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一禾保利

    中國古代就有一句名言“過猶不及”,凡事都不可太過,家校聯絡也一樣。校方,孩子在學校老師時時監管下,優缺點一覽無餘,如果時時事事與家長聯絡,家長將不勝其煩,好心也會不得好報,孩子也必將戰戰兢兢,猶如生活在監控之下。家方,家長若時時詢問孩子表現,請教育兒方法,老師也沒那麼多精力一一回復,畢竟很多事情要家長學會去做,家長也要一起成長。本人認為,大問題必須聯絡,不良問題出現的苗頭必須聯絡,其他,可緩則緩,大可不必過於緊密聯絡,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 2 # 睿智蘇大叔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就是學校和家庭都是孩子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場所,而老師和家長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主體。那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存在什麼不同與聯絡呢?

    由於教育主體所具備的條件和素質不同,學校教育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識教育,而家庭注重的是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雖然二者各有偏重,但是都是教育體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不管是哪方面的教育,都是孩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兩者都必須切實負起責任。

    由於地理位置、場所以及時間的侷限,學校老師和家長都無法做到對孩子面面俱到的指導和監督,所以老師和家長都會存在教育的盲區。只有透過緊密的溝通和交流,雙方才能完整的瞭解和掌握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情況,以便能夠制定出更適合孩子的富有個性的教育計劃,更好的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教育孩子無小事,任何不利因素都可能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和後果。所以說,老師和家長應該共同努力,緊密配合,及時有效的溝通,才能營造出一個更加優越,更加完備的教育環境,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的發展。

  • 3 # 報告長官有情況

    家長與老師的聯絡是非常有必要的,現在學生主要的生活環境無非是家庭和學校兩地,在家裡,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有限,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和交際環境都是在學校裡,朋友圈子也是周圍的同學,我們都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有多大,此時就離不開與老師之間的交流,需要透過老師和同學來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

    另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些秘密可能會對父母隱藏,不願與父母溝通,而周圍的老師,同學成了孩子能夠交心的朋友,願意分享自己的心思,心情,心事,可見作為父母,應該多種方式瞭解自己的孩子,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和發展。

    而是否緊密的和老師聯絡呢?小編認為,這中間還需要掌握尺度,畢竟老師的工作也很忙,一天下來精疲力盡,不可能每天時刻關注每位學生,每天反饋家長,如果一週或兩週與老師溝通一次最好,可以在週五晚上透過微信和老師交流,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會耐心的告訴你。提醒大家多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請教老師方法,相信在家校通行下,定能培養品行優秀,習慣良好的孩子。

  • 4 # 張諾昊

    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因此要努力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協調。

    針對不同年級層次,精心組織好學生家長會 不同的年級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德育目標是不同的,同時學生家長對學生的希望目標也是不同的,可以介紹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專業、班級的概況,參觀學校實習、實驗場室,從而穩定學生的思想,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家長會應向學生家長展示其子女在校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家長對學校的教育充滿信心,讓學生家長看子女的成就,以子女能進到學校學習感到光榮,讓家長親眼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很好的效果。 針對不同的年級,要成功地開好家長會,年級組是具體的組織和策劃者,年級組首先要將家長的具體目的、要求提出來,並召開家長會的籌備會議,讓班任根據本次家長會的目的、要求根據本班的特點做好本班的家長會計劃書、寫好教案、落實有關措施;再進行集體備課,透過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相互借鑑,共同提高。

  • 5 # 張老師呀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同時也是一名幼兒園學生的媽媽,我現在以這兩種身份來談談對於家校聯絡的一些見解。

    第一,整個班級的家校聯絡,比如老師要求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起做手工拿到班級、老師佈置一些當天教授內容的作業讓父母配合孩子完成,當然必須是符合《3-6歲兒童發展指南》的作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家長很排斥孩子帶任務回家,時常抱怨到底是給孩子佈置的還是給家長佈置的?其實,有這種心態的家長大多數在孩子0-3歲的時候也沒有對孩子“”優質陪伴”!孩子的童年很短,短到忽然間就長得和我們一樣高;孩子的童年又很長,長到那種記憶會跟隨我們一輩子!每次手工在你看來是一次三口人像打仗一樣的“動手動腳”,而對於孩子,也許就是一種溫暖的感覺,一股治癒他一生的力量!我看過太多捧著自己的“大作”跟大家炫耀說:“這是我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做的!”的驕傲小臉,也看過太多畏手畏腳捏著“寒酸”作品的失落小臉。我多次跟我周圍的朋友以及家長說:“不要忽視陪伴,陪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作數!”家長真的不要怕累不要嫌煩,靜下心來跟孩子相處,你會發現,自己也在不斷成長。現在“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句話很流行,我的理解是,我們可以不拼錢,但要拼意識。很多家長說每天上班給娃掙錢夠累了,回家還要折騰這些,我想說,如果一個家庭沒有教育、陪伴孩子的意識,掙再多錢給孩子都不夠他花。

