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燕芳452

    謝謝邀請:我不這樣認為,家長只是讓孩子從小學會基礎的知識,學好文化課,學會做人的道理,學會出社會怎麼和別人相處這些最基礎的東西。這都是以後參加工作必須面臨的問題,至於孩子以後做什麼孩子的理想人家有自己追求的目標,我拿我女兒來說:我希望人家考離我家最近的學校,但我女兒告訴我:她要考沿海發達城市的985學校,211她都不考,初中女兒就已經確定了奮鬥的方向,我根本左右不了她的思想,從我內心來說肯定想讓女兒留在我身邊,女兒感覺外面的世界必須出去看一看,怎麼能說孩子沒主見呢?我兩個孩子都沒有按照我的意願選擇自己的前途,人家都是自作主張,不過我也沒有反對,只要她們做的對我大力支援。應該說孩子太有主見了,家長在孩子前途方面起不了作用。最起碼我家是孩子說了算。

  • 2 # 王子書童

    孩子當然還是會有自己的主見。家長為孩子想好一切,只是從成人的角度去考慮的,單方面的行為並不能代表孩子就是那麼想的,會按步就搬地去做。

    我有一個親戚就是這樣,她們家世代從醫,並且她們家有很多親人都在醫院工作。輪到她女兒這一代,她也想讓自己的女兒繼續從醫。所以在她女兒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她就要求自己的女兒填醫科大學之類的學校。但是,她女兒卻不想學醫,喜歡畫畫,想去考美院。雖然朋友說如果女兒學醫,畢業後出來找工作,她們家在醫院工作的人多,可以幫襯女兒。但是她女兒不喜歡從醫,還暈血,所以最後還是尊從女兒的意見去考了美術學院。

    是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早早地就開始為孩子想好了一切。但是你能為孩子提供廣闊的天空,卻無法提供孩子飛翔的翅膀!所以不管家長怎樣用心良苦,還是有孩子會有自己主見的!互相尊重就人好!

  • 3 # 羊羊羊75197245

    以我之見,替代孩子做事,是一種愚蠢的事情。替代孩子做事,勢必消彌他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也人為地弱化孩子的生活能力。這樣的孩子將來很難在世上生存。

    我們心底必須清楚:我們不能跟孩子一輩子,我們不能伴他終生,他的路要自己走,他的飯要自己吃,他的事要自己做,他的日子得自己過。由此想到日本有個電影叫《狐狸的故事》,狐狸媽媽會在狐狸孩子稍大後,將它們趕出家門,讓他們獨立生存。從這一點看,狐狸媽媽是偉大的。

    聰明的父母不會替代孩子做事情,他們會把子女“煉"成鋼,而愚蠢的父母只會拍胸脯、拍大腿,只能恨鐵不成鋼。

    孩子,可以放手,但不可嬌寵和放縱。

  • 4 # 一路有娃

    以前的家庭孩子多,另外物質和精神上可接受的有限。現在孩子少多了,物質和精神上可選擇性也大大增加。

    父母們結合自己的經歷,總想讓孩子少走彎路。於是在自己經驗、精神和資金的支援下,毫無保留的、儘自己最大能力滿足孩子一切,期待一代比一代強。

    然而,家長卻忽視了孩子的主見,導致他的想法得不到認可並付諸實施。家長為孩子想好一切、安排好一切,只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導向和思維習慣,從而影響他的主見判斷。

    舉個例子,孩子認為自己喜歡乒乓球,想打乒乓球。可是家長堅決認為,孩子想要在體育上出頭,就應該選一個小眾運動,偏要讓孩子玩圍棋。即便孩子學會玩圍棋,但他的興趣還是乒乓球。最終結果可能是,孩子在圍棋課上混日子,與此同時,也錯過了學習乒乓球的濃烈興趣。

    因此,為了孩子著想,家長儘量不要過多幹預孩子做抉擇。給孩子充分的機會去自我成長、在摸索中總結經驗教訓。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的有所收穫。

    那麼如何讓孩子更上一層樓,而不是複製貼上?

