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爾雅休養札記
-
2 # 教育這回事兒
前段時間王思聰吃漢堡的圖片被惡搞,本人還親自迴應覺得很有趣,你還記得他是出席什麼活動被拍的嗎?他出席的是一個全球的賽事,當一群網癮少年取得冠軍,為國爭光的時候,很多人改變了對王思聰的看法,紛紛提意見,想讓王校長組建一支足球隊!雖然有開玩笑的意味在,但王校長成功的讓一群網癮少年變成了英雄,再次印證了一句話,孩子們都是寶藏,有時候只是被放錯了地方!
家長們看到孩子們打遊戲,就覺得孩子貪玩,在浪費時間。很多家長都因為孩子玩遊戲而摔壞手機,這也間接的帶動了手機行業的發展。但隔閡一直在,在家長的眼中,為什麼就不能正視這個行業呢?這源於家長對於成功的正規化化的理解,成功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好工作、好待遇,說出去有面,要是哪個爸爸說自己孩子打遊戲掙錢,準被指指點點,但現在這個社會正在慢慢打破這個正規化化,社會的多樣性慢慢帶來不同可能的人生。經濟的細分給更多人帶來了展示的平臺。
熟悉德萊文的遊戲迷們應該都知道文森特,這個國服第一的德萊文,曾用小號在臺服大殺特殺,被臺灣網友舉報,認為是破壞兩岸關係,最後被無奈封號,但也見證了文森特的強大:在遊戲領域的強大!我初見文森特的時候,感覺像是08年時的非主流,一頭黃髮,痞裡痞氣。一度被父母放棄,覺得孩子網癮太重,感覺沒救了。但後來隨著文森特的出名,帶來的名氣和財富,家長終於承認:是自己老了!
奇葩說的木子,上學被老師區別對待,被老師不待見,老師甚至說木子一輩子也就這樣了!相信很多人在學校都有同樣的經歷,於是木子暗暗下決定:輟學了,但輟學後的木子,逐漸在擅長的領域找到了自己,也就是寫作,很快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就成為了百萬爆文,在圈內也小有名氣,狠狠的打了老師的臉!
現在全網最紅的軟體:抖音,沒有之一,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刷抖音,浪費時間,但多少人是從抖音上發現生活的美好,重燃內心的動力,同時也造就了成百上千的百萬富翁,這個時候你還指望著孩子只認讀好書一條路,來扼殺孩子真正的熱愛嗎?
昨天我回答過一位家長的提問:孩子歷史專業畢業找不到工作怎麼辦?難道孩子大學只是在讀書嗎?這個時候為就業發愁,這難道不是多分低能的表現嗎?大學的美好之處,不就在與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愛,然後在學生和社會之間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嗎?
讀書是為了讓孩子更明白的知道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律,然後與他人相處,與這個世界相處,最後更和諧的跟自己相處!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清晰自己的所愛,為之奮鬥!
你還再為孩子瘋玩而擔心嗎?那就找一個孩子能玩明白的領域吧,讓孩子專注的玩,用心的玩,這樣才不枉一生啊!
