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戲說明清
-
2 # 小歷說史
巍巍乾陵,無聲地述說著大唐王朝極盛時期的無限榮光,但我認為這裡更能代表大唐王朝無上國威的事物是陵墓之前的60餘尊賓王像,又稱“六十一藩臣像”,據說最初是64尊,後來少了三個,成了61尊,基本都是胡人裝飾,穿戴各異,高度與真人相仿。據說每一尊石像都是按照當時藩王的身高及樣貌等身打造,開始時每一尊石像的背後都刻著石像主人的國別、姓名及來歷,至今姓名可考的還有36人,如“木俱罕國王斯陀勒”、“盛于闐王尉遲璥”、“吐火羅王子持羯達犍”、“默啜使移力貪汗達幹”、“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其身份基本是藩屬國國王、部落酋長以及城主等,也就是說這些石像代表著臣服於大唐王朝的六十多個藩屬國,他們嚴肅而恭敬地站立在那裡,既像臣子朝拜皇帝,又像“守陵人”守護著乾陵,體現著大唐盛世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強盛與繁華。
但是,大概是從明朝時期開始,這些藩臣像都變成了無頭石像,原因十分蹊蹺,有人認為是明朝嘉慶年間的關中大地震給震壞的,那是大地震級別高達八級,據說直接死亡人數有幾十萬人,把石像震壞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不認為這些石像無頭的原因是地震造成的,因為無論是地震時的縱波還是橫波都更容易讓石像倒在地上,石像身子也可能摔成幾段,卻不可能幾乎把每一尊石像的腦袋都震掉,其他部位卻完好無損,而且震後頭像只會留在原地,守陵人應該還會裝上去的,所以我認為指向無頭的原因是人為的因素更大。
相對於地震破壞書而言,我認為乾陵一帶流傳的一個傳說更像是真實原因,傳說在明朝初期,有個外國使節到乾陵去遊玩,卻發現自己很敬仰的祖先竟然被立在這裡給唐朝的皇帝守陵,這讓他的心裡很不爽,就想把這些石像給毀了,但是如果他直接砸掉的話,肯定會引發不滿惹禍上身,於是便想到了一條毒計。
之後他每天晚上都跑到乾陵附近的農田裡踩踏莊稼,並且將足跡故意引向藩王石像,然後就和當地農民說肯定是那些石像做的,他們已經成精了,到晚上就去糟蹋莊稼,不把這些石像的腦袋打掉埋起來,它們還會出來禍害莊稼,大家聽的半信半疑,但是這訊息卻傳開了,到了晚上這個人又那樣禍害了莊稼。於是大家就相信了,便把這些石像的腦袋給打掉拿走埋了。據說仔細觀察的話,現在還能從這些石像上看出被砸掉的痕跡。
-
3 # 望風瑟瑟
我要糾正一下,乾陵石像經考證應該有六十四尊,目前現存六十一尊。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朝皇帝合葬陵,裡面埋葬著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在乾陵無字碑和述聖碑之間,樹立著六十一尊石像,我們稱之為王賓史造像。
這些石像造型各異,充滿了異域風情,據推斷可能是依照當時臣服於大唐的藩屬使臣們的造型雕刻。經史學家陳國燦先生的多年研究,已考證出其中三十六尊石像的身份,其中包括于闐人,波斯人等。武則天把這些石像陵園兩側,象徵著唐王朝統御四方的巨大威望以及和周邊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這六十一尊石像為何又頭顱又全部消失了呢?有這麼幾種可能性。
第一:關中大地震。在明末嘉靖三十五年間,關中華縣發生了八級以上的大地震,而乾陵正值震感比較強的區域,地震引起石像的損壞,而石像頭部正是毀於此次地震。
這個說法並不具有合理性。雖然石像的脖頸部位比其他部位要脆弱一些,但是這麼強度大的地震偏偏把石像腦袋震掉,而其他動物石像馬腿之類的脆弱部位反而一點事沒有,這個說法顯然行不通的。
第二,被外族人破壞。這種說法有兩種。
首先是被八國聯軍破壞。據說洋人看到唐乾陵前面立著他們老祖宗的雕像,於是覺得有辱他們的國家,於是把石像頭部砍掉。這種說法更是荒唐,先不說時間對不對,關鍵是八國聯軍沒到過乾陵,外華人有這時間還不如燒殺搶掠來的實在。時間,地點,動機都沒有,所以這個說法推翻。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女真人到關中,看到乾陵立著他們老祖宗黑水靺鞨的雕像,認為這是對他們極大的不尊重,於是把頭部砍掉。這個說法就更不靠譜了,黑水靺鞨是女真人祖宗不假,可是宋朝時女真曾經統領過這個地方,都沒破壞,嘉靖時期的女真人還是部落吧,努爾哈赤就算已經出生,還在耍尿泥呢,所以這個說法也不正確。
第三,百姓們破壞。這種說法有幾種。
