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不覺曉
-
2 # 亦正亦邪180166189
早亡的原因:第一,缺乏鍛鍊,大家不要笑,有幾個皇帝能經常鍛鍊身體的?第二,神經緊張,國事家事天下事,還得怕有人搶皇位;第三,做皇上一般要求有城府,不能宣洩心理,造成問題;再有,就是丹藥和各種偏方損害身體。
-
3 # 曬月亮的老貓
朱厚照死因有疑點,這貨好武不好文,還親自輪刀子和蒙古人開片,身體應該好的洗筆,就這樣一付身板落個水就能掛……朱厚照對於當時的文官集團來說,雖然不是個暴君,但絕對不是個聽話的主子,變數太大,對於相權有隱患,所以……但文官集團絕對不會想到的是他們後來推舉上來的嘉靖皇帝會用何種手段來收拾他們。
-
4 # 羅漫地瓜
明朝一代,只有明太祖活過了七十歲以上,越往後基本上去世時間越早,究其原因有幾個,明初太祖成祖還都能征善戰,從運動量的角度來說身體更加強健,隨著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明朝進入安定時期,皇帝的身體素質一再下降,甚至不去習武騎射,只是養尊處優,活在紫禁城裡,這是其一原因,還有就是皇帝多數是近親結婚的產物,從遺傳學角度來說身體體質免疫力都下降不少,還有部分帝王熱衷於長生不老服用大量藥物,且此類藥物副作用巨大,沒有起到長生不老作用反而加快了身體素質的匱乏,因此越往後越早逝。
-
5 # 春秋正義
首先,古代人的壽命都不會很長,這與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關。
我們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意思是人到四五十歲,就已經算是長者了,此時上天的眷顧已經到頭了,能繼續活著算是造化。
明朝16位皇帝,歲數大多在四十歲左右,在當代人眼中算是壯年,但在古代,已是長者了。
朱元璋立國,早年經歷長期的戰亂波折,練就了硬朗的身體,雖然廢丞相,集大權於一身,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堅持了當農民時的健康生活規律,並且剋制淫慾,所以較為長壽,活到了71歲。
建文帝年少失蹤,暫不考慮。
朱棣藩王出身,是個極其像朱元璋的人,40歲以前不敢怠慢,一心準備靖難謀反,而且即位後五次北伐親征,始終精力充沛幹大事,不把精力消磨在無用的樂趣上,也活到了65歲。
仁宗自幼身體浮腫虛弱,死因成謎,但也活到了48歲,夠本了。
宣宗一代神武,完全活在士大夫的理想規勸中,只好玩蛐蛐,但偶染重病,38歲早逝。
英宗歷經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命途多舛,內外鬥爭耗盡心血,38歲病逝。
代宗和宣宗一樣,年少得病,這就不得不懷疑是否與朱元璋早年染病導致後代子孫基因不好有關。
憲宗、孝宗,褒貶不一,有說聲色犬馬,有說恪盡職守,但就從憲宗專寵萬貴妃、孝宗只有皇后一人可以看出,二人生活正常,並沒有過度消耗身體,依然逃不過命運的安排,皆在四十歲左右病逝。
武宗好玩,倒是真有可能死於無度揮霍,可惜死於溺水後肺病。
世宗出於偏室,倒是偏離了正統的基因影響,儘管好服仙丹,但依然活到了60歲,可謂骨骼驚奇。
穆宗無治國大才,唯強臣是諾,縱情聲色,死於壯年36歲。
神宗長期患有足疾,深居宮門不出,長期與太監混在一起,不上朝,卻也活到了48歲,算是修身養性吧。
光宗死於紅丸案,有謀殺可能,加上縱慾無度,即位僅一個月便去世。
熹宗兩次溺水,好玩木工,在位七年,也是被自己玩死的。
思宗勤政刻苦,奈何大廈將傾,自縊煤山,35歲,正常應該也能活到40歲以上。
總的來說,朱元璋的基因有病因,歷代皇帝有一大半死因與疾病有關,加上明代皇帝制度完善,全依賴朱元璋、朱棣工作狂人事無鉅細為子孫後代考慮,導致他們無需帶腦子便安享其成,所有事務交與太監和內閣,方便自己縱情聲色,荒淫無度而死。
-
6 # 桃花小龍
明朝一代,只有明太祖活過了七十歲以上,越往後基本上去世時間越早,究其原因有幾個,明初太祖成祖還都能征善戰,從運動量的角度來說身體更加強健,隨著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明朝進入安定時期,皇帝的身體素質一再下降,甚至不去習武騎射,只是養尊處優,活在紫禁城裡,這是其一原因,還有就是皇帝多數是近親結婚的產物,從遺傳學角度來說身體體質免疫力都下降不少,還有部分帝王熱衷於長生不老服用大量藥物,且此類藥物副作用巨大,沒有起到長生不老作用反而加快了身體素質的匱乏,因此越往後越早逝。
首先,古代人的壽命都不會很長,這與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關。