-
3 # 影之息
從本質上說,幹大事的固有屬性,和乖孩子的固有屬性,本來就是矛盾的啊……!! 他出身富貴、豐衣足食,更有佳人長伴,父母康健。 卻偏要離開那溫柔鄉,撇下那錦衣食,只願金戈鐵馬激盪山河。 執三尺青鋒,要四海承平。 東征西討血灑疆場,平千秋亂成萬古業。 淘氣的孩子離經叛道,卻敢於放下一些乖孩子們放不下的東西。因為我們往往把在生活中順著成年人意思和所謂的社會法則做事的孩子稱為乖孩子,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個定義下的乖孩子,本質是順從和安穩,而同時我們將有些忤逆但不嚴重的孩子稱為淘氣孩子,這就註定他們不拘泥於現狀敢於尋求改變和刺激。 而這種追逐刺激和安穩之間的差異,就是乖孩子和淘氣孩子之間的本質差異。BUT,乖孩子沒什麼不好。 他出身平凡,卻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也許天賦有限卻甘心笨鳥先飛。 自幼他便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懂事聽話勤奮刻苦。 畢業入職,雖無大勝小有所成,年近而立有房有車,談婚論嫁門當戶對,兩廂情願。 婚後美滿,小橋流水人家,歲有盈餘,也常出去走走,不僅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有了琴棋書畫詩酒花。其實,乖孩子沒出息,但不會過得太差,若是聰明些或努力些,能過得舒適甚至有些滋潤的愜意。 而淘氣的孩子,除了極少數有著過人的天賦智慧且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專長所在,並願意為此付出,在一定機遇下能夠成功之外,剩下的要麼還在成功之前的路上奮鬥,要麼就已經沉淪萬劫不復,總之,過的都不會太好。
-
4 # 心寶媽媽聊育兒
我不認同“乖孩子往往沒出息,淘氣的孩子才能幹大事”這句話,太武斷。僅從性格的表象看問題,太主觀推測
這句話如果是別人說給自己聽的,就要關注自己孩子是不是太淘氣而沒有分寸和規矩,而不是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孩子聰明。
以前我們鎮上有一對兄弟真是人憎狗嫌,砸別人玻璃、拔人氣門芯、往同學頭上放毛毛蟲。告老師、找家長都沒用,人家爸爸很得意自己孩子膽子大,還嫌棄別人的孩子膽小被欺負。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經常說自己管不住兒子們,他家兒子太有主意,兩歲就坐在鍋裡玩!
後來這對兄弟混到初中就不上了,膽子很大的去偷光纜,在當時也算是眼光獨到,至少我們是不知道光纜值錢,可人家不僅知道,還動手去偷。一個逃了幾年後因為別的事情被抓,一個直接被抓判了五年。
這下他爸爸再不提自家兒子聰明、膽子大了。
性格內向或外向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只要孩子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不盲從、不武斷,認真生活,未來就不會差。
-
5 # 春暖花開003
這句話改一改,“乖孩子往往沒有大出息,淘氣的孩子才能幹大事”。
乖孩子踏實很乾,遵守規則,不會越雷池半步。這種人其實也很有出息,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各行各業的翹楚。
但他們沒有大出息。
所謂不破不立。
有大出息者,必須是敢於挑戰舊秩序,創造新秩序的人。這恰恰是乖孩子不具備的。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大江大河》,雷書記和宋運輝,他們就不是乖孩子。
雷書記回村做副書記,如果他是乖孩子,他就和當年絕大多數農村幹部一樣,老老實實,帶著村民種地。但他敢想敢幹,即使面對公社,縣政府的壓力,也迎難而上,成為改革開放時代的弄潮兒。
宋運輝也差不多。工廠領導已經決定的事情,他認為不對,他就找資料,努力提出挑戰。
我們搞改革開放,需要大量的乖孩子,在各行各業做棟樑之材,同時也需要淘孩子做改革先鋒,做敢為人先的事情。
真要論誰更有出息,我認為,只要我們還在搞改革開放,淘孩子會更有出息。
-
6 # 小中醫邱邱—脾胃
---芊媽
如果你在校成績不理想,別擔心,看完以下研究,你的心情會大好!
長輩總是告訴你,要乖乖用功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將來可以坐辦公室然後賺大錢飛去環遊世界。醒醒吧!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長輩沒告訴你的是:不管你拿甲上還是丙下,其實真的沒差...面對事實吧,相較於那些成天把自己鎖在圖書館「資優生」,大學時代參加一堆活動然後老是拿丙下的學生其實累積了更多生活經驗!
「被當」也是一種人生經歷
熬夜臨時抱佛腳卻還是拿不到 90 分也是人生重要經驗,而且說實話,這些「負面經驗」更能讓人成長,讓人學會如何在眾人面前自由談吐、遇到騙子時更有警覺性,且即使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也能自若地與他攀談。
應該說,以前年代因為真的沒有這麼多的地方可以學習,而且社會也沒這麼先進,所以成績確實真的很重要。但在我們現在先進而且到處都可以學到東西的環境裡,相對的成績就變得沒這麼重要了。像是說,以前一定要去上學,因為只有學校才有圖書館可以學習,但現在只有一 Google,連怎麼蓋太空梭的教學都可以找到了...
