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兒童教育學院
-
2 # 零點學苑
當孩子不服家長的管束,家長該如何處理?
首先,家長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喜歡被人管束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接下來的解答就有意義。
零點老師認為,如果孩子沒有觸及原則問題,比如涉及生命安全,道德法律的問題,就不該“管束”。
家長需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有思想有獨立意識的個體,父母應該做的是引導他們忘正確的方向前進,當遇到有不同看法時記得用建議和商量的辦法。所以要調整的是家長的心態和姿態,而不是孩子。
-
3 # 飛慕課
跟孩子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不是說教,而是遊戲!
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跟他們成為真正的玩伴。可是,太多的爸爸媽媽,並不懂得孩子能聽得進什麼。
因為我們用的不是孩子的語言。孩子的語言是什麼?遊戲!
①設想一下,當孩子不想走路時,大人們往往會這樣教育:
“我手上東西多,抱不動你,你自己走。”
如果用遊戲的語言來說,應該這樣:放下手裡的東西對他說:“我早就想抱寶貝了,一直沒抱成,現在終於能抱了。”抱住他的時候,假裝突然想起:手上的東西忘了 。——看著你不知所措的樣子,孩子一定會知道怎麼做。
②再設想一下,孩子不願意刷牙時,大人們往往會這樣教育:
“快快刷牙,要從小愛衛生。”
如果用遊戲的語言來說,應該這樣:媽媽告訴孩子給他“買”來一個刷牙機器人,爸爸像機器人一樣站在旁邊說:“你好,我是刷牙機器人。”媽媽告訴孩子:只要拉一下機器人的耳朵,它就開始給你刷牙;只要按一下它的鼻子,它就會停止刷牙。
這個刷牙機器人非常聽話,孩子玩得津津有味,刷完了還不肯停呢。
“該起床啦,不然要遲到啦。”
如果用遊戲的語言來說,應該這樣:“寶寶很困呢,現在睜不開眼是吧?那我們就從腳丫的十個兄弟開始,叫它們起床吧。然後你揪著對應的腳趾,口裡念著“快醒醒,起床了。”
進行完這樣的起床遊戲,孩子也就清醒了。
用遊戲解決育兒難題,還有一個極大的優勢。
大腦在孩子玩鬧娛樂發出笑聲時,分泌的物質相當於為孩子的大腦補充神經營養劑。
它能緩解壓力和痛苦,降低憤怒、恐懼等不良感受,產生愉快和歡樂的幸福感。大腦中有了這種物質,人更傾向於與他人合作,而不是對抗。
所以,家長如果經常透過遊戲的方式解決親子衝突,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我們每天都面臨這太多的教育問題,孩子沉迷電視和遊戲、不吃飯、膽小懦弱、摔東西、沒規矩、說髒話、膽小、哭鬧、被欺負等等.......
只要家長用點心,孩子的成長,就一定會充滿歡聲笑語。
-
4 # 唬說爸道
在傳統中國教育觀念中,父母需要在孩子面前確立權威,孩子犯錯了得實施包括體罰在內的諸多懲戒。如果不這樣做,就是“養不教,父之過”了。孩子因為懼怕懲罰而按規矩做事,避免犯錯,家長從而達到“管教”的目的。
但是隨著現代教育觀念的輸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單純懲戒模式的不合理。“快樂教育”“讚賞教育”開始流行。但人們旋即發現,家長權威喪失後,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其行為習慣、個人品德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於是“適當體罰”“適度懲戒”等反思潮流湧現。對於孩子的“不服管教”,家長到底該怎麼辦?是懲罰多一點,還是包容多一點?這個問題變成了家家都有的“難唸經”。
其實,無論是“樹立權威”還是“快樂教育” 的教育方法都有其可取之處,它們其實並不對立,在我看來,我們要嘗試採取將二者有機統一的教育方式來對待“不服從家長管束的孩子”。
第一,我們要把孩子放在與我們平等的地位上進行溝通,不能覺得孩子心智不成熟而小看了孩子本身的理解和學習能力。
第二,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找到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發洩還是模仿他人的行為,只有找到最根本的源頭,才能夠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第三,家長要起到一個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俗話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以身示範。
第四,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而有側重的進行教育,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
-
5 # 小落9318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愛和家長對著幹?
你說東他偏向西,不管怎麼打罵都沒用,
其實這些孩子背後可能都有,愛做這三件事的家長!
01
管束過深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管束太多,甚至孩子應該穿什麼衣服,中午吃了什麼都要管。
因為給孩子的私人空間太少了,會讓孩子覺得非常壓抑,於是,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產生反抗心理,喜歡和家長反著來。
02
做事不分青紅皂白
有些家長可能脾氣比較暴躁,每次看到孩子有不順自己的意,或者在外面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拿孩子出氣。
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覺得不服氣,覺得家長做的不對,開始反抗。
03
父母愛拿孩子比較
有些父母總喜歡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在他們眼裡,拿孩子跟別人比肯定是為了激勵孩子,但有時候一句不正確的比較,反而會讓孩子滋生逆反心理,那麼不妨這麼跟孩子說“聽說隔壁姐姐作文拿了第一呢,不過媽媽相信你如果努力的話也可以做的到對不對”。
一樣是比較,孩子聽了不會不舒服,反而會因為爸爸媽媽相信自己而發奮努力,又怎麼會跟父母頂嘴呢?
怎樣才能改正孩子叛逆的性格
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長和孩子多溝通。
1、無論有多忙,我們都要認真的聽孩子說話,相信他們。不要把孩子當成沒有思想的小人兒,他們和大人一樣,也是需要尊嚴的。
2、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把孩子當做朋友來對待,平時怎麼對朋友的,就怎麼對待孩子吧!
3、當孩子犯錯時,我們用溫和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只有放下架子多和孩子溝通,才能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良苦用心,家長也才能夠知道孩子心裡的想法,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學漢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回覆列表
你好,孩子現在的年齡階段可能處於叛逆期。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
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怎麼來處理呢?
首先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進行強制壓迫。孩子在無理要求下買東西要玩具或者其他的無理要求時會爆發脾氣,家長此時不要利用自己的權威來正面對抗,先對於孩子冷處理,孩子看到無法用哭鬧來要挾家長時也就慢慢放下了,在此事件之後,家長可以用貪心的方式來幫組孩子回想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培養孩子理性的處理方式。
第二,家長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允許孩子犯錯誤的,但要幫組和他一起改正不要一味的指責謾罵孩子。要用孩子的心來理解孩子們的世界,必要時可以藉助外力來解決,比如孩子最喜歡的人,孩子的班主任,孩子的好朋友慢慢滲透解決,總之家長不要操之過急解決一件事,要有耐心有智慧來幫組孩子一起成長。
最後家庭環境是很重要的一環,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最親近的榜樣,希望孩子和家長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生活學習中就會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