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佈道188

    先是生存教育,後是敬業教育。把自己融入社會能夠獨立生存,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敬畏之心,能參與職業有序競爭,使自己職業技術能力蒸蒸日上,成為社會建設的能工巧匠。

  • 2 # 小學快樂課堂

    至少要分兩條線講,一條是教育授課模式,另一條是學歷認證模式。

    個人的學習路徑總是:認知→實踐→再認知→再實踐。教育授課模式的目的就加速這個路徑的效率,使得個人更有效率地進行學習活動。不考慮人腦生物技術壓縮認知環節這個假設的話,一般而言,認知環節和實踐環節都要同步實施,意味著在認知的同時需要提供實踐環境,如果教育機構無法創造足夠的實踐環境,那麼個人仍要繼續在未來工作中進行實踐和再認知的環節,因此,終生教育將會是必然的選擇。

    至於學歷認證模式,這個模式是由錄取方決定的,兩個可以決定人生的主要錄取方:一個是大學,一個是企業(或機構)。理論上講,企業認為你有能力,你就可以被錄取,不管你是否真有能力,反正風險企業自己承擔。

    那麼大學也是否也應該如此?眾所周知,大學目前的招生權力至少是不完整的,大學無權或沒有足夠權力決定他可以錄取什麼樣的學生,只能委託國家來錄取,這就是公開錄取,也就是高考。所以現在反映我們大學價值的標準主要是其高考錄取分數線,而其實真正反映大學價值應該是科研成就和畢業學生質量……

    至於該不該放開大學自主錄取,這個問題的牽扯麵很廣也很複雜,而我看來,無論是否反對,其中有一個矛盾點是我始終沒想通的,就是:為什麼必須限定大學生錄取人數?難道就因為大學老師不夠或者宿舍不夠?大學必須是採取集中營式的教育模式?為什麼不能給個名分,然後允許學生在家裡自學,想聽課了就網上預約,一些課程完全可以網上看影片學習,別告訴大學生連這點自學水平也沒有,難道現在大學本科已經需要採取高中生的教育模式了?

    所以我個人設想大學的模式,應該是俱樂部模式,通過了考試就可以申請就讀一個或者多個大學(自己看錢夠不夠,政府可以只補貼一所)。上學不必天天打卡報到,上教授面授課程要申請預約,畢業沒有年限,沒有補考,達到學校的學分就可以申請畢業審查。學校在畢業過程中也不必放水,不過的繼續讀。政府補貼可以有年限,雖然現在好像也沒啥補貼。

  • 3 # 單詞肖肖樂

    其實大家應該發現一個規律,社會發展越往後,社會分工就越清晰,大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小到個人與個人的合作,莫不如是。為什麼會這樣,我想最根本的無非是這幾個原因:

    1、人類積累的知識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導致要精通一門學問的難度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長,而人類壽命是有限的,對一個人,甚至一個組織來說,時間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把這些資源投入到多個領域,產生一些平庸的結果,還是專注一隅,積聚力量將對手遠遠甩開,或許後者是更好的答案,因為馬太效應依然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郎朗年少時又學繪畫,又學書法,又學多門外語,那他的鋼琴造詣可能很難達到今天的高度,而這個社會的芸芸眾生中也只是多了一個素質很高的普通人,少了一顆璀璨的音樂明星。那該有多麼遺憾。

    2、從效率的角度來說,專業的分工會增進大眾的福利,回到最原始的經濟社會,你擅長養羊,你的鄰居擅長織布,你們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產生剩餘價值,有了剩餘價值,你們才能互相交換多餘物資,這樣你就有新衣服穿,你的鄰居也能有可口的羊肉湯喝。人類社會發展了幾千年,這背後的道理依然沒變。

    說完上面兩點,最後給出我自己的結論,我認為未來50年內最好的教育模式是高中階段完成基礎教育,大學以後的階段完成專業教育,既然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顆螺絲釘,那麼我們的專業就是螺絲釘的尖兒,要不斷打磨,在這個領域獲得無法替代的優勢,這樣一來每一個領域提供給社會的都是最卓越的產品和服務。整個社會的福利和效率都將極大的提高。

