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關羽之死的原因很多,不能只歸咎於性格,關羽的性格也不是用高傲自大就可以概括的。至於劉備的見死不救更是無稽之談,就算劉備嫉恨項羽,也斷然不會拿自己荊州的地盤開玩笑,這可是他辛苦得來的基業,也是實現天下一統,匡扶漢室的本錢。仔細分析,關羽之死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荊州的位置問題

    很多人看我麼說,可能會很詫異,是的,在我看來關羽之死和這荊州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荊州這個地方,北有曹魏,東有東吳,大家都對這個地方虎視眈眈,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不論讓誰來鎮守此地,都不好守,就算是讓諸葛亮坐鎮也是一樣的。

    二、項羽的性格問題

    諸葛亮在臨別之時,曾經告訴關羽鎮守荊州的要訣在於“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關羽表面上應允,實際上心裡並不服氣,不能開疆拓土,只能固步自封,只要擊敗了曹操,孫權小兒何足道哉。忽視了東吳的實力,蔑視了陸遜的能力,高估了自己的本事。

    三、呂蒙的智慧問題

    呂蒙這個人行伍出身,肚子裡並沒有什麼墨水,但後來發奮讀書,並透過實戰鍛鍊了自己的能力,關羽對於呂蒙是心存顧忌的。呂蒙於是裝病,任命陸遜代理自己的職務,關羽認為陸遜不過是個毛頭小子,根本就不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放鬆了警惕。

    四、訊息的傳遞問題

    早知道三國時期,訊息的傳遞是十分緩慢的,儘管有馬匹做為助力。但是當劉備得到訊息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謂的朝發夕至,在那個時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訊息傳遞的速度慢,導致劉備就算有救關羽之心,也已經來不及了。比失去結拜兄弟關羽,更讓劉備痛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落入了東吳孫權的手裡。

  • 2 # 青言論史

    毫無疑問的,關羽是死在自己的狂妄裡面了。因為劉備不是不想救他,是想撈他結果沒撈出來而已。

    關羽在打襄樊之前有多狂妄呢?他在出徵之前就說自己要打下整個荊州,並且是當著呂蒙派來的使節說的。要知道,這個時候荊州不僅有劉備和曹操的,還有他孫權一份呢,這對早就憋著幹他一炮的呂蒙無疑是個刺激了!

    打襄樊陷入膠著的時候,孫權派來名為支援實際上是打探軍情的人來了,關羽告訴人家,趕緊派兵來救我們,不然等我打下襄樊就回去揍你們!這麼說話,恐怕就算孫權當時沒動打他的心思,聽了這種話也要捅他刀子了!

    劉備這方面責任是有的,但是主要是領導責任,沒有約束好關羽,不應該讓他去打這場仗。關羽沒有給上面請示,擅自發動這場戰爭,而且開始打得很不錯,你讓劉備怎麼救?怎麼會想著去救?更何況劉封和孟達的防區離戰場不遠,劉備也下令去救了,結果這倆人不去,責任怎麼怪得到劉備頭上呢?

  • 3 # 劍風先生

    說劉備見死不救的,都是陰謀論者。我們先來反駁一下這種觀點。

    第一,隆中對不是鬧著玩兒的。諸葛亮在隆中對當中給劉備做的規劃,就是佔領荊州和益州,同時也提到了荊州的重要性。可以說,隆中對就是蜀漢集團的最高戰略方針,任何人都必須無條件的執行。關羽丟失荊州,那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劉備絕不可能為了某種主觀上的原因,而丟掉這一戰略要地。

    第二,劉備和關羽的關係非同一般。史書上記載劉備和關羽情如兄弟,親密無間。關羽跟隨劉備近三十年,出生入死,而且劉備對關羽是信任有加。所以如果劉備有能力去救關羽的話,怎麼可能會見死不救呢?

    第三,蜀漢集團還需依靠關羽。歷史上不乏有鳥盡弓藏的案例。陰謀論者認為,劉備認為關羽功高蓋主,怕以後難以控制,所以借刀殺人。但是現在蜀漢大業未成,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關羽。劉備絕對不會做對自己成就大業有損害的事。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關羽的死因。

    第一,肯定是跟關羽的性格有關。關羽為人孤高自傲,這種性格必然決定了他的失敗結局。比如在此期間,孫權曾向其求精,以示友好,然而關羽卻表現出極大的蔑視,對孫權羞辱了一番。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孫權下定決心,去襲取荊州。

    第二,關羽用人不當。糜芳傅士仁的背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只見糜芳和傅士仁,因為糧草供應不及時而犯有過錯,關羽明顯表態要懲罰二人,但仍然讓二人擔任要職。這一點就體現出了關羽不會用人。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多多批評指正。

  • 4 # 腳踏一枝梅

    關羽死在魏吳南北夾擊中!

