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讀史
-
2 # 瀛史拾貝
楊堅篡位看似容易 其實也有深層原因。
第一,北周宇文皇帝正統性不強,威望並沒有深入人心。關隴集團最早的領袖是賀拔嶽,宇文泰是被大家推舉為首領的,只是八柱國之一。西魏是一個股份制企業,宇文家只是大股東,沒有絕對控制權。宇文泰,宇文護為了篡權,殺害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魏廢帝元欽,恭帝元廓,做的不地道。北周五帝中,只有宇文邕真正掌權了五年,其他皇帝存在感極低,沒有樹立天子的威望。一旦皇權旁落,難防別人效尤。所以楊堅的篡位沒有受到輿論太多的譴責。
第二,宇文邕宇文贇對宗室皇族的打壓。宇文邕殺了親弟宇文直,宇文贇殺了皇叔宇文憲,自毀長城。魏晉南北朝時期,皇族藩王既是皇室的屏障,又威脅著在位皇帝的權力。一旦皇帝對宗室勢力打擊過度,就會破壞皇族與外姓權臣的微妙平衡,引發權臣的篡逆之心。宇文憲死後,剩下宇文達,宇文招之流難堪大任,給楊堅擺鴻門宴,都和項羽一樣婦人之仁下不了手。結果被楊堅屠戮殆盡。
第三,楊堅贏得了關隴集團大部分人,尤其是漢族將領韋孝寬,楊素等的支援。司馬消難,尉遲迥倒是想為宇文盡忠,但身在外地,勢力不強。關隴集團的核心,關中長安,全是楊堅的支持者。後來李唐代隋也重演了這一幕。李淵作為關隴集團八柱國後裔,佔據關中很容易,從太原打到長安,一路都有人接應。這就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人脈。
-
3 # 王朝的廢墟
“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安坐而登帝位。”
這是清代歷史學家趙翼對於楊堅取代北周登上帝位的評價,翻看歷史,確實也沒有哪個朝代的建立如楊堅建立隋朝這樣簡單了。
很多人會說,如果宇文邕不英年早逝,楊堅壓根就不會有篡位的機會。但我覺得這樣的假設很不合適,因為楊堅又不是宇文邕的老丈人,而且那個時候他也不是身居高位的權臣。直到宇文贇即位了,因為娶了楊堅的女兒,這才使得他擁有了國丈的身份,同是因為在關隴集團中的資歷,才成為了當朝的重臣。
但是在他女婿當權的那幾年,楊堅絕對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甚至想著趕緊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去外地做官好保全自己。
按照史書的記載,這位宇文贇雖然行為荒誕足夠禽獸,但要說把控權利,絕對是位好手。他很乾淨利落的除掉了那些危及他皇權的叔叔們,接下來就有可能會對楊堅動手。而且楊堅的女兒,雖然位居五位皇后之首,但已經失去了宇文贇的寵幸,楊堅國丈的優勢正面臨的消減。
也就是楊堅命好,宇文贇還沒來得及向楊堅下手,便一命嗚呼了。幾位宇文贇的近臣草擬了詔書,讓楊麗華成為了皇太后,楊堅稀裡糊塗的成為了輔政大臣。在加之宇文贇之前已經把能威脅自己權力的宇文家的王爺們殺了很多,此時的北周政壇,捍衛宇文家江山,並且可以和楊堅匹敵的人,已經沒有幾個了。
這種情況下,楊堅建立隋朝,取代北周,簡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嘛。
回覆列表
楊堅篡位確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歷史既然選擇了楊堅,說明必然有其合理性。
1、北周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如果武帝健在,楊堅根本就沒有機會。
大周皇帝宇文邕滅掉齊國平定關東後,又率諸軍征討突厥。宇文邕以柱國原公姬願、東平公宇文神舉等兵分五路大舉進攻,突厥地域遼闊,周突邊境東西綿延數千裡,他的目的就是讓突厥人顧此失彼。為了後勤保障不出問題,宇文邕又徵集關中的馬驢,不論公私,全部開到前線運送補給裝備,整個關中都感受到一場驚天大戰即將爆發。
然而,上天似乎並不願意把平定突厥的大功送給宇文邕。大軍自同州出發,四天後到了雲陽宮,誰也想不到的是,皇帝突然病了,而且病情很快惡化,只好暫時留在雲陽宮養病,捱了三天,一點起色也沒有,宇文邕感覺自己已經無法完成討伐突厥的任務,命北征諸軍暫停行動原地待命。安排完後事,宇文邕讓眾人準備擺駕回宮,然而,還沒等動身,他便駕崩了。
英明神武的大周皇帝宇文邕去世,享年三十六歲,諡號武,廟號高祖,後世稱為周武帝。周武帝短短三十多年的人生卻充滿了傳奇色彩,父親是西魏的幕後當家人,作為家族庶子,他本不奢望至尊的位子,然而命運卻把他推上了那把至高無上的椅子,當然,代價是巨大的,兩位兄長無端被害才給他空出了位子,胸有大志的他吸取了兄長們的教訓,在權臣手下韜光養晦十三年,裝出一副沉迷於象戲的模樣麻痺敵人,最終一擊成功扳倒敵人開始親政。
他的志向是統一天下做千古一帝,為了這個理想,他勤於政事,荒廢后宮,別的皇帝三宮六院美人充斥宮廷,他在皇后之下只設了三夫人,兩御妻,三命婦,蓋布被,穿布衣,唯一愛吃的奢飾品就是白水煮雞蛋,並且把奢華的宮殿都拆了,衣食住行崇尚節儉,難得可貴的是這些事不是他刻意為之,正如他遺詔中所言,只是本性如此。
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他親自訓練士卒,同士兵們一起爬山越嶺,一般人吃不了的苦他處之泰然。東征的時候,看到有個士兵光著腳行軍,他便立刻脫下自己的靴子送給那個士兵,宴請的時候,他又會親自執杯勸酒,賞賜的時候,他親自把賞賜物品交到功臣的手裡,這些細節,能不讓士兵們為他捨命?
