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後彩虹炫
-
2 # 閒雲幽夢
記得小時候過春節,好熱鬧啊!感覺那時候的年味濃濃。我們那時候早早就盼著過年,經常問媽媽,還有幾天過年呀!因為新年一到,穿新衣,放鞭炮,還天天吃好吃的。大人們都放下了農活,那時候沒有電視,都湊在了大街上,搭起鞦韆,蕩得好的會迎來陣陣喝彩。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天天穿的是新衣,吃的天天像好年,過年也就沒什麼感覺了。打麻將,喝酒,看電視,玩手機,好像成了現在人的所愛,大街上也就沒什麼人了,顯得冷冷清清,感覺也就沒有年味兒了。
可春節畢竟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過年回家,是現在千萬在外漂泊的遊子的一個鄉愁,更是全體華人家庭聚會的一個情節,其熱鬧和隆重程度是任何其他節日所不能比擬的。可怎樣把我們的傳統習俗更好的發展和傳承下來呢?
拿我們石家莊來說,正定電子煙花節的創辦我認為是很不錯的,它代替傳統煙花,即讓我們欣賞了美麗的煙花,又造不成空氣汙染。常山戰鼓,藁城宮燈、年畫,無極剪紙,井陘拉花,這幾年也發展起來了。具體到一個村,現在許多村都辦起了春節聯歡會。我們村到今年已經舉辦五屆了,現在第五屆聯歡會正在緊張籌備中。下到剛會走,上至九十九,有才藝的都紛紛報名參加。一到演出,整個村子的人都來觀看。相聲、小品、歌曲、舞蹈等各樣節目應有盡有。有的人央視春晚都沒看,卻跑到這裡湊熱鬧來了,用他們的話說,這是我們自己的“村晚”,演員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的人。
-
3 # A一個老狼
年是什麼,過去的傳說年是一種給人們帶來壞運氣的動物,年一來,萬物凋零,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復甦鮮花遍地,怎麼辦呢用鞭炮嚇走它,於是就有了過年燃放煙花爆炮的習俗,其實就是烘托熱鬧場面的一種說辭。
言歸正傳,年味雖然淡了,但我們的民俗核心:團圓——團聚——熱鬧喜慶,和諧的社會主義過年新風尚,一定要繼承,發揚下去。 -
4 # 思想先鋒派
春節就是我們華人最有凝聚力的節日,家家團圓喜氣洋洋,吉祥如意、討親嫁戚,主要崇尚孝文化,但是過去整得有點過份了,家裡只有一個獨生子女,以後他們也沒有親戚,削弱了家,可國是由家組成,所以應該重視國的基礎家。
-
5 # 藍天白雲168
關於年味淡了還是沒淡依各人的感受不同而增減。我就認為年味沒淡反而更濃了,有些人認為年味淡了的大多是年輕人的感受,因為他們面對婚姻,家庭。工作壓力大,.出現的一些心裡反應,精神上焦躁不安,造成的。還有就是小時候想的單純,要求的也簡單,長大了心裡觀念都發生了變化,許多事情實現不了,過年也打不起精神造成的。我怎麼感覺年味不但沒淡還有增無減呢,是有事實做說服力的,過去過年,盼吃頓好飯,穿件新衣服,放掛鞭炮,給長輩盍個頭拜個年問聲好,七姑,八大姨走上一走,年過完了。
現在過年不愁吃穿,過去的拜年形勢照樣繼承。在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又多了精神生活,有電視,手機看,世界各地的事都瞭解,還可以到處旅遊,國冢發展的這麼快,建設也好,連外華人來中國都驚奇感嘆!可玩的地方多的是!孩子過年的玩具成堆成筐的。人們忙的不亦樂乎。汽車象螞蟻,載著一家人走戚訪友,有忙不完的事!大家說年味哪裡變淡了??是不是一些人的理想目標沒達到?心態發生了變化??或者是周圍環境發生了變化的一種心裡反應??大家說是不是這麼回事??
對於中國的年味還能傳承多久,個人認為會永遠傳承下去!看看哪些幾百年前出國下南洋的人們把中國年味丟了嗎??他們不是照樣在傳承下去嗎??
祝大家新年快樂!豬年大吉!身體健康!全家幸福!
