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吖子
-
2 # 快消斌哥
剛開始看到"涼姜",還有一點點岐義,什麼是涼姜?一想,“涼拌生薑”,哦,明白了。
01生薑有什麼功效呢?回到你提的問題,姜本身就有驅寒、暖胃等功效。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還有一點可能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生薑能起到某些抗生素的作用,尤其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適量吃些生薑可防治急性腸胃炎。
生薑與不同的食物搭配,會有不同的效果。下面我將一一道來。
02生薑的營養成份(按100g來計算)熱量46千卡、蛋白質1.3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10.3克、膳食纖維2.7克、胡蘿蔔素170微克、維生素A28微克、鐵85毫克、鈣62毫克、鉀41毫克、錳10.65毫克等。
03涼拌生薑有什麼用處呢?姜本身就有一點點辣,加入醋、鹽、白糖、香油適量,將姜切成絲拌均,味道更好。可用於調整胃氣不和、食慾不振。
04生薑+紅糖有什麼用呢生薑有解表散寒、發汗溫胃的功效,紅糖可以化食散寒。兩者一起食用,可以起到有益腸胃、驅寒發汗的作用。
05生薑+牛肉有什麼用呢生薑可以驅寒暖胃,牛肉能夠補脾胃、益氣血。兩者同食,可以輔助治療胃寒、胃痛等症。
06生薑+蘿蔔有什麼用呢生薑與蘿蔔都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因此將兩者一起食用可以使功效更好,用於輔助治療急性咽喉炎等症。
07吃生薑注意事項爛了的姜、凍姜不要吃,姜變質後黃樟素的含量更高,過量食用或身體免疫力下降有致癌的風險。請慎重!
高良薑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概述】 高良薑(又名:風姜)為姜科草本植物高良薑的根莖。辛、熱。歸脾、胃經。 1.用於寒凝氣滯的胃脘冷痛等,如(良方集腋<良附丸>)、<高良薑湯>。 2.用於胃寒氣逆、嘔吐清水或噯氣吞酸等證。可與半夏,生薑,吳茱萸等同用;若胃氣亦虛者,可配伍人參,白朮等。 【藥效鑑別】 高良薑偏治胃寒,乾薑偏治脾寒,相配可增強散寒止痛作用。 【藥理作用】 水煎服對炭疽桿菌、溶血型鏈球菌、白喉及類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檬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 含按油精、桂皮酸甲酯、辛辣油質高良薑酚等。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或研末服。 【使用注意】 肝胃火鬱之胃痛、嘔吐忌。 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用於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1、霍亂吐瀉。用高良薑(炙令焦香)五兩,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腳氣欲吐(患腳氣病的人,容易發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點豉粥。有發吐感覺時,立即服藥)。用高良薑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間找不到高良薑,可以母姜一兩代替,清水煎服。療效較差,然亦有效。 3、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薑四兩,切片,分成四份: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去米;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炒黃,去豆;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炒黃,去蝥。 另取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夜後,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為末,以浸吳茱萸的酒調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薑湯送下。此方名“高良薑丸”。又方:高良薑三錢,五靈脂六錢,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醋湯調下。 4、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用高良薑、乾薑等分,炮過,研細,加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後服,桔皮湯送下。妊婦忌服。 5、脾虛寒瘧(寒多熱少,不思飲食)。用高良薑(麻油炒)、乾薑(炮)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以豬膽汁調成膏子,臨發病前,熱酒調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藥末,加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薑、乾薑,半生半炮各半兩,穿山四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豬腎煮酒送下。 6、雙目突然紅痛。用小管吹高良薑末入鼻。使打噴嚏,紅痛即消。 7、風牙痛腫。用高良薑二寸、全蠍(焙)一枚,共研為末,擦痛處,吐出涎水,以鹽湯漱口。 附方:紅豆蔻,是高良薑的種子,辛、溫、無毒辣。功能溫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本品。又紅豆蔻最能動火傷目,使人流 【性味歸經】辛,熱。歸脾、胃經。 【用法用量】 3~6g 。 