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彬伯爵
-
2 # 狼煙火燎
二戰德國進攻法國時,就法國一個國家的坦克就比德國坦克多一些,而且噸位、質量都要好一些,更何況還有更好的英國坦克,不過戰爭不是武器論,武器先進就能取得戰爭勝利嗎?顯然不是,德國一戰後以古德里安研究的《閃電戰》,以隆美爾出版的《步兵攻擊》,都是講訴的如何機動作戰,而英法還是按照一戰的老套路防禦戰,比如馬奇諾防線就是最典型代表,這制約的英法的戰術體系,當然法國被39天滅國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概有以下幾點:
1、德國天才戰略家曼斯坦因會見希特勒並獻策,以法國認為坦克無法穿行的阿登森林為突破口,這裡法國防禦最為薄弱,形成了巨大的區域性兵力優勢!而馬奇諾防線和英法組建的比利時防線則是牽制住英法主力就好!這讓德國在戰略上取得了絕對的先機優勢。
2、二戰德國的閃電戰是典型的利用坦克、裝甲車的機動作戰,利用坦克為矛頭衝鋒,然後分割包圍,採用擊虛與鑽隙方案,重點打擊英法薄弱環節,取得戰爭的優勢,再然後在英法聯軍撤退過程中利用裝甲師窮追不捨,讓其根本無法組建第二條防禦線,撤退慢慢變成潰逃,這也被德國將軍們戲稱為坦克的飆車比賽!
3、英法聯軍對坦克應用實在太差了,法國認為坦克就是用來掩護步兵作戰的,因此將大量的坦克分編在了步兵聯隊中,法國也有好像6個裝甲師吧,法德開戰後,法國的戰術還是將6個裝甲師打亂了跟配給各個步兵師,同樣作為步兵的掩護,《隆美爾傳》中就對法國的坦克應用進行了嘲諷,“再找不到比法國應用坦克再糟糕的國家了!”這就是隆美爾對法國坦克部隊的評價!
4、英法聯軍的“內亂”,英法聯軍思想不統一是法國快速敗亡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比利時防線的英法聯軍,這是絕對的主力部隊。在德國突破阿登森林開始席捲法國後,英法比荷聯軍就發生了矛盾,法國認為應該撤退回去防守,英國指揮官認為應該從海上撤退,避免被包圍,不管執行哪一個方案都比最後被逼得敦刻爾克大逃亡要強,但是英法指揮層各抒己見,就這麼討論了好幾天沒有任何結果,結果自然是幫助德國形成了包圍圈,沒有支援的英法聯軍一路撤退到敦刻爾克,可能這時候希特勒擔心破釜沉舟的英法聯軍給予德國裝甲師重大損失,因此命令德軍圍而不打,只是採用飛機進行轟炸,否則英法聯軍很可能因為自己的爭吵而全軍覆滅!
5、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法聯軍的主力全部去了英國,法國軍隊士氣一下子跌入低谷,之後就是德國裝甲師將軍們的各種飆車表演了,只用了39天,法國亡!
其實攻打法國時,德軍的坦克裝甲師實力真的很差,大量的1#、2#、3#坦克為主力,4#坦克都是極少數的裝備,還有大量的繳獲的捷克、波蘭的輕型坦克,1#坦克其實就是用來訓練的機槍坦克,2#、3#和一些繳獲的坦克其實都是一些小“水管”,但是勝在這些坦克輕,會飆車,被打蒙的法國軍隊基本是一路被子德國窮追猛打,根本就沒有任何組建新防線的機會,特別是像隆美爾這種急於立功的將軍,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的飆車,甚至飆車飆過頭了,後續部隊都跟不上,如果不是法國自己方寸大亂,像隆美爾這種冒進必然會吃大虧的,當然這也成就了他“魔鬼師長”的名號,向隆美爾第7裝甲師投降的法國俘虜們,就有這個師的7~8倍之多,這打響了隆美爾的名號,當然北非的戰場指揮能力更是讓其成為了“沙漠之狐”!
-
3 # 俊才10
這跟軍事戰略思想相關,正如我們目前對武器裝備隔代重要性的探討是一樣的。4代機碾壓3代機和用現代化的軍事手段解決近代化的軍事思維如出一轍!二戰時的英法表面上的軍事硬體包括坦克裝甲裝備是比德國多,而且質量也還不差。但是在如何發揮坦克裝甲部隊的效用上和德軍相差確實隔了何止一代,用近代軍事思維去操作現代化的武器裝備能幹的過具備現代化軍事思想武裝起來的納粹嗎?這時候數量再多也只能被無情碾壓,正如八國聯軍碾壓同樣有先進武器並佔據人數絕對優勢的晚清軍隊是一樣的!
