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紅柿莖稈出現空腔,上部死亡
7
回覆列表
  • 1 # 佳家的一家人

    最近很多人諮詢,自己家的番茄植株,怎麼在莖稈處長了很多小疙瘩,有的生出很多白色的根,剖開莖稈看到很多膿狀物,問這是什麼病害,怎麼防治的問題。經過描述和圖片辨認,確認是細菌性髓部壞死。

    X

    細菌性髓部壞死病發病初期植株上部褪綠和萎蔫,嚴重時病莖表面初生褐色至黑褐色斑;縱剖病莖可見髓部變成黑綠色壞死,維管束變褐,莖稈髓腔腐爛中空,這些病變多發生在植株外部無病變的地方。表皮層多有圓形突起的“小疙瘩”或者不定根。溼度大時菌膿從莖傷口和不定根溢位,當下部莖被感染時常造成全株死亡。

    大田中常將細菌性髓部壞死與潰瘍病、青枯病、枯萎病混淆,先來看看如何區分這幾種病害。

    細菌性髓部壞死與潰瘍病的主要區別:①前者發病前期病變處莖稈外部沒有明顯的病症,而後者病變處莖稈外部一般有明顯的病症(狹長條斑,後期病斑開裂);②前者溼度大時,菌膿從不定根和莖部傷口溢位,而後者則無。

    細菌性髓部壞死與青枯病的主要區別:①前者嚴重時病莖表面生有黑色或褐色斑,而後者無明顯病斑;②前者在溼度大時菌膿會從莖傷口和不定根溢位,而後者表現為橫切病莖擠壓後會有白色菌液滲出;③前者病莖壞死部位多發生不定根,表皮層多有圓形的突起的“小疙瘩”,而後者沒有。

    細菌性髓壞死病與枯萎病的主要區別:可先根據以上區分細菌性髓壞死病與番茄青枯病的第二點,然後再根據枯萎病和青枯病的區別來進一步辨別。枯萎病和青枯病為害的共同症狀:整株或區域性萎蔫,無明顯病斑,番茄青枯病莖基部維管束均為褐色。不同的是番茄青枯病植株枯死,葉片仍保持綠色,橫切面擠壓後有白色菌液滲出;而枯萎病枯死後,葉色變黃,橫切面經擠壓無 菌液滲出。

    在實際操作中,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菌主要是在澆灌溉水和農事操作(整枝、打杈、綁蔓等)等過程中進行傳播,尤其是打葉等操作留下的傷口,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綠色通道,加上陰天進行農事操作,傷口不能及時癒合,病菌會透過傷口侵染,危害髓部。

    該病一般在開花坐果前較少發生,而經過開花坐果期時,由於作物創造的養分分流給果實、花朵、營養枝生長,相當於人類慢慢進入了衰老期,再加上施用氮肥過多,磷鉀肥不足,中微量元素缺乏,造成根系不舒展,地上部分虛長、旺長,作物抗性差,抵抗力低,不僅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菌在此時侵染,而且像青枯病、潰瘍病等病菌也會趁虛而入,加上細菌性病害的傳染性強、發病速度快,造成病害的爆發,加大了防治的難度。

    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一旦上病,傳染很快,而且侵染到作物髓部,即使用藥,必然造成損失,應抓住預防的關鍵時期,防患於未然。

    防治方法

    1、綜合防治:①高溫悶棚,減少多年連作積累的惡性菌;②增施有機肥、生物菌劑(地力旺)、中微量元素,活化土壤中固定的多種元素,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促使根系發達,植株健壯。③高壟栽培,減低溼度,提高地溫,減少病害的發生。

    2、儘量減少傷口。科學摘葉去枝,最好是選在晴天進行,打老葉時,要適當留一段葉柄,整個區域農事操作後及時用青枯立克300倍進行噴霧,傳導殺菌,補充營養,修復傷口,減少病菌侵染。

    3、提前預防。定植前:使用青枯立克100-15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豐素600倍進行蘸根;緩苗期及苗期: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豐素600倍灌根1-2次,(也可同時噴霧);花果期: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2-6次,(也可同時灌根);病害高發期同時復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學藥。

    4、控制方案:發現病情初期,使用細截或靚果安 150倍+青枯立克100-150倍+大蒜油1000-15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矽進行噴霧+灌根,連用2-3次,間隔2-3天(噴霧需要1天噴1次,連續噴霧3天);病情嚴重的復配其它化學藥。

  • 2 # 農人小雄

    西紅柿細菌性髓部壞死在個別棚室出現,此病蔓延快,毀滅性強,如果防治不及時會造成絕產。近期西紅柿價格比往年同期高,在此提醒菜農要隨時注意,及時防治,以免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發生症狀:

    植株上部萎蔫,從下部莖先發病,初時病莖表面生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部擴充套件,縱剖病莖可見髓部變黑褐色。溼度大時可見莖的傷口或不定根處有黃褐色菌膿溢位,有臭味。西紅柿細菌性髓部壞死病病原為皺紋假單胞菌,屬細菌。

