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扭傷急性期(受傷後48h內))
1. 保護(Protection)
目的:是防止損傷加重以及使損傷部位得到充分休息。如:正確搬運傷者,並對傷處進行固定。
原則:是讓受傷者的姿勢最舒適,不增加新的痛苦,受傷部位獲得保護,並進行支撐。下肢損傷可藉助柺杖行走,上肢則可用吊帶。
2.休息(Rest)
目的:是避免進一步的傷害和減少流向損傷部位的血液。若繼續活動,出血加劇,腫脹和疼痛加劇。休息也有利於醫者對損傷做出充分的評估,便於日後的治療。
3.冰敷(Ice)
目的:冰敷可以有效減輕疼痛、出血和腫脹,減輕炎症和肌肉痙攣。
方法:冰敷的時間應根據損傷區域的大小和損傷組織的深度而定,在損傷初期通常每1—2小時進行一次,每次15分鐘。損傷24小時後,冰敷的頻率可以降低。
4.加壓包紮(Compression)
目的:減少血流量,有效減輕腫脹。
方法:冰敷過程中和冰敷後均需加壓包紮。繃帶包紮需鬆緊適度,應從出血部位的遠端開始,每圈覆蓋上一圈的1/2,繃帶要纏繞到距損傷區域的邊緣至少有一個手掌的寬度。
5.抬高受傷部位(Elevation)
目的:抬高患肢可以減少損傷部位的血流,並促進區域性靜脈和淋巴的迴流。
方法:抬高是相對心臟位置而言的,倘腳踝受傷,傷者坐在椅子上而把雙腳平置時,身體的最低點仍為腳踝,其實是錯誤的。上肢損傷可用吊帶抬高,下肢可放在枕頭上等,夜間休息時也應如此。
急性期後進行康復訓練
加強前臂肌群的肌肉力量訓練,提高握力訓練,先靜態動作,只要拿住,抓住就好,儘量久一點,手腕不動保持負重姿勢。如:抓緊握力器不動,正反手端一盆水不動,重量以不痛為準,一點一點再加,最後再做動態動作。
手腕扭傷急性期(受傷後48h內))
1. 保護(Protection)
目的:是防止損傷加重以及使損傷部位得到充分休息。如:正確搬運傷者,並對傷處進行固定。
原則:是讓受傷者的姿勢最舒適,不增加新的痛苦,受傷部位獲得保護,並進行支撐。下肢損傷可藉助柺杖行走,上肢則可用吊帶。
2.休息(Rest)
目的:是避免進一步的傷害和減少流向損傷部位的血液。若繼續活動,出血加劇,腫脹和疼痛加劇。休息也有利於醫者對損傷做出充分的評估,便於日後的治療。
3.冰敷(Ice)
目的:冰敷可以有效減輕疼痛、出血和腫脹,減輕炎症和肌肉痙攣。
方法:冰敷的時間應根據損傷區域的大小和損傷組織的深度而定,在損傷初期通常每1—2小時進行一次,每次15分鐘。損傷24小時後,冰敷的頻率可以降低。
4.加壓包紮(Compression)
目的:減少血流量,有效減輕腫脹。
方法:冰敷過程中和冰敷後均需加壓包紮。繃帶包紮需鬆緊適度,應從出血部位的遠端開始,每圈覆蓋上一圈的1/2,繃帶要纏繞到距損傷區域的邊緣至少有一個手掌的寬度。
5.抬高受傷部位(Elevation)
目的:抬高患肢可以減少損傷部位的血流,並促進區域性靜脈和淋巴的迴流。
方法:抬高是相對心臟位置而言的,倘腳踝受傷,傷者坐在椅子上而把雙腳平置時,身體的最低點仍為腳踝,其實是錯誤的。上肢損傷可用吊帶抬高,下肢可放在枕頭上等,夜間休息時也應如此。
急性期後進行康復訓練
加強前臂肌群的肌肉力量訓練,提高握力訓練,先靜態動作,只要拿住,抓住就好,儘量久一點,手腕不動保持負重姿勢。如:抓緊握力器不動,正反手端一盆水不動,重量以不痛為準,一點一點再加,最後再做動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