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龍的傳人
-
2 # 班長愛翡翠
曾文正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封建官僚作風的人,但是不腐敗,不懦弱,骨子裡信仰封建禮儀制度,追逐仕途!像大部分封建讀書人一樣,靠科舉出人頭地,然後為國盡忠職守,光耀門楣。一輩子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而且當時漢人重臣也收到器重,放著高官厚祿,何必去反滿清朝廷!為官之道,處世之道,識人之道,可信文正公,但是,野心勃勃,帝王之心,他沒有!
-
3 # 兇猛青史
曾國藩沒有能力造反建立漢人王朝。
建立漢人王朝並非是曾國藩的追求,他戎馬一生,平定天下,主要把目標,是保全傳統儒家的“道統”。
與其說,曾國藩是在為垂死的清王朝而戰,不如說,他是為了保全華夏幾千年的道統而戰。
曾國藩深受儒家薰陶,作為近代文人的精神領袖,他之所以擁有巨大的感召力,就在於他是幾千年中國文人道統的象徵,他的一生都在朝著文人的至高境界而奮鬥,這個目標叫做“內聖外王”。
曾國藩的軍事才能,並不出色,既比不上“智勇奪人”的江忠源,也比不上“屢有奇謀”的左宗棠,甚至連“善於權變”的學生李鴻章,也比不上。
親率湘軍作戰的曾國藩,屢遭大敗,既有靖港慘敗,氣急投河的窘境,又有困守南昌城,險些被活捉的尷尬。
作為一名將才,曾國藩是勉強及格的,但是曾國藩是文人們的精神領袖。他率領的湘軍,被文人們看作守護華夏道統的正義之師,這支部隊,不是為了某個王朝,而是為了華夏的文脈而戰。
所以,曾國藩身邊可以吸引到眾多優秀人才,他作為精神領袖,可以統帥節制各路兵馬,如果沒有這層道德感召力,僅僅靠著軍事才能,是不足以居中調停的。
曾國藩,能夠成功,正是因為,他舉起了華夏道統的大旗,而一旦他造反,那麼,這就是亂臣賊子,那些跟隨他的優秀人才,也會離他而去。
曾國藩,何其聰明,自然明白這一點。
-
4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曾國藩有能力造反,但是造反未必會成功。
當時劃入到湘軍指揮體系裡的雖然有30萬人,但是曾國藩實際能夠調動的本部軍隊只有12萬人。
要說這12萬人也不少了,割據江南也還是可以的。可是北京那裡也不是沒有能人,早就防著了。左宗棠、李鴻章都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都有權可以跟朝廷單線聯絡,他們存在的本身就是朝廷分權制衡的結果。他們能僅憑著民族大義就跟著曾國藩一起造反嗎?
曾國藩幕僚裡也確實有過一個叫做王闓運的經學家,他自認有帝王之學,王佐之才,他不止一次建議曾國藩稱帝造反。曾國藩都拒絕了。
曾國藩帶領的家長子弟兵,當初是用道義的名義徵召他們入伍的,封建道統是曾國藩的建軍理論。如今大功克成,應該是封妻廕子的時候,他們在江南搶到了大量的財富,如何肯“宜將剩勇追窮寇”,還要再繼續與原來保衛的物件——清王朝作戰?
這一切都造成了曾國藩雖然基本具備實力,卻不敢貿然起兵造反。
-
5 # 講文論道
不可能。
曾國蕃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手握重兵,人才濟濟。但奪取中央政權非常難。
一、搞內部禪讓,沒有進入中央權力核心。難以成功。
二、武力奪取,當時漢人剛掌握軍權,滿清實力尚存,天下動亂十幾年,人心思定。勝負難料。
三、曾是讀書人大儒,忠孝思想根深蒂固。功成名就,不願做難以預料的反叛之事。
-
6 # 南宮雁門
在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入了天京,滅亡了天平天國之後。曾國藩身邊的人曾不斷的勸曾國藩乘機稱帝,北伐清廷恢復漢人的江山。但都被曾國藩給拒絕了。為什麼曾國藩不願意稱帝並且北伐趕走清廷呢??