他禁斷佛道,沒收廟產,短時間使周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命運同他開了個玩笑,正值壯年的他卻突然得病死了。
2、天元皇帝宇文贇早就防著楊堅
周武帝死後,宇文贇即位,這是個作死的主,上臺後變著花樣玩,甚至退位為太上皇,稱天元皇帝。雖然玩性過大,但他卻不是個昏君,大事上並不糊塗,殺武帝舊臣,打南陳,搞定大臣們,這些事並不是誰都能幹好的。但他放縱自己,我行我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最終玩死了自己。
天元大皇后楊麗華是楊堅和獨孤伽羅的女兒,出身高貴,又是正妻出身,然而,天元皇帝對她卻一點也不留情面,曾經多次指著楊麗華的鼻子罵道:不要以為你有家族撐腰就敢對天不敬,小心我把你全族給滅了。楊堅雖然貴為大前疑,又是楊麗華的父親,看起來大權在握,其實不然,他活得戰戰兢兢,長期以來,關於楊堅的傳聞太多了,什麼天生異相等等,加上大臣王軌、齊王宇文憲都曾經說楊堅非人臣之貌,宇文贇幾度想殺了他。
楊堅之所以過關,他的好基友鄭譯起了關鍵作用,皇帝寵臣鄭譯跟楊堅是同學,少年時即以楊堅貌奇而傾心結交,兩人關係一直很好,所以鄭譯免不了在天元面前說楊堅的好話。楊堅整天提心吊膽過日子,時間長了就想逃避,他讓鄭譯幫忙讓天元皇帝把自己派到地方去工作以遠離伴君如伴虎的日子。鄭譯還真是辦事的人,碰巧宇文贇想派鄭譯帶兵討伐陳國,鄭譯說我還需要個元帥隨行,天元就讓鄭譯看看誰合適,鄭譯推薦了楊堅。天元也答應了,於是以楊堅為揚州總管,令鄭譯發兵會於壽陽。然而,準備出發的時候,楊堅突然扭傷了腳,連路都走不成了,出兵的事只好暫時擱置了。
誰也想不到這是天在留楊堅。
3、宇文贇突然病死,鄭譯等把楊堅推到了前臺
公元580年五月初十夜,天元皇帝忽然心血來潮,命立刻備法駕到天興宮小住,誰知剛到天興宮就病倒了,開始沒太在意,病情突然惡化,隨行的御醫們束手無策,沒辦法,只好起駕回到長安的天台。在天台御醫們的精心治療下,宇文贇的病情急劇加重,他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命人火速召親信小御正劉昉和顏之儀入寢宮囑咐後事。
兩人趕到時,太上皇帝已經說不出話了!
劉昉同鄭譯最親善,兩人最對脾氣,他知道一旦皇帝駕崩,顏之儀一定會甩開自己單幹,說不定還會找個藉口弄死自己,所以絕對不能讓顏之儀陰謀得逞。
溜出宮後,劉昉直奔鄭譯的府第,把天元馬上就要完蛋的驚天訊息告訴了鄭譯,鄭譯也很吃驚,他敏銳地覺察到一個重要的關口到來了。兩人商量讓楊堅輔政,從內而言他是太上皇后的父親,從外而言,他是大前疑,朝廷重臣。
此時的楊堅正因為腳疾在家養病。
劉昉開門見山地對楊堅道:送隨公一個執政的位子,怎麼樣?
天上掉餡餅了,有這樣的好事嗎?楊堅摸不清劉昉的意圖,擔心是天元派來試探自己的,趕忙道:我德薄福淺,不敢奉命。
劉昉把話挑明瞭:隨公勿疑,至尊如今已經病入膏肓,晏駕也就在須臾之間,公若有意,當速速決斷,如果不願,劉昉自己去做。
於是楊堅以受詔侍疾的名義入宮,將顏之儀等軟禁在宮內。
宇文贇駕崩後,楊堅封鎖訊息,秘不發喪。劉昉、鄭譯代寫了遺詔,反正天元連句口詔都沒留下,大家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在這份遺詔裡,任命楊堅總中外兵馬事,要想成功,先要掌握軍隊。京城禁衛接到宮中命令一切行動受楊堅指揮,沒有人懷疑,各級將領們紛紛表示願意奉楊堅節度,楊堅就這樣掌握了京城禁兵的兵權。在這種情形下,鄭譯等昭告天下,以楊堅輔政。
4、楊堅雖然得位偶然和容易,但他隨後殺掉反對自己的宗室五王,平定關中、巴蜀叛亂,恢復漢姓獲得漢族知識分子和世家大族的支援,鞏固了自己的輔政地位,為取而代之打下了基礎,這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5、楊堅讓中國重新回到大一統的局面,結束了150年的動盪,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隋文帝,並被現代評為影響世界的100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