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天向上的頑童

    不是最佳,但有效。因為:小懲大戒。

    現在,賞識教育被捧得過頭了,孩子們被寵壞了。有一個詞很精闢:捧殺,古人云:慣子如殺子。

    孩子太小,自制力差,需要大人約束。這如小樹需要修剪枝杈一樣。孩子雖小,但也有觀察力,如果每次淘氣都不疼不癢地過去了,就會形成習慣,變成一個頑劣異常的孩子,更加難以管教。

    當然,懲戒需有度,需要大人控制好情緒,把握好力度。不可失控!打孩子屁股,也是一門技術!

    等孩子長大了,能說服教育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打屁股了。

  • 2 # 控控兒

    不是最佳,因為不是長期效果,只是短期,那時你要再管住孩子只能比打屁股更嚴重一點才行,那麼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你的想法是讓孩子感受到越來越疼,他才會聽話。什麼叫聽話?你說的話他有沒有好好聽,他說的話你有沒有好好去聽?這是你要去反思的。還有話,你說的話讓人聽著舒服嗎?他願意聽你說話嗎?你說的話好聽嗎?請在自己身上找問題。

  • 3 # 老張學聊

    淘氣被打屁股,然後老實一陣兒,方法是否最佳?

    本人以為,儘管打孩子的方式談不上“最佳”,但古人“棍棒出孝子”的觀點之所以長期流傳,有他一定的道理。

    淘氣是孩子的共性,有分寸、有部位選擇地打不能沒有,適當體罰孩子,讓他明白做錯事情應當承擔責任,並學會承受壓力,是有好處的。但只能是孩子淘氣嚴重到一定程度的偶爾,而不能變為常態。且應遵循一定的規則。

    第一:適度

    這方面應包括兩個意思——部位的適當和輕重程度的適當。“打屁股”——部位沒問題,好多部位特別是頭部動不得。家長萬不可一時興起,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打一氣。

    第二:適時

    不一定即時懲戒,但適度的懲罰應該在孩子過錯發生後的一定期限內,不能在一次又一次積累後“老賬新賬一起算”。

    第三:隱蔽

    成人有自尊心,孩子同樣有。自尊心是人區別於其它動物特有的可貴品質,一旦喪失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對孩子的適度的“打”的懲戒應該是隱蔽的,最少人可知的教養且不可張揚。應像保護眼睛一樣珍愛呵護孩子的自尊。

    第四:愛撫

    懲戒一旦結束,要給於足夠的愛撫,充分闡釋打孩子的緣由。讓孩子心悅誠服的明白自己的的確確錯了,被懲戒受之無愧。讓孩子深刻認識爸爸媽媽打他是為他好。同時給他適當的鼓勵,促使其引以為戒,接受教訓。進而聯絡孩子過去的優點進行言語和行動上的肯定,幫其樹立改過的信心。以免孩子消極頹廢破罐破摔。要讓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懲罰,並不是因為他是個壞孩子,並不是爸爸媽媽不喜歡他,而是他這件事情做的太過。

    “淘氣”的孩子一般處在年齡較小的時段。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家長不應該將其看作失常而應視為年齡段的正常反應。更多的給以喚醒,給以點撥,給以呵護,給以愛撫,給以足夠的指引。

    能不打則不打——淘氣不老實的孩子。

    對淘氣的孩子,建立規則,比如應該怎樣吃飯,怎樣和夥伴相處,怎樣共享等,在反反覆覆孩子明瞭規則的基礎上儘可能採用罰坐,取消孩子期待的遊玩或零食等懲戒。

    打——應少用之,慎用之!

  • 4 # 成林談教育

    孩子非常淘氣打屁股是否是最好的辦法呢? 打孩子是父母最無奈的辦法,而非最好的辦法。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打的,要看孩子的性格,打孩子會有什麼結果。首先來說淘氣的孩子能不能打呢?一般淘氣的孩子是外向性格的孩子,那麼外向的孩子也有兩種,一種是可以打,打了也不記仇,過一會兒又嬉皮笑臉的,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這種孩子很活波,適當的打屁股可以起到好的作用。還有一種外向的孩子,你打的話他會記仇,你打他時他也不跑,盯著你看,那種寧死不屈的眼神,他就不服。這種孩子一般不能打,越打越叛逆。內向的孩子也不可以用打的方式,越打越自卑,越打越不愛說話。

    打屁股也看什麼情況,不是你認為孩子做錯事了就打他。有的時候是父母沒有看到孩子的真實想法,有的孩子揪別人頭髮,大人就會很生氣,孩子卻很開心,然後就繼續,父母沒有辦法就打,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他不認為揪頭髮是錯誤,也許認為是和別人表示想親近。所以你認為的只是你認為的,不是孩子真正的動機。

