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眸笑歷史
-
2 # 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
乾隆即清高宗純皇帝,名弘曆,是清世宗憲皇帝第四子,其母憲皇后鈕枯祿氏。於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八月十三日子時誕生於雍和宮邸。也就是說,乾隆生母為鈕枯祿氏,出生於北京的雍和宮,是正兒八經的皇家正統滿族後裔。但是在清末民間卻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說乾隆是“浙江海寧陳家”的兒子,而且此說法上至官僚貴族,下至普通百姓,可以說是盡人皆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清朝野史大觀》記載說:雍正當皇子的時候,和海寧陳家的關係非常好,正巧雍正妃和陳家夫人都有身孕,帝妃生了一個女兒,陳家生了個兒子。兩個孩子出生的月、日就連時辰都相同。雍正聽說後非常高興,就命人把陳家的孩子也一起抱過來,很久才把孩子還給陳家。陳家看到孩子後,發現這已經不是自己的兒子了,被換成的女孩。這樣的事情當然讓陳家很震驚,但又不敢聲張,更不敢去追究,只能使之成為一個秘密。不久雍正繼位,也沒有虧待陳家,連提拔陳家數人至顯耀位置。《清秘史》中有關海寧從陳氏記載,陳氏一生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一位三朝元老,並位至極品。康熙年間,雍正與陳氏關係較好,進而換孩子的事情就大概發生在此時,以至陳氏一族在乾隆年間最受厚待。在《清史稿》中還記載了這樣的事:“雍正十一年,陳以年老乞休,雍正命加太子太保銜。行日,賜酒膳,令六部滿漢堂官餞行,沿途將吏迎送。”在當時,這樣的待遇是不多見的。而乾隆在位時六下江南,也確實到過海寧,也許是由於陳家的種種待遇,才使“陳與帝共一宗”的說法不脛而走,傳遍大江南北。
在民間,更有一些關於乾隆皇帝回海寧老家省親,夜祭父靈等記載。例如,有資料說,乾隆南巡至海寧,當天即去陳家,垂詢家世甚祥。最後一次臨走時候走到中門,命令即可封門,並說,以後如果不是皇帝臨幸,此門不得再開。還有人煞有其事的說乾隆本人也對自己的身世也是很懷疑,所以南巡屢次到陳家,想親自打聽清楚。也有說乾隆本人知道自己不是滿人,所以經常在宮中穿漢人服飾,還問大臣自己像不像漢人。還有一些資料說,陳氏的宅堂中有兩個匾額,分別題有“愛日堂”和“春暉堂”,乃乾隆親筆所題。從字面意思看,“愛日”和“春暉”都有尊敬和孝順父母的意思。所以,類似種種傳的多了,也不免讓人懷疑。
不過, 有史學家否定了上述看法,他們以《海寧渤海陳氏宗譜第五修》為依據,在年譜中可以看到,所謂的陳氏叫陳元龍,他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其中兒子在乾隆出生前的十七年就已經死了,兩個女兒也早於乾隆出生。同時在康熙五十年乾隆出生的時候,陳元龍的兩個側室已經去世,只有五十歲開外的原配夫人宋氏還活著,並且於乾隆出生的同年九月生病去世,怎麼可能生兒子?
此外,雍正有十個兒子,六個女兒,乾隆出生時,已有八歲兒子弘時,既然已經有子嗣,為何還要掉包換別人家的孩子?陳氏在清初就是名門望族,三代官爵下顯赫,皇帝給他們特殊的優待並不能說明什麼,更不能作為掉包換孩子的證據。而乾隆南巡海寧鹽官,則是為了勘察海塘工程,陳家自然是接待皇帝的理想之處。乾隆遊陳家花園是事實,但所謂的“省親”、“祭父靈”等事只不過是傳聞,並無真憑實據。此外,乾隆喜歡穿漢裝,也是事實,但是清朝不僅僅是乾隆喜歡穿漢裝,其他皇帝和妃子也喜歡穿漢裝,從裝飾上並不能說明血統問題。還有,就是從清朝制度上,清代宗室生子,一定要報宗人府,定製十分縝密,不太可能把宮外的嬰兒換進來。如此等等,他們就斷定,在清末民初盛傳的“乾隆是陳氏之子”乃是漢人在排滿的革命浪潮中編造出來的,為的是對滿清皇帝的詆譭。
當然,傳說的版本不止這一個,也有說法,認為其生母是熱河行宮的李姓宮女,誕生於行宮獅子園以草舍,也有說是雍正身邊的一位喚作“傻大姐”的宮女,還有的說是雍正狩獵與民女所生,等等說法。說的都似乎很有根據,但又經不起推敲,到底孰真孰假,可能永遠是一個謎。當然,最貼近、最比較靠譜的還是正史憲皇后鈕枯祿氏之子。
-
3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導語: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子,生母系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乾隆皇帝作為清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在他身上有些爭議也是情理之中。
對於乾隆皇帝會被懷疑是漢人的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三點:
1、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皇帝特別注重對皇子的漢文化、尤其是儒家學說的教育。再加上乾隆皇帝對漢文化倍加推崇,尤為鍾愛漢服,後世流傳了太多乾隆皇帝身著漢服的畫像。所以,後世有人懷疑乾隆皇帝是不是本身就是漢人,才會對漢文化如此鍾愛。
2、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而在其巡幸江南的過程中做出的種種令人費解的舉動,似乎讓“乾隆皇帝原系海寧陳閣老陳世倌之子”的傳說留下實證。
3、乾隆朝時期,清朝雖然已經入主中原地區長達百餘年,但中原地區尤其是江南地區的反清抗清活動一直都未停息,在乾隆朝中後期甚至還達到了另一個反清高潮。作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乾隆皇帝被政治對手、反清勢力抹黑、編造出身,也是攻擊清朝統治階層的表現之一。在反清勢力、比如臺灣的天地會組織煞有其事的謠傳下,乾隆皇帝的漢人身份,幾乎被後世坐實。
4、乾隆皇帝對於自己處身之地的模糊,甚至可以強調,也讓後世認為是欲蓋彌彰的“此地無銀三百兩”。
但乾隆皇帝原為漢人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肯定不是!
