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小說結緣
-
2 # 娛樂小軒轅
當電影稍有改編,就會被人罵改的面目全非,不忠於原著,而一旦忠於原著,大家又嫌棄它沒有新意,眾口難調……我倒覺得,對於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甚至是抄襲別人的小說來說,看客們不必太較真它是否忠於原著,是否抄襲,只要它取精華去糟粕,比舊的好就行,畢竟,對旁觀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自己從中是否有吸收到營養,而不是關心編劇或者作者的真實水平,那是他們自己需要考慮的。
藝術是需要創新的,不管好的壞的一成不變的話,也會覺得很枯燥,在創新中成長,才能取得生存!只是有改的好,有的改的不好罷了。
-
3 # 嘻嘻哈哈每一刻
為了迎合市場需要,很多電視劇,電影都喜歡將原著修改,以迎合觀眾的口味。
其實修改原著也有改的非常不錯的電視劇,比如《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和東方不敗的劇情就修改的非常好。
-
4 # 小小芷菲
這很正常啊!
首先,影視劇和小說的審查機制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有的原著裡的描寫、言論、觀點照搬到熒幕上,就不能過審,所以必須改。但是改了之後,有些地方就會覺得味不夠,表現的不是太讓人滿意。
其次,影視劇和小說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小說可以有大量的旁白和心理活動描寫,而影視劇只能透過背景、道具、以及演員的表演完成,這無疑增加了難度。不改也達不到理想中的表現力。
然後是製作成本的問題。有些小說描寫的場景、場面這些用幾句話就可以描繪,但是影視劇卻需要用真實的道具或者特效完成,有的是要花大價錢的,有的是花錢也買不到了,有的是特效也做不了的,所以就得改啊。
既然要改,姚動手術,就有成功有失敗,不必苛求每一個改編影視劇都盡善盡美,瑕不掩瑜就行,而且觀眾的欣賞水平也是不一樣的。
-
5 # 海米HaveMet
個人認為是製作水平達不到吧,樓主應該看過《魔戒》三部曲吧,史詩級的畫面,造型,完全遵循原著的故事情節,在口碑上也是相當的不錯,就是這麼一部片子,還是會有很多的原著粉去挑片子的毛病,畢竟一千心中有一千個弗拉多,所以很多劇在製作的時候就刻意修改劇本,這樣偏離原著,也會讓觀眾偏離自己的第一印象,會有所幫助吧
-
6 # 兮兮如今
電視劇和小說畢竟不一樣,小說可以天馬行空,天上地下,但是電視劇和電影則不能。
這是受制於技術條件,或者拍攝條件所限制。
比方說古龍的小說,我們看的時候覺得酷的不得了,仙的一塌糊塗,但是改編成電視劇則顯得情節不足,必須大量新增情節,拼命灌水,才能撐起幾十集的體量。
而金庸的小說這不存在這種情況,他的很多大長篇,最不缺的就是情節,但是很多作品還是被改的的面目全非。
比方說早期的《俠客行》,梁朝偉飾演的石中堅石中玉都是好人,石中玉還和韋小寶一樣最後抱得美人歸。
很多美人。
被很多武俠迷目為經典的黃日華版《射鵰英雄傳》,在黃蓉初遇洪七公時,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情節,比方說黃蓉把洪七公綁到海里凌虐,比方洪七公把黃蓉賣到妓院。
不知道編劇加入這些情節為了啥,莫非是為了表現黃蓉的古靈精怪?但是這些情節只是讓人看到了一個有些討嫌不尊重人的黃蓉,哪裡古靈?哪裡精怪了?
後來再拍《射鵰英雄傳》等金庸劇的時候,因為金庸的讀者群越來影響力越大,所以亂改的情況少了很多,有的改動只是在原有情節上合理延伸,比方說,《笑傲江湖》中讓盈盈提早出場之類的。
《笑傲江湖》是被改的面目全非的重災區,比方說新拍的新版,就亂髮揮,簡直沒法看。比方說於正版《笑傲江湖》,若說於正拍的是金庸原著,不如說拍的是徐克《東方不敗》的同人電視版,這版直接把東方不敗整變性了。
改編《笑傲江湖》,不是從今日始,不過我覺得改的最好的是新加坡一部叫《蓮花爭霸》的電視劇,直接把古龍的《流星蝴蝶劍》和《笑傲江湖》嫁接成了一個新故事。
-
7 # 文豐1205
說說《長安十二時辰》,看了幾集,因為更新慢,順便找了原著,女主角之一的聞染原著裡就是一個張小敬同袍的女兒,被張小敬當做親人照顧,而影視劇中使其變成反派。
魚腸是為報龍波救命之恩,約定十錢之恩,劇中變成同性戀。
-
8 # 拖把頭少女
現在的IP改編早已經被資本運轉弄得不成樣子了。
資本運轉依然是原罪。
劇本,找到個大家看得多的小說來造造勢,渲染渲染這個好ip,吸引好原著粉。但是呢又要拍到四五十集好像才能叫做電視劇,所以就只能把一部20萬不到的小說拖到起碼五十集才肯罷休。因為每一集的廣告收益,都可能是一集的一半成本。
