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一下而已

    也有古人不喝酒的。這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像我從來不吃臭豆腐和榴蓮,但有的人就很喜歡吃。每個人口味不同罷了。

  • 2 # 天中人文網

    中國古代的酒都是糧食釀造的,沒有調和酒也沒有勾兌酒,現在見到有吊酒的可以親自去看看,也可以自己嚐嚐。就知道古人喝的酒是啥味道了。是懷疑的人肯定是沒喝過真正的純糧酒。

  • 3 # 歡快老陳

    酒,在古代好像不太辣,古時候這種蒸餾法造酒的技術還沒有,都是那種就是現在的九九女兒紅那一類,喝了可以解渴,也有點能頂飢,也有點度數,喝點暈乎乎的,不耽誤幹活,寫詩啥的。

  • 4 # 悠然布衣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玉液瓊漿的意思,液和漿都是液體的意思,玉指的是玉石,而瓊值得是美玉。也就是說都是玉汁的意思,現在我們用這個詞來形容酒的美味,就甘美的漿汁。

    首先我們從顏色進行分析:

    古代的玉有紅、紫、白、綠等等顏色,其中以綠色為上佳。這邊所說的玉液瓊漿,酒像美玉的漿汁一樣的美味,很可能是從他的顏色來形容的。很多人要說了,酒不是透明的或者黃色的嗎?哪兒來的綠色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古代的釀酒過程了,那種酒,也就是濁酒,就是穀物進行發酵,然後蒸熟,冷卻,最後就是過濾裝瓶,這是正常的酒。而還沒過濾的酒,在發酵的過程中,由於尚未撇出酒糟,酒面上會浮起一層淡綠色糟沫。這種淡綠色泡沫很細碎被稱之為綠蟻,在古代的詩中也很常見的: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陶淵明)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杜甫)

    勸君綠酒金盃,莫嫌絲管聲催。(晏殊)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

    還有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成語“燈紅酒綠”,所以說酒是綠的也是正解。

    當然古代的酒除了綠色之外,還有乳白色、琥珀色等等,都和玉石挺接近的,所以叫做玉液瓊漿也完成說得過去了。

    其次我們從味道上分析:

    題主說酒明明很辣,這個說的應該是蒸餾酒,也就是白酒之類的。但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中,有那麼四千多年的歷史,黃酒都是處於支配地位的,黃酒是屬於發酵酒,商周時代,華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傳統發酵方法獲得的酒液濃度最高20度,味道鮮甜醇和,就如同玉液瓊漿一般。

    元朝以來,少數民族入駐中原,才帶來了蒸餾酒,他們世居北方草原,氣候嚴寒,環境惡劣,喝高度酒抗寒取暖。但是直到明朝時期,白酒也還不咋盛行,一般上流社會都只喝黃酒,有著:“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的說法。但是後來,滿清又入關了,他們也喝高度酒抗寒,慢慢的,蒸餾酒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同,成為了中國酒文化的代表。

    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中國的酒,度數很高,很辣,那是因為我們都忘記了發酵酒的存在。要想想,當初的詩人們,一邊喝酒一邊騎馬,一邊浪跡天涯,如果喝得是蒸餾酒,別人浪跡天涯了,馬都爬不上去……

  • 5 # 邏輯分析師

    古人喝的酒並非現代人喝的白酒這樣辛辣,而且酒的別稱有上百種,玉液瓊漿是其中的一種,我們中國古人對酒有格外的情感,文人的推波助瀾使得“玉液瓊漿”成為酒的雅稱。

    酒變的辛辣是從古人制酒方法改變引發的

    中國酒釀與西方一直不同,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就已經有了穀物釀酒,那時候的古人應該是用櫱釀的酒,釀出的是黃酒,當時酒被稱之為醴,所謂“小人之交甘若醴”,所以酒精度很低,喝起來是甜的,其酒精度數在酒麴制酒之下。

    從夏商周的興衰來看,酒的文化在其中有很大的位置。夏啟權謀開啟家天下,太康中康少康,國家自亂中立足,優裕中喪國,忍辱負重中興,少康時代的中興對酒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糧食富足,國家興盛,酒才能行其道。這時的酒文化,能想象到,與西方狄奧尼索斯的酒神精神互相映襯,是一種放浪不羈,助通神靈的媒介。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玉液瓊漿是崑崙山西王母從玉石裡提取出來的汁液,其妙用可能周穆王曾經品嚐過

