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搞笑錘子噹噹響

    1、賦,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說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

    2、何為賦呢?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只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甚至於詩。《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

  • 2 # 雪勁松369

    賦是中國古代文學體裁。它外形似散文,內部又有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

    像楚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樣,漢賦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按其發現階段分,賦可分為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現分別敘述之。

    一、騷賦

    騷體賦代表作為賈誼的《吊屈原賦》、《鵬鳥賦》,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問》的影響,保留著加“兮”的傳統,稱之為短騷體,其語言是四言和散句的結合,表現手法為抒情言志。漢初六十年是騷體賦的時期。現摘取賈誼的《吊屈原賦》正文前4句,並附譯文和註釋。

    《吊屈原賦》正文前4句: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1;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2。造託湘流兮,敬吊先生3;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4。

    《吊屈原賦》正文前4句譯文:

    恭敬地承受這美好的恩惠啊,到長沙去做官。途中聽說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羅江自殺了。到了這湘江後寫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憑弔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間無盡的讒言啊,乃至毀滅了自己的生命。

    《吊屈原賦》正文前4句註釋:

    2、①側聞:謙詞,說不是正面聽到,尊敬的說法。

    二、漢賦

    漢賦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是散體賦,有大賦和小賦之分。篇幅巨大的稱為大賦,篇幅短小的稱為小賦。散體賦的代表,是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等。大賦多用於鋪陳京都、宮室活動的壯麗場面。

    小賦主要陳述作者的情感。現將司馬相如《子虛賦》前6句摘出並翻譯註釋如下。

    《子虛賦》前6句:

    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田1。田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在焉2。坐定,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田樂乎?”子虛曰:“樂3。”“獲多乎?”曰:“少4。”“然則何樂?”對曰:“僕樂齊王之慾誇僕以車騎之眾,而僕對以雲夢之事也。5”曰:“可得聞乎?6”

    《子虛賦》前6句譯文:

    楚王派子虛出使齊國,齊王調遣境內所有計程車卒,準備了眾多的車馬,與使者一同出外打獵。打獵完畢,子虛前去拜訪烏有先生,並向他誇耀此事,恰巧無是公也在場。大家落座後,烏有先生向子虛問道:“今天打獵快樂嗎?”子虛說:“快樂。”“獵物很多吧?”子虛回答道:“很少。”“既然如此,那麼樂從何來?”子虛回答說:“我高興的是齊王本想向我誇耀他的車馬眾多,而我卻用楚王在雲夢澤打獵的盛況來回答他。”烏有先生說道:“可以說出來聽聽嗎?”

    《子虛賦》前6句註釋:

    2.①過:拜訪。②奼:通“託“,誇耀。

    三、駢賦(俳賦)

    駢賦又稱俳賦,駢即對偶的意思,其特點是通篇基本對仗,兩句成聯,音韻自然和諧。駢賦的特點是,幾乎通篇對聯,講究一定聲律。但較之唐代律賦,則四六未嚴,平仄隨意(韻腳除外)。現將當代賦作家楊威的《春賦》前9句摘出並註釋如下。

    《春賦》前9句:

    青女匿倩影,玉龍遁長空1。元陰已隨舊歲盡,霄宇還從新年清2。白日遲遲吐晶輝,東風煦煦播暄氣3。千丈山頭雪乍融,百里湖心冰初釋4。皚雪融兮溪澗湧,素冰釋兮河川馳5。斗柄轉東向,幽都收寒威6。句芒替玄冥,大昊更玄帝7。太簇應律移節候,緹室列管飛葭灰8。正陰陽之代謝,欣芳春之統時9。

    《春賦》前9句註釋:

    4.①千丈:極言其高。②乍:剛,初。于謙《偶題》:“山雨乍晴時。

    8.①太簇:十二律中陽律的第二律。由於音律與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個,於是在上古時代,人們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聯絡起來。《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太簇。”②應律:應合樂律。③節候:時令氣候。④緹室:古代察候節氣之室。該室門戶緊閉,密佈緹縵,故名。⑤管:律管。⑥葭灰:葭莩之灰。古人燒葦膜成灰,置於律管中,放密室內,以佔氣候。某一節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飛出,示該節候已到。