在大學,成績至上;但出了社會,經驗才是王道
一旦你脫離「畢業生找工作」的身份,就再也沒有人會問你大學成績如何,大家會著重在你適應力、創新力和好不好相處,而這些東西都不是教室裡會教你的東西。
丘吉爾曾說過:「成功祕訣在於,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後,仍能保有熱忱。」
當今偉大的思想家、領導者或企業家顯少是成績好的乖乖牌,反而是那群最敢挑戰權威、勇於嘗試冒險的人,不難想象,這群人在大學時代成績大多不盡理想。比爾蓋茲、賈伯斯和大企業家理查德德‧布蘭森就是最好的例子。
哈利波特作者 JK Rowling 說:「你人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除非你超小心的過生活,但那也代表你根本就沒有活過」
之前還有一個研究指出,好學校或有好成績的學生,不會比壞成績的學生有成就,因為如果從小就有好成績會讓他有種不想要嘗試與失敗的優越感...簡單點來說,就是隻會做一些一定不會失敗的事情(最後就是幫大公司上班)。但有嘗試創業的人都知道,創業就基本上一定會失敗,最重要的就是失敗後還要不管身邊人的看法,繼續嘗試,繼續失敗與學習。
你如果看看身邊成功的人,就會發現他們是那種不按牌理出牌,並且敢不斷嘗試與失敗有勇氣之人。怕失去就不會得到。
只要腦袋夠靈活且附有熱情,要改變世界不一定要靠優異成績,有些成功者甚至連畢業證書都沒拿到。
這些成功者在年輕時就知道,雖然社會和眾人對「好成績」大力推崇,但他們明白成績好不代表一切。雖然你可能會認為這些例子有些極端,但重點是,你是否有勇氣和他們一樣,擺脫社會期許,並選擇一條自己認為對的道路。
成功的祕訣在於,追隨你的勇氣,並清楚知道何謂錯誤決定。
即使你的中國近代史拿到全班最高分,也不代表你知道如何應付背後捅你刀的同事。多數成功的人之所以無法拿高分,原因在於他們花更多時間創造自己的想法,而非鑽研他人的思路。如果賈伯斯自己就能有好點子,他為何還要花時間研究別人的想法呢?(怎麼會這麼有道理?!)
愛因斯坦曾說過:「人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要一條天才魚學著爬樹,那他一輩子都會以為自己是笨蛋。」
如果你現在正因為成績拿不到 90 分而沮喪萬分,別灰心!如果你某科快被當掉了,其實也不用想太多,要知道外頭機會多的是,多數成功的祕訣真的不在成績,而是一個人對所愛事物是否抱有熱忱。
最重要的結論就是:不是說功課不好或好就能預測一個人會不會成功,真正成功的祕訣就是勇於嘗試,和能跟"失敗"成為好朋友,而透過跟那位好朋友的交往成為更厲害,更有效率的你。
有多少規規矩矩的好學生對這樣的“都市傳說”黯然神傷,又有多少“逆襲者”對此洋洋自得?
對於成績不好卻憑藉個人努力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打出一片天下的人,很多人會說“草莽英雄”,但大家心裡比誰都清楚,沒少受白眼吧?沒少碰壁吧?沒少被看不起吧?沒少吃苦吧?
一個文憑不算什麼,但這就是主流社會的價值觀。
沒有學歷的老闆,幹嘛要請有學歷的打工?
成績不好不一定就發不了財,出人頭地的條件不是隻有成績好壞這一個條件。對那些成績不好卻有一番成就的人所付出的努力我們真心佩服,但,不可否認,“我沒上過大學,但給我打工的是博士”這種語調裡面是不是已經肯定了什麼。
你孩子上了一本線有本事你讓他填個專科?
不要把自己經歷了無數心酸以後混的成就用這樣的語氣說出來,承認現實吧。
這是個學霸的時代
言而總之,學習不好並不值得炫耀,在當下和未來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時代,學習不好的人將越來越難混,你不會願意鼓勵自己孩子不努力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重要的不是成績或者“文憑”,讓“真才實學”成為你最堅強的後盾吧!
