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芭蕉鹿句館
-
2 # 悟色的悟空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一根棍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
“大王有此神通,如何與他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
這些話對不對???
看個小說都要信以為真,問過來考據過去的,還看什麼書啊。
-
3 # 悔夢逝憶
得到了又能怎樣,團隊合作不好。一樣失敗。歷史都是成功者寫的,
小時候老師就說我們是國家的接班人。現在呢。兩點一線的上班,為啥。因為沒努力沒辦法來實現
-
4 # 卡塔庫力
不對。
劉巴,字子初。法正,字孝直。
劉巴是荊楚一帶的名士,劉備平定益州後,劉巴歸附劉備,為左將軍西曹掾,法正死後接任尚書令。章武二年(222年)去世,死於劉備之前。劉巴博學多才,為劉備解決入蜀後的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制蜀漢的法律檔案。為人簡樸清高,退無私交。堪稱蜀國棟樑之材。
法正原來是劉璋的手下,後來出使劉備,被劉備的仁慈德化感動,投靠了劉備,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相當於宰相地位,地位不在諸葛亮之下。可惜先於劉備去世。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那麼我們為什麼認為這兩句話是錯的呢?那是因為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這句話很明顯是不對的,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兩句話是毫無依據的。在三國演義中還有這樣一句話“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可以看出“不得其時”才是劉備失敗的原因,而不是我們開頭說的那兩句話。
大漢天下十三州,魏國佔了幽州,幷州,冀州,兗州,豫州,徐州,司隸,雍州,涼州,還有荊州北部;蜀國是益州和荊州南部;吳國是揚州和交州.無論是人口,經濟,軍事,一切的一切魏國完全壓制吳蜀兩國。魏國不僅佔的地盤最大,而且都是長江以北黃河下游的肥沃平原,山東、河南、河北哪一個都是自古以來的天下糧倉。劉備能建立蜀國就很不容易了。 後來連老本荊州都被關羽丟了,葬送掉蜀國的半壁江山,接著,劉備一心只為復仇不聽諸葛亮勸諫執意伐吳,又被陸遜火燒八百里連營,大敗而歸,國家境遇每況愈下。雖然諸葛亮為劉備制定出了聯吳抗曹的總路線。可惜,這個戰略根本沒有貫徹執行。
總的來說劉備失敗不是這兩句俗語所說的那樣,而是天下大勢如此,非人力可以逆轉,漢朝氣數已盡,難以支撐,劉備諸葛亮逆勢而為必將失敗。
-
5 # 夢想家2021
《三國演義》描寫人物每出驚人之語,這種查無實證的話,很難說是對是錯。因為四個大才有三個,實際上都死在了劉備生前,無法驗證。而夷陵之戰後,先主託孤,蜀漢大業由臥龍先生一人支撐,勉力維持,最終無可避免二世而亡,似乎正應驗了這句名言。
以《三國志》記載為本,推演羅貫中先生的假設,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敗亡不可避免,哪怕四人都在。無他,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才的價值,取決於領導。劉備這樣的領導,能充揮發揮人才的作用嗎?
臥龍先生是戰略人才,“隆中對”是他最大貢獻。“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在實踐中,依計而行,則孫劉首次合作,赤壁之戰一舉結束了劉氏東奔西走寄人籬下的“遊擊”生涯;一意孤行,登基為帝輕起戰端,向東吳開刀,夷陵之戰,一舉斷送復興大計。臥龍雖是大才,奈何戰略只執行一半。任之而不聽之,僅得二分之一。
龐統,號“鳳雛”,“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起初,龐統不入領導法眼,經魯肅(東吳),諸葛亮推薦,方才折節下交,一席之談,相見恨晚。可知龐統當年為周瑜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牆內開花牆外香”,有才不識,莫過於此。
攻打益州,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初進策不用
”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上,中,下三策。先主取其中,“既克,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曏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人才是有性格的,領導更有性格。假設進策即用,何需二次周折。假設真的顧慮人設,又何來殺人奪國之後置酒作樂?“君臣俱失”一句,潛臺詞太多。“您倒底在瞎折騰啥?”怕才是鳳雛真心感受。“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鳳雛擘畫,直指問題核心,可惜,先主自有定見。以兩人此前合作來看。假使鳳雛不深自謙抑,怕是自身也難保。鳳雛的作用得打個八折。
子初,是劉巴的字。“表卒,曹公徵荊州。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而巴北詣曹公。曹公闢為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會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為恨”。
一開始,劉巴就看不上劉備,寧肯遠赴越南,也要跟曹操。打臉莫過於此,領導很介意。
“巴復從交阯至蜀。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而諸葛孔明數稱薦之,先主闢為左將軍西曹掾”。兜兜轉轉,還是落到了先主手裡,不責難,不嘲諷,都值得記載,顯示領導胸懷。
“躬履清儉,不治產業,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懼見猜嫌,恭默守靜,文浩策命,一個“有前科”沉默的文秘,你要他如何興漢?
“卒後,魏尚書僕射陳群與丞相諸葛亮書,問巴訊息,稱曰劉君子初,甚敬重焉”。死後,敵人發來慰問信,劉公子初還好嗎?都挺好,真的。發揮作用,趨近於0。
法正,法孝直。長期懷才不遇,是先主進益州的“帶路黨”。“正既宣旨,陰獻策於先主曰:“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與璋會涪。北至葭萌,南還取璋。毫無心理負擔地賣掉劉璋,迎來心中明主。
有人獻計,先主憂懼,法正以他對劉璋的瞭解,讓先主打消顧慮。正曰:“終不能用,無可憂也。”璋果如正。領導們,人才要麼用,要麼要他死,你當他hello kitty,他卻是虎視眈眈,伺機反噬。
“軍圍雒城,正箋與璋”;“正說曰:“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翻身的孝直,在益州掀起腥風血雨。有人告訴臥龍先生,先生怎麼說?
“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這是非常時期,又是領導的人,就讓他開心吧。
“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大破淵軍,淵等授首”。“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定軍山,法正獻計奏效,曹操直呼看不懂。軍事參謀,劉備是認可的。
“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明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往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什麼是事後諸葛亮,這就是了。法正於益州來講,實屬“叛徒”。初期可藉助他熟悉地方的優勢,迅速穩定局面。以後呢?由“外來”人員組成的統治集團,如何紮根本地?靠“帶路黨”?殺了人,就回不了頭了。有可能,被人刺殺,要麼專唱白臉,終生背鍋俠。臥龍先生揣著明白,裝糊塗。
至於夷陵之戰,先主一意孤行,不聽臥龍勸諫;鳳雛若在也許有膽氣面斥其非;劉巴沒話;法正,皇帝說啥我幹啥。最好的結果,打個平手。為什麼呢?夷陵之戰,蜀欲速成,吳欲相持;蜀國新立,吳成軍日久;蜀御駕親征,自蹈險地,吳授權陸遜,進退裕如。吳拖得起,蜀拖不起,上來就索哈,這是玩命!法正,無能為也。
謀臣的本職,戰略規劃。這四人,一個聽一半,一個打八折,一個不出聲,一個應聲蟲。就算配置齊全,有什麼用呢?
如果肯聽勸,有臥龍先生一人足矣。龐統是他推薦的,劉巴是他推薦的,法正他是理解包容的。為了興漢大業,他燃盡心力。可惜了,也許這就是命吧。
回覆列表
臥龍鳳雛
都是家族運作的,世家掌控是時局
加上在三國演義裡面,蜀國很明顯是被神化了。
根據正史,臥龍鳳雛是有才華的
但是遠遠沒有三國演義裡面
說的這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