    關公是蜀國鎮守四戰之地荊州的主將,面臨北魏南吳夾擊的危局中。他奉命率主力北伐襄樊(主將曹仁),是為配合劉備奪取漢中的戰役。襄樊是曹操洛陽的南大門,丟了此地洛陽就危險了,曹操寧丟了漢中也不能丟襄樊。為此,曹操一是派援軍解危,二是以荊州歸孫權為誘餌,讓吳軍出兵攻荊州。由於孫劉是聯軍,關公雖作了防備計劃,但吳軍出動的力量遠超關公的想象。關公雖擊敗了首撥于禁率領的曹軍,但張遼徐晃率領的大批援軍已趕到,關公失去攻佔襄樊的機會。加之呂蒙大軍偷襲佔領了關公的後方基地,關羽軍隊軍心動搖潰散了,關公突圍被俘不屈被殺。劉備不救關公的陰謀論,不值一駁,純屬瞎扯蛋。別說關公,既使孔明坐鎮荊州,在南北夾擊中,一樣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這跟關羽性格能力無關!

  • 5 #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關羽死於“老軍頭心態”!既非驕傲自大,更不是劉備見死不救。

    所謂老軍頭心態,就是領軍者年事已高,唯恐時日無多,迫切建功立業,從而導致軍事決策比年輕人更加冒險和激進,但往往導致失敗。

    老軍頭心態,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太多的案例,有成功案例,有失敗案例,而老將領軍,一旦失敗,又顯得特別悲壯!關羽之死尤其悲壯!

    老軍頭心態一旦發酵,往往導致決策激進,案例眾多。

    第一個例子:李廣之死

    元狩四年(前119), 衛青、霍去病出徵匈奴,李廣請徵。漢武帝認為李廣年老,沒有答應;李廣請求多次,漢武帝才批准讓他任前將軍出征。

    出塞後,衛青得知匈奴單于住地,就親率精兵追擊,而令李廣從東路出擊。

    (飛將軍李廣網路形象,感謝原作者)

    東路較遠,但不會直接對敵,等於保護李廣。李廣一看就明白了,他說:“我是前將軍,大將軍卻命令我改從東路出兵,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到今天才得到一次與單于對敵的機會,我願做前鋒,先與單于決一死戰。”

    李廣請求無效,竟然不告而別,率軍從東路出發。

    李廣沉浸在惱怒中,軍隊沒有嚮導,迷失道路,沒有達到指定戰場,導致單于逃跑,衛青沒有戰果只好回兵。

    衛青追究責任,李廣不願受辱,竟拔刀自刎,一代名將就此凋零,令人唏噓!

    李廣的悲劇,是迫切想建功立業的老軍頭心態發酵,導致他認為東路不能直接對敵,而看不見大局。

    第二個例子: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死。

    馬援六十二歲那年, 南方五溪蠻暴動 ,馬援請命南征。光武帝劉秀考慮他年事已高,沒有答應。馬援再次請戰,並表演披甲持兵、飛身上馬的雄姿,劉秀很受感動,於是派馬援率軍四萬遠征武陵。

    (伏波將軍馬援雕像)

    出征前,親友送行,馬援說:“我受國家厚恩,年齡緊迫餘日已經不多,時常以不能死於國事而恐懼,現在獲得出征機會,死了也心甘瞑目”。

    部隊南下有兩條路,一條平坦,但進軍慢;另一個條近,但道路崎嶇。

    馬援選擇了近而險的路,結果部隊陷入困境,加之天氣酷熱,士兵暑疫、傳染病等死傷眾多。馬援自己也身患重病,不久死掉。

    其他人也乘機誣陷馬援,劉秀大怒,追收馬援新息侯印綬。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

    抱著必死的決心,馬援的決策就趨向於冒險,“老軍頭心態”開始發酵,導致悲劇的發生。

    關羽北伐也是一個老軍頭心態發酵導致的悲劇!

    1.五十八歲的關羽是如此地渴望戰鬥。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跟隨劉備起事以來,征戰近30年,關羽已經58歲了,歲月不饒人,人生能有幾回搏?和李廣、馬援一樣,關羽最大的敵人是歲月帶來的恐懼感,老軍頭心態開始發酵。

    2.黃忠的成功深深地刺激了關羽。

    關羽非常看不起黃忠,他說大丈夫不願與老兵同列。可是,就在建安二十三年,黃忠在法正的幫助下斬殺夏侯淵,驚動天下,取得輝煌戰果。這深深地刺激了關羽,他建功立業的心情更為急迫!

    3.老軍頭心態促使關羽冒險北伐

    於是關羽冒然發動北伐,在劉備諸葛亮入蜀後還沒有來得及調整的情況下,在極短的時間裡先勝後敗、由由盛而衰,水淹七軍、俘虜于禁、斬殺龐德,關羽威震華夏,一度逼迫曹操有遷都打算,然而孫權背後的一刀,終結了關羽的一切,包括他父子的性命!

    (關羽水淹七軍)

    急劇的變化,快得劉備諸葛亮甚至來不及應對(陰謀論是不成立的!劉備絕對不可能見死不救!),關羽就兵敗身亡。悲劇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威少被交易到火箭,那他目前在雷霆隊歷史地位如何?能退役球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