    囿於生產力的限制,酒這種東西在上古中古時期主要是在宮廷貴族中的一種奢侈品,畢竟需要糧食發酵,所以當到了商紂王的時候,至上的權力使得其有了酒池肉林的奢靡泡沫,盛極致衰,所以到了周朝就有了周公旦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禁酒令。

    《漢書·食貨志》對酒麴制酒有記錄: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曲釀造出來的酒比醴要濃,酒精度大致在10度到18度左右,酒的味道因為製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酵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度,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酵,也得不到度數更高的酒了。

    所以,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

    直至元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把酒麴發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得到度數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這和現在的酒比較相似了,說燒酒是元朝時才有的,是依照李時珍的紀錄,不過在白居易等人的詩裡已經有了“燒酒”一詞,並且對山西汾酒歷史的考證似乎說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時就有燒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過崗有可能是早期的燒酒吧,不然十幾度的酒不會有那麼大的力量。

    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當於是二斤56度的二鍋頭。李白喝的確實是米酒。再多說一句,即使是白酒,古代的做法主要是發酵法,現代是蒸餾法,因為工藝的問題,發酵發,再加上溫酒、篩酒的過程,使得古代的白酒度數上不了太高。

    玉液瓊漿,源自神話,用之文人,尤其是史上著名的詩人。在楚辭《九思·疾世》中,有了“從卭遨兮棲遲,吮玉液兮止渴”,在《楚辭·招魂》中,有了“華酌既陳,有瓊漿些”。可以想象,古人在飲酒之後所感受到的飄飄欲仙的狀態,精神迷離的恍惚,不由自主的癲狂,那種酒精對神經的刺激,無異於西方酒神精神中超越凡人的極大快意,玉液瓊漿這個詞對古人眼中的酒來說也不算為過!

  • 6 # 語詩詞

    最近在看《奇葩說》,發現每個辯手在表明自己的立場前,都要講一下自己關於辯題的理解,自己認為題目中的關鍵字是什麼,以此展開自己的敘述。我也來學一學吧。

    問題中有一個詞很有文化,那就是“玉液瓊漿”,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是什麼意思?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玉液瓊漿”:用美玉製成的漿液,古代神話傳說因了它就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者甘美的漿汁。古有典故:漢·王逸《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齧芝華兮療飢。”戰國楚·宋玉《招魂》:“華酌既陳,有瓊漿些。”我們就會發現玉液瓊漿就是美酒的意思。

    我關注的第二個詞是古人,既是問古人對於酒的看法,那我們就不得不去了解一下,古代的酒的歷史了。中國製酒的歷史源遠流長,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三千多年前,商周時聰明的華人就發明了酒麴複式發酵法,黃酒就大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裡。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我們發明了蒸餾法,白酒成為了酒桌上的主要代表。

    看題面,提問者對於玉液瓊漿的理解應該是和“辣”相反的感覺,所以才會有此一問。但透過百度百科的解釋,我們就會知道,玉液瓊漿其實就是美酒的意思。所以我覺得古人把很辣的酒稱為美酒,沒有一點問題,因為美酒本來就是一個主觀感受,與飲酒者關係更大,與酒本身的味道關係沒有關係。

    其次,最早出現“玉液”,“瓊漿”的時代,是漢朝,是戰國……此時還沒有蒸餾法,沒有出現白酒,這個時候的酒度數應該不是很高,也不是很辣。

    酒有百味,辣只是其中一味,不能一以概之。玉液瓊漿是美酒,是古人對酒的一個讚譽,是對所有的酒,是一個統稱,不單指一種。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這個問題有點問題。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樣的古人會這樣稱呼酒——玉液瓊漿,那一定是有文化有學識的古人,若是個不識大字的勞苦百姓或者武林大俠,喝到好酒,應該是這樣的反應吧,“這酒真好喝,爽,小二,再上一罈!”喝到難喝的酒,應該是這樣的反應,“這酒真難喝,是不是摻水了,大哥,咱們換一家喝酒去!”只有文人騷客在喝酒的時候,才能說出玉液瓊漿這樣的話,還得是高興的時候。他們感情豐富,學識豐富,在高興的時候,什麼樣的酒,都是好酒,對他們來說都是玉液瓊漿。詩仙李白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他是詩仙,也是酒仙,酒是他的命,玉液瓊漿都不足以表達他對於酒的讚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PL2019春季賽決賽JDG該如何擊敗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