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弈之眼
-
2 # 諮詢師天生
美聯儲宣佈新的購債計劃以來,資產負債表擴張的速度確實迅速增加。購買短期國債的操作與量化寬鬆(也就是qe)並不能相提並論,對市場的影響也沒有量化寬鬆那麼大。但是長期來看,購買短期國債的操作有可能演變為和量化寬鬆相同級別的流動性釋放,甚至美聯儲可能在近期真正出臺量化寬鬆類似的操作。
一、為什麼美聯儲採取了快速的資產負債表擴張?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之後,美聯儲採取了4輪量化寬鬆,印刷鈔票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在這個支援下,美國財政部因此大量的發行國債,讓美元的國債數目增加了很多。不過在當時這些國債都被美聯儲購買了,所以對市場上的影響並不算太大。下圖為量化寬鬆期間美聯儲購買國債情況。
問題出現在2015年以後,美聯儲為了收回市場上的流動性,開始縮減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也就是把手中持有的美國國債賣出去,從市場上換回美元。
不過問題就在這時出現了,市場上原本沒有這麼多的美國國債,在美聯儲放棄接盤之後,這些國債只能夠被各大金融機構所接納,每個金融機構的手裡都塞滿了美國的國債,甚至已經沒有現金了,這樣在今年9月就出現了錢荒。下圖為隔夜利率市場異常波動的情況,這意味著場上出現了美元短缺的情況。
隔夜利率出現了飆升,意味著大家手裡都沒有現金了,美聯儲從此開啟了回購,用來短期給大家提供現金借款。但是這隻能說是治標不治本,所以美聯儲就進一步開始了資產負債表,重新的擴張,把這些債券從金融機構手中買回向市場重新提供現金流。
而且對於美聯儲來說解決這件事情一定要快,否則可能引發金融機構債務違約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資產負債表增加的又快又多。下圖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情況。
二、購債計劃相當於量化寬鬆嗎?雖然購債的速度很快,但是這樣的購債不等同於量化寬鬆。
第一、購債的目標不同。
量化寬鬆是指美聯儲對於美國長期國債進行購買,目的是壓低美國長端利率。而最近雖然是同樣的購債,針對的目標卻是短期國債,這對於長期利率沒有什麼幫助,釋放流動性的效果也不如量化寬鬆更為明顯。圖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情況,其中積累了3次量寬頻來的大量長期國債。
第二,購債的規模不同。
每月600億美元的購買計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量,但是相比於量化寬鬆而言也不算多。因為量化寬鬆是美聯儲針對市場流動性不足進行補充之後,繼續的釋放流動性,用過量的流動性來推升通脹的方法。這一次的購債主要目標是為了彌補流動性短缺,在缺口補充完整之後就不會進行更多的釋放了。圖為美聯儲量化寬鬆期間主要購買長期國債的情況。
所以雖然購債本身也是流動性釋放,但和qe開啟還是不同的概念。
三、量化寬鬆真的不會開啟嗎?短期國債購買意味著釋放流動性的期限比較短,比如說購買三個月的國債,那就是釋放三個月的流動性。
不過即便如此,如果需要的話,美聯儲依然可以把流動性的釋放延長。
比如說在量化寬鬆期間,美聯儲採取過的扭轉操作,賣出手中持有的短期國債,換取長期國債的購買,或者直接進行到期國債的再購買都能夠讓短期國債購買轉化為長期的流動性釋放。也就是說雖然現在的操作不是量化寬鬆,但是如果需要,美聯儲依然會把它轉化為和量化寬鬆相似的操作。圖為美聯儲上一次扭轉操作。
還是類似於量化寬鬆的操作。長期國債利率設定上限就意味著需要在特定的時間點購買大量的長期國債,這只是另一種量化寬鬆的描述形式罷了。
所以現在雖然不是量化寬鬆,但是量化寬鬆仍然可能在近期開啟。
綜上,美聯儲最近的資產負債表擴張速度很快,主要是為了迅速填補美元流動性短缺的問題。現在採取的短期國債購買計劃與量化寬鬆相比,還是有很多的不同,不能夠認為是量化寬鬆。不過在現有的情況下,真正的量化寬鬆可能會很快啟動。
-
3 # 財思思
美國要實行量化寬鬆即QE開啟,關鍵還是要看美儲聯是有否持續降息的動作。
什麼是QE量化寬鬆(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透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
央行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干預方式,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QE開啟的前奏,持續的降息很關鍵我們看到量化寬鬆有兩大主要條件需要符合:一是實行近似零利率,二是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釋放市場大量流動性。