有一次與幾位舊同學相聚,聊起近況後,大家紛紛感慨:想當年,那些抄我們試卷的壞分子,如今個個都當了老闆,而我們這些當初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多半拿著死工資,買不起房,供不起車,境遇很一般。為什麼壞同學都當了老闆?仔細琢磨了一下,我悟出了點門道。
一、是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同學天生臉皮厚。
做生意、辦企業,都需要厚臉皮。為了一分幾釐的利潤,就得跟人死纏爛打。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同學,從小被批評慣了,練就了刀槍不入的厚臉皮。和氣生財,於是生意興隆,那些成績好、聽話乖巧的同學,從小聽慣了讚揚,偶爾聽到一句批評,恨不得找地縫鑽進去,你要他放下架子低三下氣地求人,還不如殺了他。
二、是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同學不怕挫折。
做生意辦企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一次挫折就收場,那你永遠不可能成功。學習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同學,從小就經歷過次次考試的失利,挫折對於他們來說就如韭菜一樣,割了長,長了割,已經感覺不到痛苦。反觀成績好、聽話乖巧的同學,從小被成功保衛著,一旦面對挫折就痛苦不堪。
三、是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同學敢於冒險。
風險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同學,從小就有種冒險精神,雖然每次惡作劇被發現後,都要受到嚴懲,但他們總放不下那份快樂。而成績好、聽話乖巧的同學,從小到大,生活軌跡都被老師和家長設計好了。他們不僅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更缺乏冒險精神。
四、是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同學講義氣。
辦企業當老總,要善於團結,將員工擰成一股繩。試想,員工一時不慎犯了錯,老闆能站在對方立場考慮,為其減壓,誰還不感恩戴德拼死效勞?而反觀學習成績 好、聽話乖巧的同學,從小到大,惟恐自己沾惹是非,有的甚至專門拿著“放大鏡”尋找同學的缺點,以此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這樣的人如果當老闆,只會天天與員工為敵,搞得員工人人自危,誰還有心思工作?一旦企業遇到一點困難,員工便會捲鋪蓋走人。
-
7 # 羔羔998
大多如此,太乖的孩子往往受到的束縛多,特別是家庭,如果恰好家庭開明,那麼乖孩子同樣能幹大事,反之則肯定不行。而淘氣的孩子往往主觀意識更強,更關注自己的需求,只要有意願,因而更敢於去嘗試或挑戰,所以相對擁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
8 # 檸檬也沒我萌
其實有誤解吧!人的基數太大,所以沒辦法做比較吧!只能用感覺了,然而感覺是最容易出錯覺的!為什麼有錯覺,因為你經常能聽到一些成功人士說:我小時候多調皮,多不愛念書!還有一個淘氣的孩子大概率比較活潑,外向,願意表現自己!所以給人的錯覺就是淘氣的都更有出息,其實不淘氣的也有很多出息的,只是沒那麼引人注意!
-
9 # 悠哉遊哉0930
通常人們會認為淘氣的孩子比較聰明,膽子比較大;安靜的孩子看起來比較老實,膽子比較小。其實這只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和智商沒有太大關係。相比較安靜的孩子,淘氣的孩子性格活潑些,比較喜歡講話,所以大家會認為孩子嘴巴甜、聰明,將來能成就事業。乖孩子多半性格有些內向,不太愛主動表達,在大人眼裡看起來比較木訥。其實很多作家和科研工作者都不善於與人打交道。誰能說這樣的人沒出息!不同性格的人可以在不同領域成功。
-
10 # 毛老師的育兒寶典
我不贊同淘氣孩子比乖孩子成大事。乖孩子和淘氣孩子只是在性格是有區別,和成不成大事沒關係。
乖孩子,性格沉穩,安靜,遇事不急躁。這種性格的孩子往往在處理事情上更加理智,不武斷。
淘氣孩子,性格活潑,好動,有勇氣和闖勁,但會沒有耐心,遇事會急躁,不冷靜。
孩子的性格不一樣,成就也往往不一樣。誰能斷定乖孩子就能成功,淘氣孩子不能成功呢,沒準淘氣孩子還能成老闆,乖孩子也能成教授。
孩子身上的優點,我們作為家長要多注意,乖孩子性格不爭不搶,有必要時我們家長要提醒他對於哪些重要的東西我們不能讓。淘氣孩子,活潑好動,我們家長也要時刻提醒孩子,過於活潑好動會怎麼樣?我們要看到孩子的優點,也要看到缺點。把缺點改成優點。這才是我們家長時刻關注的,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功,有好的性格,好的習慣,比成功更重要。
回覆列表
當別人誇讚你家孩子“很乖”“很懂事”的時候,你心裡肯定美滋滋的。
是啊,對於中國人而言,“乖”好像就是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乖” 理所當然也成了“好孩子”的標準。
因此,當黃磊的13歲女兒多多染頭髮、扎耳環的時候,遭受了很多網路非議和言語攻擊:
“小小年紀就染髮,像什麼樣子?”