演員,要找流量,找最火最熱的流量小生小花,這樣動熱點,引進資本最快,也最便捷。既然有這條賺錢捷徑,為什麼還要忠於原著、忠於粉絲呢?管你說的口碑好不好,那些粉絲依然會看,因為有人家愛豆在裡面演主角,粉絲濾鏡在此又哪裡能辨別好壞呢,點選率、收視率依然靠前,還就是有人看!反正,錢到手了,劇組就完事兒了呢。
這確實是如今ip改編的現狀。讓人詬病的現象背後,是操縱全域性的資本家與明星鐵粉們。當然,現在的趨勢或許在變好。
從近期看到鄭爽與馬天宇主演的《流淌的美好時光》收視率低迷,甚至鄭爽被網民直指演技差,可以看出人們的審美水平在提高,也可以讓資本家們和導演看到,ip的亂改+流量演員的“拿來主義”組合,已經行不太通了。
國內ip能拍的都拍了,之後去找別國ip。比如前年的《妖貓傳》《深夜食堂》《麻煩家族》《嫌疑人X的獻身》等電影。由別國ip變成中國電影/電視劇,如何本土化就已經是一大難題,把握住“尊重原著”這個尺度,也很難。如中國版的《解憂雜貨店》,也是有流量小生的加入,並將原著裡的70年代改為90年代,加入了崔健等搖滾符號,披頭士換成邁克爾傑克遜等,導演將此本土化的同時卻忽略了原著時代特色所象徵的東西——情懷。而迪麗熱巴、王俊凱這些小花小生們,沒有努力進入這些角色努力鑽研,就無法演繹出原著裡應有的情懷色彩。
戴錦華老師曾說:“這種忠實原著和評價電影的高下沒關係。人們常常在評論電影時設定一個標準,關於原著不可以違背什麼,它不可以改編什麼 ,但是所有這些還沒有回到一個對我來說重要的問題上——不論電影和原著的關係是怎樣的,其電影本身是否是一個自洽的、流暢的、感人的、美麗的電影。”
好ip改編成功的例子在影視業從來不缺。 但成功口碑的標準其實在於:能不能被大眾接受、符不符合時代歷史特色、是否像原著一樣打動人心。
《大紅燈籠高高掛》《芳華》《歸來》《紅高粱》《最好的我們》《大江大河》《一把青》《流浪地球》等等,忠於原著一動不動的,不應該是好作品,大動干戈的改原著的,也不會是好作品。只有那恰到好處,中了大家夥兒內心的,才會是好作品。我很喜歡戴錦華老師的那句,“不論電影和原著的關係是怎樣的,其電影本身是否是一個自洽的、流暢的、感人的、美麗的電影。”
我希望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好電影、好電視劇。
回覆列表
1.首先有些文字描述並不適合轉化為具體的影象,有些大段大段的風景描寫,你覺得很美,拍成影視作品就是一個鏡頭而已,難免覺得韻味盡失;很多文學作品中大量的心理活動描寫也很難順利轉化為影象,都弄成獨白會很傻,也不是所有情緒都能靠動作和表情表達的,何況還有些心理描寫是明擺著表面要不動聲色的;嗅覺、觸覺、味覺等等這類主觀性非常強的描述更是幾乎無法拍攝,以《香水》為例,雖然電影已經很努力去表現了,但仍然連原著十分之一的感覺都沒表達出來,雖然《香水》本身算是一部不錯的電影。說到底這是由文學語言和影視語言的區別造成的,文字是比較抽象的,往往給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間,帶來更豐富的感受,這種審美體驗是比較主動的;而連續運動的畫面是非常直觀、具像的,審美體驗往往比較被動,帶來的感受就是有時比較難以接受。
2.不同的人生經歷、教育程度差異帶來的審美差異會為不同人對原著的解讀帶來不同的結果,讀者與作者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都可能產生很大的不同,再經導演由鏡頭傳達一遍,觀眾再重新理解,又產生了新的分歧,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產生“完全忠於”原著的影視作品呢?即使改編的影視作品得到了原著作者本人的認可,仍然會有大量觀眾認為其並不是忠於原著的改編,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3.經濟問題帶來的諸多限制也讓“完全忠於”原著的影視作品成為難以完成的任務。閱讀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私密化的行為,然而電影和電視劇的觀看則不是,二者投入的經濟成本相對寫作出版來說相差也比較懸殊,這時就要考慮如果忠於原著是否能吸引到除了讀者群以外的觀眾,如果不能,就會考慮加入其它元素或者對情節和人物進行刪改;影視作品的節奏也很重要,而且跟閱讀節奏是不一樣的,完全按照原作的情節去拍,很有可能讓一些觀眾看到睡著,所以也得改,不然票房和收視率無法保證,就要賠錢了……還有就是道具、特效、化妝、服裝的成本會制約對原著的表現,比如冰與火之歌的電視劇道具服裝什麼的算是很敬業的了,但是君臨野火海戰那一場還不是幾條小破船就打完了,這都是錢啊,馬丁大爺和讀者的想象力無限,而劇組的錢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