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山禪師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今江蘇宿遷人,中國歷史著名軍事家,猶以個人勇武著稱,正如李晚芳所言,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是在陳勝、吳廣起義失敗,而且其叔父項梁戰死後,秦國聲勢復甦的情況下成為楚國主將和五路諸侯聯軍主帥的,其以過人的才氣,決死的決心,激勵士卒,最終滅了秦軍主力,推翻秦國的。滅秦後,與劉邦逐鹿中原兵敗,自刎安徽烏江。其個人神勇與在推翻爆秦中的貢獻,與其悲慘結局,形成極大反差,常讓世人扼腕嘆息!其失敗原因有以一下幾點:

    ♥其一,戰略上犯了三個致命錯誤,河南滎陽鴻門宴,突然放棄與范增、項莊等謀臣、大將議定的誅殺劉邦的計劃,放走劉邦,勝似放虎歸山;阻斷劉邦糧道,劉邦乞降,項羽允諾,劃鴻溝分治天下,劉邦只不過是為贏得喘息機會,而項羽卻當真了,又一次給了劉邦生的機會;定都徐州,山東及其西部都是劉邦的勢力,對徐州威脅很大,就在鴻溝協定項羽東歸的時候,韓信等人已經攻破徐州,率大軍南下西進,與劉邦東進追擊的部隊,對項羽造成西、北、東三面合圍之勢,使其一敗再敗。

    ♥在個人性格方面,犯了四個錯誤。項羽逢戰必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從來就沒認真想過運籌帷幄的事,無形中把自己僅僅只當做將軍,常置身於險境,沒有君王思想意識;在人才配置方面,文臣只有范增一人堪稱大用,再沒有可圈可點的文臣謀士,嚴重武強文弱,到後來連僅有的一位謀臣范增也賭氣出走了;在三次有機會誅殺劉邦的時候,卻為了避免負“不義”之名,放劉邦逃走,正如毛爺所言,”不可沽名學霸王”,嚴重的”沽名”和“婦人之仁”,為自己掘了墳墓;看到楚漢之爭造成天下黎民苦不堪言,繼續戰鬥的意志削弱了,不忍“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急於與劉邦決戰,還天下黎民一個安穩生活,這樣,就忽略了戰略與戰術。

    ♥項羽雖然敗了,然其“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因愧於“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寧遠自殺也不投降的氣節,20多歲就能成為聯軍統帥的卓越軍事才能,給後世留下深深的烙印!

  • 2 # 陷陣輕兵

    太史公要是知道後人一邊倒的贊項羽一定後悔自己誤導後人兩千年.....我覺得太史公是出於自身情緒影響才會如此抬高美化項羽,但太史公也不算粉的太離譜,《史記》裡對項羽或項羽所經歷的主要事蹟經常出現截然不同的說法,而且有些刻意模糊化。我覺得項羽也就是個腦殘的官二代,粘了秦末政治鬥爭的光,但一手好牌好機遇都被自己浪費了

  • 3 # 沉墨I方之城

    從我個人來看來,西楚霸王從未戰敗過,就算是垓下之戰也只能是算是戰略的失敗,而非戰役的失敗。我分幾個方面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吧。

    一、西楚霸王是軍事上的強者,真正意義上的軍神。

    項羽作為楚國貴族的後裔,在全國反暴秦的起義軍中,作為楚國的中堅力量,前期可以說是支撐起了整個對抗秦軍的重任,項家三代作為楚國的軍事柱石,從這點來看,項羽的軍事能力是無可非議的。無論是破釜沉舟,鉅鹿破秦,還是陳軍灞上,入關東,進咸陽,收章邯,降子嬰,橫掃天下,機會沒有一次軍事上的失敗。以致於和劉邦的幾年對峙中,也是完全的佔據上風的。

    單單從軍事戰役角度來講,在冷兵器時代,項羽可以說是具備第一戰神的形象出現的,遠比三國時期的關羽關雲長要厲害得多。如果不是遇到“既生瑜,何生亮”的秦末漢初版,有個同樣是戰役之神的韓信存在,項羽是完全有可能完成帝王霸業的。項羽不但短暫的完成過全國的大一統,而且還威震眾多諸侯,讓天下得到了暫時的和平,只是項羽在政治上沒有雄才大略,這才落得了烏江自刎的下場,這也是我要下面分析關於題主說的他為什麼失敗。

    二、政治低能導致軍事戰敗,落得烏江自刎。

    項羽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天才軍事戰將,這一點幾乎無可厚非,但又恰恰是軍事的高能掩蓋了他政治的低能,導致了他在軍事戰役上失敗,而這唯一的軍事失敗,卻讓他輸掉了所有。

    項羽集團在人才組合上完全不輸劉邦陣營的,無論是謀有范增,武有英布、龍且、季布、鍾離味、欒布、英布等等,這樣的組合在當時而言,也只有劉邦的後期團隊才能與之相比的。但項羽有比劉邦更大的優勢,那就是政治優勢,項羽不但在楚國處於絕對的政治、軍事地位,更在所有反秦諸侯國中處於絕對的領導地位,這是劉邦沒有的,而劉邦只是項羽分封的一個諸侯王而已。

