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媽寶爸育兒經驗
-
2 # 不知道叫啥名字的名字
寶寶睡覺前,要營造一個安靜昏暗舒適的環境,睡前就不要玩太嗨,讓寶寶安靜下來;
尿不溼要換一個新的;
檢查一下身上有沒有哪裡有痱子疹子不舒服的地方,有的話,在哄睡的過程中可以給寶寶搓一搓,輕輕撓撓,寶寶會很舒服;
睡前不要吃太飽,經常摸摸寶寶的肚子,衡量一下寶寶的肚量;
總結一下寶寶的拉屎規律,看是不是他當天沒有排便,導致肚子疼,是的話,就讓寶寶趴著玩一會兒,會很快有排便的意思的;
半夜醒,看他是不是熱了或者冷了,注意室內溫度,寶寶怕熱不怕冷,夏季,只蓋肚子就可以了;
以上都沒有,再驚醒,我認為就是需要安撫了,我的寶寶晚上睡覺喜歡吃著奶睡,他即使不吸奶了還會咬著奶不放,但是過幾分鐘,他會自動鬆開奶頭,就睡了。
還有一個就是寶寶可能不舒服的,是他想翻身。媽媽可以幫助他翻身,側身睡一般會比較踏實。趴著睡會更踏實,但是寶寶太小就不建議趴著睡了。
以上都是我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忽而今夏138672252
我家寶寶也這樣。每天晚上要作很久,容易驚醒。可能是太熱了。空調溫度低一點會睡的相對好一些。到了五六個月,寶寶意識比較強,有人陪伴在身邊也會睡的好一點。我家寶寶現在需要靠著我或者枕頭才能睡的安心。寶寶需要安全感吧!抱睡,奶睡都試過了。
-
4 # 心連心好月嫂
夜醒的原因很多很複雜,屎尿、溼疹、冷熱變化、白天受到刺激、換環境、家裡來人、媽媽開始上班、學翻身、長牙乃至蚊子叮咬都可能導致夜醒。
夜醒主要有哪些原因?
1. 生理因素
嬰兒早期頻繁夜醒的生理因素有以下兩點。
比起成人,剛出生的嬰兒每次進食吃得很少,一頓吃完 2 小時就會餓。
此外,嬰兒的睡眠週期也比成人短。
但是,隨著嬰兒長大,尤其是夜醒還遠遠沒到孩子的飢餓週期,主要原因就不再是餓了。
2. 夜驚、噩夢
夜驚:是一種非正常的、意識不清的覺醒,會伴隨比較嚴重的哭鬧。
對於這種現象,一般解釋是嬰幼兒睡眠模式還不成熟,在睡眠階段轉換期間,沒順利過渡就陷於既非清醒也非睡眠的意識模糊區域。
噩夢:噩夢也可能讓孩子驚醒,醒來後往往要家長安撫才能繼續入睡。
噩夢醒來常見於 2 歲之後的幼兒期,但針對嬰兒期來講,夜驚和噩夢都是非正常覺醒,區分度並不高。
3. 睡眠習慣
抱著或者奶著入睡可能會造成孩子依賴。
如果孩子睡前基本都是在媽媽的懷抱裡,嘴裡含著美味,很容易認為只有抱著或者吃奶才能睡。這種情況下,醒來哭鬧也是難免的。
甚至有很多孩子每次夜醒都有固定的時間,幾乎是「對錶醒」,被稱為「習慣性夜醒」。
習慣性夜醒一般是由於在這個時間點孩子因為偶然的原因醒過,但受到餵奶、抱哄等干預,並且延續了一段時間之後變成習慣固化下來。
比如家長在夜裡 11 點主動喂「迷糊奶」,過不了幾天可能會發現嬰兒就像上了鬧鐘似地,主動在這個點醒來,而此前幾乎從來不會 11 點醒。
孩子一醒,家長就塞奶頭,無原則一味靠餵奶哄睡,是長期習慣性夜醒的主因之一。
所以,夜醒並非都是因為孩子有生理需求,還有可能是受到父母行為干預的結果。
找準原因,才能合理應對
如果不理解孩子夜醒的真正原因,就沒辦法做出針對性的處理。
當孩子夜裡醒來,不要急於用抱或者餵奶制止哭鬧,否則這些不合理的干預還可能導致孩子習慣性夜醒。
1. 分析夜醒的型別
頻繁夜醒的三種情況:
前半夜醒得多,每隔一小時甚至 45 分鐘就醒,後半夜反而睡踏實了。這可能和孩子脹氣、消化不良、熱、分離焦慮等心理因素有關。
前半夜有 4 小時以上的長覺,後半夜一兩小時醒一次。可能是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睡眠習慣,比如不抱、不餵奶就不能入睡。這類情況比第一類常見。
整夜都多。
非正常覺醒的兩種情況:
夜驚一般發生在晚間入睡後的 1~4 小時。
噩夢一般是下半夜發生。
2. 注意夜醒出現的時間長短
突然出現的夜醒:往往有生理(長牙、猛長期等)或心理(受驚嚇等)上突發的原因。
長期存在的夜醒:一般是孩子先有生理上的影響因素,家長給予了額外的安撫,但後來沒有及時調整,導致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
