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媚讀史

    阿巴亥是清朝初年各方勢力爭鬥的犧牲品,她的婚姻身不由已,連同自己的生命也被他人主宰。

    1601年,叔叔布佔泰為了一時的和平,將年僅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43歲的努爾哈赤。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的第二天,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就說努爾哈赤留下遺詔,要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的殉死,未必真的是努爾哈赤遺詔,很有可能是皇太極聯合其他貝勒矯詔。理由如下:

    第一,清朝的官修史書,無論是《滿洲實錄》還是《太祖實錄》都記載:

    “上於國家政事、子孫遺訓,平日皆預訂告誡,臨崩不復言及。”

    也就是說努爾哈赤去世前沒有留下遺言,可此時又突然出現遺詔,這很難讓人相信。

    第二,滿清對於妃子殉死是有規定的:殉夫的都是級別比較低的小妾,而阿巴亥是大妃;殉葬的女子不能有幼子,而阿巴亥當時有多爾袞和多鐸兩個幼子。這兩點都不符合殉死的條件。

    第三,努爾哈赤生前寵愛阿巴亥,對於她跟代善“那點事”都能寬大處理。而臨終前,努爾哈赤完全沒理由讓毫無過失還在一旁陪伴自己的大妃殉情。他也要考慮自己年幼的孩子吧!

    皇太極等人為何迫不及待地送阿巴亥見先帝呢?

    第一,阿巴亥有三個孩子,年紀不大,但各個都才智過人,尤其是多爾袞“聰穎異常”。努爾哈赤生前就對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孩子疼愛有加,還將八旗中的三旗交給他們掌管。一旦他們長大成大,勢必成為一方諸侯。

    兄弟三人聯手,再加上地位很高的大妃當靠山,那將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對皇太極等人形成威脅。所以必須抓住先帝去世的機會,在多爾袞兄弟羽翼未豐時,先除掉阿巴亥。

    第二,努爾哈赤在去世前,特地召見阿巴亥,和她共度生命的最後五天。為什麼召阿巴亥?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與她商量,有重要的話要囑咐她。

    《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終前,將汗位傳給了多爾袞,由代善輔政。如果紀錄屬實,那這個決策很有可能就是努爾哈赤與阿巴亥共同商議的,或者阿巴亥提前已知訊息。

    努爾哈赤臨終前發生的事以及說過的話,阿巴亥都是見證人。她有最終解釋權,能夠影響到未來的繼承人的合法性。

    這樣一來,她自然成了皇太極奪取汗位的最大障礙,必須清理。

    第三,皇太極內心深處,隱藏著對阿巴亥的仇恨。

    皇太極的的生母孟古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年輕貌美,深得努爾哈赤寵愛。等到比她年輕十五又風姿綽約的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一切都變了。

    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努爾哈赤自然將更多的愛給了阿巴亥,這就必然會冷落孟古。所有的羨慕、嫉妒、仇恨湧上心頭,讓性格內向的孟古鬱鬱寡歡,以至積憂成疾,兩年後就去世了,阿巴亥順理成章地接替大妃的位置。

    母親的離去,對於當時年僅十一歲的皇太極,不管是地位上、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會認為母親的去世與阿巴亥有直接關係,就此埋下仇恨的種子。加上謀奪汗位的需要,新仇舊恨一起算,皇太極肯定不會心軟。

  • 2 # 歷史課課代表

    多爾袞的母親就是歷史上的孝烈武皇后,孝烈武皇后出身烏拉那拉氏,她有個著名的名字:阿巴亥。阿巴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正妻),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生母,也是多代善、皇太極等人的繼母。努爾哈赤生前對阿巴亥極為寵愛,孝慈高皇后去世後,年僅十三歲的阿巴亥就超越了努爾哈赤所有的老資格嬪妃,而一躍成為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後金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病逝,阿巴亥遵照努爾哈赤遺命,為其殉葬,年僅三十六歲。努爾哈赤真的留下了讓阿巴亥殉葬的詔書了麼?阿巴亥是真心要追隨努爾哈赤而去麼?帶著這些疑問,我簡要分析一下:

    太祖遺詔是否存在

    關於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努爾哈赤要求阿巴亥殉葬的遺詔這件事,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的史料進行分析。首先要說明一下的是,殉葬在清朝初年是一件非常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上至汗王貝勒各大旗主,下至地方官員大戶人家,都有這種男主人死後妻妾殉葬的習俗,當然這也不是清朝首創,遠的不說,元朝,乃至明朝初年,皇室都有這種人殉的傳統習俗。根據努爾哈赤生前阿巴亥受寵的程度來推測,努爾哈赤在世之時,極有可能明確有過待其死後要以大妃阿巴亥殉葬的意思,也正是因為如此,四大貝勒也得以以此為藉口,名正言順地向阿巴亥開刀了。由此來看,如果單純說說阿巴亥是皇太極陰謀害死的,的確是有些冤枉皇太極了。在阿巴亥殉葬的這件事上,皇太極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

