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泥泥526

    個人認為不是,志同道合的人,確巧碰到了,懷著同樣抱負,一拍即合。如果關羽張飛的想法不一致,劉備再怎麼樣了也不會走到一起去吧。哈哈,隨意聊聊。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謀劃得了一時,謀劃得了一世嗎?

    一跪能換來一時的結義,能換來一悲子的忠義嗎?

    劉備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志先主傳》: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當時的劉備不過20來歲,不喜歡讀書,簡直一紈絝子弟,雖家道中落,但漢室宗親招牌是真的,世商大賈爭著拿錢來結交劉備,況且劉備也喜歡結交豪俠,並且有不少年輕人爭著歸附劉備,劉備除了漢室宗親這塊招牌外,顯然還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交際能力。

    而在歸附的這些年輕人中,劉備偏偏選了關羽和張飛做為最親近的人,劉備是怎樣對待關羽與張飛的呢?

    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劉備對待關羽與張飛是八個字: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從道義上講,劉備是君,關張是臣,從感情上講,三人猶如兄弟,從劉備的角度講禮賢下士,古人講知恩圖報、忠義仁孝,關羽和張飛一生忠心耿耿跟隨劉備也就很好理解了。

    準確的說,劉備是用真情換來兩個忠心大將。

  • 3 # 隨緣137003054

    謀劃一定要有物件。劉,關,張結義之前根本互不相識,而且一個賣草鞋,一個殺人逃犯,一個賣豬肉,按生活條件來看,張飛富足。如果按現在的眼光看,一個有錢人怎麼會跟這樣的兩個人結交? 生逢亂世,有理想抱負的三個熱血人士碰在一起,岀於男人對男人的欣賞,發誓要同心同力幹出一番事業,所以結義。劉備說: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可換,手足斷,安可續?”。張飛鞭督郵,說劉備,如還當縣令,他便獨走。劉備懸結。關羽千里護兄嫂,不貪個人榮華,福禍與共,何等義氣!如果說劉備謀劃結義,絕無可能,只是他們肝膽相照,遇上了同心同德的人,關羽亡後,張飛不戀榮華,要替二哥抱仇,一句你不去,我去。不忘初衷。劉備一是因為政治原因,二是為二個義弟抱仇,以踐前言。你不負我,我亦不負君。桃園結義,千古佳話。

  • 4 # 任馳贏天下

    自古得天下者都有一定的才能,絕不是菜鳥一個。皇叔劉備自然也不是一般人,被稱為“武聖”的賣棗小販關羽和豬肉鋪猛張飛,當年能被貌不驚人的大耳賊劉備發掘,慧眼識珠,就足以證明劉備絕不是等閒之輩。

    歷史上三國典故“桃園三結義”絕不是空穴來風,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組合堪稱最佳搭檔。劉備乃皇室宗親輩分位居皇叔,胎裡紅底子。劉備不僅善於招賢納士,而且心思縝密,且胸懷大志,因此劉備街頭偶遇關羽,張飛,得此二人,如虎添翼,關羽,張飛都是武行出身,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正好結識劉備三人一拍即合,擇良辰吉日選擇在桃園拜了把子,結為生死弟兄。

    劉備年齡最大為長兄,關羽為二弟,張飛最小為三弟。至此劉備有了爭霸天下的居心,開始招兵買馬擴建地盤。後來在高人指點下,得一神經軍師諸葛亮。武有關羽,張飛,文有諸葛亮協助,劉備如魚得水,逐漸的在三國時期成了一個地方諸侯,勢力也越來越大。

    桃園三結義這一拜忠肝義膽,並不是說劉備因為這一跪換來兩個忠義大將。說白了誰也不是吃素的,關羽,張飛雖為一介武夫,但是心裡明靜的,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且劉備能給予他倆什麼,劉備這個善於洞悉人心,更會用人,所以他們情投意合才會一拍即合。起碼外面的世界總比在家做小買賣快樂多了,更何況跟著劉備這個皇叔,有大哥罩著,將來成就大業那豈不是耀武揚威啦!

    因此關羽,張飛,劉備是自願結盟,成為患難兄弟的。並不是說劉備巧施計謀騙取了關羽張飛的信任。關羽,張飛屬於懷才不遇,而劉備屬於招賢納士,機緣巧合這就是天意。

    所以後人效仿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例子屢見不鮮,“桃園三結義”也被視為兄弟結盟的典範。劉備也因“桃園三結義”而起,最終成就了了一番霸業。

  • 5 # 雪飲冰心聶風

    一跪何足道,交友憑真心。肝膽兩相照,結義劉關張。

    事實證明,劉備沒看走眼,關張確實是忠義無雙,關張也沒看走眼,劉備確實是真英雄,這一跪,那都是出自真心的,不管後事如何,能走多遠,至少當前多了兩個兄弟,朋友,知己。

    沒有陰謀,沒有算計,三兄弟同樣的目標,同樣的心態,真正的志同道合,匡扶天下。

  • 6 # 荒徑漫草

    一場從一而終,一生不離不棄的兄弟之情,我不相信也不認為誰那麼厲害能謀劃得出來。好,就算同意題中之說,那麼請問,劉備如何得知關、張二人不但以後會成為大將,還會忠義一生?三人萍水相逢,劉備根本無從得知,也沒聽說劉先生會相面,因此結義是謀劃之事不攻自破也!

