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曉妤2020

    又打又罵一定是自己被氣的暴躁如雷,面對每個熊孩子,這樣的場景大家太熟悉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靜下來,在被氣到的時候,先學會閉上嘴巴,忍3秒,10秒。要知道一個人在性情急躁,發脾氣的時候是失去理智的,說的話做的事可以說都是不正確的,面對孩子更是一萬點的傷害,其實有時自己打完罵完也會後悔,也知道沒用,最多就是讓我自己發洩下而已,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可能孩子暫時被你震懾住了,但要麼久了沒效果了,要麼你的孩子心理造成陰影了,這都不是我們想見到的。這就需要學會讓自己靜下來,只有靜下來了你才能處理好問題,才能理智的分析孩子為什麼這樣?作為家長也要適度容忍孩子犯錯,出錯了才能教他什麼是正確的,帶孩子的過程也是自己修身養性的過程,你也可以當成是對自己脾氣的修煉,所以為什麼有人說當了媽媽後都變得更加有耐心了呢?所以,當自己感覺要被點著的時候,先忍,第一次忍10秒,第二次忍30秒,慢慢的鍛鍊自己的耐心,記住,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 2 # 熊貓兒科

    打罵孩子的危害,大家都明白,但有的時候,就是忍不住怎麼辦?看到自家熊到能上天的熊孩子,很多家長也很絕望,到底該怎麼管熊孩子呢?

    ⭐ 控制好情緒,療愈曾經受傷的自己

    顏如晶在《奇葩說》裡提到過:當出現問題時,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克服,需要大人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一個孩子去承受啊

    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如何做到從不打罵孩子

    網友說,自己快40歲了,父母從未打過他。

    曾經,他以為是自己比較懂事的緣故,可後來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才發現,不是自己太懂事,而是父母用盡了洪荒之力去剋制自己

    那個見過幸福模樣的孩子長大了,也會學著父母的樣子,盡力為自己的孩子釀造香甜的蜂蜜

    他說,如今看到自己淘氣的孩子,隨時都有揍一頓的衝動,可是想到父母每一次都是跟自己慢慢說,也就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

    不好好吃飯,餓一次也無所謂

    在家各種作妖,隨他去好了

    出門在外鬧脾氣,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比如下一次不帶他出去了

    倘若曾經受過傷,那先給自己一個擁抱,去接納曾經的自己。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基石,是開啟一段親密的親子關係的鑰匙

    用心看見那個有點「任性」的孩子

    作家劉繼榮在《白色風信子》中講過一個小故事。

    有天去幼兒園接女兒,老師提及女兒近些天用餐的時候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還要求添飯,當著那麼多家長的面,她有點尷尬,有點憤怒

    回到家後,就躺在床上休息。

    女兒一會兒開門進來想說些什麼,弄的門吱吱呀呀地響著,惹得她心煩氣燥朝女兒大吼:「滾出去,我不想看見你」。

    後來才知道,女兒開門是因為不小心劃傷了手,想找媽媽包紮

    而劃傷手又是因為知道媽媽最愛吃蘋果,想給生病的媽媽削蘋果吃

    再後來,她得知女兒拼命多吃飯是為了讓自己不生病,快快長大,幫媽媽做家務

    原來,那個看起來不斷惹媽媽生氣的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媽媽的愛。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

    當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好的,比如熱情和愛;當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見,就會變成黑色的,比如憤怒、攻擊,是破壞性的

    用心看見那個有點任性、有點淘氣的孩子,那些不太可愛的舉動背後,或許是一份你不曾看到的溫暖和愛。

    不打不等於放任、溺愛

    如果孩子熊到沒邊兒了,嚴重到干擾、侵犯他人利益,不遵守社會規範時,家長確實要主動批評甚至“打”一下的。

    不然,熊孩子繼續熊下去,將來很有可能會有人替你教訓。

    首先,對於幼兒段的小孩子來說,當他做錯時可以適當地拍拍小屁股,打打小手,告誡他這樣做是錯誤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尊心和認知能力不斷增強,要儘量跟他講道理

    其次,懲罰孩子要注意場合。

    不要在親戚朋友面前或公眾場所懲罰孩子,換位思考,如果孩子當眾頂撞,父母也會很沒有面子。

    最後,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每一個人行為的自由是有邊界的,以後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年紀小不是逃脫懲罰的藉口

    這樣,家長的“打”才會有意義。

    萬一沒忍住,第一時間道歉

    萬一不小心打了孩子,請一定要做好善後處理。第一時間擁抱孩子,並給孩子道歉,告訴他「爸爸媽媽依然愛你」。

    很多在家長在道歉的時候願意加多“多餘的最後一句”。

    例如:“孩子對不起,爸爸/媽媽不該打你,但那是因為你巴拉巴拉...”(從“但是開”始就是多餘的)

    父母的言外之意就是,“你要不這麼做,我能打你麼”。

    這哪裡是道歉,分明還是在指責孩子。所以,道歉的時候請嚥下你的“但是”。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

    “打罵”不是教育的必需品,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不打,不是放棄教育,而是理性教育;不打,不是不負責任,而是拒絕野蠻。

    不要再把“為孩子好”當做粗暴的藉口!

  • 3 # z巍巍

    在家庭教育上如何才能做到不打不罵?今天我來講下吧。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兩天不罵,提拎甩褂?但你有沒有想過,眼下這個“欠揍”的小孩,可能正是當初的你。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不要再把“為孩子好”當做粗暴的藉口!多些理性和寬容,千萬別上手!

    做我的小孩真的很可憐!早晨我在做早飯,他奶奶喊他吃飯,喊了幾次孩子不聽,就開始罵小孩,原本我很心平氣和的,聽她發火麼,就忍不住火氣竄上來,開始打罵小孩了。。。我原本對孩子都不發火的,她回回都明示暗示孩子不打不罵不行的,我心裡就火的不得了,我就想證明孩子不打不罵也能教育好的,於是她一旦對孩子發火,我就很生氣,生氣這孩子為什麼不給我長長臉,為什麼天天要被人罵,於是我就忍不住罵孩子。其實我心急明白,還是因為環境影響了我,我遷怒了孩子。我每次對孩子發火,都是因為自己的怒火被環境激起了。我應該怎麼辦才好

  • 4 # Darius孫

    本人覺得在如今不打不罵在如今社會應該很普遍,特別90後這批新生父母階段!特別寵含在手裡怕凍著含在口裡怕化掉的,90後獨生子女偏多基本上都是四個老人!而且90後爸媽對孩子的教育處理方式都有一點偏,父母覺得自己在當年也被揍很慘……所以要好好疼孩子,基本不動手打孩子哈哈!可是想想當年自己皮自己是個熊孩子的時候哪揍挨的,囉嗦那麼多沒意思覺得就是武力教育還是要有的,不然培養不出男子汗的基礎,城市人估計不會揍自己孩子,在農村你試試..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哈哈。我說的男孩子喲。女孩就要嬌養的。俗話說的棍棒下出孝子,打出來的孩子或許成就不大,但不會偏的很厲害,相反苦苦教導的孩子不一定會有成就但是在吃苦方面應該不如小時候捱揍的孩子,畢竟抗揍麼……哈哈哈。 本人也是那時候和弟弟屬於三天不捱打皮癢癢的那種。但打還是我這個當哥的挨的多...相信現在能評論的都是捱過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對新劇《都挺好》是怎麼看的,喜歡大團圓的結局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