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曹老師xixi

    對於明朝來說,范文程是最大的“漢奸”,對於清朝來說,范文程是最大的功臣,對於他自己來說,也許他自認為是解救黎民蒼生的大英雄吧?

    范文程是名人范仲淹的後代,其祖先范仲淹忠於王朝戍邊西北高風亮節,可惜其後代范文程沒有學到其祖先的忠孝之義,18歲就歸順了在當時看來是侵略者的滿清,雖後在清朝有所作為,但也無法抵消其不忠的實事。

    范文程為什麼要投靠大清,首先是因為范文程的家鄉在撫順,撫順正好屬於明朝與清朝長期爭奪的地區,也許是范文程親眼見證了明朝政府的腐敗無能,階級矛盾的異常尖銳,農民起義的此起彼浮,加之明朝君主的昏庸,殘害忠良任用奸臣,與范文程一樣才華橫溢的人在仕途道路上艱難萬苦,報國無門,心灰意冷,讓這個年輕的少年寒心。

    然後就是,努爾哈赤對其十分看重並重用,幾乎對范文程是無話不說,無事不從,讓范文程盡情了揮灑著自己的才華,施展自己的宏圖,建功一生的功業,古人言“良禽擇木而棲”,在仕途和忠義之間,他選擇了仕途,他選擇的現實。

    范文程投靠清朝,是對明朝的失望,是對清朝的感恩。

    幸虧最後奪得天下的是清朝,不然范文程那就慘了。

  • 2 # 青言論史

    范文程不僅僅是漢人,他還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孫。說到他投奔清朝,我只想往地上啐口唾沫——呸!

    啐完了,接著說范文程投奔清朝的事兒。有關他投奔清朝的事情,《清史稿-范文程傳》如是記載:

    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寀併為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

    范文程和他哥哥範文寀,彼時都只是瀋陽的一個生員,也就是說,這倆小哥倆,是連功名都沒有的白身。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天命三年,也就是萬曆四十六年,這一年,范文程二十一歲。後金軍攻陷撫順以後,范家兄弟一起謁見了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覺得范文程這小夥不錯,和他聊了聊,得知他是明朝兵部尚書範鏓的曾孫,對自己身邊的貝勒們大加讚許:“這是名臣的後人啊,諸位要好好把他用起來!”

    這個故事講完了,好像聽起來是一個君臣相知的故事。其實有兩個細節值得玩味——

    首先,范文程二十一歲連秀才都沒考中,說明他的考試水平在明朝的精英里面屬於中下等。這麼熬下去,他可能一輩子都混不上個功名。

    其次,後金軍隊攻破城池以後一般都是要大肆擄掠的,而范家兄弟是主動去謁見努爾哈赤的。那麼,也就是說,這倆人有可能是帶路黨。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在舊有體制內混不下去,轉而投奔另一個新體制的故事。只不過,其代價是自己同胞的血與淚而已。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范文程又何必在乎這些?

  • 3 # 中孚鑑

    范文程是漢人,很有謀略和能力,也很想有一番作為,范文程卻得不到明朝的重用,范文程想要施展才能,於是轉投努爾哈赤。同時當時大明已經內部非常的腐敗,在范文程心中大明已經不能讓天下黎明過安定的生活,也不能控制當時天下的時局,所以他會歸順大清。

    范文程,字憲鬥,是范仲淹之後。范文程在努爾哈赤攻撫順之時,范文程歸順努爾哈赤,之後范文程開始效忠滿清,並且范文程因為他的才能,很快受到努爾哈赤的信任和重用,也得以參與和謀劃戰事。

    後來皇太極繼位,范文程又輔助於皇太極,深受皇太極的恩寵,皇太極每當商議大事,都要聽聽范文程的意見。當然范文程也深感皇太極的知遇之恩,所以他對皇太極也鞠躬盡瘁。

    皇太極去世後,當時經諸王貝勒商定,立福臨為新君,當時雖然福臨繼位,但滿人各貴族之間的爭鬥卻還是激烈,而范文程又和攝政王多爾袞之弟有矛盾。當時范文程雖然對清廷有功,但他的處境還是很危險的。

    不過這時范文程還是以大局為重,為清廷出謀劃策,又立下大功。後清廷內部卻發生了變化,多爾袞權利越來越大,有架空取代福臨的趨勢,這時范文程進入兩難之地。

    因此范文程受皇太極知遇大恩,范文程不忘故主,也不願背棄福臨而投向多爾袞,而當時多爾袞掌權,他也非常的不滿,又擔心多爾袞之弟報復他。在范文程進退兩難的時候,他決定以病為由在家。