    第二,個別孩子的家校聯絡。老師不會無緣無故找家長溝通孩子的事情。如果是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事情,比如吃飯穿衣如廁,家長一定要虛心聽取,回家用心訓練孩子這方面技能,因為既然老師提出來問題,就說明他這方面能力已經低於同班孩子。如果是孩子品德方面,比如欺負同學、有意破壞班裡設施,家長可以根據平時長期對自己孩子的觀察和了解進行教育,千萬不要以打罵為主,也不要覺得被老師“告狀”很丟人,人都會犯錯,孩子還沒有能力自己改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科學合理地幫助他。

    第三,如果心裡對某些家校聯絡有意見,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一些消極的話,你發洩了情緒,孩子也受到了消極影響。

    第四,如果家長察覺到孩子有些異常行為或者身體有些變化,可以及時主動跟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大家一起幫助孩子。

    這僅僅是我對於幼兒園家校聯絡的瞭解,小學、中學不太清楚,但只要是以“一切為了孩子”為出發點,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積極配合!

  • 6 # 安安線上

    教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共同的責任。有些家長簡單地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將教育重任完全推給教師,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學校需要家長的協助與配合,才能更全面地瞭解學生的情況,也才能更有效地教育管理學生。下面舉個很現實的例子:現在的頑皮孩子不少,當學生在學校出現不好好學習,不完成作業,甚至常犯錯誤的情況時,假如老師與家長平時聯絡少,老師不瞭解家長的情況下,在教育孩子時就難免會出現畏手畏腳的思想,有的甚至存在不敢管,不想管的心理。假如家長與老師保持順暢的聯絡,老師可以把自己教育方法與家長交流,家長可以把自己對子女的期望及孩子在家裡平時的表現與老師溝通,家校統一思想,形成合力,給予老師足夠的信任和支援,老師對孩子就敢大膽管理,放手教育。家校緊密聯絡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成長的教育氛圍,可以克服家長對學校的依賴,可以讓老師大膽教育大膽管理學生。這樣才能達到家校教育的和諧統一。

  • 7 # 王家田莊主

    家校要緊密聯絡非常必要,它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一是便於家長掌握孩子在校的情況。家長經常聯絡教師,教師會及時地將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告知家長,比如上課情況怎麼樣?與同學之間的友誼怎麼樣?比如孩子完作業的情況。孩子參加活動的情況。還有孩子哪些方面表現的非常好,哪些方面還需要進行糾正。

    二是便於老師掌握孩子在家的情況。孩子在家的行為習慣如何?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如何?孩子有沒有進行玩遊戲?孩子在家讀什麼書?他的實踐作業是怎麼完成的?需要老師怎麼來教育孩子?

    只有這樣,家長和教師之間互通訊息,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寫作業的習慣等方面達到高度地和諧統一,才能教育好孩子。

    但是,這裡聯絡要有一個度,家長不能佔用教師工作以為的時間聯絡,也不要每一件事情都要告訴老師,因為老師面對的孩子多,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你的孩子身上。同樣,老師也要注意,要遵循教育規律,要客觀地反應孩子在校的表現,不能誇大其詞,也不能縮小缺點。這樣才能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 8 # 外貿老劉

    學校與家庭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角色不同,各有側重。

    所謂家教重點應是身心健康,形成好的教養和人格。

    而學校重點是對學生進行文化傳承,所謂全面發展的規範和提升。

    家長和學校有必要保持溝通,學校和家長有義務進行交流。這個度要把握好。

    不主張家長太功利,有求於家長就客氣,無事所求就不聞不問。

    現代社交距離與度都很清明,這是文明的表現。家長與學校應該是關乎教育的文明聯絡才合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