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1228897075

    建文帝遺傳他父親的基因,寬厚人慈,再英雄的明君也不可能十幾歲就能威鎮天下,這就全靠忠臣良將的輔佐了,但恰恰他祖父虛事不周,把自己心愛孫子給毀了!朝中無能臣!帳前無大將的原因也是文帝的祖父給殺光了!朱元障擔心開國大將軍們恃功欺主!但又不該讓諸王子手握重兵!並且告誡諸王,若朝中有佞臣可請君側!這都是給諸造反埋下了伏筆!朱元璋最大的失誤是不該錯殺大將軍藍玉!藍玉的姐姐嫁給了大將軍逢遇春,逢遇春的女兒就是文帝的母親!藍玉和朱標感情至深,並多次提醒朱標!標念朱棣弟兄之情不以為然!尚若有一藍玉在!文帝無憂矣……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李景隆這人確實很有意思。

    他是明朝開國大將軍,曹國公李文忠之子,俗話說虎父無犬子。

    至少在李景隆兩次戰敗,損兵六十萬之前,朱元璋,朱標,朱允炆都是這麼認為的。

    李景隆年少好學,相貌堂堂,朱元璋認為李景隆以後肯定有出息,非常看重他。其實他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東西,天天裝模作樣,實際上連他爹的一成本事都沒學來,但是當時並沒有人看出來。朱元璋還多次讓他出去連兵,並且屢屢委以重任。

    朱允炆繼位後,李景隆是建文帝的心腹重臣,朱棣起兵後,建文帝先派開國元勳中碩果僅存的老將耿炳文去收拾朱棣,但是朱棣也不是蓋的,他在北方常年和蒙古人作戰,其軍事能力絲毫不遜色於當年的開國將軍們。

    耿炳文老馬失蹄打了敗仗,但是手裡還有十萬人,元氣尚存,準備堅守和朱棣慢慢耗,他算準朱棣耗不起,沒想到建文帝更沒耐心。耿炳文失敗,便馬上換上李景隆。建文帝心想虎父無犬子,怎麼著李景隆也得有他爹五成的水平吧,沒想到李景隆連當個犬子都是抬舉他了。

    李景隆不是沒有贏的機會,首先,朱棣就看不起李景隆,認為他就是躺在父輩功勞簿上的酒囊飯袋,李景隆來攻,他把老巢北平交給兒子去守,自己反而去打大寧。

    李景隆以絕對優勢兵力攻城,沒有打不下的理由,事實上眼看張掖門就攻破了,李景隆卻下令撤退,大好機會說扔就扔。後來朱棣回師,當面把李景隆狠狠收拾了一頓。

    可能是對手太強了。

    後來李景隆在白溝河陳兵劉十萬,又被朱棣給收拾了。

    這下建文帝慌了,幾十萬朝廷精銳被李景隆葬送,朝廷短時間內再難組織大規模反擊。建文帝急忙把李景隆召回來,直到這時才看清李景隆恐怕真是個草包。

    朝中數人上奏殺李景隆,建文帝一念之仁,沒動他。

    但是李景隆名聲算是徹底臭了,從以前的聲名顯赫變為如今的人人喊打。

    後來朱棣打到南京城外,建文帝身邊是在是沒人可用了,就讓李景隆去找朱棣請和,畢竟以前也算是有點關係(打與被打的關係)。

    這一招是建文帝最大的昏招,這和當年關羽讓糜芳駐南郡,傅士仁駐公安一樣蠢。這個人很明顯在自己這邊混不下去了,就算不殺,也絕對不能讓他擔當要職!

    李景隆見機會來了,朝廷天天有人叫嚷著要拿自己的頭祭旗,建文帝也很明顯對自己不再信任。自己不如給朱棣開城門降了算了,好歹算一個從龍之攻,況且自己以前也給他送過不計其數的糧草軍械不是。

    所以李景隆就獻城了,直接把建文帝坑死。

    要說李景隆也說不上有多蠢,奈何朱棣實在是真的強。

    也怪朱元璋,他要是能給自己的孫子留幾個會打仗,能打仗的開國武將,建文帝也不至於連李景隆是什麼水準也看不出來。

    要說他是內奸,守仁君也不敢苟同,他就是個外強中乾,見風使舵的投機者罷了,他沒有智慧能把內奸當成這樣。

  • 3 #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李景隆這哥們是不是朱棣的內奸,肯定不會寫在歷史上,因為後來寫歷史的那支筆在朱棣手裡握著。

    即便他不是一個成功的臥底,也是一個24K純金豬隊友。三年靖難之役中,一往無前的敗人品,順道把建文帝帶到坑裡了。

    我們從靖難之役的過程來看看,這哥們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個臥底吧!