我們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意思是人到四五十歲,就已經算是長者了,此時上天的眷顧已經到頭了,能繼續活著算是造化。
明朝16位皇帝,歲數大多在四十歲左右,在當代人眼中算是壯年,但在古代,已是長者了。
朱元璋立國,早年經歷長期的戰亂波折,練就了硬朗的身體,雖然廢丞相,集大權於一身,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堅持了當農民時的健康生活規律,並且剋制淫慾,所以較為長壽,活到了71歲。
建文帝年少失蹤,暫不考慮。
朱棣藩王出身,是個極其像朱元璋的人,40歲以前不敢怠慢,一心準備靖難謀反,而且即位後五次北伐親征,始終精力充沛幹大事,不把精力消磨在無用的樂趣上,也活到了65歲。
仁宗自幼身體浮腫虛弱,死因成謎,但也活到了48歲,夠本了。
宣宗一代神武,完全活在士大夫的理想規勸中,只好玩蛐蛐,但偶染重病,38歲早逝。
英宗歷經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命途多舛,內外鬥爭耗盡心血,38歲病逝。
代宗和宣宗一樣,年少得病,這就不得不懷疑是否與朱元璋早年染病導致後代子孫基因不好有關。
憲宗、孝宗,褒貶不一,有說聲色犬馬,有說恪盡職守,但就從憲宗專寵萬貴妃、孝宗只有皇后一人可以看出,二人生活正常,並沒有過度消耗身體,依然逃不過命運的安排,皆在四十歲左右病逝。
武宗好玩,倒是真有可能死於無度揮霍,可惜死於溺水後肺病。
世宗出於偏室,倒是偏離了正統的基因影響,儘管好服仙丹,但依然活到了60歲,可謂骨骼驚奇。
穆宗無治國大才,唯強臣是諾,縱情聲色,死於壯年36歲。
神宗長期患有足疾,深居宮門不出,長期與太監混在一起,不上朝,卻也活到了48歲,算是修身養性吧。
光宗死於紅丸案,有謀殺可能,加上縱慾無度,即位僅一個月便去世。
熹宗兩次溺水,好玩木工,在位七年,也是被自己玩死的。
思宗勤政刻苦,奈何大廈將傾,自縊煤山,35歲,正常應該也能活到40歲以上。
總的來說,朱元璋的基因有病因,歷代皇帝有一大半死因與疾病有關,加上明代皇帝制度完善,全依賴朱元璋、朱棣工作狂人事無鉅細為子孫後代考慮,導致他們無需帶腦子便安享其成,所有事務交與太監和內閣,方便自己縱情聲色,荒淫無度而死。
-
7 # 使用者8091012310710
皇權不受限與人性慾望不受限,造就個人精力被誘惑消耗無法節制。貪慾的享受最大負作用是生命代價。無限權不代表支配自然視律,而人性貪婪寧死無悔。無限權力不合天理,更傷人自己。所以皇權不是自由而是人性弱點的大坑,是萬惡之源,傷害著所有人善意。
-
8 # 追記歷史
皇帝壽命短也並不是只有在明朝才出現,古代醫療條件落後,現在看似簡單的病,那時候都無法解決,所以那時候人壽命短也就可以理解了。皇帝這個角色處在一個國家的巔峰,如果沒有自律意識來約束自己,很容易被一些酒色之類的提前將自己的身體敗壞掉。
明朝個別皇帝偏愛于丹藥,不管出發點是為了長命百歲,還是醫治百病。古代的丹藥都是非常不靠譜,大部分都含有一些有毒物質,輕一點的也是藥效猛烈的續命丹。所以一旦沉迷於仙丹靈藥,就很容易陷入一種慢性自殺的狀態,這樣也就不可避免縮短了自己的壽命。古代封建時期仙丹妙藥在人們心目中是很神秘的,尤其到了明朝仙丹在皇帝眼前更是發展到了極致,明朝的幾位皇帝各種變著法兒的嗑藥,如果把仙丹和黃帝兩個詞語放在一起,大家肯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明朝個別皇帝。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歷史環境下,除了武則天開闢了一條女帝王之路,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男人皇帝。而皇帝一旦被冠以荒淫好色的大名,基本上壽命都長不了,天天沉迷於女色當中,不把自己的身體搞壞才怪。其實這一方面到清朝就有所改觀,清皇帝的生活起居規範性比明朝還嚴格,當然這些規律主要還是起到約束作用,當然也有個別奇葩的存在。沉迷女色這一方面在明朝皇帝中也是少數,縱觀明朝大部分皇帝總體素質還是可以的。
還有就是根不行了,用咱們現在的解釋就是遺傳因素,可能老朱家在遺傳基因方面有些缺陷,以至於某些後代身體素質不太好。但總體來說還是醫療條件不夠先進,如果那些皇帝換在現在的醫療條件下,肯定活個六七十歲都不是問題。
回覆列表
後世之君沒有開創之君的那種勵精圖治,居安思危;更多的是貪圖享樂,驕奢淫逸,長期困頓宮帷;身體素質自然下降不少,加上服用丹藥以及後期國事日艱,想長壽也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