    但這樣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嗎,非也,這樣的教育模式無非也就是一次次常規升級的疊加,沒有達到革命性進展的程度,而我認為的革命性的教育模式應該是腦機介面+網際網路的方式。人類最卓越,最與眾不同的能力在於思考和創新,而非記憶,我們現在的學習過程中,為了完成思考和創新,需要花費極多的時間去記憶大量的知識,如果未來腦機介面技術獲得突破性的進步,我們學習知識需要做的,僅僅是下載而已。

    舉個例子,X博士研究了一輩子的量子力學,臨終前將他大腦裡的所有資訊全部上傳到網際網路,成了一個開源專案,然後一個20歲的對量子力學有極大興趣的年輕人把它下載到自己的大腦裡,接著X博士的成果做研究,相當於一下節約了幾十年的時間。這樣一直迴圈下去呢,幾代人以後,我們將會在量子力學領域有多大的進展!那一天真的到來時,或許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變革,因為以往所有的科技革命,是我們的知識積累到一定階段後的爆炸性結果,那我們積累知識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會產生多偉大的力量,對我而言去想象那個時候的場景,或許就像才從樹上下來那隻猿猴去想象我們今天的科技成果一樣,完全無法想象。

    各位,不知你們是否期待這樣的時代快快到來。

  • 4 # 老王嘚啵嘚

    這個問題好大啊,雖然我無法說出具體的模式是什麼,但就我在教育行業的實踐來看,它一定具備一些基本特徵:

    1、孩子必須學得會。

    2、這個模式必須充分鼓勵了教師、家長的積極性。

    3、這個模式最終展現在商業上應該是最具備競爭力的。

    4、透過這個教育模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和社會是無縫連線的,孩子具備成熟的社會認識和實踐能力。

    5、這個模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必須在面對世界範圍內的人才競爭時,具備領先性。

    6、這個模式必須稱為政府、家庭、教師的共識。

  • 5 # 馬哥有財氣

    首先,教育分成三大版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我個人認為,未來教育中,三個版塊的有機結合,以家庭教育為基礎,是未來最好的教育模式。

    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按照現代觀念,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在廣義上這樣定義家庭教育,指具有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之各種教育活動,其範圍如下:(一)親職教育(二)子職教育(三)兩性教育(四)婚姻教育(五)倫理教育(六)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七)其他家庭教育事項。總之,做為家長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建設人才,亦為子女成才盡到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錯誤的讚美讓孩子自以為是忠告1: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優秀忠告2:多讚美孩子的行為和品行,少讚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忠告3:不要在別的家長面前過多讚美你的孩子,如果要讚美就去讚美別人的孩子忠告4:要學會運用鼓勵、激勵代替空洞的讚美二、物質生活豐厚,讓孩子好逸惡勞忠告1:再富也要窮孩子忠告2:別把孩子當豬養忠告3:不要用金錢、物質獎勵,激勵孩子學習做事三、孩子的事,家長替代做,讓孩子懶惰成性、嚴重缺乏自立能力家庭教育漫畫忠告1:孩子的事,自己做忠告2:家長的事,孩子幫助做忠告3:家長在孩子事情上,能懶就懶一點四、把孩子圈養在眼皮底下,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忠告1:放養孩子,迴歸自然忠告2:讓孩子交上積極向上的朋友忠告3:進行付出和挫折等素質教育忠告4:為社會付出,量大福就大五、沒有家風和家規,隨意性管理,導致孩子與家長逆反、對抗忠告1:用家風樹立正氣忠告2:用家規監督行為忠告3:讓家規去懲罰違規者,而不是人來懲罰六、自己做不到的,偏偏要求孩子做到忠告1:想讓孩子怎麼做,你就去做什麼忠告2:麻將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學習時在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經常喝得醉熏熏的回家。架可以吵,也可以打,但找個孩子不在的地方盡情的吵和打教育原則編輯平等原則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促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要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角度上看待。尊重原則尊重是相互的;家長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家長。交流原則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長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求,孩子和家長就沒話說。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自由原則很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嚴,卻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引起悲劇。應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統一原則家庭教育要和學校統一,否則孩子無所適從。榜樣原則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物件,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做好表率。信任原則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寬容原則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正常的。家長應該寬容地對待,做好引導工作鼓勵原則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不懂得鼓勵,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可能是隨意的一兩句話帶過了。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多鼓勵孩子。教育方法要隨孩子的年齡的增大而不斷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要用張良輔助,給我來一套定製出裝推薦,順便起個帥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