    大妃阿巴亥為何殉葬

    阿巴亥得死看似偶然,實際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確是必然,似乎從努爾哈赤駕崩那一刻,就註定了阿巴亥的必死。根據一些資料記載,阿巴亥這個人在努爾哈赤的後宮之中,人緣並不怎麼好,雖然他是努爾哈赤的正妻,但是根據種種記載來看,她並不是一個心胸寬容之人。清朝官方史料對於阿巴亥記載明確的用了一個“善妒”的詞彙,這說明在努爾哈赤的後宮之中,阿巴亥並不是一個能夠有容人之量的人,也正因為如此,阿巴亥在努爾哈赤生前極有可能得罪了很多後宮的人,努爾哈赤活著時,阿巴亥倚仗著努爾哈赤的寵愛可以免遭迫害,但是努爾哈赤死後,這種優勢不復存在了,那些阿巴亥曾經得罪過的人們一定會糾合起來報復阿巴亥。最最重要的是,因為阿巴亥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中的多爾袞曾深受努爾哈赤的寵愛,據說努爾哈赤生前曾一度表示將來要將汗位傳給他。正因為如此,也讓阿巴亥多了一些非分之想,在努爾哈赤死後,每個想要爭奪後金大汗之位的皇子或是將要繼位的新汗來說,一個野心勃勃的大妃的存在都是潛在的一個政治威脅。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嫡妻,是後金的一國之母,擁有至尊地位,若是阿巴亥不殉葬的話,她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出現母子聯手局面的話,對新君會是巨大的一個政治威脅。這是阿巴亥必死的根本原因。

    阿巴亥坎坷的身後之事

    阿巴亥死後,在皇太極在位的天聰時期她的大妃身份始終不被承認,皇太極改元崇德,正式稱帝之後,父皇以及祖先都有追封尊諡,卻唯獨沒有對阿巴亥的身份進行追封,到了順治朝時期,由於多爾袞掌權,所以阿巴亥被其子多爾袞追封為皇后,全諡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然而在順治八年時,由於多爾袞死後被清算,所以阿巴亥的皇后之名又被順治皇帝追廢,並且阿巴亥的牌位也被一併逐出祖父努爾哈赤的太廟。實際上宣告了阿巴亥的皇后之位再次被廢除。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乾隆帝宣佈為多爾袞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平反的同時,乾隆帝還對多爾袞的一生做了客觀理性的評價,多爾袞的一生至此算是涇渭分明瞭,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乾隆皇帝對於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的身份地位問題卻選擇了有意的迴避,阿巴亥至此再也沒有被清朝皇帝提起過。

  • 3 # 愛看愛思考

    滿清朝廷,在那時還叫後金八旗呢。努爾哈赤建立的是後金政權,後金八旗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王位的傳承?並不是由上一任王爺指派繼承的。(努爾哈赤並沒有當上皇帝,努爾哈赤的帝號是被後人追封的)而是由八旗王爺貴族議會共同推舉出來的,皇太極能夠繼承王位?並不是依靠努爾哈赤的遺詔,壓根就沒有這個東北。所謂的傳位給多爾袞?就更加是無稽之談了!有關於大妃阿巴亥的死?就是皇太極的主意,他對於生母孟古的死怨恨上了阿巴亥,這是其一,其二,多爾袞兄弟控制著三旗兵馬,這個對於皇太極的位置威脅很大。在加上一個後宮之主?威脅太大了!所以皇太極需要阿巴亥去死!在皇太極繼承王位時,四大貝勒並不全,多爾袞兄弟?雖然說實力挺強,但是還沒有四大貝勒的戰功和威望。阿巴亥沒有什麼活路了,據說是,在瀋陽故宮的清寧宮內總弓鉉勒死後和努爾哈赤一起被埋入到了瀋陽東陵裡了。

  • 4 # 小科歷史

    努兒哈赤病逝,皇太極即位。多爾袞的母親為烏拉那拉氏,深受努爾哈赤的寵愛。

    皇太極除掉多爾袞的母親,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打擊多爾袞,多爾袞也非常受努爾哈赤的疼愛,以殉葬為理由除掉他的母親。對多爾袞是一個很大的警告,皇太極的心思就是多爾袞,你得守著規矩,安心做臣子。另外一方面,估計是想讓多爾袞母親,去陪伴黃泉之下的父皇,雙宿雙棲,生死同槨。一舉二得,多爾袞非常傷心,他的母親也成了權力鬥爭的殉葬品。真是非常的不人道,割捨了人間最寶貴的親情。

    古代歷史上殉葬,都是極為不人道的。人人生而平等,沒有任何人,以無理的緣由剝奪人的生命。漢武帝后期,殺掉了鉤弋夫人,為他的兒子即位掃除障礙,卻造成了權臣的專橫跋扈。

    皇太極的專權,本來是警告多爾袞。誰曾料想,多爾袞卻奮發有為,以此拼搏,輔佐順治帝登基稱帝。順治帝在他的手裡,完全成了傀儡,多爾袞還被封為皇父攝政權。

    歷史不以皇太極的意志為轉移,你殺了人家母親,人家的兒子擅權,欺壓你的兒子,還娶了你的女人。

    因果報應,屢試不爽。做人還是厚道一點比較好,凡是留一線,事後好相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自建國以來受到過哪些國家武力打擊?用武力打擊過哪些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