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字跳動
-
2 # 小粉Pinkman
一定的語言表達產生於一定的生活背景,瞭解文化背景是理解語言的前提。為了減少英語學習的難度,文化意識在課堂中的滲透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充套件文化知識的內容和範圍。
規範自己的言行,在日常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英語教育專家經常說,外語教育是外國文化在外語課堂裡的呈現。英語教師應該透過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進行跨文化教育。這是每一位教師都可以,也是應該能做到的。教師要透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我們應該首先具有豐富的跨文化知識、敏銳的跨文化意識、嫻熟的跨文化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熟練地駕馭課堂,才能長期地、系統地傳授跨文化教育理念。
吃透教材,善於利用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文化比較和滲透。英語教材是教師輸入文化最好的載體,在現行的教材中,編者已經較好地關注到了文化的編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文化教學要和語言教學有機結合。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在的文化因素,特別是那些會影響語用和語義的文化因素,與本國文化加以比較,因勢利導,積少成多,增進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建立良好的語言環境,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英語教師要注重創造良好的英語課堂環境,善於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帶有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情境,語義、語境、語用盡量真實,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在組織課堂活動時,可突出一些特定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這種背景下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並要求他們儘量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言語交際的環境準確地使用語言。透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可逐步提高結合社會文化恰當使用語言的意識,提高文化敏感性。
英語教學包含著西方英語語系的文化烙印,涉及問候、購物、祝願、飲食等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民族差異的背後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風俗習慣和價值觀。但是直白地對學生進行文化灌輸,對於小學生來說,與聽天書無異。因此,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跨文化差異的幻燈片或影片,根據看到的內容組織表演。
文化教學是語言課堂中的一道營養大餐,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應設法透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世界的多彩,唯此才能體現語言課程價值的完整性和時代性。
-
3 # 極限英語
在英語教學中,教材常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可以說,文化是語言的另一面。文化紙,一個國家的地理歷史、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在學習英語時接觸相關文化,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能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知識文化這部分內容包括政治、經濟、藝術、社會等內容。與英語教學息息相關的是成語典故固定用法,這些用法大多來自歐洲,並且不一定是英語國家。比如當我們講到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這個俗語時,可以特意強調,古代羅馬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很多俗語都涉及到羅馬。
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在翻譯漢語俗語到英語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使譯文更貼近英語的文化,比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翻譯“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個諺語時,完全可以利用羅馬的地位,翻譯成“Rosy clouds in the morning, stay at home; in the evening, stride to Rome.”雖然翻譯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這種方法更貼近於英語的文化,使學生保持這種習慣,有利於語言與文化的有機結合。
交際文化這部分內容包括生活習慣,法律法規,禁忌等內容。對於如何將交際文化融合到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是非常靈活的。比如我們在講到do some laundry時,可以順便介紹,在美國洗過的衣服是不可以拿到外面來晾的,必須要使用烘乾機,否則被人舉報是會被罰款的。又如在講到單詞drunk的時候,也可以介紹在美國不可以在公共場合喝酒,餐館也不可以賣酒,如果在外面喝酒,必須到酒吧裡去。這樣一來,不僅使得乾巴巴的教學靈活生動起來,又能使學生記住國外的生活習慣。
使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當中去,是現在的首要目標。中國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分注重語法教學,而忽視了文化方面的教學,這使得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時,過多依賴漢語思維,表達不地道。那麼,文化背景知識的介入將改變這一現狀,使的英語教學呈現眼前一亮的感覺。
回覆列表
1.充分利用課文文字,引導學生解讀語言背後的文化。文化意識的滲透要自然得體,否則將會給學生一種突兀甚至是本末倒置的感覺,那麼,結合所學課文內容滲透文化意識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在我們使用的人教版Go for it英語教材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進行文化教育的載體。這套教材以話題為主線,所涉及到的跨文化教學的內容相當廣泛。只要我們教師具備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善於從課文文字中捕捉、理解和引導學生欣賞文化差異,都能使學生受益匪淺。
例如在七年級上的Unit 1當中我們可以適度地介紹中英文姓名的差異,再比如講到家庭成員這些表示稱呼的詞時,學生常常會提出疑惑:為什麼英語中的一些稱呼有些只區分男女性別,卻忽視配偶雙方因性別不同而出現的稱謂差異?比如我們華人區分爸爸的姐妹要叫姑姑,媽媽的姐妹要叫阿姨,而英語裡統統稱呼為“aunt”,這其實是由他們的文化決定的,他們推崇男女平等,這樣不區分配偶雙方的性別的稱呼就顯得男女平等。因此,英文中的表示下輩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子外甥或侄女外甥女的,表示同輩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別。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不僅指的是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也包括對自己本國語言文化的瞭解滲透。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2 What’s the matter的Section B 3a這個語篇中就介紹了用中國傳統方式怎樣讓我們保持健康。A healthy lifestyle ,the Chinese way.我們教師也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告訴我們的學生中華醫學博大精深,豐富地蘊藏著我們祖先的智慧,現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也在世界被越來越廣泛地接受,讓學生大大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2.充分利用學校各項教學資源(講座、英語沙龍、英語廣播等)開展語言文化滲透。筆者所在的一所初級中學是一所以英語為特色的學校。我們利用每週五的中午英語廣播時間,向學生介紹一些英語語言文化知識。例如在English culture 欄目中我們就會結合恰當的時機向學生介紹英美國家的節日習俗、風土人情等。比如:在11月份我們就介紹Halloween的一些習俗:When Halloween arrives,the children will wait to wear colorful costume,wear strange masks and carry a light “Jack Light”to others’homes,asking the people for the great holiday gift.If the owners do not give candies or gifts,children will throw eggs into their houses which is called trick or treat.我們甚至還會介紹一些地道的英語俚語、諺語等。這樣做效果不錯,所編制的節目很受學生的歡迎。我們還鼓勵學生投這方面的稿件,讓他們體驗感受兩種語言背後的文化差異。在每半個學期舉辦的英語文化周活動中,我們會開展英語文化講座、英語文化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讓我們的文化意識滲透也能做到“潤物細無聲”。筆者以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也許做得遠遠不夠,但我們要始終保持著這份傳播英語文化的使命感,不斷嘗試新的更具實效性的做法。作為新時代的英語教師我們應不辱使命!
3.在詞彙教學中滲透文化內涵。詞彙教學在英語課堂中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果我們教師能充分利用這個陣地,也能很好地進行語言文化的滲透。例如在詞彙教學中我們不僅僅拘泥於如何準確發音和正確拼寫,而是如何運用,並著重介紹或補充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必要時進行漢語文化比較,瞭解文化內涵。如:在教授顏色的單詞時我們可以解釋中西文化的差異。紅色在中國表示喜慶,而英語中的red意味著危險狀態或使人生氣。白色white在華人眼中代表悲哀而在英語中卻是代表愛情的純潔和婚禮的幸福,所以英語中會有a white soul(純潔的心靈)、a hite man(高尚的有教養的人)和a white lie(善意的謊言)這樣的表達。讓學生知曉詞彙同樣會折射和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