    《三國志》裡並無結義一說,只講“恩若兄弟”,結義只存在於《三國演義》,這是施老先生的藝術創作,本著求真的心思,應該回到《三國演義》裡他們是如何相遇到結拜的。

    話說被贊“此兒非常人”的劉備,在看到招兵的榜文時嘆了口氣,被豹頭環眼的張飛問為何而嘆。劉備見此人相貌奇特,於是互問姓名,瞭解到大家都有意向為國出力。談大事那就必須要喝著談,不想正喝著時威風凜凜的關羽來了,劉備也覺得他相貌不凡,邀其同坐。恰巧關羽也是來想投軍的。三個人志同道合,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三個大男聊的都是為國征戰這麼熱血的話題,而且還是喝著酒聊的,那相當的激情澎湃,熱血沸騰。酒桌之上喝得酒酣耳熱稱兄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乃是常有之事。這些東西都是古人玩剩下的,果不其然,張飛提出了結拜,劉、關二人欣然同意。

    由此可見,並非劉備如何去謀劃結拜,而是在三人都有共同志向之下,越喝越覺得彼此相見恨晚。而且在都是將要走向戰場之人,結拜為兄弟,在戰場上也彼此有個照應,何樂而不為?這僅僅是三個熱血青年出於激情、肝膽相照一次結義,並非什麼陰謀、陽謀也。所謂謀劃只是某些為了寫什麼成功學,水煮某某硬生生臆想出來的東西。好端端的一個兄弟情義的經典,卻硬要加上計謀說。

  • 7 # 以史為鑑

    先不說劉備在正史裡並沒有桃園結義的記載,假定桃園結義後,劉備也不是一跪之後就沒事了,而是和關張二人在日常生活、戰鬥、理想、利益等要素中鞏固了三人的感情。

    一、利益

    小說裡描述:黃巾起義後天下大亂,劉關張三人接到朝廷榜文後決定散盡家財起兵圖個前程。

    其實這一段故事裡說明漢朝壟斷在貴族豪門手中的上升天花板被打破,普通人也有機會成為公務員了。

    劉備是破落皇族,張飛是土財主,關羽是逃犯……要是在平時,這樣的三個人雖然是英雄豪傑,但要說能當官治理一方基本上不可能。

    但是現在天下大亂,只要有軍功就可以出頭。劉備需要藉助關、張這樣的豪傑,關張也需要劉備大漢皇室這樣的身份,自然雙方一拍即合。

    二、理想

    是人總是要有理想的,劉備的理想在亂世中可能顯得很虛、很遠,劉備的理想是什麼呢?歷史記載當中僅僅留下片語。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三國志》備住荊州數年…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曰:“……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九州春秋》

    大丈夫生在亂世之中,除了保護自己,也要做點保境為民、建功立業的事情。劉備和關羽張飛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共同的理想,自然而然是一個核心團隊。

    三、分工

    劉關張三人分工明確:劉備透過自己的關係和社交能力尋找各方面的資源來發展壯大。

    前期弱小的時候,劉備憑藉自己的能力和人脈獲得了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的天使輪投資,這也是劉備得以起兵的基層。

    之後劉備三人屢戰屢敗,先後投靠、陶謙、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基本上都是靠劉備的社交能力和皇室背景。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而關羽、張飛只是負責保護劉備、衝鋒陷陣、積累戰功等等,但是就是這些基礎工作,張飛還老是失誤,臭脾氣逼反曹豹、失了徐州,劉備妻兒老小都被呂布俘虜。關羽也曾經被曹操所擒。

    但是這樣的大事,劉備怪罪過關羽和張飛麼?

    雖然劉備自身產品老出問題,但是一直被袁紹、曹操幾家BAT級別的公司看重,要麼打算打壓,要麼打算收購。

    直到劉備遇上了職業經理人孔明,劉關張趙孔明的核心架構才算搭建完畢,劉備的創業公司才算真正找對了方向。

    所以說劉關張三結義,既不是劉備一跪換來了兩位忠義大將,也不是關張一跪換來了一位皇族大咖。而是三人基於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共同情感之上的一次聯合創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癌險真的有必要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