首先,清朝對於皇子的血統純在非常重視,後宮嬪妃懷上皇嗣以後,都會有敬事房比對臨幸記錄,不能有絲毫偏差。
另外,關於乾隆皇帝出生於康熙五十年,正值太子胤礽兩次廢黜太子之位的中間階段,雍正皇帝不可能在“九王奪嫡”的關鍵時刻,抱了一個漢人的兒子當做自己的皇子,這無疑會留給自己的政敵一個幾乎可以致命的口實。
另外,在康熙五十年,雖然雍正皇帝的前三個兒子都已經早夭,但其側福晉李氏為雍正皇帝剩下的弘時還健健康康的活著,所以他並不擔心自己沒有後繼之人。
至於乾隆皇帝巡幸江南時數次住在海寧陳家,也是因為海寧一個彈丸之地,陳家作為世代大戶,是唯一能夠接待皇帝的所在,這並不能說明問題。康熙皇帝數次南巡還多次住在曹家呢!
所以乾隆皇帝被傳為漢人身份,只是當時反清勢力為了抹黑清朝統治階層的政治手段,在加上後世影視作品的大肆演繹,被人誤信罷了!
回覆列表
民間傳說,當時還未成為皇帝的雍正的王妃鈕鈷祿氏和海寧陳家媳婦同年各生育一個孩子,雍正與陳家關係不錯,於是命人將陳家孩子抱進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回去時,陳家上上下下驚呆了,送出去的男孩竟變成了一個女孩!但陳家深知雍正的手段和為人,所以不敢聲張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被換走的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這是在民間流傳頗為廣泛的乾隆是漢人之子的故事模型,而且還有似乎非常可信的證據支援。根據史料分析,共有三大證據。其一,海寧陳家地位顯赫,自康熙朝就有多人高中入仕,皇室後代與陳家關係便日益增進,進行這項交換有人脈人情的支援。其二, 乾隆當政時曾六下江南,四次都駕臨陳家留宿,在煙花三月、春水江南的南方,如此高頻率的選擇在一個地方住宿,其中的特殊緣由不免令人懷疑,有人推測這是乾隆巡視之名探望親生父母。況且在封建社會,皇帝在家中居住是何等大的榮耀,這種事必定會引起民間的關注,並會添油加醋的衍生出各種版本。
其三,雍正當時還是雍親王,從表面上看繼承皇位的事跟他沒什麼關係,但他一直在秘密籌備的實力卻不容小覷,但只有一子的雍親王在後代子嗣這方面得不到康熙的偏愛,這使他在爭奪皇位的資本上又矮人一截。於是看到陳家兒子生的俊俏,便想以女換男,增加一些在康熙眼中的曝光度但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乾隆真的是被換來的漢人的孩子嗎?筆者認為不是,其原因也有三。
實際上,雍正當時確實只有一個八歲的兒子,但在王妃中有已有身孕者,並在三個月後為他誕下了另一子,況且雍正又不是七老八十歲的人,生育能力旺盛,增添子丁不是困難之事,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因此他根本沒有必要冒風險去換子。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即便乾隆是漢人之子,以雍正的心思他會將皇位傳給一個漢人嗎?這不是兒戲,而是大清江山的帶頭人,如果血脈不正,那麼金庸小說中所講的天地會首領陳家洛策反乾隆倒戈的事情就可能真的發生,據此威脅,雍正絕不會這樣做,即使陳家秘密要換,雍正會答應嗎第三點,陳家雖是名門望族,但在生育後代方面卻顯得十分衰敗,尤其雍正朝時,陳家幾近絕後。陳家最後一個兒子的父親是陳元龍,他共育有一子二女,但兒子早夭而亡,之後十七年乾隆才出生,所以在時間範圍內,陳家沒有符合可以與乾隆兌換的孩子。
其實,乾隆和海寧陳家只是關係好而已,正常的君臣關係,犯了錯照樣會懲罰,比如乾隆六年陳閣老因擬寫諭旨有誤被乾隆痛批了一頓,如果乾隆知道犯錯的是父親,斷不能會如此不念親情。
金庸的小說添加了藝術效果,使乾隆是海寧陳家之子的故事婦孺皆知,但金庸自己也說了:“歷史學家不喜歡傳說,但寫小說的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