【各家論述】 1. 楊士瀛:噫逆胃寒者,高良薑為要藥人參、茯苓佐之,為其溫胃,解散胃中風邪也。 2.《本草匯言》:高良薑,祛寒溼、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洩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一切沉寒痼冷,功與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者,不可輕用。葉正華曰:古方治心脾疼,多用良姜。寒者,與木香肉桂、砂仁同用至三錢。熱者,與黑山?川黃連、白芍藥同用五六分,於清火藥中,取其辛溫下氣、止痛。若治脾胃虛寒之證,須與參、耆、半、術同行尤善,單用多用,辛熱走散,必耗沖和之氣也。 3.《本草新編》:良姜,止心中之痛,然亦必與蒼朮同用為妙,否則有愈有不愈,以良姜不能去溼故耳。 4.《本經逢原》:良姜。寒疝小腹掣痛,須同茴香用之:產後下焦虛寒,瘀血不行,小腹結痛者加用之。 5.《本草求真》:良姜,同姜、附則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則能除寒祛鬱。若傷暑洩瀉,實熱腹痛切忌。此雖與乾薑性同,但乾薑經炮經制,則能以去內寒,此則辛散之極,故能以闢外寒之氣也。 6.《本草正義》:良姜大辛大溫,潔古謂辛熱純陽,故專主中宮真寒重症;《別錄》獨以治胃冷氣逆,霍亂腹痛者,正以霍亂皆中氣大寒,忽然暴僕,俄頃之間,胸腹絞痛,上吐下瀉,即四肢冰冷,面唇舌色淡自如紙,脈伏不見,冷汗如油,大肉陡削。 良囪盛暑之時,乘涼欽冷,淚沒真陽,致中氣暴絕,見症如是之劇,甚者一、二時即已告斃,此非大劑溫熱;萬不能挽回垂絕之元陽。姜、附、吳藐、良姜、革菱之屬,均為此症必須要藥。惟近賢王孟英、陸九芝兩家,所論霍亂,皆主溼熱而言,且謂膠冷脈伏,即是熱深顧深之候,萬萬不可用四逆法者,此則當時見症之不同,蓋亦天時人事之變遷,固自有不可一概論者。此當以舌苔之既自與黃膩辨之,而所瀉所吐之物,一則清澈如水,一則穢氣惡濁,亦必確乎有憑,固不患臨症時之無所適從看也。pH藏器言止痢者,當以虛寒滑利言之,必非溼熱積滯之腸僻可知。甄權謂治腹內久冷氣痛,大明謂治轉筋、瀉痢,則即真寒之霍亂轉筋也。又謂治反胃,則胃中無火,食入反出之朝食葛吐,完谷清澈者也。蘇頌謂含塊咽津,治忽然噁心嘔清水,亦胃寒之症。瀕湖謂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痺、除瘴瘧,皆以陰霾填塞者言。而胃燥津桔之噎膈,溼熱穢濁之瘴瘧,非可一概論矣。 7.《別錄》: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8.《藥性論》:治腹內久冷,胃氣逆、嘔吐。治風,破氣,腹冷氣痛;去風冷痺弱,療下氣冷逆衝心,腹痛、吐瀉。 9.《本草拾遺》:下氣,益聲。煮作飲服之,止痢及霍亂。 10.《日華子本草》:治轉筋瀉痢,反胃嘔食,消宿食。 11.《本草圖經》:治忽心中惡,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塊,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為末,煎湯常飲之佳。 12.《珍珠囊》:溫通脾胃。 13.《滇南本草》:治胃氣疼,肚腹疼痛。 14.《綱目》: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癖,除瘴瘧。 15. 姚可成《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補肺氣,益脾胃,元氣。 16.《本草求原》:治腳氣欲吐,目卒赤,頭痛,風冷痺痛。 17.《廣東中藥》:治寒疝溼痺。 【選方】 ①治卒心腹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高良薑五兩,厚朴二兩,當歸、桂心各三兩.上四味,以水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須服,若強人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薑湯②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病,寬胸下氣,進美飲食,療一切冷物所傷:良姜去聲、乾薑炮等分。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一丸,食後皮湯下。妊娠婦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③治心脾痛:高良薑、檳榔等分,各炒。上為細末,米調下。《百一選方》④治心口一點痛,乃胃脘有滯或有蟲,多因惱怒及受寒起,遂致終身不瘥:高良薑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須要各焙、各研、各貯。如病因而得者,用高良薑二錢,香附末一錢;如病因怒而得者,用良姜一錢,香附末二錢,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薑一錢分,香附末一錢五分,以米飲東加入薑汁一匙,鹽一撮,為服之。 《良方集腋》良附丸⑤治霍亂吐痢腹痛:高良薑,火炙令焦香。每用 五兩,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頓服。《備急方》⑥治霍亂嘔吐不止:高良薑生銼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棗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頓服。《聖濟總錄》冰壺湯⑦治諸寒瘧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為末。每服三錢,雄豬膽一個,水一盞,溫和膽汁調下。《續本事方》⑧治風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頰腫痛:良姜一塊約二寸,全蠍一枚瓦上焙乾。上為末。以手指點藥,如齒藥用,須擦令熱徹,須臾吐出少涎,以鹽湯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