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迪抱枕

    題主的苦惱其實具有普遍性,記不住讀過的書其實非常正常。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一下“”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如圖所示:我們讀過記住的內容,20分鐘後遺忘42%;1小時後遺忘56%;1天過後,甚至會忘記74%的資訊。而在此之後基本不會有太大變化,1周後忘記77%,1個月後忘記79%。所以透過這組科學研究,我們就知道為什麼總是記不住讀過的內容了。

    這也是為什麼學校教育總是強調溫故而知新的原因。那我們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我們鞏固記憶,讓我們學過一本書,就瞭解吃透了一本書,而而不是學完就忘。

    反覆閱讀,加強記憶

    很多人聽到重讀,不免又想起以前上學時老師看完作業扔回一句:“重寫!”。雖然這個辦法很土,很笨,但是真的很管用。讀完一遍就能記得書中大部分內容,而且過了很久還能記得起來的人,我反正是沒見過。即使有,也是粉飾的結果。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具備那樣的能力,所以重讀,甚至再讀書中對自己比較重要的內容,就可以幫我們加深理解和記憶。《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就講解了反覆閱讀的好處。作者大巖俊之認為在實際生活中,真正會將一本書反覆閱讀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如果有人能夠認真對待重讀和再讀,一定能比別人記得更多更牢固。

    此外大巖俊之還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解釋了重讀閱讀的作用:當開始遺忘時,透過反覆記憶,曲線就會回升。過一段時間,遺忘曲線會再次下降,再次重讀後,又開始上升。那麼我們根據遺忘曲線反覆去閱讀,大腦就能一直處於“記得住”的狀態啦。

    帶著感情閱讀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還介紹了帶著感情閱讀,來鞏固記憶的方法。作者認為,人感嘆或者是驚訝時所產生的情緒波動,大腦會記得特別牢固。

    作者又引出了池谷裕二先生的解釋:在人類大腦的正中位置附近有一塊叫“海馬體”的區域,主要負責接受記憶,“海馬體”旁邊是“扁桃體”,負責處理情緒。我們平時的情感資訊都會傳輸給“扁桃體”,而“扁桃體”一旦受到刺激,它旁邊的“海馬體”就會認為“這是個重要資訊!”,於是就把它作為重要記憶儲存起來。

    看到這裡,我不免想起每每聞到煙花爆竹的氣味,總會浮現萬家團圓的畫面,而聞到一款香水的味道,總會想去追問初戀過得怎麼樣。我想這就是“海馬體”和“扁桃體”相互作用的效果吧!

    整理成故事來記憶

    想想我們上學時,為記住那些化學名稱所背誦的順口溜是不是現在還記憶猶新呢!《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作者還分享了他如何使用編故事的方法來加深記憶。作者認為我們只要挖掘一本書的關鍵詞,並透過想象串聯,把這些關鍵片語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就好像眼前彷彿出現一幅幅畫面,我們記下的關鍵詞也似乎被賦予了生命力,那麼我們記住一本書的內容,就如同記憶一個人一樣,變得簡單了許多。

    以“向他人講述”為前提閱讀

    這個是我常用的方法,也是從《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學來的。

    我們在閱讀之前,要對自己有要求。也就是給自己佈置一個閱讀之後的行動,比如——“向誰誰誰講述”。如果你有參加讀書會,你可以向同好的書友講述你讀過的書中的內容;如果你已經結婚,也可以和另一半講述。總之,找一個傾聽物件,在讀完每一本書之後,向對方分享書中內容。

    有了這個外在動力,你會“逼”自己找出書中主旨,並且用自己的話加以總結提煉,最後變成你自己的東西,講給別人聽。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僅鞏固了記憶,還鍛鍊了表達和思考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 2 # 伍鋅

    推薦用“費曼技巧”,這個是天才逗比物理學家費曼發明的學習方法,不過做起來挺簡單,說不定你已經實踐過,其實就是:複述。

    第一步:選擇你要學習的知識點。

    第二步:假設你是老師,要將這個知識點教給什麼都不懂的學生,用自己的話將這個知識點複述出來。

    費曼強調,複述的時候要舉例子。

    第三步:解釋過程中遇到說不清楚的地方,翻書查詢。 這正是你弄懂知識的的突破口。

    將費曼技巧用在消化一本書上,可以這樣做:

    1.讀完書後,合上書本,憑記憶回憶書中關鍵內容,將其寫下來。2.書中的關鍵內容是:作者的主旨、觀點、支援觀點的論據、全書的邏輯結構。留意自己回憶模糊的地方,這是讀懂這本書的突破口。3.回憶完畢,開啟書檢查,看你回憶的與書上是否有出入,查漏補缺。