-
6 # 使用者6131822359598
生活越過越好!衣食無憂,豐衣足食的當今社會,怎樣認識年味,是理想和信念問題!生活越過越好,是回憶往事看今朝的觀念問題,年味越過越淡是忘記過去,缺乏理想信念,只看表面,實足的看起鬧熱,過得淡白的表裡關係。真正失去了今朝過來品味過去,展望未來,真正品味過年,和回味過去的年,對比尋味的真實意義的內含。
-
7 # 青蛙笨笨1
生活越來越好了,而年味反而淡了,這的確是一個讓人難以釋懷的話題。過年原本是快樂和幸福的時刻,此刻卻引發很多年輕人集體吐槽,年輕人懷舊小時候的過年情節,更有一部分年輕人因為沒有勇氣面對回家種種責難與拷問,成為""恐歸族""。媒體調查,80:90年輕一代對中國年的感情:結果顯示,年味隨著年齡的增長,熱度退減,昔日那個歡天喜慶的中國年,己成一種耐人尋味的懷舊。年味都去哪了,年味為啥談了?很多理智且頗為成熟的人會說,那是因為我們長大了,是啊:因為長大了,我們肩頭多了責任與使命,更添了煩惱與憂愁,兒時那種無憂無慮的天倫之樂,也就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的消失在成長的路上(歲月中)。小時侯過年:吃頓餃子,有新衣服穿。男孩放鞭炮,女孩頭上插朵花,高興的很。這些今天看來似乎再平凡不過。甚至老土的過年方式,就足以讓過來人大發懷舊之情。而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原來只有過年才操辦添置的東西,現在只需輕點滑鼠一切皆有搞:定了。省去了很多勞煩之苦,……這些種種等讓人對過年沒了甚至期待,也迷茫著過年應該幹什麼,""年味""慢慢變成了""乏味""。一到過年,我們就會發現網上很多吐槽,大家相互問侯,過年還剩下啥?恍若只有對兒時的懷舊:過年累,壓力大、就業、買房、婚嫁等……每一個問題都是現實壓力,當下:80後普變成家立業,可依然有相當群體""被剩下""他們在大城市打拼,卻難有歸宿感,身份:與房子是留在這城市似乎難以逾越的短板,只好以犧牲青春打拼未來,在八零後情何以甚的時候,90後步塵而來,就業壓力與生活成為年輕人的兩座大山,很多<人不是不願回家,木不敢回啊,因為回家的成本足以令人生畏。總之年輕人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好。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專統,拼棄舊的:東西。未來!!!屬於,有朝氣,Sunny,事業心的:你們年輕的一代。 ヘ⌒ヽフ
/ ~つと)
-
8 # 求圓4
謝謝邀請;在過去的年代,春節這個時光,人們過節的內容、方式比較有限,往往人們過節的內容集中聚焦到幾個點上,比如看露天電影、民間的歌舞、戲劇、曲藝、木偶、魔術等表演。觀看的人是人山人海,甚至是萬人空巷。現在人們的生活變得多樣化起來,隨著電腦手機等新媒體的廣泛運用,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到精彩的節目。隨著交通越來越方便,很多人會趁著節假日去走親訪友、旅遊觀光。
傳統的民俗要適應這種變化,培養民俗傳統文化方面的人才,不斷的推陳出新,特別是地方的歌舞、曲藝,以及各種民間的才藝表演等老一代喜歡看的節目,怎樣去吸引年輕人,讓年輕人產生興趣,如果喜歡的人多了,民俗文化方面人才也培養上來的,這方面就能從困境中走出來。
華人過春節是很有意義的,表達的是濃濃的愛國、愛鄉、愛親情的氛圍,華人喜歡講飲水思源,常常會在節日裡感恩養育自己的父母,關心自己成長、進步的長輩,幫助自己戰勝學習、工作、生活困難的師長、同事、同學、戰友、老鄉以及親朋好友,所以現在還是有濃濃的年味。
-
9 # 潘心雨
年味越來越淡,春節的民俗核心是什麼?應該怎樣傳承和發展?
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好多年了,始終沒有找到年味淡的根源,就更不說什麼傳承和發展了。現在的過年就好象是例行公事,過來過去就是那麼兩下子。首先是商家的大力宣傳,趕這個大節日,希望把產品推廣出去,來個名利雙收。大企業大廣告,小企業發傳單。有限公司上媒體,集團公司搞公演。如果不是商家的大力宣傳片,不知道有沒人還知道有過年,這個傳統節日的存在?
年味淡了,怎麼辦?回頭想一想就會明白。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眼中都在向錢看,華人的品質,就是實在。要不幾千年傳承的文明大國,在這個世界上能有這麼多的弱點,讓幾個跳樑小醜,整天的盯住不放的胡攪蠻纏。總體原因都在自己身上,不要找藉口,推卸責任。中國年傳承的內涵是什麼?那麼多的磚家,也沒有搞明白嗎?我這個無名之輩,才疏學淺也知道個大概。我不相信那些磚家學者不明白?明哲保身真的是精典,它的精髓可比過年讓很多人記得明明白白。我也不多說什麼了,說的過了,文章就發不出來了。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己的權力,平臺也不例外。那麼過年,民俗文化傳承的內涵是什麼呢?
很簡單,就是全民自發的大聯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民俗文化的傳承一直延續到今天。從小曲串燒走向了大舞臺,各大戲曲流派的前身,那個不是從過年社火活動中走了出來。現在還有多少人去把即將失傳的古文化學的精湛?為什麼沒有人學習呢?不掙錢,誰願意餓著肚子去談什麼發展?
自思,自悟,自律。不要把什麼責任也推到別人面前,讓別人來解決自己思想上的麻煩,這個麻煩解決起來,很難很難!
回覆列表
因為生活水平的改善,現在吃的穿的用的,每天都是跟過年一樣,所以年味越來越淡。但是春節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中華兒女傳統美德還是要繼承和發揚。過春節,是讓子孫後代瞭解中國文化,包括飲食文化,民族風情,風俗習慣,中華子孫身份認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