    第一、尊重孩子的選擇。這一類的話,我就不多說了。有句老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孩子一般都會繼承父母的性格。

    第二、父母可以根據對自己的瞭解,來挖掘孩子身上類似的優點。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放大優點和長處,同時還要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因為這些壞毛病,孩子跟著一學一個準兒,繼承可不好。

    綜上,孩子的興趣愛好要尊重,生活習慣要引導。但是不用替孩子都想好,孩子也會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樣才符合進化論。

  • 5 # 暖萌肉肉

    家長為孩子想好一切,是典型的控制型家長。

    控制型最明顯的做法就是威脅,最常見的管教方式就是:你如果不做什麼,就不給孩子什麼?或者是你應該這樣做,習慣包辦。

    這樣的危害就是:讓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形成依賴性,膽小,不自信,不敢自己去做決定。

    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如有的學生抱怨孩子學習時,沒有家長看著,就不寫作業。生活上也是懶懶散散的,有的孩子上四年級了甚至鞋帶不會系。

    詢問不主動寫作業的家長平時在家怎麼看孩子寫作業的,基本上都是孩子在寫作業時,家長在旁邊評價,一會兒嫌孩子字不好,重寫。一會兒嫌孩子做題慢,這麼簡單的問題,還想那麼長時間,家長忍不住抄罵,邊說答案不就是這個嗎?

    不會繫鞋帶的孩子,家長平時的做法,在家裡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理由就是嫌棄孩子做得不僅慢,而且還不好。乾脆家長包辦。比如孩子起床慢,乾脆直接給他穿衣服。穿好以後,再趕緊給孩子擠牙膏,事無鉅細,面面俱到。

    不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孩子的表現就是懶散,沒有自己的主見,任何事都要詢問家長如何做。

    題主的問題顯而易見,那麼該如何做呢?

    首先在生活上,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即使做的不好,也要讓孩子嘗試去做,這樣孩子才能有成就感,才能形成自己的主見,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在學習上依舊如此,孩子在自己的年齡段接受的知識,在接受時肯定慢一點,那麼家長就要耐心等一等。

    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還要給孩子嘗試犯錯的機會。

  • 6 # 誠言呈語

    為孩子規劃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不僅是舐犢情深的具體表現,也是每一位負責任的父母都應該考慮的問題。這並不妨礙孩子形成自己的主見,應該說,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我認為您所說的情況,是控制慾極強的父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背離了為孩子規劃的初衷,屬於愛子心切的極端狀況。

    如何讓孩子在自己的規劃下形成主見,我想家長們應該先明確“規劃”的初衷,才能正確看待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為孩子規劃的初衷

    一、樹立是非觀

    父母為孩子規劃的本質,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引導。是非觀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從孩子出生後的家庭教育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孩子的成長。

    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做什麼更有益於孩子成長,引導孩子去做什麼…一系列的規劃,其實都是在引導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避免誤入歧途。

    二、避免孩子重走自己的彎路

    每位父母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走過彎路。那麼在為自己的孩子做規劃時,就會對自己曾經走過的彎路,或者犯過的錯誤尤為關注,希望孩子能夠避免重蹈覆轍。

    雖然這並不能保證孩子一直走在“捷徑”上,但在做出規劃的同時,家長們都會把自己的經驗之談教給孩子,讓他們不必付出走彎路的代價,就能明白重要的道理。何樂而不為?

    可以看出,為孩子規劃的初衷是“引導”,而不是“強制”。在向結果引導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讓孩子自主地選擇前行的方式。只要不涉及是非對錯的問題,那麼“父母的規劃”和“孩子的主見”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絡。所以,您所說的兩件事的矛盾並不在於此,而是在於父母為孩子做規劃的邊界和方式。

    為孩子做規劃的原則——只做抽象的定向,不做具體的要求

    父母們在給孩子做規劃之前,不妨先審視一下自己。

    我們對自己的現狀是否滿意?是否對自己未來的5年,或10年有清晰的定位和規劃?很多人的答案可能都是沒有。沒有規劃的原因在於大多數人看不清未來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也無法確定自己事業、生活的發展路徑。

    孩子和父母一樣,在同樣的社會,同樣的環境中生活和成長,父母又如何能夠準確地勾勒出他們的未來呢?所以,給孩子做規劃的時候,重點在於“定向”,而不是“定位”。

    比如,家長們都知道為孩子培養一門興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好處。但究竟是讓他學高雅的芭蕾舞,還是炫酷的樂器呢?

    我個人從未考慮過為孩子報哪個興趣班,而是讓他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我可以告訴孩子,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也可以在他確實失去興趣後,引導他轉移方向。但始終明確的是,自己的目的是讓他擁有自己的愛好,最好能培養一技之長。但僅此而已,具體要發展哪種興趣,具有選擇權的人,只有孩子自己。這不僅不會限制孩子主見的形成,反而會讓他對自己的選擇做出更加慎重、成熟的思考,提高他做“決策”的能力。

    所以,只要家長們控制好規劃的範圍,不越界;以結果為導向,不偏離。那麼為孩子規劃未來和讓孩子形成主見完全可以做到“雙贏”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平臺的房子好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