    發病原因:

    1.高溼:溼度大時在西紅柿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水膜,細菌細胞生長在這一水膜中。因此,空氣溼度對細菌的代謝活動有明顯的影響。溼度低、空氣乾燥,氣生菌絲易失水萎蔫,不利於甚至可能終止細菌代謝活動,空氣溼度較大則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

    2.夜溫低:病原菌在4℃時繁殖速度最快,42℃就會停止生長,超過70℃數秒即可被殺死。因此,夜間的低溫是細菌繁殖的有利條件。

    3.偏施高氮肥:氮素施用過多,植物體內的氮素與大量碳水化合物反應,形成蛋白質,剩下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用做構成細胞壁,從而使細胞壁變薄,植株抗病性減弱,葉片、莖稈等組織柔軟多汁,細菌易從這些地方侵入,導致病害發生嚴重。

    4.機械損傷:移栽時由於突擊栽植或僱工栽植,人員參差不齊,栽植的深淺和封土時用力大小不一,容易使莖稈表皮層受傷,細菌從傷口處侵入,引發髓部壞死。一般在苗期植株長相上看不出症狀,經常在第一個坐果完成到成熟的綠果期發病。二是打老葉造成了莖稈上的傷口,即葉柄和莖稈的結合部,從外表看傷口已經癒合,實際上傷口因為流膠或結露,不斷滋生的細菌已經侵入到了髓腔,繼而腐爛中空、黑色壞死,最後才表現出細菌性髓部壞死的典型症狀。

    防治方法:

    1.高畦覆地膜栽培。

    2.施足糞肥,增施磷、鉀肥及生物肥,勿偏施、過施氮肥,保持植株生長健壯。

    3.經常注意放風和採用膜下滴灌,避免高溼條件出現。

    4.移栽時輕拿輕放秧苗,培土時不要用力過大,避免對秧苗莖稈擠壓造成傷口,移栽後用金利來或銅高尚或喹啉銅或噻菌銅等噴一次莖基部。

    5.打老葉時,要適當留一段葉柄,整個大棚打老葉結束後,立即噴施一次藥劑預防。

    6.前期噴灑77%可殺得叄仟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等。

    7.後期田間出現發病中心株時,晴天全株噴霧,重點噴於病莖部,7-10天一次,連用3-4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 3 # 鄉下地方人家

    番茄青枯病又名細菌性枯萎病,該病多在結果期開始發病,初時上部葉片萎蔫,繼而下部葉片萎蔫,最後中部葉片萎蔫;初時白天萎蔫,夜晚恢復,2~3天后,不再恢復,植株枯萎死亡。但植株仍保持綠色,切開莖部,維管束變褐,用手擠壓,有乳白色黏液滲出。

    番茄青枯病是由假單孢桿菌(屬細菌)侵染所致。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和灌溉水傳播。發病最適宜溫度為25~37度,低於10度,高於41度停止發展。土壤含水量大於25%時,有利於病菌侵入,高溫、高溼時為害嚴重。此外,連作、低窪地、排水不良、土壤缺鈣、缺磷,均有利於該病害流行。

    番茄潰瘍病多成株染病,發病初期下部葉片向上縱卷,凋萎下垂,部分植株出現萎蔫,後期病葉葉緣枯黃,葉脈間變黃,全葉變褐枯萎,但不脫落。莖部受害,生狹長條斑,擴充套件迅速,後期病斑開裂,莖稈增粗,產生大量氣生根,髓部中空腐爛,有臭味散出,嚴重時植株枯死。

    番茄潰瘍病由棒狀桿菌(屬細菌)侵染致病。病菌最適宜生育溫度為25~29度、生長溫度範圍為1~33度,高溫、高溼、連作、排水不良利於該病流行。

    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近幾年發生嚴重,初發病時嫩葉褪綠,嚴重時,植株上部葉片萎蔫,下部莖壞死,病莖變硬,表面生有黑色或褐色斑,縱剖病莖,髓部變褐色壞死,壞死部位多發生不定根,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

    番茄細菌性壞死病是由皺紋假單胞菌(屬細菌)侵染致病,病菌初在番茄和苜蓿上存在,多在第1穗果膨大變綠的綠果期發病,栽植過密,光照不足,氮肥施用偏多,室內溼度高,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綜合防治方法同番茄早疫病。如果已經發病,需立即對病株根部灌藥,並對全溫室植株噴灑藥液防治,重病株拔除室外深埋。其防治用藥如下:氯黴素或青黴素4000倍液,加天達諾沙600倍液,或氟派酸600倍液,或30%DT殺菌劑500倍液,或70%DTM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3%絡氨銅4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以上藥液交替噴灑、灌根,每5天1次,每10天摻加1次1000倍“天達-2116”(或5000倍康凱液,或5000倍蕓薹素內酯液),連續噴灑2~3次撲滅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晉國大夫智伯滅韓趙魏三家,單獨成為晉國國君,戰國的形勢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