    這一輪下來,這本書的內容你就就記住了。

    另外,讀書筆記要整理好,最好用印象筆記或有道雲筆記儲存整理,電腦、手機上都可以看。

    碎片時間,比如車上、排隊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筆記,多次回顧,這本書的內容你就記得很牢固了。

  • 3 # 倚樓屋

    記不住自己讀過的書,但是讀過書的內容已經悄悄的融入到我們的一言一行中。

    人的記憶分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間記憶的容量是無限,記憶的時間是截止到短期記憶察覺;

    而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7加減2個單位,所以短時記憶又被稱為記憶的廣度;

    而大部分資訊都進入了長時記憶,長時記憶是無限的,記憶能保持多年,但是形成長期記憶需要1分鐘以上……

    並且人的記憶是有遺忘曲線的。

    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書籍類的產量也是達到一個高峰,現在讀一本書,不是說逐字逐句的背誦、記住,才算是讀完一本書。

    讀書就像是一天三頓飯,當時吃了飯,除了肚子飽了沒有其他變化,但是食物已經悄然間變成了身體的骨血,活動的能量。

    讀書不要太計較記得了多少,人又不是電腦,插個隨身碟,就能把資訊全部儲存下來。

    讀書讓我們自己感到快樂,藉助讀書見識到了這個世界,拓展了人生的寬度,把讀書的內容融入的生活、精神裡,不記得又有什麼關係呢。

  • 4 # 富春江翁

    作為一個讀書達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記不住自己讀過的書有以下幾個原因。

    1.讀之前沒想好要解決什麼問題。讀書之前一定要想好問題再去讀書,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心理學裡邊兒有一個效應叫孕婦效應,沒懷孕之前,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孕婦,而懷孕以後,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孕婦。這是一種心理的投射。你帶著問題讀,更容易找到書裡的精華。

    2.沒有意識到二八法則。一本書裡重點核心的內容很少,200頁左右的書只有八頁是精華和乾貨。如果不區分重點,盲目去看。那什麼也記不住,因為多等於無。

    3.沒有記筆記的習慣。記筆記有助於鎖住書本的精華,便於後期複習回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思維導圖,蔥鮪火鍋法,視覺筆記等。

    4.沒有反覆的溫習。根據記憶艾賓浩斯曲線。看過的書,隔三天以後遺忘得最多。所以看過以後要及時的複習,這樣的話能記住更多的內容。學習的終極方法,還是反覆。不信你回憶回憶高考是怎麼複習的。

    5.沒有輸出的看書。輸出分為很多種。一種是把書裡的精華轉述給別人聽。一種是把它寫出來寫成書評,拆書稿或聽書稿。你試試讀過一本書以後,把它寫成書評,拆書稿和聽書稿,經過這三遍的寫作,我保證你對書裡的精華經久不忘。

  • 5 # 鋒言毅語

    我們記不住自己讀過的書,是因為我們沒有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明明花了很多時間在看書,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把看過的內容忘記,不知道書上說的是什麼,其實這跟我們在閱讀時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你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只是囫圇吞棗,滿足於一知半解或書上的隻言片語,而不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那你很快就會把看過的東西遺忘,因為這些東西只是一些無意義的字元編碼,無法在你的腦中建立聯絡。

    那麼我們怎麼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呢?我有以下幾條建議:

    一、選擇合適的材料

    首先你為自己選擇的書必須是你能看懂的,不要好高騖遠,選擇超出你的理解能力的書,比如過於專業的學術專著、佶屈聱牙的古籍、充滿生僻詞彙的外文書籍,可以先看一些入門的書籍,再逐漸提升難度。

    二、建立良性的反饋

    如果你看一本書看得很痛苦,越看越不想看,這就是一種負反饋,這將會導致閱讀過程的惡性迴圈。我們要做的是建立良性的迴圈,選擇你感興趣的書去讀,感受閱讀帶來的興趣,會促使你進一步去閱讀越來越多的東西。

    三、保持良好的閱讀狀態

    讀書時最好能做到心無旁騖,不被外界所幹擾,這樣能集中精神在書本上,能提高閱讀的效率和效果。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讀書,比如圖書館、自習室等;在不同的時間閱讀不同難度的書,比如早上精力充沛的時候閱讀比較難懂的專業書,在晚上頭腦疲倦的時候閱讀簡單易懂的小說或科普書;提高自己的自制力,不要三心二意,保持一段連續的閱讀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有招大叔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