    當然後來范文程又得到福臨的起用和恩寵,為議政大臣,之後又為少保兼太子太保。

    在康熙時期,已經七十歲范文程因病去世,諡號文肅。

    范文程一生經歷清廷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康熙四位君主,是清朝之初的一個重要的大臣,為清朝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清朝之初很多的規制都是出自范文程,范文程也被稱為是文臣之首。在清廷進攻明朝、策反明將、定規制等一些重大的事情上,范文程都是重要的參與者。所以范文程對清朝的建立、發展和穩固,都是有很大功勞的。

  • 4 # 雍親王府

    如果說將范文程說成為投奔了滿清政權,這種說法是非常不正確的。

    在《清史稿》中,關於范文程投降努爾哈赤,有著這樣的記載:

    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寀併為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

    但是在《清太祖實錄》中,卻對此事是隻字未提。

    同樣是清朝的官方史料,對於同一件事情卻有著這樣不同方式的記載,原因就在於,一面是滿清政權的創世之人,一面又是被譽為“清初第一漢臣”的功勳之臣,這兩個人哪一個都惹不起。

    實際上,如果按照《清史稿》中記載的那樣,范文程是以“帶路黨”的身份投靠了努爾哈赤,這一點上有著諸多的歷史疑問。

    一來,這與努爾哈赤一慣的對於漢族人,特別是漢族地主士大夫階層的仇視態度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二來,在清朝的史料中,范文程在這次“投降”努爾哈赤後,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空白期,如果真的是投降並被委以重用,不應該是這樣的情況。

    三來,范文程當時僅僅是個秀才,都還沒有入仕,僅僅是個有點學問的年輕人,以這樣的身份就被努爾哈赤所接受,實在是有點牽強,況且,即便是范文程本人是范仲淹的後代,但是對於范仲淹努爾哈赤是否知道了解,還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好。

    所以說將范文程說是投奔了滿清政權,這種說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事實上,范文程能夠進入滿清政權的官僚體系,恰恰是透過滿清政權自己的“科舉考試”才被錄用的。

    范文程所在的撫順於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被努爾哈赤攻破,范文程作為俘虜和戰利品,被分到了鑲紅旗旗主貝勒嶽託帳下作了僕役,這種狀態持續了十年時間。

    直到皇太極時期,范文程才被發現並且嶄露頭角。

    皇太極登基後金大汗後,接受了多爾袞等屬下的建議,一改努爾哈赤對於漢人的野蠻態度,開始發掘並且重用漢族的人才,並且在後金天命三年(1629年)下令,仿照漢族政權科舉制度,在後金控制地區進行開科取仕。

    根據《清太宗實錄》卷五記載,皇太極對於這次科舉是非常的看中,並且親自下旨安排:

    自古國家,文武並用,以武功戡禍亂,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興文治,於生員中考取其文藝明通者,優獎之,以昭作人之典,請貝勒以下,滿、漢、蒙古家有生源者,俱令考試,於九月初一日,命諸臣共同考校,各家勿得阻撓,有考中者,仍以別丁賞之。

    皇太極的大致意思就是:現在國家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即需要武將來開疆拓土、平定四海,也需要文臣來治理國家、推行文教,所以現在也要透過科舉考試的方式來選拔治世文臣。但凡是家中、府上、所統領旗營下,有知書能寫之人,都應該讓他們來參加考試,不得加以阻攔,如果報名的人有考中被錄用的,就讓他們為國家效力,然後國家再給你重新補充。

    透過這次考試,皇太極在所有參與考試的人之中,選拔出了近300人,范文程名列中,正式成為了後金政權的官員,之後不斷地升遷,最終成功進入了皇太極的視線,並逐步成為了皇太極非常倚重的漢族官員。

    從這個角度來說,范文程並不是投奔滿清政權的,而是“知識改變命運”,透過滿清政權科舉考試而被發現,並逐步走上滿清政權的統治中樞之中的。

    乾隆皇帝不將范文程列入《貳臣傳》,也說明了范文程並不是投奔滿清而來。

    如果范文程真的是放棄了對於明朝的忠誠,而選擇投奔大清王朝的話,必然會被乾隆寫入《貳臣傳》的。

    在這一點上,乾隆皇帝可謂是絲毫情面不講,洪承疇、祖大壽、孔有德、尚可喜這些為滿清定鼎中原、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明朝降臣舊將,無一例外的被打入了《貳臣傳》,但是唯獨范文程不在其中。

    況且乾隆皇帝本身就是一個“好大喜功”之人,他可以為多爾袞平反,甚至可以推翻自己的父親雍正的評判,對自己的兩位叔叔胤禩和胤禟平反,足可見乾隆皇帝是完全不會顧忌所謂的功勞以及祖制的。

    既然乾隆皇帝都不認為范文程是貳臣,更說明了范文程並不是投降、投奔的滿清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用抗生素殺菌注意什麼?