其實不是曾國藩不願,而是不能這樣做。因為有很多原因在阻礙著曾國藩。
首先曾國藩在消滅了太平天國之後自己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日子過一天少一天了。這個時候起來反叛清廷,沒準兒就會像吳三桂那樣反叛清廷還沒成功他自己就駕鶴西去了。如果他中途死了,那他的弟弟和手下的那些人恐怕根本就不是清廷的對手。到時候就要被誅滅九族了。所以他不敢冒這個險。
其次湘軍雖然肖勇,但是也不得人心。在太平天國起義以後,清廷無力鎮壓起義,就讓各地的能人自己組建隊伍消滅太平天國。並且自籌軍餉。曾國藩好不容提將湘軍給組建了起來,並且形成了強悍的戰鬥力。但是這些都是以破城之後任湘軍燒殺搶掠為條件做交換的。所以湘軍每攻克太平天國一處地方必然要搶劫殺人將當地的財富洗劫一空。如果這樣的湘軍北伐清廷將沒有任何民眾會支援他們。那樣成功的機率也就變得很低了。而且湘軍在消滅了太平天國之後戰鬥力也比不上以前了。湘軍的規模也只有三十萬左右。想徹底推翻清廷實力還是弱了一些。
當時清朝的局勢十分複雜。清朝中後期,西方列強的進入對中國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災難。如果控制不好沒準兒清朝就會被西方列強徹底瓜分,漢族也會徹底的滅亡。所以為了民族他也不敢冒這樣的風險。
太平天國對清朝而言只是一種割據。清廷能剿滅就剿滅,剿不滅也不妨礙他的生存。就像宋朝對方臘一樣。所以對太平天國的態度可以吊兒郎當的來。但是如果曾國藩要北上取清廷的性命。那清朝肯定會使出全部的力氣來對付湘軍。到時候勝負也未可知。
清朝不止有湘軍這一直外人指揮的軍隊,還有別的很多的隊伍。他們和曾國藩也不是一條心的。所以曾國藩如果反了起來,清廷以重利引誘他們。他們完全有可能會幫著清廷對付曾國藩。畢竟清朝的優勢還是比他們大的。到時候就更勝負難料了。
清廷有慈禧在,慈禧雖然整天就知道享受,但她可不是個一般人。能耐還是不小的。有她在想推翻清朝幾乎沒有太大希望。他也不一定是慈禧的對手。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曾國藩沒有在太平天國之後造反想要推翻清朝。因為風險太大。而且這樣百姓會再次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對百姓而言又是一場災難。。。
-
7 # 使用者67724358697
想多了吧?
慈禧同治太平天國,全國四億人口死了兩億,史稱“同治中興”。
滿清英雄曾剃頭,人人得而誅之。
-
8 # 歷史深度揭秘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這是曾國藩得知自己部下要行龍袍加身的時候,寫下的一對詞,張貼在門口,以表明自己沒有反叛之心。曾國藩,“同治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權力巔峰時期,手下湘軍50萬,可以說曾國藩在滿清統治時期,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都具備推翻滿清,建立漢人王朝的人。
曾國藩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平定太平天國,在當時滿清八旗已經軟弱無能的情況下,曾國藩臨危受命,建立湘軍,整頓軍務,掌管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四省的軍政大權,這四個可是清朝的稅收主要來源,大清重要的經濟地區。並且,全國八名總督,三名是湘軍,十五名巡撫,有七名是曾國藩曾經的門客弟子,這等曾國藩一聲令下,滿清就會迅速瓦解。
可以說曾國藩是完全有能力造反的,只是他不造反而已!因為有4個原因一直纏繞在曾國藩的心頭,不解決,曾國藩是沒有心思造反的。第一:思想方面:這是曾國藩不造反的根本原因,他是一名儒生,君君臣臣,從始至終,他就沒想過造反,想的只是如何為聖上分憂,忠君愛國更是他的做臣子的準則。太平天國已經將國家弄得民不聊生了,曾國藩不想再舉刀戈,修生齊家平天下,是曾國藩思想的準則。
第二:湘軍的實力。雖說曾國藩擁有50萬的兵馬,但是湘軍面臨的並不只是清軍,還有騰出手來對付捻軍和太平天國的殘餘勢力。另外,湘軍的軍餉一直是朝廷分發,一旦開戰,湘軍的軍餉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第三:清軍對曾國藩有所防範。在湘軍中,滿清派了官文、僧格林沁等高階京官前來監督曾國藩的一舉一動。並且在太平天國還沒消滅的時候,滿清已經給曾國藩劃好了大餅,據說是要封王的,但是最後只給了一個一等國公,連爵位都沒有。
第四:列強的虎視眈眈。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據傳就有美華人前來與其密談,準備援助曾國藩,推翻滿清,只要戰後能夠確保美國在中國的經濟特權。曾國藩敏銳的察覺對方的意圖,也堅定了他不造反的決心,一旦造反,國家可能陷入四分五裂的地步,曾國藩不願做這個千古罪人,更不願為列強做嫁衣。
總之,曾國藩能夠推翻滿清,這是毋庸置疑的,最大的障礙就是他自己,自己不願意造反,別人再急也沒用!
回覆列表
曾國藩是否有能力造反建立漢人王朝?
一,曾國藩當時確實是手握重兵的權臣,但是要他反清是不可能的。
思想原因,曾國藩是一個傳統的儒家思想者,深深被忠君忠國的思想影響,所以對於國家是絕對的效忠的,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他是不可能叛國的,即使這個國家再爛,他想的也是怎麼匡扶社稷,而不是個人榮辱。
三,湘軍軍事實力未必真佔優勢。滿清也不是隻有湘軍一支軍隊。太平軍餘部,捻軍等勢力都尚在。一旦反清,那湘軍很可能要被群毆。
四,外國列強的勢力已很重要。曾國藩若反清能否讓外國列強支援或至少中立非常關鍵。按常理看,除非曾建立的漢人王朝比滿清政府給的好處更多,那洋人估計才會支援或中立。
五,真打起來,曾未必成功或成他人嫁衣裳。而中國則會陷入四分五裂,外國列強更加趁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