    如果確實孩子錯了,要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了,應該接受懲罰,你打他屁股,孩子也認了。才會起到作用。但是打屁股,輕了不起作用。重了父母下不了手。除非父母氣急敗壞太過於激動,才會大大出手打孩子。但是打完就後悔,這種情況其實一般都是父母沒有了解到孩子的想法。或者是誤解孩子淘氣,孩子不聽話。所以不太適合在生氣的時候打孩子。萬一失手打壞了,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是和孩子確立規矩,有的時候孩子可以懲罰,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我們可以換方式懲罰,可以與孩子商量制定,制定好制度就嚴格執行,一旦一次沒有執行,就不好用了。

  • 5 # 夏陽老師

    作為85後的我,小時候也被揍過2次,現在想想,小小的年紀,怎麼就那麼倔呢?!也是一種哭笑不得的回憶,豐富了童年生活,甚至有時想想,小時候真美好,包括被揍的時候。

    題主問的是淘氣後就被打,這種方法肯定是不佳的。俗話說,過而不及。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可變數的過程,不單單從孩子的身體,還有身心發展等。孩子都會有淘氣的時候,甚至犯錯的時候。現在多元化社會,棍棒底下出孝子早就過時了,好吧!反覆揍,會讓孩子產生錯覺,一切問題可以用暴力說話,去解決問題。對今後的為人處世,性格的成長非常的不力啊。

    個人認為,可以換別的方法教育,看孩子的年齡,10歲的孩子就有獨特的自己的一套思維邏輯,自己認為是不是對的,能否做,強調是孩子自己認為的是非觀。這時候多講一些道理,或者讓孩子自己換位思考,自己處理自己導致出來的後果,讓孩子負責。

    題主說到淘氣,我認為“淘氣”二字,應該是幼兒園時期,或者小學一、二年級吧。這時候的孩子萌萌噠噠的,還在模仿學習期,所有的語言都是媽媽說,老師說,你這種揍的行為更不可取。可以耐心一些,多一些方法教育。多瞭解一些孩子的想法,從根源性入手,你多關注,用講道理的方法跟孩子溝通。首先你的態度明確表達孩子淘氣的做法是不對的,並讓孩子改正,前期可以用語言鼓勵,或者小玩具輔助等?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改變。

    家長自己的情緒先穩住哦,默唸:親生的,親生的。

  • 6 # 笨小孩dy

    《戒尺如同抗生素,慎用》

    當孩子的行為影響到大人,為什麼成年人俯首即是“戒尺---暴力”,為什麼?

    很簡單:現在孩子的父母曾經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當他們是孩子的時候,大人就沒有給他們呈現什麼叫“情感引導”,自然不擅長什麼叫“情感引導”。戒尺是唯一瞭解並擅長的方式,最上手!都形成了腦回路,下意識的,本能的,不用思考的就可以拿起戒尺!這著實不幸且遺憾,但除了面對,沒有更好的辦法!

    從某種角度來講: 孩子和父母同處一種語境-----不會第二種表達方式。1歲前的孩子主要透過哭表達需求。1歲後會說話了,精力也更充沛了,本能的需求是各種遊戲和活動,來消耗體能並增進技能。如果活力旺盛,而大人一直讓孩子待在房間裡,活動的量不夠,會出現睡覺時間到了但孩子依然很興奮,沒有睡意-----這個階段雖然會說話了,但孩子是表達不出來自己有這些需求的。孩子的這些需求需要大人看見,並滿足!另一種需求也需要大人看見: 被關注,被愛。大人可能會說: 我很愛孩子的!這裡有個誤區: 父母愛孩子和孩子感受到父母愛自己是兩回事!如果孩子需要愛,而家長給予不足,這時候孩子就會透過搞砸家長在意事情來尋求關注,尋求愛!比如賴床讓家長來到自己身邊;搞怪搶奪注意力-----而且這些行為都是孩子本能驅使下完成的,他們自己都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容。還有一種情況,經常被命令,嚇唬,要挾,恐嚇的孩子,自尊水平低,皮質醇即壓力激素水平很高,本能會引導孩子發出大喊大叫,或亂叫來釋放體內壓力激素!這個時候,大人要是覺得孩子的表現是在給自己出醜,從而阻止孩子釋放壓力激素皮質醇-----那壞了!孩子的安全感或者歸屬感也被破壞了。大人阻止孩子釋放情緒,孩子會理解為大人不接納自己,不愛自己了!長期壓抑情緒的結果在成年後區別明顯: 易燃易爆炸;而兒時沒有壓抑情緒情感的另一些人冷靜沉穩!家長期望孩子形成什麼樣的性格?易燃易爆炸?還是冷靜沉穩?

    若是前者,就當我自作了,抱歉啊; 若是後者,當孩子“淘氣”時,請不要阻止孩子釋放情緒。

    不評判的共情能力非常重要。也可以去了解一下《非暴力溝通》:

    表達自己的感受。讀白對方的感受。表達具體的期望。

    ……

    保持認知成長,縮小自己認知盲區!燦爛Sunny帶你沐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般賣車的人說車況一般是什麼意思?是車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