    四、律賦

    律賦,指有一定格律的賦體。其音韻諧和,對偶工整,於音律、押韻都有嚴格規定。為唐宋以來科舉考試所採用。後世便通稱這類限制立意和韻腳的命題賦為“律賦”。現將宋.呂蒙正《寒窯賦》前5句摘出並翻譯如下。

    《寒窯賦》前5句:

    蓋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

    雄雞兩翼,飛不如鴉。

    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

    人有凌雲之志,非時運不能自通。

    《寒窯賦》前5句翻譯:

    天上有預測不到的風和雲,人也會有早晚遇到的災禍與喜事。蜈蚣有上百隻足,但卻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雞翅膀雖然很大,卻不能像鳥一樣飛行。馬雖然能行走千里之遙,但沒有人駕馭也不能自己到達目的地。人有遠大的理想,但缺乏機遇就不能實現。

    五、文賦

    文賦是以賦的結構、古文語言所寫作的韻文。不講究格律,不要求對偶。現將唐.杜牧《阿房宮賦》開頭10句摘出並翻譯如下。

    《阿房宮賦》開頭10句: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1。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2。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3。二川溶溶,流入宮牆4。五步一樓,十步一閣5;廊腰縵回,簷牙高啄6;各抱地勢,鉤心鬥角7。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8。長橋臥波,未云何龍9?複道行空,不霽何虹10?

    《阿房宮賦》開頭10句譯文:

    六國的君主滅亡了,全國(為秦所)統一;蜀地的山(樹木被砍盡,)光禿禿的,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面積廣大,)覆壓著三百多里地面,(宮殿高聳,)把天日都隔離了。它從驪山向北建築,再往西轉彎,一直走向咸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宮牆裡邊。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迴,牙齒般排列的飛簷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築,(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的)屋心,(並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鬥。盤結交錯,曲折迴旋,(遠觀鳥瞰,)建築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沒有起雲,為什麼有龍?原來是一座長橋躺在水波上。不是雨過天晴,為什麼出虹?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

    《阿房宮賦》開頭10句註釋:

    ④蜀山兀:四川的山光禿了。⑤阿房出:阿房宮出現了。

    2、①覆壓三百餘里:(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里地(裡是面積單位,不是長度單位。古代五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三百餘下里,約合7500戶人家的面積。這是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佔地極廣。覆壓:覆蓋。

    ②隔離天日:遮蔽了天日。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

    3、①驪山北構而西折:(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②直走咸陽:一直通到咸陽。

    4、①二川:二川,指渭水和樊川。②溶溶:河水緩流的樣子。

    7、①各抱地勢:各隨地形。這是寫樓閣各隨地勢的高下向背而建築的狀態。

    ②鉤心鬥角: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緻。鉤心,指各種建築物都向中心區攢聚。鬥角,指屋角互相對峙。

    8、①盤盤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渦:盤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渦。焉,相當於“凜然”“欣然”的“然”,意為...的樣子。樓閣依山而築,所以說像蜂房,像水渦。盤盤,盤旋的樣子。囷囷,屈曲的樣子,曲折迴旋的樣子。

    ②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矗,形容建築物高高聳立的樣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與此相同。落,相當於“座”或者“所”。

    9、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長橋臥在水上,沒有云怎麼(出現了)龍?

    10、①複道:在樓閣之間架木築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複道。②霽:雨後天晴。

    總之,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

    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類似“騷體”詩的賦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文體。魏晉以後,日益向駢對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最終“賦”轉入白話,成為散文和散文詩。

    儘管“賦”這種文體已經基本消失,但畢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瞭解、研究“賦”

    的前世今生,對傳承中華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秦在淝水之戰中為什麼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