首先,認為石像毀於明末農民起義。這個不是沒有可能,問題是動機何在?如果洩憤砍掉幾個腦袋或者直接毀掉石像就是了,為何要全部砍掉腦袋?不過這種法值得商榷,存在一定可能性。其次,盜墓賊破壞。眾所周知,八國聯軍後中國佛頭雕像等瘋狂遭到盜墓賊破壞,為了攫取高額利潤,百姓打起了乾陵石像頭的主意,把石像頭砍下來高價賣掉,充當了盜墓賊的角色。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可能性,我們先保留意見,一會再判斷。百姓們的迷信導致石像被毀。明朝李夢陽筆下有一則小故事,講的就是乾陵石像。他說乾陵的石像會在太陽落山後變成妖怪禍害人間。正好明朝中後期又是地震,又是大旱,又是瘟疫,百姓們請了個風水先生看後的結果是乾陵石像在作怪,要想保平安,必須殺死這些石像妖怪,必須砍掉石像腦袋才行,於是百姓們聽從風水先生的意見,把乾陵石像腦袋全部砍掉,於是造成了現在的結果。這種說法最靠譜,雖然沒有任何資料記載,但是人物,時間,地點都能合的上。為什麼一定要強調石像遭到破壞的時間呢?我們有理由相信,石像遭到破壞的時間段必然是明朝中後期。明初劉伯溫曾經到過乾陵,寫下了“天馬排行勢預騰”的詩句,可見乾陵石像還未破壞。到了正德年間,有遊人寫道石像“僕樹相伴,背有刻,皆剝落,不可讀”的記載,可見乾陵在正德年間已有破壞,但還不至於全部遭到破壞,所以才有“僕樹相伴”之語。但是到了明末,有詩人到乾陵寫出了“赤馬剝落離倒旁”的詩句,因而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時候乾陵石像已經被破壞殆盡了。
因而我們可以看出,盜墓賊一說,應該是時間對不上,可以排除。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百姓們的迷信所致與明末農民起義戰火所致,相比而言,起義軍對於乾陵前的石像恐怕是沒有那麼大興趣的,關鍵一點沒動機。而老百姓迷信則不一樣,迷信也是一種信仰,在特定環境下,百姓的破壞力才是驚人的。因而相比較而言,我相信因謠言而被百姓集體損毀才是最大的可能。
那麼,根據推測,可以推斷出石像被明朝中後期百姓損毀,也許這才是真相吧!
-
4 # 來聊歷史吧
乾陵六十一蕃臣像所刻的是曾在唐王朝朝廷中任職的蕃酋60餘人的石刻像。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去世,留下遺詔去帝號與高宗皇帝同葬乾陵。唐中宗遵照母親的遺囑將她埋葬在乾陵,除了陪葬大量的稀世珍寶外,還仿照唐高宗埋葬太宗時的做法,把當年曾“侍軒禁者”即曾在朝廷中任職的蕃酋60餘人雕刻成像,置於乾陵。
至於乾陵那六十一蕃臣像什麼時候沒有頭了,據宋朝人遊師雄考察藩臣石像後留下的文字記錄可知,到他那時候石像的頭還在。而明朝人李夢陽在一首詩中記載了石像斷首折肢,可見乾陵六十一蕃臣像斷頭是在宋、元、明三朝時。至於斷首的原因,上面一段說了,唐中宗將當時在唐王朝中任職的蕃臣刻成石像立在陵墓前,在北宋靖康之變後,陝西這一塊的國土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國佔領,金人之後又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統治這裡。女真人的祖先在唐代為黑水和粟末,而蒙古人的祖先有些是突厥人,六十一蕃臣裡有些可能是他們的同族首領。女真人和蒙古人覺得同族首領侍立於乾陵前有辱本族顏面應而把石像砸毀。對此這種論點有人提出異議,確實,如果要毀石像為什麼只砸掉了頭,而不是全部毀掉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說法,和第一種說法略有些相似。說明朝初年,有個外國使節來乾陵這時遊玩,發現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陵前給唐朝的皇帝守陵,覺得既有損國格,也有辱於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強大的損害,便想把這些石像給毀了。但他又怕引起當地民眾的不滿,於是便想了個辦法。他每天晚上到乾陵附近的莊稼地裡踐踏糧食,第二天就煽風點火地和百姓說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說他們在晚上便成精了,糟蹋莊稼。要想保護好莊稼和糧食就必須把這些石像消滅掉。當地群眾認為這個外國使者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便把這些石像的腦袋給砍掉了。
以上三種是民間流傳的說法,對於這件事一些考古學者透過地質災害分析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乾陵石刻六十一蕃臣像的頭是毀於天災。1555年(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的關中地區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因為這次地震震級高達8—11級,而乾陵距華縣只有100多公里,同樣屬於震中地帶。在強烈的地震中,連線石像頭部和身體部位的脖子因為較細,因而被震斷。這是考古學家的說法,至於石刻像的頭怎麼全不在了,至今依然沒個完全服眾的說法,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回覆列表
乾陵蕃王像也叫“賓王像”,最初的數量應該是64個,為了降低武則天的地位有意減少了東側的3尊,將即將雕琢完畢3尊賓王像棄置到了採石置作場。所以現在才會看到在乾陵朱雀門內的東西兩側石像不同——西側32尊,東側29尊。
至於為何無頭,應該是大部分是自然災害—地震所致,另外一部分由人為損壞,譬如盜墓,異族強人破壞等。但這一切都是推論,“無頭”原因並無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