“學生就應該專心讀書,小小年紀打扮給誰看?”
眾人都覺得愛打扮、愛美的孩子就是不乖,就不是好孩子。
事實上,多多並未因為“不乖”而變成壞孩子,反而一直表現得非常優秀:
8歲翻譯英文小說,12歲獨立設計禮服,13歲獲得5個樂器類國際一等獎……
反觀眾人眼中的“乖孩子”,長大後的表現卻常常讓人大跌眼鏡,甚至感覺震驚。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就是妥妥的學霸。朋友經常自豪地誇讚孩子很乖、很懂事,學習根本不用操心。
但是孩子上了高中後,卻突然變成了叛逆少年,逃課、抽菸、網癮,簡直就是另外一個人。
成績優秀、乖巧聽話的吳謝宇,在母親的嚴厲管教下,如願成為了北大高材生。但是本來擁有著美好前途的他,卻做出了弒母的殘忍事情。
孩子的乖,往往是在父母壓制下的一種表現。家長們為了顯得自己教育的好,往往認為這是一種好現象,反而一直用這種標準來要求孩子,不乖就是不好。
殊不知,孩子的乖就像風平浪靜的大海,表面上令人心曠神怡,可誰知道海底有多少丘壑,誰又知道海中存在著怎樣的殘忍廝殺。直到某天掀起驚濤駭浪,才知道大海平靜背後的可怕。
《精神分析式對話:從心理醫院到躺椅》中說道:“那些順從的孩子,他們舉止得體、成績優異,但意外地出現了明顯的優等生困境,隨後這個問題的惡性程度越來越明顯……這些好孩子後來成為頗有建樹的成年人,他們做被教導的事,完成既定的目標。中年之後一些人逐漸感到內心的空虛,導致出現令人費解的現象,與他們常常光彩照人的一面形成鮮明對比。”
很多心理研究也都表明:孩子小時候表現得越“乖”、越“懂事”,長大後的心理問題反而越多。
自卑軟弱,不敢反抗“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你不乖媽媽就走了,你自己在這裡哭吧!”
“你想吃巧克力今天就得表現乖一點,你乖爸爸就給你買。”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奶奶生氣了!”
漸漸地,孩子明白了這樣的生存技巧: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才會滿足自己的要求;自己乖乖順從大人的意願,大人才會愛自己,不然就會拋棄自己。
正是這樣,為了多得到大人的關注和喜愛,為了少受到大人的嫌棄和責罵,孩子漸漸學會了壓抑真正的自己,努力做成那個大人眼中的“乖”孩子。
《真怕你是個乖孩子》書中有一段寫作者帶女兒到親戚家串門,親戚拿出糖給女兒吃,但必須要孩子叫了阿姨才能得到。
女兒猶豫了一會兒,為了那塊糖最終還是叫了阿姨。親戚表揚孩子乖時,作者卻感覺很心疼。
當孩子向大人屈服的那一刻,他們就不能再自由地做自己了!
當孩子正努力地成為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他們也就喪失了自信和尊嚴!