-
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用機械化部隊來快速切割敵軍主力來達到預期效果。閃電戰理論是古德里安創造的,第一次使用就是在波蘭。試驗之後戰果斐然,波蘭戰役結束。波軍6.6萬人陣亡,21萬人受傷,69.4萬人被俘,而德軍僅傷亡3萬餘人。從此之後大規模坦克作戰被世人所熟知。
二戰時期德國使用“閃電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是奇蹟。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閃電戰”一時風頭無兩。世界各國也開始重視起大規模坦克作戰。法國有再多的坦克都沒有用,短短39天就被擊潰投降也可謂是創造了歷史。在英法眼中坦克是一種支援步兵的武器,儘管在英法國內也有一些軍事家指出了,坦克在未來戰爭中可能成為戰場上主角,並且提出了集中使用坦克的作戰理論,但是其軍隊的高層卻並不重視。所以在實戰中英法對於坦克作戰都是一臉懵。被打的分不清東南西北。
而且英法兩國的作戰計劃明視訊記憶體在漏洞。其實英法聯軍最初的判斷是對的。德國有三條進攻線路。1.德法邊境,但是因為一戰之後,法國斥巨資修建了馬其諾防線,德軍如果正面攻擊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2.阿登山區,英法判斷阿登山區地形複雜不利於大兵團的作戰,因此認為德國不可能從這裡進行主要突擊。3.沿用一戰的史裡芬計劃,即透過比利時中部進攻法國,英法方面認為這是德國唯一可能是進攻路線,因此作出了針對性的部署。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德國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德國將領曼施坦因提出了從阿登山區進行主要突擊的方案。這一方案使德軍進攻時從側後方插入英法防線,德軍突破色當之後,迅速攻向海邊,將已經向北進入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軍隊包圍在敦克爾克。要不是希特勒懷疑進行的太過順利怕有埋伏沒敢追擊的話,英法聯軍早就被德華人給一鍋燴了。所以說不是坦克多就能打勝仗。你還得會使用坦克作戰。除此之外,整個的戰略部署也是極為重要的。
-
5 # 前沿陣地
這和作戰雙方的戰術、訓練水平、配合等有很大的關係。
西線作戰中,英法軍在坦克、飛機等兵器的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而在坦克方面,英法軍的瑪蒂爾達、B1等重型坦克質量上要比德軍的1號、2號、3號、38(t)等坦克厚實得多,德軍往往對這些皮粗肉厚的大傢伙無能為力,火力上又處於下風(下圖就是損失的德軍坦克以及自行火炮)。
但是德軍的戰術更加先進。德軍3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始組建單獨的裝甲部隊,集中使用坦克裝甲車輛,而像英軍、法軍,基本都是將坦克作為步兵的火力支援兵器而分散使用的,產生的戰鬥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藉助坦克的機動性、防護以及火力,德軍很快就打開了局面,這樣的戰術讓英法軍一時間無力應對,連連敗退,而法國本就不大的縱深很快就被損失掉了。
同時,德軍的各軍種協同做的很到位,空軍幾乎成了“飛行的炮兵”,及時提供支援,陸軍空軍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還經歷了此前波蘭戰場的實戰考驗,已經有了經驗。而此時的英軍法軍,陸軍空軍還是各幹各的活兒,彼此不協同,難以產生足夠的戰鬥力。法軍當時的實驗性裝甲部隊的幾次嘗試性進攻,就是因為缺乏空中支援而被德國空軍的轟炸機粉碎掉了。
回覆列表
二戰中英法聯軍坦克數量超過德國(英法為3000輛,德國為2500輛),但卻被德國率先打了閃電戰,致使法國淪陷,英國也丟失了大量重型裝備,元氣大傷。其中緣由我給大家簡單的歸結為以下幾點:
1、戰爭觀念不同
英法作戰觀念陳舊,仍然奉行一戰時期的塹壕戰、消耗戰,所以法國不惜代價建造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妄影象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以此拖垮德國,進而迫使德國投降。
而反觀德國這邊,自從一戰以來坦克在戰場上初露鋒芒後,坦克這種重型武器受到了德國的軍政界的高度重視,這期間誕生了以曼施坦因為首的大批裝甲兵軍事人才。
2、坦克設計理念不同
英法坦克多為老舊坦克,雖然不乏一些新型坦克,如英國的馬蒂爾達、法國的B1型重型坦克。但由於其僅僅把其當做協同步兵作戰的重型武器,所以設計上往往強調其裝甲而使得其笨重無比,行動遲緩。
而德國這邊的坦克卻多為輕中型坦克,這使得其在進攻戰中能夠迅速穿插至敵人後方,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達到閃電戰的目的。
3、缺乏空中優勢
雖然英法聯軍在兵力與坦克數量上佔優,但其空軍卻與德國差距甚遠,德軍有當時最先進的轟炸機和戰鬥力。而英法卻少的可憐,唯一能與德軍戰鬥機想匹敵的英國戰鬥機卻要保護英國本土而無法參戰。這使得英法聯軍想要摧毀德軍坦克路經的橋樑及便橋時往往是力不從心。
所以,綜合以上等等因素分析當時為什麼由德國率先發動閃電戰而不是英法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