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爸爸
-
2 # 康到健康教育圻玲老師
大家好,我是媽咪育兒故事,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鵝口瘡?媽媽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雖然鵝口瘡有時和舌苔消化不良相似,但在寶寶吃奶時就會不一樣,有鵝口瘡的寶寶會出現了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尤其吃奶時非常的痛苦,哺乳困難的現象,媽媽們仔細檢視寶寶口腔,會發現寶寶口腔內和兩側內有乳白色凝乳狀的東西附著,舌頭上的白色凝乳狀是擦拭不掉的,這並不是消化不良,而是鵝口瘡
它的併發物件多為身體虛弱或消化不良,特別是消化不良的新生兒,鵝口瘡有時會伴有輕度發熱,病菌如果不控制會發展到咽喉,食管或者下呼吸道,除了母體懷孕時自身因素外,就是在接觸寶寶時的手或者奶瓶或母乳餵養時不注意衛生引起的,那新生兒鵝口瘡應注意哪些方面1)清潔雙手:當要接觸寶寶的時候,需要清洗乾淨雙手,避免用嘴親吻寶寶口部,2)口腔清潔,餵奶後可以給寶寶喂些溫口水以清潔寶寶口腔,3)清洗用具,這點非常重要,鵝口瘡是透過黴菌傳染,餵奶前媽媽需要清洗乾淨乳頭,保持衛生,如果是人工餵養,應對寶寶的奶瓶奶嘴小勺子進行消毒可用開水,但不要用84這樣的消毒液,4)餵奶時間的控制 寶寶患鵝口瘡時,餵奶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新生兒鵝口瘡可以預防,平時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洗手、奶具消毒的好習慣,母乳餵養媽媽飲食一定清淡,幾口辛辣的食物
-
3 # 小布點mami
鵝口瘡一般多見於新生日,以及哺乳期的嬰幼兒。新生日患病多是因為產道感染所致,而嬰幼兒期間患病多是因為母乳餵養或用奶瓶餵養時沒有對奶頭進行充分的消毒所致。輕微症狀的孩子一般多喝溫開水就能自愈,如果嚴重者一定要及時帶孩子看醫生。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得了鵝口瘡?
一,從孩子口腔內的具體情況和孩子的精神狀態來判斷。
一般孩子換病後口腔內會出現一些乳白色的斑膜,尤其是在舌顎唇部位會比較明顯。剛開始孩子並不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孩子會感到疼痛,但太小的孩子表達能力有限,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他的一些反應來判斷,如食慾不振,煩躁不安,不願吃奶。這時孩子的病情可能已經感染到扁桃體以及咽部,要及時帶孩子看醫生進行治療。
二,鵝口瘡不同於口腔潰瘍,不要盲目用藥也不要濫用抗生素。
孩子剛患病時面積比較小,很容易和口腔潰瘍混合,如果按照口腔潰瘍用藥,不但起不到任何的效果,還會加重孩子的病情。
兩者最好的辨別方式是根據病灶的面積和形狀來確定,口腔潰瘍一般在口腔內部,貼近牙齒部位,大多時候只是起一個泡,而鵝口瘡會比較分散,舌顎唇等部位都會有,而且面積也比較大。
在孩子得了鵝口瘡時,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起不到任何的效果,相反孩子長期服用抗生素,更容易患上鵝口瘡。
-
4 # 余余吖
首先,非常直觀的就是透過看,來辨別孩子是否得了鵝口瘡。
孩子得了鵝口瘡之後舌頭,嘴巴就會有很多白白的小點。與口腔潰瘍相似,但是有很多
還有就是平時如果孩子不愛吃飯。排斥進食,情緒煩躁,易哭,有發現這樣的情況,都可以讓孩子張開嘴巴那裡看看是否有鵝口瘡!
孩子有鵝口瘡的話,大多都是由於細菌感染。現在很多大人,都會透過親吻來表達對孩子的愛意,而事實是,這樣不僅不是愛孩子,反而是害了她。
為了孩子我們要做到不親吻孩子的嘴巴和手。給孩子專用得餐具。不用嘴巴吹涼孩子的食物!大人吃過的東西不在給孩子吃!
如果孩子鵝口瘡已經蔓延到咽喉,並且有發燒的症狀,一定要帶到醫院及時就醫!
-
5 # 不吃水果的同學
有時候媽媽會發現寶寶口腔裡會有一些白色的顆粒,寶寶會變得哭鬧、不願意吃奶等,這就是鵝口瘡,也被稱為雪口症。
鵝口瘡怎麼辨別?
媽媽可以觀察寶寶的口腔,如果舌頭偏白,口腔內有類似吃奶後的殘渣,又擦不掉,並且逐漸形成白色斑狀,這就是鵝口瘡。
一般輕度的鵝口瘡不容易被發現,媽媽可以用棉籤沾溫水擦拭看看,如果擦不掉可以考慮是鵝口瘡。
鵝口瘡症狀
鵝口瘡症狀是口腔出現白色斑塊,不疼痛像奶塊,擦點可見紅色創面,嚴重時會造成吃奶疼痛、煩躁、哭鬧、沒有食慾、有可能會出現發熱症狀。
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食管炎、敗血症等,所以媽媽一經發現及時治療。
鵝口瘡如何預防?
