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清堂
-
2 # 紅紅火火首條號
我持不贊同,不支援,不抗議的觀點和態度,呵呵。
書法在古代的很長一段時期與文化是緊密“綁架”在一起的,是自然生長的,也是必須存在的產物。因為,若談文化必須要有文字,想要文字又怎能離得開書寫呢?於是書法的誕生作為那個時代的產物也就順理成章了。還別說非常幸運,其也是成為了我們的一個文化遺產,不像八股文,不像中官,也不像纏足,更不像殉葬那些註定永遠是糟粕類的東西!
五千年的文明是華人的驕傲和自豪。眾多的國粹是中華民族也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寶貴遺產。對於書法、京劇等等國粹,繼承和發展是必要的,但是,若要想全面普及的必要性還是特別有待商榷,萬不可以“椅子決定腦袋”!做出嚴重脫離合實際的莽規昏策!
教育是個關係國家強盛的大問題,一定得有大局觀、大境界、大視野,要有長遠目標和長期的規劃,絕不能東一錘子西一棒槌,想哪段兒唱哪段兒,否則難免會因事半功倍、南轅北轍而貽笑於天下。中國足球就是鮮例!
-
3 # 使用者柔石
書法走進課堂的意義不在寫好幾個字那麼簡單,重要的是透過寫字使學生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受到書法美學思想的影響,以達到全面提高自身的修養及文化素質,還能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力和判斷力以及對美識別能力和創造力。也就是說借書法為載體把相關的哲學、美學甚至歷史範籌的知識容為一體教給學生,以這樣的方式能起到美育、德育的效果,這對提高學生全方位的素質極有利。我想這些才是書法進學堂的意義所在。
書法走進課堂不能只是走形式讓學生學好幾個字,以此做為素質教育的一種形式,所以首先要對書法老師進行統一培訓,提出統一標準、統一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書法教學思想。一個人能寫好字與能教好學生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教學字容易,能讓學生在學字的過程中得到書法藝術的哲學理念與美學思想的教育,以達到美育、德育與一身的教育效果好,這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所以書法教學要與傳統文化學仍國學和美育、德育教學連線起來,這樣會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對美的認知度,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對提高學生全方位的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這樣會讓校方接受的難度小一些。根據當下應試教育的壓力問題,想得到校方的支援比較困難,書法進課堂畢竟會擠壓其它學科課程的時間。除非國家考試體制得到一些改善,增加傳統文化學科包括美學(涵蓋德育)的應試選項,給學生加分,這是最有效的方式和辦法。
-
4 # 湘山7
書法課應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授課,每週一至兩節課。三年級簡單講解一下漢字起源及發展和演變過程,然後每堂課講解一個筆法。四年級講字型結構,五年級講章法佈局及書法作品創作。課堂應該講解示範和課堂練習相結合,並以楷書為教學內容,課後佈置家庭作業。
期末進行考試。
這樣,學生透過小學三年的學習,基本上初步掌握了書法的基本概念和入門練習的方法。
-
5 # 抱庸詩書
據傳已有代表正式提議,有些省份地區也給予了積極的迴應。這是好事,即便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我認為書法進課堂的必要性並不遜於學音樂,舞蹈,甚至是英語。
關鍵是對待書法該怎麼認識的問題。誠然,有人把該不該學書法提高到富國強兵的角度去審視,這不免有些太過於“槓”了,純粹從實用性角度考慮,書法藝術與自然科學不具有可比性。自然科學可以改變物質世界,極大地改善民生水平,書法當然沒得比。但是,書法藝術是一種精神財富,可以愉悅身心,給人美的享受,書法藝術的存在價值也並非可有可無。
書法進校園,旨在提高全民書寫技能水平,並非是為了培養數以萬計的書法家,向全民推銷書法藝術。書寫技能本身也是一種技能素質,因此,以“書法無用論”為由強力排斥書法進校園的朋友,與其說是“功利”,倒不如說是一種短視。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傳承賡續書法藝術,其實毎個華人都有一份責任。
至於怎麼進,我覺得可以作為中小學生的一門基礎技能課程,每週安排一兩節課,期末要列入考試內容。最好是作為語文科目的一個內容,比如說100分的語文試卷,書法內容佔10分,正式進入初升高考試。至於校園支不支援,學校決定不了,那是教育機關的事情。我想,絕大多數的學校,應該是秉持歡迎態度的。
抱庸淺談。
-
6 # 老跨鬥
這個問題不好解決。因為所有老師、家長都重視那些“必考”的東西。如果必考科目沒有書法,那麼書法教育永遠沒有抬頭之日。
-
7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書法進課堂並不容易,書法在校園推廣現在只能是興趣愛好。現在學生課業本來就很重,現在書法也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能。想要書法進校園各個方面都非常有難度。
上面這本,《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由中國教育部於2013年1月18日釋出,規定從2013年春季開學開始,書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將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
其中的內容我們可以看看,如下。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分學段提出了硬筆和毛筆的學習目標。
對於硬筆的要求是:
小學低年級學習用鉛筆寫正楷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
小學高年級運用橫線格進行成篇書寫練習時,力求行款整齊、美觀,有一定速度;
初中階段學寫規範、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階段可以學習用硬筆書寫行書,力求美觀。
對於毛筆的要求是:
從小學3至4年級開始學習用毛筆臨摹楷書字帖,掌握臨摹的基本方法;
到了初中階段則要能用毛筆臨摹楷書經典碑帖,力求準確,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嘗試學習隸書、行書等其他字型,瞭解篆刻常識。
看到這些要求是不是非常的吃驚,和我們想象中的小學一樣嗎,有多少小學時這樣的呢?