美聯儲在9月、10月、11月連續3個月降息,目前利率維持在1.50%-1.75%區間,11月受受到超預期的非農資料提振,市場大機率預測美聯儲不會降息,而鮑威爾也在公開場合曾表示過12月可能不降息。
由此來看,目前僅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在提速,美國還沒實現近似零利率。
若是判斷美國開啟QE,還得繼續觀察美聯儲未來是否持續降息。
-
4 # 刀刀見骨
這一波現象是對應國際市場上美債拋售需要回購做出的平衡運作模式後出現的副作用釋放現象,作用是緩和國際市場上美債拋售帶來的堆積再引發更多的美債被拋售現象,是穩定國際市場的回購模式,國內量化寬鬆不是國內經濟引發的現象,但是需要國內經濟輔助消化,分擔壓力。短時間大量回購操作會拖累國內實體經濟和金融業承壓現象,一旦超過臨界點,就會引發風暴。出現經濟衰退現象。看國際市場會不會給出相應的寬鬆時間了。主動權掌握在美債擁有國手裡。估計華盛頓會把債券分流至相對可以掌控的國家手裡,以期共同分擔,承壓。不至於出現整個經濟體系崩盤。
-
5 # 數維財經
美國QE3結束後直到2017年10月才開始縮表,而在此之前,美國國債息差已經開始大幅下行,這源於美聯儲的”扭轉操作“,也就是賣出短期國債買入長期國債,這已經導致了流動性縮減。
在2017年10月美聯儲啟動縮表後,國債息差繼續走低,市場中的流動性繼續縮減。到了2018年中期特朗普搞得貿易摩擦導致股市出現動盪,2018年底美國出現大幅下跌,市場的風險厭惡情緒升級,美聯儲的縮表繼續從市場中抽走流動性,加劇股市動盪的同時也加劇了避險情緒的升級。
為了維護股市的穩定,美聯儲在2109年2月初開始不斷暗示要停止縮表,對市場進行了預期管理,此時美聯儲的縮表已經開始放緩。
從7月底開始,美國股市再度出現動盪,在8月初美聯儲不得不降息並終止縮表,以防股市不穩引發市場的恐慌,但是還不足以幫助股市恢復上漲動力。
美國金融系統中的流動性已經開始匱乏,不巧的是,美債海外持有者在9月份呈現淨賣出狀態,淨賣出達843億美元。其中美國中長期國債約佔343億美元,其他的是政府債券和美國企業債券等。
這算是釜底抽薪了,美聯儲在9月份和10月份被迫連續降息兩次,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1.5-1.75%。
這還遠遠不夠,9月16日和17日,因美國短期融資市場急缺現金流,隔夜回購利率突然大幅飆升。隨後美聯儲不得不在11年後首次重啟隔夜回顧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來解決短期融資市場的流動性緊張問題。
但是這依然沒法穩定銀行體系,回購計劃不斷延期,目前按照美聯儲計劃,2020年6月之前每月保持60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照此計算,至明年6月美聯儲的國債持有量增加約5000億美元。
到了年底美國金融系統的融資壓力攀升,美國多家大型銀行的儲備金不足,需要補充資本,美國金融市場可能會出現新一輪的流動性緊缺,美聯儲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回購規模。
在寫這些流水賬時,感覺跟前三輪QE完全一樣,都是美聯儲救助美國金融業,救助美國股市。
早在2017年,在伯南克的一篇分析中就寫到,美聯儲的政策工具箱不足以應對下一次經濟衰退。前些日子媒體公佈的美聯儲要引入通脹新規,就是美國要開始調整貨幣框架的訊號,這與日本之前的做法非常相似,那是為了應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
QE只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還有更多的備選工具,在2017年美聯儲就已經佈局調整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框架了,當時得知美聯儲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中有三種選項備受重視,一是將QE範圍和規模擴大;二是調整通脹目標或採用負利率讓政策更有空間;三是採用更激進的前瞻性指引。
在美聯儲方面,資產負債表的增長速度比六年前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時還要快上許多。美聯儲一直在逐漸減少其龐大的證券持有量,但此過程從經濟體系中抽走了太多現金,導致隔夜回購利率飆升。為了恢復充足的流動性,美聯儲不得不停止縮表並大幅放水。
回覆列表
美聯儲又開始狂印鈔票,買短債壓長債利率,拉高股票資產虛值,實值在做空長期美元幣值,又一次危機在潛伏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