1、寶寶用的餐具要及時清洗並消毒。
2、哺乳前做好乳房的清潔並洗手。
3、玩具及被子床單等要經常清洗暴曬。
4、多帶寶寶活動,增加抵抗力。
5、做好寶寶口腔清潔衛生。
-
6 # 享育
寶寶很容易長鵝口瘡,那麼如何正確的辨別孩子得了鵝口瘡呢?
1. 鵝口瘡的特徵
鵝口瘡好發於寶寶口腔黏膜,禍首為白色念珠菌,屬真菌感染。
其症狀為頰黏膜、舌、軟顎、齒齦、口唇等處,可見乳白色且微微高起的斑片物。開始為點狀和小片狀,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拭,用力擦拭後可露出不出血紅色創面。
2. 如何發現寶寶得了鵝口瘡?
輕度不感到疼痛,一般不影響吃奶或進食,只有靠父母仔細檢查方能發現;中度可有疼痛、煩躁、睡眠不安,吃奶時出現痛苦表情或哭鬧、拒食;重度可伴有輕度發熱。一旦侵犯到氣管、腸道、咽喉等部位時,可出現嘔吐、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
一旦發現寶寶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進行抗真菌治療。
3. 怎麼分辨舌苔和鵝口瘡?
增厚的舌苔均勻分佈,而鵝口瘡呈片狀分佈。
舌苔只長在舌頭上,多位於舌的中後部,舌尖少見;而鵝口瘡會在舌頭、嘴唇、上顎處生長。
舌苔比較容易刮下,掛下來的舌苔細膩,多有臭味;刮完後露出正常的舌頭或者下面一層的舌苔,而鵝口瘡用力刮下後,留下了的是鮮紅的創面。
4. 如何預防鵝口瘡及鵝口瘡的復發
孕前重視體檢:若發現孕前患有白色念珠菌陰道炎,應及時治療,待痊癒後再考慮懷孕。
注意衛生:養護人應勤換洗衣物,保持乳房清潔,餵奶前洗淨雙手。
做好寶寶口腔衛生:餵食後喂些溫開水,奶具、水杯、餐具等用完要及時清洗,儘量減少使用安撫奶嘴的時間。
家裡儘量少用消毒溼巾:消毒劑針對的是細菌和病毒,殺不死真菌,寶寶在舔手、吃奶時,消毒劑可能會進入口腔,長期這樣可能會殺滅口腔內的細菌、病毒,導致真菌繁殖,從而發生鵝口瘡。
-
7 # 晨寶的小日常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嬰幼兒口腔炎症,由白色念株球菌引起,多見於腸道菌解紊亂、營養不良、體質虛弱、慢性腹瀉的寶寶。
鵝口瘡和口腔潰瘍都屬於口腔疾病中比較常見的炎症,從表面上看兩者有定的相似之處,但其症狀、病因都不同,治療、調理的方法也有所差異,爸爸媽媽要學會區分。
1.從症狀來看,寶寶患有鵝口瘡時,口腔中可出現乳凝塊樣小點兒或乳白色痂膜,一般出現在臉頻內側黏膜、舌頭表面、上等,而且不容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而口腔潰瘍起初出現針尖樣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區,短期內便可以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邊界清晰的淺小潰瘍,中心微微凹陷,表面覆蓋有一層淡黃色痂膜,潰瘍周圍黏膜充血呈紅暈狀,有較劇烈的燒灼痛。口腔潰瘍嚴重時,潰瘍處為紫紅色或暗紅色,邊緣不規則,呈狀隆起,中央凹陷,似“彈坑”。
2.鵝口瘡常出現於2歲以內的寶寶,尤其營養不良和體質弱的寶寶更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口腔潰瘍多發生在成人身上,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寶寶因為上火、學習壓力大、挑食偏食、營養不良等也有可能出現口腔潰瘍。
回覆列表
1、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一種口腔炎症,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內粘膜炎症。白色念珠菌是真菌的一種,通常發生於患有疾病、長期應用抗生素或激素、抵抗力弱或營養不良的寶寶中。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透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也可能引起鵝口瘡的發生。
2、鵝口瘡長什麼樣子呢?
鵝口瘡大多出現在舌、頰、顎或唇內黏膜上。斑膜面積大小不等,乳白色、微高起表面,形似奶塊,不易拭去,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在感染輕微時,寶寶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3、寶寶嘴裡白白的,是鵝口瘡嗎?
寶寶嘴裡滯留奶塊外觀與鵝口瘡特別相似,所以經常會被誤認為是鵝口瘡,如果發現寶寶嘴裡有白色,不要驚慌,先用溫開水或棉籤輕拭,如果白色斑塊可以很容易的被擦掉,那麼就肯定不是鵝口瘡了。如果白色斑塊怎麼擦也不掉,用力擦後看到面膜潮紅、粗糙,還有可能出血了,那麼很可能就是鵝口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