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科booklong
-
2 # 閒人水瓶座
現實就是現實,我算是60後的尾巴,可現在就遇上這樣的養老問題,是我的母親,80高齡,隨能自理,但身邊總要有人一日三餐的照顧吧!自己和媳婦也要上班,還要忙地裡活,孩子要上學,有時又不能天天在家,只有媳婦一人要上班,要照顧老人吃飯,要做家務,還要幹些農活,真的夠嗆,可又能咋辦。
人越老越需要陪伴,需要有人說說話,可有時累的夠嗆,那有空,也只能是忙裡偷閒和母親說說話,等自己老的時候,我想還沒有這樣的時光,好歹現在是和母親在一起住,等自己老的時候,孩子就一個,忙老忙小那忙過來,就甭想那麼多了,能去養老院就行行了。
我心目中也有自己想要的養老方式,我分享一下看可行不。1.國家在發展養老產業,對於獨生子女這幾代人要有優惠政。2.鼓勵每個獨生子女用休息時間到父母去的養老院做代工,既可以照顧自己老人,還能節省開支,注意這既是代工也是照顧親人機會。養老院還能減少開支,代工越多,養老費用越少。3,只接收有代工意願的家庭,目的就是要子女忙裡偷閒和親人交流,節省開支也做到了。
再有就是現在的居家社群養老,每個村,每個社群,有一個統一的公共服務設施,幫助獨居老人一日三餐送戶到人,或身體較好的組織到一起聚餐。
最後還要一設想,就是幾家親人互助,由幾家親人,或親朋好友的老人組團養老,有出錢的出力的出場地的,出人的,組織在一起,費用均攤,有病自己出費用去醫院,照顧的人是親人,被照顧的也是親人,都信的來,也就都放心,平常大家還能了天話家長裡短,到一個地幾個要好的人都看到了,好不?
-
3 # 天下行78570847
其實,不是一定要等到老人動不了那天,就是40歲以上的人都希望仔女們經常陪伴,對此,我也深有感觸,我是63年的,就像網路上說的,60後吧!作為父母的,誰不想自己的仔女們既有收入,又能日日夜夜陪伴或者是兒孫繞膝?但,由於世上所有的事情不是隨著自己的意願實現的。
生活上的各種各樣的不如意,各種各樣的問題往往都是無情的,但我們又不能不面對現實,我老爹也是一個70多歲的人,我也很少打電話給他,前天晚上我打過一次,問他來沒來和我一起過重陽節,他說不能來,因為我後媽有病,他需要照顧,正好,(昨天)九月重陽又是我二妹生日,二妹叫他去,他也說不能去,但我還是懂得,他是非常想去和二妹過節過生日的,可是實在走不開,沒辦法,心理不知道有多少掛念。所以,今天他(我老爹)打電話問我去沒?我照實說不去。
唉!生活中就是有許多無奈,有時候我們總是心不由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也不知道將來怎麼樣,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但願所有的老人身體健康,兒孫滿堂,作為仔女的也要儘量去關心一下自己家裡的老人,常回家看看。
-
4 # 花之韻似水流年
隨著老年社會的到來。養老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很多老人面臨著老無所依的境遇。
現在的孩子也挺不容易的,先甜後苦,面臨著生活的巨大壓力,自己有自己的事業要努力,有自己的家庭,很多時候顧及不到老人,照顧不到老人,也是很無奈。
我們當父母的要理解孩子,自己儘量照顧好自己,能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讓孩子擔憂,不給孩子添負擔。到老了就上養老院,有同齡人聊聊天也挺好的,孩子能抽時間來看看,死了能有人辦後事足以。再說就是居家養老,孩子也不能常伴身邊的。
人首先追求的是生活的基本保障進而追求精神上的快樂。但是現實很無奈還是要自己調整心態。快樂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到老年了,沒有孩子陪伴,可以自己找一些快樂的事情,養養花,種種草哦看看書,寫寫字,畫畫。培養一些自己的個人愛好,充實自己,就不會感到寂寞了。
到老了不要求太多,知足常樂,吃飽穿暖,健康就好。就是子女陪在身邊,沒有健康的身體,也沒有生活的質量,活著反而是痛苦。
一位癱瘓老人八年了。小腦萎縮,糊塗,床上吃,拉,尿,糊塗時誰都不認識,拉屎不知道摸的哪都是,明白時就不想活了,真的很痛苦,每天被困在床上,都不如囚犯幸福。所以人最重要的是有個好身體,活得久,不如活的質量好。
心態決定你自己快不快樂。
文化水平有限,只是有感而發,有不到之處見諒,可以互相探討
-
5 # 平順吉祥18
老人能生活自理便是,如不能,兒女又不在身邊也可僱人侍候或到養老院、抱團養老以及其它養老形式。
人老了,想和兒女住在一起同子孫享受天倫之樂,這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現實中,有句話叫做~哪有舌頭不碰牙的。既使兒女願讓老人和你住在一起,那麼,我想問:他的配偶願意嗎?老人和年青人不論在哪個方面都不是一個檔次,難免出現矛盾,長此以往勢必矛盾重重,還養老長壽,不短壽就幸運了。
現實中,中國的傳統是父母老了和兒子住在一起,試想,能有幾家和諧相處?既使在外人看來和諧的家庭其實內部矛盾外人又如何能知了。嘴嚴的老年人不對外人講,而嘴不嚴的老人同外人大講。前者雖然老人不對他人講,卻憋在心裡,自認倒黴;而後者,哪有不透風的牆,兒女及配偶知道後還有老人的活路?