日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從小為了得到父親的關愛,一直順從委屈地活著,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卑軟弱的性格。
松子長大以後,這種性格並沒有給她帶來所期待的愛,甚至被同事誣陷也不敢反抗,最終將自己陷於無法掙脫的泥沼,悲慘地離去。
乖的本質就是一種壓抑,孩子在父母的強勢壓制下變得很乖巧,但他們的性格里已經烙下了順從的印記,長大之後怎能逃脫自卑和軟弱呢?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青年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說:自己這20多年來一直在“討好”別人,我再也不想討好別人了。
蔣方舟從小就是那個別人家的乖孩子:7歲開始寫作;9歲便出版了散文集《開啟天窗》,該書被列為湖南省中小學生素質教育讀本;高考時被清華大學破格降60分錄取;23歲當上中國最具代表性和輿論影響力的雜誌《新週刊》的副主編……
這樣一個光環纏身的人,本該過得肆意快樂。但當蔣方舟意識到自己是討好型人格的時候,“覺得自己的人生觀整個崩塌了,甚至懷疑自己前20多年活得是否正確”。
蔣方舟在講自己的成長經歷時,提到小時候為了討好媽媽,一直努力表現出乖孩子的樣子,隱藏起自己真實的想法。
在生活和工作中,她也會收斂起真實,習慣性地犧牲自己的感受和訴求去迎合別人,每天都感覺活得很憋屈。
父母往往喜歡以愛的名義去控制孩子,他們自己缺乏存在感,就強迫孩子也去關注別人的評價,獲得別人的認同。
當孩子把討好別人當成正常而合理的事情,一生活在別人的看法裡,這是不是一種悲哀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討喜的人設無法吸引到真正欣賞你的人。因為,真正欣賞你的人,一定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故作討喜的樣子。
缺乏獨立,失去自我曾經,北京一位月入過萬的媽媽帶著女兒跳樓,因為無業的丈夫出軌,她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絕望。
這麼一位高收入的母親,如果離婚了,也許還能活得自我,日子也不會過得更差,可她為什麼要選擇如此卑微地活著?
也許,她從來沒有真正獨立過,小時候依賴父母,長大後依賴朋友,結婚後依賴丈夫。完全是為了別人而活,不再有自我。
當所依賴的人變得不可依賴了,她便會迷茫崩潰,因為她再也找不回那個真正應該依賴的自我。
“乖孩子”是父母控制下的產物,當孩子習慣了被控制、被包辦,就會產生依賴感,如同牽線木偶,沒有自己的主見,也不敢表達自我。
上學了是“乖學生”,工作了是“乖員工”,結婚了是“媽寶男”,生活上是“爛好人”,經濟上是“啃老族”……這難道就是你所期望的“乖孩子”?
培養孩子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認清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不要把自己的偏執強加在孩子身上。
《真怕你是個乖孩子》的作者如是說:“當母親並不意味著你會失去自己,而是,你必須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壓抑過度,人格分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變態。
影片《少年的你》中,魏萊是一位家境優渥的優秀學生,她是家人眼中的乖孩子,也是別人眼中標準的白富美學霸。
可是由於父母錯誤的家庭教育,讓魏萊成為了“沉默的羔羊”,過度的壓抑使她產生了可怕的人格分裂。
一面是在家人面前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另一面卻是熱衷於對出身貧寒的同學實行霸凌的狂魔。
魏萊對同學胡小蝶實施霸凌,並導致她跳樓身亡,對此她毫無愧疚之感,即使在面對警察的盤問時也鎮定自若,簡直就是一個高智商、高情商的罪犯。
長期壓抑真實的自我,使魏萊的心理扭曲變態,將霸凌當成了情感的發洩口,最終釀成了悲劇的人生。
一本叫《乖孩子的傷最重》的書中說: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和自尊的代價來討好成人。而成人,只要心中還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絕孩子獨立思考、發展自我的劊子手。只要父母心中有個“理想孩子”存在,就不可能不用“批評、比較、挑剔”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在實現這個獨特價值的時候,他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有可能是笨拙的。
這些都沒關係,允許孩子在犯錯中長大,從而發展孩子的各種感知能力,讓孩子慢慢去學會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
你會發現,“熊孩子”比“乖孩子”更加真實、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