到來的時候,你會慶幸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通常情況玉米整個生長週期,拿我們北方魯西南農村來說,不管是否處在雨季,玉米一般情況都是澆水兩次。
效果很明顯的高產增收一般都是體現在大面積種植和試驗田裡面,像是我們普通農民來說,一家幾畝地,不要奢望能有跨越式的增產,畢竟要增產的成本放在哪裡,不是我們所能折騰起的,只要記得在種地的過程之中人勤地不懶就行,你如何對待種地,它就會講究如何回報你。
側芽到底如何處理?
這個毫無疑問面對側芽,從一側拔掉就好,這個不需要多大的道理,只是根基多年的種植經驗說的,很通俗的解釋就是,玉米生長出現的側芽是不會結出正常的玉米棒子的,一般都是空包,即便是能僥倖結果,結出來的玉米棒子也是個頭小,並且顆數稀少。
側芽在生長的過程當中,一樣會吸收同樣的水分、肥效、光合作用,他佔用了一切能佔用的生長資源,但是不會取得合理的收成結果,那這樣的側芽留著做什麼那?你做三個人的飯,讓5個人去吃,但是幹活的只有三個人,你說這活能幹好不?
-
6 # 綠野文藝
我想說是個農民都知道該咋做!這個問題已經出現很早了,一直在說,我今天告訴大家,如果對於普通高產玉米,側芽必須拔掉!
理由:一、農民種地的經驗。玉米側芽的存在肯定分走它的養分,這樣玉米的收成肯定就會受到影響。二、側芽與主莖存在競爭關係,並非互補關係,前期側芽已經把養分奪走了並不會在後期再還給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主莖已經受到了傷害,錯過了最佳生長時間,即使得到了側芽分給它的養分也無事於補。 所以必須掰斷側芽為好。三、即使水肥跟得上,側芽和主莖同時旺盛生長,但是隨著旺盛後,植株密度變大了,會影響後期的光合作用和授粉進行,從而導致空杆,無籽,從而影響玉米產量。四、根據歷年農戶已經拔掉側芽的產量來看,我們村的通常做法,玉米產量首先並沒有減產!至於是否增產了呢?還需進一步調查對比,最起碼說明農民拔掉側芽做的沒有錯。
玉米高產的決定因素包括:畝密度、千粒重、穗重、出籽率等。任何一個因素不足都可能不會高產。大穗的品種如果軸粗粒淺出籽率低就不會高產,畝密度達不到合理的要求過稀即使個頭再大也不會高產,考察一個品種是否高產一定要綜合各個因素,單一的優勢都不是決定因素。一個地塊穗子勻實了,密度合理了,如果種植的品種出籽率高一般都會高產。
掰側芽最佳時間:9:00-17:00,因為這個時間段有利於傷口快速恢復,減少病從害感染。
誤區一:不用掰,後期營養會迴流。對於出現側芽這樣的玉米最好還是掰掉,它對產量影響非常大,即便後期能接穗,與屬於那種突尖籽粒不飽滿的現象。 對於有些種植戶所說的,玉米側芽不用掰,因為到後期,側芽的養分會迴流到玉米主莖上。這些理論屬於無稽之談,玉米在生長初期,本身根系比較弱吸收養分就差,側芽必然會與主莖爭奪養分,造成主莖生長受到嚴重影響,形成產量的下降。 到了中後期,側芽的養分即便迴流到主莖上,它也彌補不了在苗期主莖受到的傷害。
誤區二:對於部分專家的觀點,不能一概而論,要分清是非。有些專家說不用掰,人們就以為這個專家在說瞎話,其實,人家是有前提的!比如 若玉米植株較為旺盛分櫱較弱的情況下,則不需要刻意進行人工掰除,一般等玉米主幹長起來便會將分櫱中的營養吸收掉,分櫱便會自動停止生長或枯萎。 還比如,對於菠蘿玉米、草莓玉米等一些果實較小的玉米品種,不僅不能掰掉分櫱還應想法增加分櫱,從而增加產量與觀賞性。
回覆列表
其實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如果不掰側芽就會跟主莖稈去競爭營養,就好比,兩個人吃一碗飯,結果誰也沒有吃飽。有些農民會說小面積的地塊兒可以,但是大面積的玉米掰側芽,人工費太貴了,像這種情況就需要你去核算成本了,需要你去量力而行,考慮要不要掰。另外種植偏稀的,也很容易造成側芽。
歸根結底,側芽會對產量有一定影響,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建議是儘量要掰掉側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