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小編虎哥

    春秋與戰國的區別在哪,是怎麼劃分的,分界點到底是什麼

    如果讓大家找一下春秋與戰國時期的具體的差異在哪裡,相信大多數人是說不出來一二的,因為這兩個時代實在是太過相像了。甚至還有不少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要把這兩個時代給分開,難道僅僅是因為兩者的時間太長了嗎?都有不少人疑惑,那些歷史學家究竟是如何分辨戰國與春秋這兩個時間點的?中間的分界線並不明顯啊。其實這也確實是史學界一個至今沒有得到準確回答的問題。

    其實首先一點,我們就要明白春秋與戰國時期的區別,這兩個時代並不如我們想象的一樣,一直都是戰亂紛爭而沒有具體的區別。史學家們之所以把這段真劃分為具體劃分為兩個階段,還是有他們自己的理由的。

    最開始的時候,各位諸侯國還並沒有進行合理的國家化生產以及軍隊培養等等,那個時候還處於一種殖民時代。春秋時期偌大中國土地上有百餘的諸侯國,這麼多的諸侯國,卻並沒有發生滅國的情況。那些強大諸國,主要目的便是擴張大自己的領土,增加自己國家的人口,他們更主要的目標是希望讓其他的國家臣服於自己,像那些小的諸侯國,只要你向大國表示臣服,那麼便可以成為這個大國家的附屬國,卻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主權。

    在這個時期如何才能在各個諸侯國之間爭霸,是各位諸侯國君主要的目標。他們透過征戰。讓別的國家臣服自己,也讓自己的土地與人口越來越多,讓國家實力更為強盛,每當這時最為強大的那個國家便會召開一次諸侯國會議,確定自己的霸主地位。此時的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更像是一種玩遊戲。誰最強就被尊稱為霸主,然而這一切在戰國時期卻變得不一樣了,所謂的表面和平終於撕破。

    在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目標很明顯變得不一樣了,他們從最開始只希望讓別的國家臣服變成消滅其他的國家,像是春秋時期再怎麼戰亂紛爭也是過百餘的諸侯國,而到戰國時期,到最後卻只剩最強的幾個大諸侯國了,那些小國家早就被吞併完了。此時各位國君的主要目標不僅在於強盛國家的實力,重點是消滅敵國,讓自己國家稱霸。

    這個爭霸與春秋時期是不一樣的,春秋時期更多的是搶人搶地,然而在戰國時期春秋的殖民時代已經過去了。相比交大春秋時期各位領主比較執著於人口的變化,在戰國時期,因為有了春秋時期農業的發展,人口得到了爆炸性的增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土地的歸屬提到了各位國君的眼前。在戰國時期,大地主以及官僚階層也逐漸開始產生。諸侯國之間對土地的重視比以往更強,而他們的目標也逐漸變成了想要一統天下。

    這一切其實都源於最開始三家分晉。當時強大的晉國被自己手下的三個大夫給瓜分,讓各位諸侯國國君明白一味的讓自己國家看上去強上是不行的,只有真正確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和君主席位才是自己最終想要的,由此戰國時代才真正開始。

  • 2 # 翊翊浩浩尉尉

    春秋戰國分屬不同,從春秋過度到戰國時期的標誌實際上有四個:

    1、春秋戰國的說法,實際上是孔子寫春秋的那段時間,就稱為春秋。孔子死了,春秋無法繼續,就到了戰國時代。所以,春秋戰國的最明顯的劃分界限,就是孔子去世。

    同時,還發生了三件大事。2、田氏代齊。田氏本是陳國來到齊國的客民,在齊桓公時期就頗有重視,到了春秋末期,逐漸形成了勢力,取代了齊國原來的姜姓國君。

    3、三家分晉。晉國開始有六卿,分別由趙魏韓、知、範和中行六家擔任。後來四家滅掉了範和中行,以知氏勢力最強,知氏的首領知伯(也寫作智伯)想滅掉趙魏韓,結果被三家聯合打敗。三家分別向周王朝索取了諸侯的位置,晉國成了一個小諸侯,戰國中期被滅。

    4、很容易被忽略,就是在南方,越國趁吳國北方爭霸,滅掉了吳國,楚國又滅掉了越國。使得春秋末期東南方的兩大強國灰飛煙滅,戰國七雄(九大國)的形式正式確立。

  • 3 # 今古邦

    首先,春秋與戰國這兩個並列而有不同時期的劃分,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

    1.國家形態:在春秋時期,國家通常被現代學者通稱為(國野)(都鄙國家)意思是主要的領地都是由周王室、大夫、王家子弟所擁有的,各自有各自分封的土地,分別在不同的地理方位,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而最終歸結於“周王室”。(圖1)在戰國時期,國土面積的增大,因為戰國期間的戰爭被後世稱為“兼併戰”所以當時的諸侯國都擁戴自己的國王,周王室已經“大權旁落”名存實亡,這時候的各國都有了明確的國界線,而且在秦統一六國之後施行“郡縣制”早在戰國中後期這種格局就已經逐漸顯示雛形.(圖2)