針對原因改善夜醒
1. 生理因素導致的夜醒
首先要解決產生問題的生理因素。
嘗試白天規律作息,保證白天要吃飽,別讓孩子餓醒,還要避免孩子過度疲勞。
2. 夜驚、噩夢等非正常覺醒
夜驚和噩夢更容易發生在具有以下特點孩子身上:
作息不規律、睡眠自主性不強、嚴重依賴睡眠道具、睡眠偏少;
睡前攝入過多液體,有憋尿情況;
睡前過於興奮,或父母和孩子互動很少,孩子有焦慮情緒。
如果嬰兒夜裡驚醒,突然大哭不止,無法完全辨識父母,必要時父母可以開燈或者聲音叫醒他。孩子徹底醒來反而就不哭了,有的甚至還會笑。
有一些情況下寶寶醒後仍然有情緒,這時家長可以嘗試:
用哺餵、抱等方式安撫孩子;
用言語、撫摸進行安撫;
用燈光、聲音甚至換個地方進行喚醒;
什麼也不做,等待孩子自己度過這個異常階段(大概會用十幾分鍾)。
嬰幼兒受發育階段所限,很難完全避免夜驚。爸媽也不用太著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睡眠的成熟,這種情況會逐漸減少。
3. 睡眠習慣導致的夜醒
如果是睡眠習慣導致的夜醒,家長可以嘗試改變孩子睡前的條件。
可以逐漸減少餵奶喂到孩子睡著之後的次數,在喂到迷糊的時候嘗試取出,留給孩子自主入睡的空間。
在相對比較容易入睡的時間點,用弱安撫(短暫抱、拍拍)替代強安撫(含奶),再逐漸用不干預(哼唱)替代弱安撫。這個轉變的過程,需要家長保持充分的耐心,做好承受一定挫敗的心理準備。
不同時間節點的夜醒,繼續入睡的難度也不同。家長可以從更容易入睡的時間點切入,慢慢改善問題。
比如:
1 小時前剛餵過奶,不餵奶就能繼續睡的可能性就比較要大;
半夜就比清晨容易安撫;
孩子只是哼唧而非大哭,有可能不需要任何安撫,過幾分鐘就能夠繼續睡。
如何讓寶寶做到優質睡眠呢?
1、堅持早睡,讓寶寶養成習慣:
專家認為,寶寶一旦度過疲勞期,就很難讓他們再次安靜下來進入睡眠狀態了。因此,大家要讓寶寶養成早睡的好習慣。建議大家晚上7點半到8點半之間就可以讓寶寶睡覺啦。
2、 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想讓寶寶進入自然舒緩的優質睡眠狀態,那麼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環境。寶寶睡覺的房間要冬暖夏涼十分舒適。房間裡的光線也要能加以控制,最好裝上百葉窗和燈罩。另外,寶寶的枕頭一定要柔軟不能太硬,床上也不要放太多的玩具。
3、白天多運動:
白天讓寶寶多運動,不但能促進身體發育,還能讓他消耗精力,保證晚上別太興奮享受優質睡眠。
4、睡前洗熱水澡:
在入睡前給寶寶洗一個熱水澡。寶寶白天活動累了,洗一個熱水澡不但能消除疲勞,還能加快血液迴圈,對寶寶身體十分有利。洗完澡當睏意來了,寶寶自然就進入自然舒緩的睡眠狀態了。
爸爸媽媽們,這些方法你學會了嗎?有了充足優質的睡眠加上全面均衡的營養攝入,一定能讓寶寶長的又高又壯!
寶寶夜醒該不該餵奶?聰明媽應該這樣做!
寶寶一旦夜醒甚至哭鬧,很多寶爸寶媽也手足無措,往往採用最簡單的“止哭”招數,即給寶寶餵奶。夜奶雖能滿足寶寶吃奶的需求,但卻不能過於頻繁,因為頻繁夜奶會讓寶寶吃得過飽,反而更難以入眠。
寶媽要根據寶寶的月齡大小來選擇合理的夜奶次數:
新生兒哺乳沒有晝夜之別,在寶寶飢餓時或者想要吃奶時,寶媽就應該給TA餵奶,不過兩次餵奶間隔最好3小時左右。
2-3個月的寶寶對奶水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如果寶寶在睡前喂足奶,夜醒後可根據實際情況喂1-2次奶。
4-7個月的寶寶夜醒後最多餵奶一次,不過,寶媽在餵奶前不妨先輕撫寶寶的額頭或輕拍寶寶的肩部,等寶寶情緒安定下來也許能再次入睡。
8個月以上的寶寶夜醒後不建議餵奶,寶媽可以參照以上方法安撫寶寶,並留意寶寶是否出現生病等異常狀況。
回覆列表
親,有可能是白天的時候寶寶做什麼事情被嚇到過原因,也許是缺鈣的原因,如果沒有喂寶寶乳鈣的情況下,試著買一點乳鈣回來給寶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