這還是說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問題,如果是高中時候,還有多少人學書法呢?
如果書法在小學學了些,到了初中高中因為課業的問題從此不學,那麼絕大部分等於沒有學過。書法說到底是寫字,按照一定法則寫字,是肌肉記憶。
按照《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如果初中三年停止學書法,因為課業到了高中基本上就忘了差不多,或者是因為作業要把寫字速度加快有了不少錯誤的“肌肉記憶”,這些都會讓孩子們的字退步。
一人有感你身邊多少孩子覺得書法很有趣,書法課很有趣開心,想上書法課。身邊有多少初中生高中生覺得上書法課有必要?身邊有多少有孩子的父母覺得孩子要學學書法?
把字練好在我們當代,並不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技能。做一個書法家,並不是孩子和家長努力的方向。
說個個人的小故事:
類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2013年之前就有,還是老師和學生同步的,對老師也有要求。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們學校的老師們需要每個星期教幾張毛筆字。
不能描紅,要求是用楷書寫唐詩或者宋詞。當時我上初中一學期幫6個老師寫,模仿他們的字。我現在每天都會寫寫字,也沒有成為什麼著名書法家。
也不會在網路用鍵盤打字以為自己和王羲之一樣厲害,在我同學和老師中,我已經算是接觸書法比較多的,所有同學中較為滲入的學習書法的不超過5個。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書法在我這個普通老百姓的狀態。
書法說到底是寫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無紙化電子化,寫字有多種方式,字寫得好也不再是一個非常重要了不起的技能。
不要強求,書法進校園,書法的地位不可能回到以前,但是你可以一直喜歡寫字,喜歡書法。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回覆列表
我想先說明一個定義。書法和寫字不是一回事。如果說書法進校園不如說寫字進校園。為什麼。先發圖
只是一副本人的小楷,這是臨習古人的元倪墓誌。在上一張圖
這也是一副小楷區域性。透過兩幅的楷書對比我們完全可以看出第二幅更接近我們平常人的審美。橫平豎直,規整端莊。但是書法的定義是要用字展現書寫作者的內心。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就會出現橫不平豎不直,結凌亂,怪異。所以說寫字和書法不一樣。寫字要求是公正清晰,而書法完全是自己內心用字的藝術創作。有本質區別。再發一張圖,
以上書法作品如果你沒有深入學習怎麼能看明白好在哪裡。所以說書法和寫字有不同。
開展校園書法。我覺得應該是先從臨習古人做起。讓接觸到書法學習的學生第一時間能夠有高度。這很重要。高度決定了發展的未來。有很多人教書法教學生學了好幾年都在學習自己的字並不會讓孩子臨帖。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專業的書法都是要從臨習開始,但最終都是要學習古人,讓孩子學習自己的字無異於誤人子弟。這個時候老師就很重要了。所以說校園開展書法重要的是老師。就我這些年觀察學校教習書法很多老師都沒有專業學習過,甚至字對字的結構還沒有掌握好就已經開始教孩子寫字了。校園嚴重的缺乏專業老師。漢字現在是世界上唯一的延用古老文字,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需要大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