    2.軍事形態:在春秋時期,戰爭形勢規模小,雙方投入士兵數量少,戰爭的目的則是為了“爭霸”彰顯國力,所以說春秋時期戰爭猶如兩個大男人切磋,在切磋之前兩人會相互禮貌,也不會故意傷及性命,只打個輸贏,頗有“君子”之風,並且在當時戰爭屬於“上流社會的產物,平民與奴隸是沒有資格參與戰爭,參與戰爭的人最低身份是“士”,戰士一詞就由此而來,因為各個諸侯國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宗室、血緣、多種關係,所以在春秋時期的戰爭類似於如今的奧運會,在戰國時期,由於社會的發展,經濟能力的提升,春秋時期的“爭霸競賽”早已滿足不了當時各國的“君主”為了使自身實力更加強大,領土面積更加廣闊,財富更加龐大,所以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戰爭,而這種戰爭的意圖則是“兼併”由此以來,雙方投入更多的軍隊,平民與奴隸也被武裝之後送上戰場,戰爭更是愈加慘烈,例如“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一舉坑殺趙國40萬降兵,包括秦國滅楚之戰,王翦傾全國之兵60萬,大舉攻楚。

    3.官僚制度:在西周、春秋時期,西周的諸侯是天子的臣子,春秋的大夫是諸侯的臣子,自己的封地也是世襲的,自己在自己土地上也是君主,稱為“世祿”官職是氏族固定傳承,並且在春秋時期“姓”與“氏”分明,姓是大宗,氏是小宗,同姓不能通婚。到了戰國時期,姓氏開始合流,證明氏族的概念逐漸弱化,個體概念逐漸增強,開始擁有了更嚴厲的國家法律,逐漸用“國法”代替“族規”

  • 4 # 一尾江鯉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都聽說過吧,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戰國七雄就是齊,楚秦燕,趙,魏,韓了。他們就是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代表,而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三家瓜分晉國,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標誌著戰國時代的開始。至此歷史從春秋時期過渡到戰國時期。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三家分晉吧。

    晉文公當上國君後,成立“三軍六卿”,六卿主要由當年和他一起流亡的兄弟和晉國的一些顯貴大家族組成,六卿從設立器就一直把握著晉國 的軍政大權,他們有自己的土地和人口和軍隊,有地盤就有紛爭,卿大夫之間開始相互兼併。晉平公以後,六卿被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把持。晉國國君就跟周天子的遭遇類似了,沒有實權,權力只在都城附近。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六卿變四卿,四卿之中又以智氏實力最強大,這時候作為晉國的老大,該讓下面的小弟們交點稅了,於是對另外三家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這個時候公家都已經名存實亡了,交給公家不就是交給你智家嗎?!大家心裡都明白,但是奈何你智氏是老大,屈於智氏的淫威,韓家和魏家就把土地和人口割讓給了智家。但是還有一個硬骨頭不答應啊,對智氏說:”土地是老祖宗留下的產業,說什麼也不會送人。“這把智氏給氣得是火冒三丈,行,不給是吧,那就打到你給,讓你知道花兒為什麼這麼紅。於是叫上兩個小弟韓家和魏家一起兵去攻打趙家。三隊人馬直奔趙家。趙家自知敵眾我寡,寡不敵眾,遍帶著趙家兵馬退守晉陽。正面打不過你,我不跟你打,我守。之後智,韓,魏三家兵馬把晉陽團團圍住,趙家士兵接到上級命令只守城,不與交戰。每次三家兵馬攻城,城頭上的箭如雨下,三家兵馬被拒於城牆外。憑藉著弓箭趙家死守了兩年多。晉陽久攻不下,智氏出來散心,發現晉陽東北方的那條晉水,心裡便搗鼓:你個老烏龜趙氏,天天躲在城裡不出來以為我就那你沒折了?看我引晉水淹了你晉陽,讓你還囂張。之後引水灌城,城裡面的人只能爬到屋頂避難,智氏與韓氏魏氏一起來觀看水勢,看到這水便說:”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亡人之國啊!"此話一出,韓氏和魏氏嚇得一身冷汗,他們想到自己家主城邊上都是有和晉水一樣的河,趙氏一滅,下一個就是他們。晉陽被大水淹了,情況非常糟糕,於是派一門客去與韓,魏兩家商議,說:唇亡齒寒,趙氏沒了下一個就是你們兩家。本來就有這方面的擔心,剛好趙氏又派人來了,那就一起偷偷把智氏滅了吧。於是趁夜殺死智軍守堤官吏,決開堤口,讓大水倒灌智軍軍營,智氏軍隊此時面對突如其來的大水亂作一團,韓,魏兩軍乘機從兩邊殺來,趙軍率兵從正面攻擊,大敗智瑤之軍,殺了智瑤,又將智氏族人盡行誅滅。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中國產生了,由此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霸權政治結束了,七雄兼併的戰國序幕揭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奇葩說》1109期,導師賽中,李誕和蔡康永之間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