在我看來,老人能生活自理便自理,不能自理可僱人居家養老或抱團養老及其它養老模式。指望兒女在身邊陪伴是不現實的不理智的。兒女在外拼搏為了其子女而奮鬥,哪有時間和經歷來照顧他的父母?除非兒女在老人身邊工作、生活,這時老了可指望兒女在不能自理時幫助一把,這個,我想是不成問題的。但老人也不要想和他們同住在一起,只是當老人不能自理時,兒女能在老人家待候你,你就該心滿意足了。
60後的中年入,即將步入老年行列,而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而絕大多數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甚至幾年有的兒女都不回家一趟,以種種理由為藉口而忽視父母的人,大有人在。因而,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對養老指望兒女不要持樂觀態度。
養老問題關係千家萬戶,是系統工程,國家必定會對百姓生活尤其老人的養老問題放在首位。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有同志間的親情,有兒女的孝順,怕啥呀!走一步算一步,不要想得太多,活好每一天。
-
6 # 細沙一粒
謝謝邀約。人都有老的那一天,都有可能生活無法自理的時候,特別是臨終前,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的事,作為老人也要體量兒女,平時要注意,自己平安健康對自己對兒女都是好事。在老人完全失去生活自理時,大多數兒女都應該到退休年齡了,應抽出盡多時間照顧老人,如果不行可以給請個保姆。
-
7 # 隨心生活就好
其實,人老了是喜歡自己的兒女在身邊伺候,可是現實是,兒女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庭,尤其是父母和兒女不在一個城市,縱然有萬般的孝心也做不到時刻圍在老人身邊,這就是現實生活。
做父母的調整心態吧。要多理解孩子生活的不易,打拼事業的艱辛,照顧家庭孩子的苦衷,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時間就會過來照顧自己,給自己買點喜歡的好吃的,生活要以樂觀心態進行,才能有好的身體回饋自己,世界那麼美好,別和自己較勁,怎麼開心怎麼來。
做兒女的儘早盡孝。做兒女的也不要倚仗父母的理解而找各種藉口拖延孝順老人的時間,抽空陪父母吃個飯,洗個澡,一點點小事都可以讓老人回味無窮,一個電話就可以讓老人炫耀幾天,離家在外的兒女也要記得假期常回來團聚,畢竟,老人一天天變老,身體也是逐漸變差,孝順父母儘早才是王道。
這是我一個即將變老的人的真實想法,你呢?
現在流行的抱團養老、智慧養老方式多樣,養老院等設施也日漸完善。可卻不會解決老人渴望兒女陪伴的問題。現在50後、60後己開始進入養老階段,但因獨生子女正處創業期,既便父母想孩子也得忍著,加上孩子工作壓力大,不可能來到老人身邊陪伴。當這些老人能自理時,還能去看看孩子。大家都知道,人越老越想孩子,當不能自理的時候,最希望給他翻身、洗澡的是自己的孩子,發自內心不願意讓服務員來操作。因此,將來養老院的設施無論怎樣齊全,也不會滿足老人們渴望孩子在身邊陪伴的願望。對這幾代老人動不了那天,他們親子思念、撫慰照顧、天倫之樂的缺失你怎麼看?50後、60後、70後這三代人既陪伴了父母離逝,又自己拼搏沉浮,還為兒女治辦了家業,而自己老了、不能動的那天卻註定面對孤獨的結局。
回覆列表
【我們60後對子女沒有過多期待】
我是60後,過半百的人了,養的是獨生子女已經工作。我們深信不深信都會加快老去,雖然希望兒女在身邊,但是,希望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呀!
孩子有孩子的夢想。現今的90後們,都是自己決定自己道路的一代。父母怎麼用心為其設計道路都是白搭。他們要奮鬥,要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奮鬥精神感動,但是,又基於自己幾十年的閱歷為他們的選擇感到擔憂和牽掛。
在這樣一個你追我趕,只爭朝夕的年代,孩子們的壓力其實並不比我們年輕時侯的小。在這樣一個情況下,還怎能期望孩子們為了我們老人而放棄事業照顧我們呢?
我們還得靠我們自己,不要對孩子們養老照顧我們報任何期望,否則,只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們怎麼辦?好好保重身體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可靠的。好好與老伴相處,越老越知道老伴的重要性。兩人都還能動的時候,就相濡以沫,互相照顧吧。一人有問題時,就另一人照顧吧。住院啥的,請看護吧。家裡重大家務幹不動時,請鐘點工吧。當一人走後,要麼請個保姆幫助打點家務說說話,要不就到養老院去吧。
對孩子唯二的希望就是:一是,自己好好奮鬥,幸福生活是要自己奮鬥出來的,你們過上好生活,對單位對社會對國家做出更多貢獻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二是,我們最後一個老人走後,回來料理一下後事,將最後一個老人的骨灰放到合葬墓裡去就行了。
如果出現題主提出的我是最後一個老人,且還動彈不了,需要人二十四小時照顧時,放心,這樣的沒有質量的活著我是不願意的,我會選擇自我了斷,早日往生。
中國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我們會繼續傳承下去。孩子們,不要顧及加快老去的爸媽,自己好好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