    三、手握一對鬼四個二,卻一直喊過

    項羽是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項羽在從早期起兵反秦,直到滅了秦軍主力,籠絡、降服了眾多諸侯的時候,他的政治低能完全的表現出來了,最著名的就是在鴻門宴放走了已經佔領咸陽的劉邦;分封諸侯的時候雖然打壓劉邦,封他去了漢中,留下了章邯、司馬欣守著他,卻掉以輕心。

    其實,項羽最弱智的地方在於入咸陽後,沒有直接進行登基稱帝,卻大搞諸侯國分封,自己一把火燒了咸陽回彭城做他的西楚霸王去了,從這一點來看,項羽真正的只算得上是個戰無不勝的將軍而已,毫無政治家的格局和胸懷。

    果然,不過幾年時間,劉邦就暗度陳倉,反出關中和項羽來一爭天下了。雖然前期還是被項羽打得滿天下到處跑,東躲西藏的,但慢慢的到了後期,項羽由於缺乏足夠的戰略思想,被逐步的壓縮,蠶食,直到垓下被圍,烏江自刎。其實,在垓下被圍的時候,他都還是有機會的,比如在韓信未到垓下之前與他聯絡,做政治交換,憑韓信在那個時候想反不反的猶豫檔口,項羽還是有機會聯合韓信滅了劉邦的。可惜,西楚霸王太過自信和自負了。

    四、人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千古悲情人物

    項羽為什麼幾千年來被後人一直懷念和憑弔,這有文化原因的。歷史上失敗的悲情英雄多了,為什麼單單項羽得到了如此高的禮遇呢?這個原因恰恰就在於項羽是一個單單純純的軍事戰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雄形象,雖然他失敗了。我們華人都是比較含蓄的,由於文化的原因,我們講究中庸,善於謀劃,但我們的骨子裡還是企盼個人英雄的,希望有那麼一個強大的人物出現,項羽就是那樣的英雄。

    而我們華人對待英雄如同國畫,喜歡留白和殘缺,悲情的,缺失的更能引發我們所有人的同情和惋惜,項羽的經歷同樣達到了這點文化的淚點。於是西楚霸王就是中國歷史長河裡非常耀眼的一顆文化之星。

  • 4 # 薩沙

    項羽是毫無疑問的戰神,他創造了中國甚至世界軍事歷史上的很多記錄。

    以彭城之戰為例,項羽在極度不利,幾乎註定要失敗的情況下,出奇兵。

    他使用3萬鐵騎(當年還沒有馬鐙),突襲彭城劉邦56萬大軍。

    在我們看來,雙方兵力相差十多倍,必然是項羽被劉邦打敗,碎屍萬段。

    然而,項羽卻以閃電戰術和軍隊極其強悍的戰鬥力,擊潰劉邦56萬大軍,斬殺30多萬。

    大家算算,項羽只有3萬騎兵,斬殺30多萬相當於每個騎兵要殺10個人。這是什麼概念?

    正常來說,1個士兵對付10各地人,就算你是葉問、李小龍也早被砍成肉醬了。

    可見,項羽是個卓越的軍事家,尤其擅長打具體的戰役。

    可惜,項羽卻是一個蹩腳的軍事戰略家,更是一個對政治一竅不通的外行。

    這種人註定不可能成為中國的統治者!

    實際上,項羽的失敗主要不是軍事,而是政治上。

    政治上有兩個要素,第一是要爭取盟友,聯手對付敵人;第二是要儘量爭取民心,哪怕欺騙人民也罷,從而得到人民的支援。

    然而,項羽在這兩方面做的都非常爛。

    很多人認為,項羽壓根沒有政治能力,完全依靠范增等人在支撐。

    在盟友上,項羽幾乎沒有什麼可靠的盟友,主要是他不懂得捨棄利益給盟友好處。最終,幾乎是整個中國的軍閥聯手對付項羽,他想要不輸都是很難。

    比如項羽平定三齊,剛打掛田榮,田橫又反叛。項羽在山東殺得熱火朝天,後方劉邦暗度陳倉,輕鬆佔領當時富得流油的三秦大地,又趁勢把項羽的老巢彭城都端掉了。

    要不是項羽以超人的軍事能力打了彭城之戰,當時就完了蛋!

    後來項羽又趕走了范增,幾乎就沒有政治能力,等於被全國吊打,失敗也就是必然的。

    就民心上,項羽殺戮太重,對於秦軍都動輒活埋屠殺,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對於老百姓也橫徵暴斂,控制區內的人民害怕他、厭惡他。

    相反,劉邦則懂得收買人心,妥善管理控制區,受到老百姓的支援。

    另外,項羽善於打一個個戰役,但軍費優秀的軍事戰略家。

    在和劉邦決戰的那麼多年,劉邦雖然具體戰役不是項羽物件,但戰略上絕對是把握主動地。

    比如劉邦和韓信的兩支大軍,一南一北,互相照應。項羽單純打敗一支是沒有問題的,但無法對付兩路敵人,顧此失彼,最終慘敗。

    彭城之戰後,項羽本來有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在滎陽包圍劉邦的主力,韓信在北方一時救援不及,跟來可以徹底打垮劉邦這路軍隊,導致劉邦軍事戰略破產。

    然而,關鍵時候又被劉邦和陳平的離間計搞亂,項羽趕走了范增,導致合圍失敗,失去了唯一勝利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暴風影音》的馮鑫會成為下一個賈躍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