    李景隆

    李景隆可是大明朝板上釘釘的紅二代,還是將門之後,他爹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明朝開國功臣第四,封爵曹國公,只有徐達、常遇春和李善長位列其前。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太祖親寫悼文致祭,配享太廟,賜葬鐘山,可謂哀榮極高。

    所以,李景隆這哥們上來就是曹國公,可謂人生贏家,直接贏在了起跑線上。朱元璋還非常看重這個年輕人,給了他到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軍的鍛鍊機會。

    應該說這段錘鍊的歲月裡,李景隆沒有表現出坑爹貨的本質,朱元璋沒準還把他當成朝廷棟樑留給了孫子。

    等到朱老爺子蹬腿了,李景隆成了建文帝心裡最靠譜的領兵之將。當他決定開始削藩,李景隆帶著軍隊開到開封,包圍了周王朱橚的王府,將其全家壓回南京廢為庶人。

    等把周王、代王、齊王、湘王、岷王這幾個軟柿子捏完了,建文帝終於踢到了鐵板。

    他最強硬的叔叔朱棣在北平挑起大旗,準備幫侄子清理一下身邊的壞蛋(靖難)。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允炆任命六旬老將耿炳文為大將軍,領兵十三萬討伐朱棣。但被朱棣趁八月中秋之機劫營成功,大敗於南軍於滹沱河北岸,耿炳文逃入真定城中,閉門固守。

    朱允炆一看老將不靈,在黃子澄的推薦下,以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對燕軍作戰。

    要說朱允炆真給李景隆面子,湊了五十萬大軍給他,出征前還親自到江邊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其“便宜行事”之權。

    就這麼著,李景隆在眾望所歸下,走上了坑爹敗人品的大道!

    燕軍這邊聽說,朝廷以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朱棣高興的都樂了,對身邊人說:“李九江(景隆小字九江),豢養之子,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忌刻而自用,況未嘗習兵,見戰陣而輒以五十萬付之,是自坑之矣。”

    朱棣話說的很清楚,這兄弟就是個坑,別搭理他。

    他根本沒搭理李景隆和他手下的五十萬大軍,自己帶人跑到大寧(今內蒙古寧城)研究兄弟寧王手下的蒙古騎兵去了。只給胖兒子朱高熾,留下了姚廣孝和一萬老弱殘兵守北京城。

    朱棣算是沒說錯,李景隆真是個坑。要是換別人得到這個情報,還不得樂出鼻涕泡來?

    李景隆得出的結論是“要謹慎!”

    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李景隆來到北平城下,五十萬大軍將城池圍了個裡三成外三層。姚廣孝趁著來了寒流,命人在城牆上澆水。第二天南軍將士傻眼了,兩手一攤對李景隆說:“牆上都是冰,俺們爬不上去!”

    李景隆也兩手一攤,天兒不給力,這也不怨我呀!

    爬不上城牆也無所謂,攻打城門也一樣能進城。南軍都督瞿能都已經率千餘人殺入了張掖門,但李景隆令旗一揮“要謹慎!”,沒有後援的瞿能只能又退了出來。

    估計要是李景隆攻下北平,俘虜了朱高熾,後世一定會有人說,這是朱棣借刀殺人之計,好讓當時更喜歡的二兒子朱高煦上位。

    十一月,帶著蒙古騎兵回到北平,李景隆見勢不妙一路南逃,給朱棣留下無數軍資甲帳。

    要說朱允炆真是信賴這兄弟,仗都打成這熊樣了,還認為是他權利太小,駕馭不了手下將領,又賜給了他黃鉞弓矢,可以行使“專征伐”之權。

    結果這個運輸大隊長,帶著六十萬大軍進駐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境內),再次扔下全部輜重跑回濟南了,把守濟南的鐵鉉氣得直翻白眼。

    連續兩次喪師辱國,李景隆自己也覺得沒法混了,回到南京後大臣群情激奮,要治他的罪,又是朱允炆強壓下了重臣的建議,讓他回家涼快去了。

    回家涼快已經算非常寬厚了,李景隆兩次大敗幾乎耗盡了朱允炆全部家當,之後戰爭態勢逆轉,朝廷再難保持進攻態勢。

    李景隆打仗不靈也就算了,等朱棣兵發南京時,他又蹦高表示要出城和朱棣玩命,結果打開了金川門。燕軍一擁而入奪了南京城,旋即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史稱“金川門之變”。

    說真的,老朱皇帝在石頭城留下的防禦體系,要不是李景隆這貨開啟金川門,燕軍還真不一定能打的下來。

    從他們圍攻鐵鉉防守的濟南城來看,燕軍真沒多少攻城能力,這一點和李景隆攻北平如出一轍。

    如久攻南京不下,戰爭形勢未嘗不會發生變化,但李景隆的出現,讓這種可能性沒有機會發生。

    朱棣登基後,建文帝身邊的文臣武將都死得很慘。

    唯獨李景隆這哥們,居然變成了“靖難第一功臣”(“景隆猶以班首主議”),受封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曹國公,增祿一千石,通前四千石,子孫世世承襲,賞銀四百兩、彩幣四十表裡、鈔四千貫”,甚至超過了大功臣丘福。

    最逗的是李景隆的封賞一出,群臣都驚得鴉雀無聲。見此情景,朱棣在龍椅上悠悠的說了一句“默相事機!”

    這簡直就是明朝版的“你懂得!”

    最後,你覺得李景隆是朱棣的臥底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誰知道呢?!沒準兒,人家和朱棣就是這麼心有靈犀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破均線支撐股價就會大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